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瑶光传新讯 温情满归途
清晨五点,天还没亮透,瑶光养老院总院的大门就被轻轻推开。李渊穿着一身深蓝色运动服,手里提着两个保温桶,脚步放得极轻——昨天接到邻市养老院的求助电话,说他们引入的智能手环系统出了故障,几位老人的健康数据无法实时上传,他特意早起熬了老人们爱喝的小米粥,准备带过去当早餐,顺便帮忙调试设备。
“这么早就要走?不多待会儿吃口热的?”苏瑶披着外套从屋里追出来,手里还拿着李渊的围巾。她把围巾绕在李渊脖子上,指尖轻轻理了理褶皱:“邻市路远,开车小心点,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李渊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清晨的凉意:“放心,调试设备我熟,中午之前肯定回来,还能赶上吃你做的午饭。”
两人正说着,李阳骑着电动车从外面回来,车筐里装着刚从种植基地摘的新鲜草莓。“爸,我跟你一起去!”他把电动车停在门边,拿起后座的工具包,“我昨天研究了新的手环管理系统,说不定能帮上忙,而且路上有个伴儿,妈也能更放心。”苏瑶笑着点头:“也好,你们父子俩一起去,我也踏实。记得把调试手册带上,别漏了零件。”
六点整,李渊和李阳驱车出发。车窗外的天色渐渐亮起来,路边的农田里泛起一层薄雾,远处的村庄传来鸡鸣声。李阳坐在副驾驶座上,翻看着邻市养老院发来的故障报告,眉头微微蹙起:“爸,他们的问题好像不是硬件故障,更像是系统对接出了问题,咱们得带他们的工作人员重新匹配数据。”李渊点点头,握着方向盘的手稳而有力:“嗯,到了先别急着拆设备,先查后台数据,确定问题根源再动手,别给老人们添麻烦。”
与此同时,总院的后厨已经热闹起来。张婶正把李阳留下的草莓洗干净,准备做草莓果酱;周爷爷则系着围裙,教老人们做山药糕——昨天经验交流会上,不少参会人员都夸山药糕养胃,老人们今天特意要学,想做给下周要来探望的家人吃。“揉面团要顺着一个方向揉,这样做出来的糕才够软。”周爷爷手把手教张奶奶揉面,老人的手有些颤抖,他就握着老人的手一起用力,脸上满是耐心。
苏瑶则在医务室帮李悦整理健康档案。“王奶奶的血压最近很稳定,下周可以把降压药的剂量稍微减一点,记得跟她女儿说一声。”苏瑶指着档案上的数据,对李悦说,“还有赵爷爷,他昨天说膝盖疼,今天上午让康复师过来给他做个按摩,再教他几个护膝的小动作。”李悦点点头,把注意事项记在笔记本上:“妈,我等会儿就去跟王奶奶和赵爷爷说,另外,邻市养老院的护工昨天发消息问智能手环的日常维护,我整理了一份手册,等会儿发给他们。”
上午九点,李渊和李阳终于到达邻市养老院。院长早已在门口等候,脸上满是焦急:“李总,李工,你们可来了!昨天有位老人心率突然升高,手环没及时报警,可把我们吓坏了,要是真出了事儿,我们可担不起责任。”李渊拍了拍院长的肩膀,语气沉稳:“别着急,我们先去看看设备,肯定能修好。”
两人跟着院长来到医务室,只见几位护工正围着电脑发愁,屏幕上显示着“数据传输失败”的提示。李阳立刻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手环系统后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果然是系统对接的问题。”他指着屏幕上的代码,对护工们说,“你们昨天更新系统时,没有重新匹配老人的手环id,导致数据传不上去,重新匹配一下就行。”
李渊则走到活动室,看望正在休息的老人们。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窗边,手里攥着智能手环,眼神里满是不安。“大爷,您别担心,手环很快就能修好,以后您的心率、血压数据,您儿子的手机上都能实时看到。”李渊在老人身边坐下,轻声安慰道。老人抬起头,眼里泛起泪光:“我儿子在外地打工,要是我出了事儿,他都赶不回来,这手环可太重要了。”李渊点点头:“您放心,我们今天肯定把问题解决好,以后不会再出这种情况。”
中午十二点,智能手环终于全部调试完毕。李阳帮护工们重新匹配了所有老人的手环id,还现场演示了如何查看数据、如何处理简单的故障。“以后要是再遇到数据传不上去的情况,先查id匹配,再看网络连接,实在解决不了就给我打电话。”李阳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纸上,递给护工组长,“这是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随时能联系到我。”
院长握着李渊和李阳的手,感激地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本来以为要等厂家的人来,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解决了,还特意带了早餐,老人们都说小米粥比家里做的还香。”李渊笑着说:“都是为了老人们,不用这么客气。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们说,咱们互相学习,一起把养老服务做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午一点,李渊和李阳启程返回。车刚开出邻市养老院,李阳的手机就响了,是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打来的。“李总,咱们的草莓熟得太多了,要是再不摘,就该坏了,您看要不要组织老人们来采摘,再做些草莓酱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李阳眼前一亮,立刻跟李渊商量:“爸,这个主意好!既能让老人们活动活动,又能帮助别人,一举两得。”李渊点点头:“嗯,回去跟你妈和妹妹商量一下,下周就组织,再让社区的志愿者也来帮忙,热闹点。”
三点半,父子俩回到总院。刚进门就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只见活动室里摆满了刚做好的山药糕和草莓果酱,老人们正围着桌子,把果酱装进漂亮的玻璃瓶里,准备送给家人。“爸,哥,你们回来啦!”李悦看到他们,立刻迎上来,手里还拿着一瓶草莓果酱,“你们尝尝,这是今天刚做的,可甜了,周爷爷说放冰箱里能存半个月。”
李渊接过果酱,打开盖子尝了一口,清甜的草莓味在舌尖散开,带着阳光的暖意:“好吃!比外面买的还香。”苏瑶走过来,递过一杯温水:“累了吧?赶紧喝口水歇歇。刚才社区的刘主任打电话来,说下周想跟咱们一起组织‘爱心送果酱’活动,给社区的孤寡老人送果酱和点心,还想请老人们去社区表演小合唱。”
李阳兴奋地说:“太好了!咱们正好把采摘草莓和送果酱的活动结合起来,先带老人们去基地采摘,再回来做果酱,最后跟志愿者一起送到孤寡老人家里,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李悦点点头:“我明天就去统计社区孤寡老人的数量,再准备一些健康手册,送果酱的时候顺便给老人们测测血压,提醒他们注意身体。”
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商量“爱心送果酱”活动的细节。“采摘草莓需要准备篮子和手套,还要提醒老人们穿舒服的鞋子,别摔着。”苏瑶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做果酱的时候,要控制好火候,别让老人们靠太近,避免烫伤。”李阳补充道:“送果酱的时候,咱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带一位老人和一位志愿者,让老人们也参与进来,跟社区的孤寡老人聊聊天,互相解解闷。”
李渊看着一家人认真的样子,心中满是温暖。他想起自己刚退役时,一度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是苏瑶鼓励他创办养老院,说要给老人们一个温暖的家。如今,这个家不仅越来越大,还能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这大概就是他退役后最有意义的事。
第二天一早,“爱心送果酱”活动的筹备工作就正式开始了。李阳去种植基地准备采摘工具,还特意在田埂上铺上防滑垫,方便老人们行走;李悦去社区统计孤寡老人的数量,顺便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准备对应的健康手册;苏瑶则在总院组织老人们排练小合唱,选的都是老人们熟悉的老歌,比如《夕阳红》《我和我的祖国》,大家唱得格外认真。
上午十点,种植基地迎来了第一批采摘的老人。李阳和志愿者们扶着老人们走进草莓棚,鲜红的草莓挂在绿叶间,像一颗颗红宝石。“张奶奶,您慢点走,这边的草莓又大又甜。”李阳扶着张奶奶,帮她摘下一颗草莓,递到她嘴边,“您尝尝,这是咱们自己种的,没有农药,特别甜。”张奶奶咬了一口,脸上笑开了花:“真甜!比我小时候吃的草莓还甜,我要多摘点,做成果酱送给社区的老姐妹。”
赵爷爷则拿着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草莓,生怕把草莓碰坏。“赵爷爷,您别太小心,这些草莓很结实,轻轻摘就行。”志愿者小姑娘笑着说。赵爷爷摇摇头:“不行,做果酱要选好的草莓,才能做得香,送给别人的东西,不能马虎。”小姑娘听了,心里暖暖的,也跟着认真地挑选草莓。
中午,老人们满载而归,把采摘的草莓送到后厨。周爷爷早已准备好锅碗瓢盆,教大家做果酱。“先把草莓洗干净,去掉蒂,然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蜂蜜,小火慢熬。”周爷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熬的时候要不停搅拌,不然会糊底,熬到浓稠就能关火了。”老人们围在旁边,有的帮忙切草莓,有的帮忙搅拌,后厨里满是欢声笑语。
苏瑶则在一旁帮忙分装果酱,把熬好的果酱装进提前准备好的玻璃瓶里,贴上标签,上面写着“瑶光养老院爱心果酱”。“这些果酱要放凉了再盖盖子,这样能保存得更久。”她一边说,一边把果酱瓶放在阴凉处,动作轻柔又仔细。
下午两点,李悦带着几位护工,去社区的孤寡老人家里走访。“王大爷,我们是瑶光养老院的,下周要给您送果酱,今天来看看您,顺便给您测测血压。”李悦走进一位老人家里,屋里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王大爷坐在椅子上,看到他们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你们真好,还特意来看我,我一个人在家,好久没人跟我说话了。”李悦帮老人测完血压,发现有点偏高,叮嘱道:“王大爷,您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吃盐,多吃蔬菜,要是不舒服,就给我们打电话。”她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纸上,递给老人,还留下了一本健康手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