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旱情缓解见曙光,联盟启航绘新篇
清晨六点半,李渊的手机准时响起。屏幕上跳动着“尼日利亚-阿卜杜勒”的名字,他指尖划过接听键,立刻传来阿卜杜勒带着笑意的声音:“李总!太好了!昨天下午技术员到了之后,我们连夜组织农户给玉米地盖了秸秆,喷了保水剂,今天早上看,有一半的玉米叶都舒展开了!”
李渊猛地坐起身,声音里难掩激动:“真的?那蓄水池的水还够吗?”
“够!够!”阿卜杜勒的声音更响了,“昨天晚上下了点小雨,虽然不大,但缓解了不少旱情,蓄水池的水现在能撑到下周了。还有,农户们看到玉米有救了,都特别高兴,刚才还有人杀了羊,说要感谢中国来的技术员呢!”
挂了电话,李渊转身看向还在熟睡的苏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瑶瑶,好消息!尼日利亚的玉米地有救了,一半的玉米叶已经舒展了,昨晚还下了小雨。”
苏瑶揉了揉眼睛,瞬间清醒过来,抓过手机就要给技术部打电话:“我得让老张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联盟企业,之前还有企业担心旱情控制不住,现在正好让他们放心。”
两人刚洗漱完,就听到楼下传来孩子们的声音。李阳背着书包,手里拿着一叠纸跑过来:“爸爸,妈妈,你们看!这是我写的‘玉米抗旱小知识’,我查了好多资料,里面有覆盖秸秆、喷保水剂的方法,还有怎么判断玉米是不是缺水,我想发给尼日利亚的叔叔阿姨!”
李悦也举着一幅画,画里的玉米叶不再是卷起来的,而是绿油油地舒展着,天上飘着小雨,地上的农户们笑着竖起大拇指:“妈妈,我把玉米画成开心的样子了,这样非洲的小朋友看到,就知道玉米不渴了!”
苏瑶蹲下身,接过李阳的“小知识”和李悦的画,眼眶有些发热:“阳阳写得真详细,悦悦画得真好看,妈妈这就扫描发给阿卜杜勒叔叔,让他转交给尼日利亚的小朋友和农户们,他们肯定会特别开心的。”
早餐桌上,李渊看着两个孩子认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自己刚退役时,面对空荡荡的家,心里满是迷茫,是苏瑶陪着他走出低谷,一起创办鼎盛集团,现在又有了阳阳和悦悦,这个家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而“金线计划”就像这个家的延伸,连接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上午九点,“金线计划合作联盟”成立仪式在鼎盛集团的多功能厅举行。厅内坐满了联盟企业的负责人、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还有国际有机农业协会派来的观察员。墙上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金线计划”的宣传片——从干裂的土地到绿油油的农田,从农户们焦虑的眼神到幸福的笑容,从中国的技术团队到非洲的合作伙伴,每一个画面都让人动容。
成立仪式开始后,李渊作为联盟理事长,走上台发言。他手里拿着李阳写的“玉米抗旱小知识”和李悦画的画,笑着说:“在开始今天的发言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两件特别的礼物。这是我儿子李阳写的‘玉米抗旱小知识’,里面记录了他从课本和资料里查到的抗旱方法;这是我女儿李悦画的画,画里是尼日利亚玉米地恢复生机的样子。这两件礼物虽然稚嫩,但代表了孩子们对‘金线计划’的期待,也代表了我们做这件事的初心——不仅要推动中非农业合作,更要传递温暖和希望。”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国际有机农业协会的观察员拿出手机,对着“小知识”和画拍照,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民间外交’,用孩子们的视角,展现了中非合作的温度。”
李渊接着说:“‘金线计划’从启动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年。这三年里,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土壤改良的难题、病虫害的困扰、自然灾害的挑战,但我们从未放弃。因为我们知道,在非洲的土地上,有三十万农户等着我们帮助,有无数个像卡马拉、阿卜杜勒这样的合作伙伴等着我们携手前行。现在,‘金线计划合作联盟’正式成立,我们有了更多的伙伴,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力量,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把‘金线计划’做得更好,把这条连接中国和非洲的‘金线’铺得更宽、更远。”
发言结束后,联盟企业的代表们依次上台,签署合作协议。一家种子研发企业的负责人拿着协议,激动地说:“我们公司研发的耐旱种子,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推广平台,现在加入联盟,有了鼎盛集团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终于能在非洲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这不仅是企业的机遇,更是我们为中非合作贡献力量的机会。”
一家物流企业的负责人也说:“之前我们对非洲的物流市场不熟悉,不敢轻易投入,现在有了联盟的保障,有了鼎盛集团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把物流网络铺到非洲的每个种植基地,让非洲的有机农产品能更快、更安全地运到全球市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立仪式结束后,联盟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会议。会议上,大家围绕“金线计划”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展开讨论。李渊提出,要在非洲新建五个有机种植基地,覆盖东非、西非、南非的主要农业区,同时建立“技术共享平台”,整合联盟企业的技术资源,为非洲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新建基地的土壤改良方案,我们公司可以负责,”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主动请缨,“我们有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肥,能快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之前在国内的试验效果很好,相信在非洲也能发挥作用。”
“新建基地的灌溉设备,我们公司来提供,”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接着说,“我们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自动调节水量,比传统灌溉节水三成以上,很适合非洲的干旱地区。”
会议进行到一半,林薇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递给李渊:“李总,国际有机农业协会刚才发来通知,邀请联盟参与下个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全球有机农业大会,还希望我们能在大会上发布‘金线计划’的年度报告,分享联盟的合作模式。”
李渊接过文件,笑着对台下的代表们说:“这是联盟成立后收到的第一个国际邀请,也是对我们的认可。我建议,由联盟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准备年度报告,市场委员会负责安排大会的参展事宜,争取在全球有机农业大会上,让更多人了解‘金线计划’,了解中国企业在中非合作中的担当。”
台下的代表们纷纷点头,大家都充满了干劲,仿佛已经看到了“金线计划”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样子。
下午两点,李渊和苏瑶一起,来到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中心里,技术人员们正在忙碌着——有的在测试新的有机肥料配方,有的在调试智能灌溉设备,有的在分析非洲土壤的样本。技术部的老张拿着一份报告,迎了上来:“李总,苏总,这是尼日利亚玉米地的最新监测数据。经过昨天的抗旱措施和夜间的小雨,玉米的叶片含水量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根系生长也很健康,只要后续没有极端天气,今年的产量应该能达到预期。”
苏瑶接过报告,仔细看着数据,脸上露出笑容:“太好了!这说明我们的应急方案是有效的,也为后续应对类似的自然灾害积累了经验。对了,肯尼亚试验站的耐旱种子测试数据出来了吗?”
“出来了!”老张兴奋地说,“咱们联盟那家种子企业的耐旱种子,在肯尼亚的试验田里,比当地传统种子的产量高两成,耐旱性强三成,而且抗病性也很好,没有出现病虫害的情况。我已经把数据发给那家企业了,他们说要立刻安排大规模的种子生产,争取下一季就能在非洲的干旱地区推广。”
李渊走到智能灌溉设备的测试区,看着工作人员调试设备。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着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天气预测等数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智能灌溉设备,能通过卫星定位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农田的情况,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比如,当土壤湿度低于某个阈值时,设备会自动启动灌溉系统;当预测到未来有降雨时,设备会自动停止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而且,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设备,就算不在田里,也能随时了解农田的情况。”
“这个设备很适合非洲的农户,”李渊点头说,“非洲很多地区的农户居住分散,不方便随时去田里查看,有了这个智能设备,他们就能更方便地管理农田。后续要加快设备的生产和推广,争取让每个种植基地都能用上智能灌溉设备。”
傍晚时分,李渊和苏瑶带着阳阳和悦悦,来到城市的湿地公园。公园里,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阳阳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飞鸟,突然说:“爸爸,妈妈,等咱们去非洲的时候,我想去看看非洲的野生动物,比如大象、长颈鹿,还要去看看咱们的种植基地,看看玉米长得有多高。”
悦悦拉着李渊的手,仰着头说:“爸爸,我还要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画画,教他们画中国的熊猫,让他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可爱的动物。”
苏瑶笑着说:“好啊,等爸爸和妈妈把联盟的事情安排好,咱们就一起去非洲,去看大象、长颈鹿,去看咱们的种植基地,去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画画、做游戏。”
李渊看着夕阳下的家人,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金线计划”的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有家人的支持,有联盟企业的携手,有非洲合作伙伴的信任,这条“金线”一定会越走越远,连接起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传递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晚上,李渊坐在书房里,整理着“金线计划”的年度报告。书桌上放着李阳写的“玉米抗旱小知识”和李悦画的画,还有一张非洲地图,上面用红色的笔标注着“金线计划”的种植基地和未来的规划。他想起三年前,自己第一次在地图上标注种植基地时,心里满是忐忑,不知道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而现在,地图上的红色标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就像一条金色的线,把中国和非洲紧紧连接在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