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66章 金线织梦跨山海,家暖情长续新篇
    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金线织梦跨山海,家暖情长续新篇

    夕阳将海滨公路的沥青路面染成暖金色,李渊开着车,后视镜里映出后座两个小家伙的身影——阳阳正举着阿明送的木雕狮子,在悦悦面前比划,悦悦则小心翼翼地把下午捡的贝壳放进透明罐子里,时不时凑过去摸一下木雕的纹路。苏瑶坐在副驾驶,侧头看着李渊专注开车的侧脸,指尖轻轻拂过手机屏幕上奠基仪式的照片,照片里的李渊站在台上,西装笔挺,眼神明亮,正对着话筒讲述“金线计划”的愿景。

    “在肯尼亚建加工基地的事,陈峰那边回复了吗?”苏瑶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厢里的细碎声响。李渊抬了抬下巴,示意中控台上的文件袋:“早上刚收到他的邮件,附了当地三个备选厂址的考察报告,还提了个建议——想找咱们国内的农业设备厂商合作,给基地配全自动生产线,既提高效率,还能顺便帮当地工人做技术培训。”

    苏瑶眼睛一亮,伸手拿过文件袋:“这个主意好!之前援建水渠的时候,当地村民就对咱们的工程机械特别感兴趣,要是能让他们学会操作生产线,以后就算咱们的团队撤走,他们也能自己把产业做起来。”她翻着报告,指尖在标着“基苏木市”的厂址页上顿住,“这个地方离水渠项目区才二十公里,原材料运输方便,而且当地政府给的税收优惠也很实在,我觉得可以作为首选。”

    车子刚驶进小区地下车库,阳阳就抱着木雕跳下车,拉着悦悦往电梯口跑:“爸爸,妈妈,咱们明天就给阿明打电话好不好?我要告诉他,我要在文化周上展示他送的木雕!”李渊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好,不过得等肯尼亚那边天亮,阿明现在可能还在睡觉呢。”悦悦也仰着小脸,晃了晃苏瑶的手:“妈妈,我已经会唱两首斯瓦希里语儿歌了,到时候你要帮我录视频给玛莎阿姨看。”

    苏瑶蹲下身,帮女儿理了理额前的碎发:“当然啦,咱们悦悦这么厉害,玛莎阿姨肯定会夸你的。”一家人说说笑笑走进电梯,电梯门合上的瞬间,李渊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鼎盛集团-张副总”的名字。他接起电话,原本轻松的神情渐渐变得严肃,“你说什么?原材料供应商那边出了问题?”

    苏瑶和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阳阳也停下了摆弄木雕的手,好奇地看着父亲。李渊走到阳台,压低声音问道:“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咱们跟那家玉米合作社签的可是保底收购协议,他们现在说供应不上,后续的加工计划怎么办?”电话那头的张副总语气急促,隐约能听到纸张翻动的声音:“李总,合作社那边说今年雨季来得晚,玉米成熟期推迟了,至少要延后一个月才能交货。可咱们跟国内的罐头厂已经签了供货合同,要是不能按时履约,违约金就得赔上百万。”

    李渊皱着眉,指尖在阳台的栏杆上轻轻敲击。他想起上个月去肯尼亚考察时,合作社的负责人奥马尔握着他的手,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耽误交货”,还带着他去看了长势喜人的玉米地。怎么才过了一个月,就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问奥马尔,到底是成熟期推迟,还是有其他原因?”李渊追问,语气里带着一丝警惕——在非洲做项目,他深知当地的情况复杂,有时候“天灾”背后,可能还藏着“人祸”。

    张副总沉默了几秒,才低声说:“我私下托当地的翻译打听了,好像是有一家欧洲的食品公司,给合作社开了比咱们高两成的收购价,奥马尔现在有点动摇,想撕毁跟咱们的协议。”这话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李渊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他当初选择跟奥马尔的合作社合作,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玉米品质好,更重要的是,奥马尔的村子是水渠项目的直接受益村,村民们靠着水渠种出的庄稼,终于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他原以为这份情谊能让合作稳固,却没想到还是败给了利益。

    “我知道了。”李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你先别跟奥马尔撕破脸,就说咱们理解农作物生长受天气影响,愿意跟他重新协商交货时间,但要他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另外,你再联系一下周边其他的合作社,看看能不能临时调一部分玉米过来,先保证第一条生产线能正常运转。”挂了电话,李渊转身回到客厅,看到苏瑶正抱着悦悦,阳阳则站在旁边,一脸担忧地看着他:“爸爸,是不是肯尼亚那边出事了?”

    李渊走过去,坐在儿子身边,把他抱到腿上:“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不过爸爸能解决。”他不想让孩子们担心,可阳阳却皱着小眉头,认真地说:“爸爸,阿明说过,奥马尔叔叔是个好人,他会不会是有难处呀?咱们能不能帮帮他?”孩子的话像一股暖流,冲淡了李渊心中的烦躁。他摸了摸阳阳的头,轻声说:“阳阳说得对,爸爸会先弄清楚情况,再想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瑶把悦悦放在沙发上,走过来坐在李渊身边:“是不是奥马尔那边出了变故?”李渊点了点头,把张副总的话复述了一遍。苏瑶听完,沉思片刻说:“欧洲公司突然加价,会不会跟之前咱们拒绝的那个‘联合开发计划’有关?”她想起上个月,有一家名为“欧陆农科”的欧洲企业找到鼎盛集团,提出要跟他们联合开发肯尼亚的农产品市场,却要求控股加工基地,还提出要把大部分利润汇回欧洲,李渊当时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有这个可能。”李渊的眼神沉了下来,“欧陆农科在非洲深耕多年,人脉很广,说不定是他们在背后搞鬼,想逼咱们让步。”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万家灯火,心里飞快地盘算着——如果真的是欧陆农科在作祟,单纯跟奥马尔协商恐怕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找到对方的软肋,才能打破僵局。

    “不如我明天跟陈峰通个视频电话,让他在当地再深入打听一下,看看欧陆农科到底给了奥马尔什么承诺,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合作的合作社。”苏瑶走到李渊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咱们不能只盯着奥马尔这一家,多找几个备选,才能掌握主动权。”李渊回头看着苏瑶,点了点头:“好,你跟陈峰对接的时候,让他注意安全,欧陆农科的人说不定会给他们使绊子。另外,国内的文化周筹备也不能停,咱们得让奥马尔看到,跟咱们合作不仅有短期的收益,还有长期的发展机会——文化周能帮他们的农产品打开国内市场,这是欧洲公司给不了的。”

    第二天一早,苏瑶就跟陈峰开了视频会议。屏幕里的陈峰穿着冲锋衣,背景是肯尼亚的草原,他身边站着当地的翻译兼助手卡鲁。“苏总,李总,我昨天已经去周边的三个合作社看过了,其中一家叫‘卡鲁拉’的合作社,玉米长势很好,而且负责人卡玛很愿意跟咱们合作,就是他们没有大型的收割设备,担心不能按时交货。”陈峰的声音有些沙哑,显然是跑了不少地方,“至于欧陆农科那边,卡鲁打听来消息,他们给奥马尔的承诺是‘先付三成定金,收购价上浮两成’,但要求奥马尔必须排他性合作,不能再跟其他公司合作。”

    苏瑶皱了皱眉:“排他性合作?这说明欧陆农科就是冲着咱们来的,他们不想让咱们在肯尼亚站稳脚跟。”李渊接过话头,对着屏幕说:“陈峰,你跟卡玛谈的时候,可以承诺帮他们解决收割设备的问题——咱们可以从国内调一批二手的收割机过去,租给他们使用,租金可以从后续的玉米收购款里抵扣。另外,告诉卡玛,只要他们能保证供货,咱们可以优先把他们的玉米加工成高端产品,比如有机玉米罐头,在国内的高端超市销售,利润分成可以给他们提高五个百分点。”

    陈峰眼睛一亮:“这个方案好!卡玛最担心的就是收割和销售问题,咱们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他肯定愿意跟咱们合作。”卡鲁也在旁边连连点头,用斯瓦希里语补充了几句,陈峰翻译道:“卡鲁说,卡玛之前就听说过咱们援建水渠的事,对咱们公司很信任,只要条件合适,肯定能成。”

    挂了视频会议,苏瑶又马不停蹄地召开了文化周筹备会议。会议室里,市场部、策划部的员工们围坐在一起,墙上的白板上贴满了各种方案。“苏总,咱们已经跟国内的五家大型商场谈好了,文化周期间,会在商场里设置肯尼亚农产品展销区,还会安排当地的手工艺人现场表演木雕、编织。”市场部经理王姐拿着方案,兴奋地说,“另外,咱们还联系了几家旅游公司,计划推出‘肯尼亚文化体验游’,游客可以去咱们的水渠项目区和加工基地参观,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苏瑶点了点头,指着白板上的节目单说:“悦悦要表演斯瓦希里语儿歌,这个节目可以放在开幕式上,既能增加互动性,又能体现咱们跟肯尼亚的友好情谊。阳阳想展示木雕,咱们可以在展销区设一个‘儿童手作角’,让阳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体验木雕制作,这样能吸引更多家庭观众。”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咱们还要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宣传册,里面不仅要介绍肯尼亚的农产品和文化,还要把咱们的‘金线计划’理念写进去,让更多人知道,企业发展不仅要追求利润,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筹备会议进行到一半,李渊的手机响了,是奥马尔打来的。他走到走廊接起电话,奥马尔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李总,对不起,关于玉米供应的事,我……”李渊打断他的话,语气平静地说:“奥马尔,我知道你现在面临选择,也理解你想为村民们争取更多利益的心情。不过,我想跟你说的是,欧陆农科给你的承诺虽然诱人,但他们只看重短期利益,不会真正帮你们发展产业。而咱们的合作,不仅能让你们的玉米卖个好价钱,还能帮你们建立加工产业,培养技术人才,让你们的村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