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23章 桥映晚霞,初心绵长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桥映晚霞,初心绵长

    夕阳把江城的天际染成暖橙,新落成的漫水桥像条银带横卧在青溪上。桥身的木质栏杆还带着新鲜的木香,村民们三三两两靠在栏边,手里拎着刚从集市买回的菜篮子,嗓门洪亮地聊着家常。卖豆腐的王婶正跟邻村的张叔说笑着,手里的布袋子晃悠着,几块嫩白的豆腐在里面稳稳妥妥;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举着风车跑过桥面,风车叶片转得飞快,影子落在桥下的水面上,跟着潺潺流水轻轻晃荡。

    李渊站在桥中央,左手牵着妻子苏瑶,右手边是刚上初中的儿子李阳,小女儿李悦则腻在苏瑶怀里,小脑袋歪着,好奇地看着桥边摆摊卖糖画的老人。一家四口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叠在桥面上,和村民们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成了这幅温馨画面里最动人的一笔。

    “爸,你看那糖画!我想要个小兔子的!”李悦晃着苏瑶的胳膊,小手指着不远处的糖画摊,眼睛亮晶晶的。

    苏瑶笑着捏了捏女儿的脸蛋:“先问问你爸同不同意,昨天刚给你买了糖葫芦。”

    李渊低头看向女儿,眼底的锐利早已被温柔取代——从前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他的眼神能让最凶悍的歹徒胆寒,可面对家人,只剩下化不开的暖意。“行,爸给你买,但说好,今天不能多吃甜的,不然牙齿该疼了。”他揉了揉李悦的头发,牵着她往糖画摊走去。

    李阳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本数学练习册,忽然抬头对李渊说:“爸,我们班主任今天问起你了,说想请你去学校做次安全讲座,讲讲自我保护的知识。”

    李渊脚步顿了顿,转头看向儿子。李阳今年十三岁,已经有了少年人的模样,眉眼间隐约能看出他的轮廓,却少了几分他身上的肃杀,多了些少年的清爽。“怎么想起让我去?你们老师没找其他人选吗?”

    “老师说你是退伍军人,讲这些肯定专业!班里同学都知道我爸以前是兵王,都特别期待呢!”李阳说着,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

    苏瑶走过来,轻轻拍了下李渊的胳膊:“我觉得挺好的,你现在在安保公司做顾问,本来就擅长这些,去给孩子们讲讲,也能让他们多些安全意识。”

    李渊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自从三年前从特种部队退伍,他拒绝了部队给出的安置岗位,选择回江城陪在家人身边——过去十几年,他亏欠苏瑶和孩子们太多,执行任务时动辄数月失联,家里的大小事全靠苏瑶一人扛着,女儿出生时他在边境执行任务,连视频都没能接上;儿子第一次家长会,他因为紧急任务临时缺席,回来时只看到苏瑶偷偷抹眼泪的背影。这些年的遗憾,他想一点点补回来。

    “行,等周末我跟你们老师对接下,看看具体安排。”李渊说着,已经走到了糖画摊前。卖糖画的老人正用小铜勺舀着融化的麦芽糖,在青石板上飞快地勾勒着,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成型了,老人拿起竹签往糖画中间一插,递给李悦:“小姑娘,你的小兔子好了,拿好啊。”

    李悦接过糖画,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凑到李渊身边:“谢谢爸爸!”

    一家人在桥上又待了会儿,看着夕阳慢慢沉到远处的屋顶后面,天空的颜色从暖橙变成了淡紫,村民们渐渐散去,只有零星几盏路灯亮起,昏黄的光洒在桥面上,添了几分静谧。

    “该回家做饭了,妈今天打电话说要过来,还带了刚腌好的腊肉。”苏瑶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对李渊说。

    “好,我去开车,你们在这儿等我会儿。”李渊说着,转身往桥那头的停车场走去。他的车是一辆普通的家用suv,没有任何特殊标识,跟他现在的生活一样,褪去了过去的光环,只剩下平凡的安稳。

    开车回家的路上,李阳坐在副驾驶座上,忽然问道:“爸,你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能一个打十个?”

    李渊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电视里都是演的,真正的任务里,讲究的是团队配合,不是单打独斗。不过真遇到危险,保护自己和队友,是我们的本能。”

    “那你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危险的事?”李悦趴在后座,好奇地探着脑袋。

    苏瑶回头瞪了女儿一眼:“别问你爸这些,过去的事提它干嘛。”她知道,李渊心里藏着不少过去的伤疤,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的日子,是他不愿轻易触碰的回忆。

    李渊却摇了摇头,从后视镜里看向女儿:“也没什么不能说的。爸以前执行任务时,确实遇到过不少危险,有次在丛林里,跟敌人周旋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最后靠野果和雨水撑过来的。”他说得轻描淡写,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可苏瑶知道,那次任务他回来时,身上带着三处枪伤,昏迷了两天两夜,医生都说能活下来是奇迹。

    车子很快开到了小区楼下,这是一个中档小区,环境安静,李渊和苏瑶在这里买了套三居室,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温馨。刚下车,就看到苏母提着一个布袋子站在单元楼门口,看到他们,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可算回来了,我都等了会儿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妈,您怎么不提前打电话,我们好下去接您。”苏瑶连忙走过去,接过母亲手里的袋子。

    “不用接,我这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苏母说着,看向李渊,“小李,今天没去公司忙?”

    “今天没什么事,早点回来陪孩子们。”李渊笑着回答,接过苏母手里的另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刚腌好的腊肉,还带着淡淡的盐香。

    一家人上楼进屋,李悦立刻拿着糖画跑到客厅的沙发上,李阳则回了房间写作业。苏瑶和苏母进了厨房,开始准备晚饭,李渊也跟着走进厨房,帮着择菜。

    “小李,我听瑶瑶说,你最近在帮那家叫‘安盾’的安保公司做顾问?”苏母一边洗着菜,一边问道。

    “嗯,他们公司最近接了个商场的安保项目,有些流程和应急方案需要优化,我帮着看看。”李渊回答,手里的动作有条不紊——在部队里,他连野外生存的食材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择菜这种事对他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那家公司靠谱吗?别太累着自己,你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得注意身体。”苏母语气里带着关心。她知道李渊以前在部队落下了不少病根,腰上的旧伤一到阴雨天就会疼,胃也不好,都是以前执行任务时饥一顿饱一顿熬出来的。

    “您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让自己太累的。”李渊笑着说。

    正说着,苏瑶的手机响了,她拿起手机一看,是公司领导打来的。“喂,王总?”她接起电话,语气恭敬起来。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苏瑶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脸色也变得有些凝重。挂了电话后,她叹了口气,对李渊说:“公司那边出了点事,明天有个重要的合作项目要跟客户谈,负责对接的同事突然急性阑尾炎住院了,王总让我明天临时顶替一下,去跟客户对接。”

    李渊放下手里的菜,看向苏瑶:“这么急?你之前没接触过这个项目,能行吗?”

    “我也不知道,王总说客户那边时间定死了,改不了,只能让我先顶上,今天晚上把项目资料发我,我连夜看看。”苏瑶说着,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她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经理,平时工作就忙,这次临时顶替,压力可想而知。

    苏母也有些担心:“瑶瑶,你晚上别熬太晚,身体要紧。”

    “妈,我知道,我尽量快点看。”苏瑶说着,走到客厅,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准备接收资料。

    李渊看着苏瑶忙碌的背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些年,苏瑶为了这个家,工作上从不敢懈怠,有时候加班到深夜,第二天还要早起送孩子们上学。他走到苏瑶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太着急,资料发过来后,我陪你一起看,有不懂的地方,我们一起琢磨。”

    苏瑶抬头看向李渊,眼中闪过一丝暖意,点了点头:“好。”

    晚上八点多,苏瑶收到了项目资料,厚厚的一叠文档,里面详细记录了合作项目的产品信息、报价方案和客户需求。李渊搬了把椅子坐在苏瑶身边,帮着她一起梳理资料。他虽然不懂外贸业务,但在部队里养成了快速梳理信息、抓住重点的习惯,很快就帮苏瑶把资料里的关键信息都标了出来。

    “你看,客户这边最在意的是产品的交货期和质量保障,这两点在明天的谈判里要重点强调。”李渊指着文档里的一段话,对苏瑶说,“还有,他们之前提到过想增加一批定制化产品,虽然没写在正式需求里,但可以在谈判时主动提出来,说不定能成为突破口。”

    苏瑶看着李渊标出的重点,惊讶地说:“你怎么看出来的?我刚才看了半天,都没注意到定制化产品的事。”

    “在部队里分析情报久了,习惯从细节里找线索。”李渊笑了笑,“其实跟你们谈业务也差不多,都得抓住对方的核心需求,才能占主动。”

    有了李渊的帮忙,苏瑶梳理资料的速度快了不少,原本预计要熬夜看完的资料,十一点多就看完了。苏母已经带着孩子们睡了,客厅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灯光柔和地洒在两人身上。

    “多亏有你,不然我今晚肯定得熬夜了。”苏瑶伸了个懒腰,靠在李渊的肩膀上,语气里满是疲惫。

    李渊轻轻揽住苏瑶的腰,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辛苦了,早点休息,明天才有精神跟客户谈。”

    第二天一早,苏瑶早早起了床,精心打扮了一番,换上了正式的职业装。李渊也起得很早,给孩子们做了早餐,送他们上学后,又开车送苏瑶去客户公司。

    “别紧张,按我们昨天梳理的来,肯定没问题。”车子停在客户公司楼下,李渊看着苏瑶,眼神里满是鼓励。

    “嗯,我知道了。”苏瑶深吸一口气,打开车门,“中午我谈完了给你打电话。”

    “好,我在附近的咖啡馆等你。”李渊说。

    苏瑶走进客户公司后,李渊并没有去咖啡馆,而是在公司楼下的停车场找了个位置,坐在车里等着。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心,苏瑶第一次临时顶替这么重要的项目,万一出点差错,不仅影响公司的合作,还会打击她的信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