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山海同心破险局,暖情织就新蓝图
肯尼亚的雨季终于在众人期盼中降临,细密的雨丝落在基苏木市的玉米地里,给枯黄的土地注入了生机。陈峰站在加工基地的办公楼窗前,看着村民们披着蓑衣在田间忙碌,手里的平板电脑上正显示着国内发来的销售数据——首批肯尼亚玉米罐头在国内上市仅两周,销量就突破了五十万罐,芒果汁更是供不应求,各大超市的货架前都排起了长队。
“陈先生,奥马尔先生和卡玛先生来了,还带了村里的长老。”助手卡鲁的声音打断了陈峰的思绪。他转过身,看到奥马尔和卡玛带着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人走进办公室,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手里还提着沉甸甸的布袋子。
“陈先生,这是我们村里刚收获的新米,还有玛莎做的非洲蒸糕,特意给你和李总、苏总带的。”奥马尔打开布袋子,里面装满了雪白的大米和香气扑鼻的蒸糕。陈峰连忙接过,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们,我一定会把这些东西寄给李总和苏总。对了,育苗基地的玉米长势怎么样?”
提到育苗基地,卡玛的眼睛亮了起来:“太好了!中国专家教的方法太管用了,玉米苗比以前壮实多了,再过一个月就能移栽到田里,到时候产量肯定能提高不少!”几位长老也连连点头,用斯瓦希里语说着感谢的话,卡鲁在一旁翻译:“长老们说,以前村里的人都靠天吃饭,遇到旱季就颗粒无收,现在有了水渠,有了加工基地,还有了育苗技术,大家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这都是托李总和苏总的福。”
陈峰笑着说:“这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把产业做得更大,让更多的村民过上好日子。”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穆萨打来的,语气带着一丝紧张:“陈先生,不好了!欧陆农科的人又来捣乱了,他们在村里散布谣言,说咱们的加工基地用的是劣质原材料,生产的罐头有毒,还说咱们要把村里的土地都买下来,让村民们无家可归!”
陈峰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欧陆农科在肯尼亚被罚后,一直没什么动静,没想到现在竟然开始在村里散布谣言,煽动村民的情绪。他知道,村里的老人思想比较保守,很容易被谣言影响,要是不及时澄清,之前建立的信任很可能会毁于一旦。“我马上过去!”陈峰拿起外套,跟奥马尔和卡玛简单说了情况,几人立刻跟着他往村里赶。
此时的鼎盛集团总部,李渊正在召开高管会议,讨论如何扩大“金线计划”的规模。苏瑶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份关于在肯尼亚建立有机农产品认证中心的计划书,准备在会议上提出。“目前来看,肯尼亚的加工基地已经步入正轨,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周边几个村子复制这个模式,再建两个加工基地,同时引进更多的农产品品种,比如咖啡、茶叶,让产品线更加丰富。”李渊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高管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李渊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陈峰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听到陈峰焦急的声音:“李总,欧陆农科在村里散布谣言,说咱们的罐头有毒,还说要抢村民的土地,现在村里的老人都很恐慌,有些村民已经开始质疑咱们的合作了!”
李渊的眉头紧紧皱起,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欧陆农科这招太狠毒了,他们知道村民最在乎的就是食品安全和土地,所以专门从这两点入手,煽动情绪。“陈峰,你先别慌,”李渊的声音沉稳有力,“第一,立刻让加工基地的质检部门出具最新的产品检测报告,并且联系当地的权威机构,让他们派人去基地做第三方检测,用事实证明咱们的产品没问题;第二,你和奥马尔、卡玛一起,召集村里的村民开大会,把谣言当面澄清,告诉他们咱们的合作协议里明确写了,不会占用村里的一寸土地,反而会帮助他们提高土地的产值;第三,我会让苏瑶联系国内的媒体,把咱们加工基地的生产过程和检测结果报道出去,同时联系肯尼亚当地的媒体,让他们也帮忙澄清谣言,避免谣言扩散。”
挂了电话,李渊把情况跟高管们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对苏瑶说:“有机认证中心的事情先放一放,你现在立刻联系国内的媒体和肯尼亚当地的媒体,尽快澄清谣言。另外,让法务部准备好相关的法律文件,要是欧陆农科的谣言给咱们造成了损失,咱们就起诉他们,让他们付出代价。”
苏瑶点了点头,立刻拿出手机开始联系媒体。她先是给几家主流媒体的记者打了电话,把欧陆农科散布谣言的情况和加工基地的实际情况详细说明了一遍,记者们都表示会尽快安排报道。接着,她又联系了肯尼亚当地的一家知名报社,报社负责人表示会派记者去加工基地和村里采访,还原事情的真相。
与此同时,陈峰已经带着加工基地的质检报告赶到了村里。村民们聚集在村头的空地上,欧陆农科的几个工作人员还在那里煽风点火,看到陈峰来了,他们立刻闭上了嘴,想要偷偷溜走。“站住!”陈峰大喝一声,“你们敢在这里散布谣言,就敢不敢跟我一起去加工基地看看,看看咱们的产品到底有没有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村民们面面相觑,几个被煽动的老人站了出来,其中一个老人颤巍巍地说:“陈先生,我们不是不信你,只是他们说的太吓人了,我们怕……”奥马尔连忙走过去,扶住老人的肩膀:“大叔,你放心,咱们的加工基地我每天都去看,原材料都是咱们自己种的玉米,生产过程都是透明的,怎么可能有毒?他们就是想破坏咱们的合作,让咱们重新回到以前的苦日子!”
陈峰拿出质检报告,递给老人们:“这是咱们加工基地昨天刚做的质检报告,上面写得很清楚,罐头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际标准,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我已经联系了肯尼亚的权威检测机构,他们明天就会来基地做第三方检测,到时候结果会公示给大家看,让大家都放心。”他顿了顿,又拿出一份合作协议复印件:“大家看,这是咱们跟鼎盛集团签的合作协议,上面明确写了,鼎盛集团不会占用村里的任何土地,反而会帮助咱们改进种植技术,提高产量,让大家的收入增加。他们说鼎盛集团要抢土地,都是骗人的!”
老人们接过质检报告和合作协议,虽然有些字不认识,但看到奥马尔和卡玛在一旁点头确认,心里的疑虑渐渐打消了。这时,村里的年轻人也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年轻人说:“我在加工基地工作,每天都看着罐头生产,原材料都是新鲜的玉米,生产过程很干净,我自己也经常吃,根本没问题!他们就是想让咱们放弃合作,然后跟他们合作,他们给的收购价虽然高一点,但根本不会帮咱们建加工基地,也不会教咱们技术,等他们赚够了钱,就会丢下咱们不管!”
越来越多的村民站出来反驳欧陆农科的工作人员,那几个工作人员见势不妙,想要偷偷溜走,却被村民们围了起来。“你们不能走!”一个老人气愤地说,“你们散布谣言,破坏咱们的好日子,必须给咱们道歉!”工作人员们脸色惨白,只好连连道歉,然后狼狈地跑了。
村民们看着他们的背影,都松了一口气。奥马尔走到陈峰身边,感激地说:“陈先生,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咱们这次真的要被他们骗了。”陈峰笑着说:“不用谢,这是咱们共同的事业,咱们必须一起守护。”
第二天,肯尼亚的权威检测机构如约来到加工基地,对罐头和芒果汁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机构负责人当场宣布:“鼎盛集团加工基地生产的玉米罐头和芒果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大家可以放心食用。”村民们听到这个结果,都欢呼起来,之前的恐慌彻底消失了。
国内的媒体也对这件事进行了详细报道,不仅澄清了谣言,还介绍了“金线计划”给肯尼亚村民带来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跨越山海的公益项目,鼎盛集团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几天后,李渊收到了陈峰寄来的新米和非洲蒸糕。他把家人叫到一起,打开布袋子,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客厅。“这是奥马尔和村民们特意给咱们带的,”李渊笑着说,“咱们今天就尝尝肯尼亚的美食。”
阳阳和悦悦兴奋地围了过来,阳阳拿起一块蒸糕,咬了一口,眼睛亮了起来:“爸爸,妈妈,太好吃了!比蛋糕还好吃!”悦悦也拿起一块,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苏瑶看着孩子们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等咱们下次去肯尼亚,一定要尝尝玛莎阿姨做的其他美食。”
李渊点了点头,拿出手机,给陈峰打了个视频电话。视频里,陈峰正在育苗基地查看玉米苗的长势,奥马尔和卡玛也在旁边。“李总,苏总,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陈峰笑着说,“经过这次谣言事件,村民们对咱们更信任了,周边几个村子的村长也来找我,想跟咱们合作,一起加入‘金线计划’!”
奥马尔也凑到镜头前,开心地说:“李总,苏总,现在村里的人都把鼎盛集团当成自己人,大家都盼着你们能早点来肯尼亚,跟咱们一起庆祝下一季的丰收!”
李渊笑着说:“我们很快就会过去,到时候咱们一起庆祝丰收,一起规划未来。”挂了电话,李渊看着苏瑶和孩子们,轻声说:“咱们的‘金线计划’不仅连接了中国和肯尼亚,还连接了无数颗温暖的心。以后,咱们要继续把这条‘金线’织得更长、更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温暖和希望。”
苏瑶靠在李渊的肩上,点了点头:“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一家人都会一起面对,一起把‘金线计划’做好,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永远传递下去。”
阳阳和悦悦虽然不太懂大人们说的“金线计划”到底是什么,但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做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能帮助很多像阿明一样的小朋友。阳阳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一条金色的线,线的一端是中国的家,另一端是肯尼亚的玉米地,中间连接着他和阿明的笑脸。悦悦则在旁边画了很多小爱心,贴在线的周围,她说:“这样,金线就会更温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