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80章 邻镇破心防 瑶光再续航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邻镇破心防 瑶光再续航

    晨雾还没散透,李渊的车就碾过邻镇望溪村的石子路。副驾上的苏瑶正对着走访名单圈圈画画,指尖停在“赵建国”这个名字上时,轻轻叹了口气——王主任提前打过招呼,这位独居的赵爷爷性子倔,前两次镇里来人提养老院,都被他拿着扫帚赶了出去。后座的李阳抱着改装好的智能血压仪,屏幕上还亮着昨晚调试的数据,李悦则把画夹抱在怀里,里面夹着特意给赵爷爷画的“智能设备使用漫画”,封面上的老爷爷牵着小羊,是她听王主任说赵爷爷以前养过羊后补画的。

    “还有两里地到望溪村,”李渊放缓车速,避开路边的积水坑,“王主任说赵爷爷住在村东头的老院子,院里种着棵老枣树,很好找。”

    苏瑶抬头看向窗外,望溪村比青石镇更偏,山路蜿蜒,田埂边的茅草上还挂着露珠。“昨晚跟张院长通了电话,她派的护工已经先去村卫生院了,咱们要是能说通赵爷爷,就能直接帮他做健康建档。”

    李阳把血压仪装进帆布包,笑着说:“妈,您放心,我这次把智能设备的‘老年模式’再简化了——血压仪就两个键,红色测血压,绿色报结果,连字都不用看。而且我还录了咱们青石镇刘大爷的语音,让他跟赵爷爷说说住养老院的好处,同龄人说话总比咱们有说服力。”

    李悦突然凑到前排,举着画夹:“爸爸,我画的赵爷爷和小羊,他会不会喜欢呀?要是他还赶咱们,我就把画给他,说我们不是来骗他的。”

    李渊伸手揉了揉女儿的头发,眼底满是暖意。从青石镇到望溪村,这一路他们听过不少质疑——有老人怕智能设备是“骗钱的新花样”,有老人怕住养老院会被儿女说“不孝”,可每次看到李悦认真画画的样子,看到苏瑶熬夜整理的老人档案,看到李阳反复调试的设备,他就觉得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

    车刚停在老枣树下,就听见院里传来“哐当”一声。李渊推开车门,就看见一个穿着蓝布衫的老人正弯腰捡掉在地上的柴禾,手里还攥着一把扫帚,正是赵建国。

    “赵爷爷,我们是来……”苏瑶刚上前一步,赵爷爷就猛地直起身,把扫帚横在身前,眉头皱得紧紧的:“又是来劝我去养老院的?我不去!我自己能做饭,能砍柴,不用你们瞎操心!”

    李悦吓得往后缩了缩,却还是把画夹举起来:“爷爷,我们不是来骗您的,我画了您和小羊,您看看嘛。”

    赵爷爷瞥了眼画夹,眼神松动了一瞬,却还是硬着心肠:“别拿这些小玩意儿哄我!我知道你们那养老院,又是智能床又是监测仪,肯定要花不少钱,我没那么多钱,也不想给我那在外打工的儿子添麻烦!”

    苏瑶赶紧解释:“赵爷爷,咱们的养老院是公益性质的,智能设备、吃住护理全免费,不用您花一分钱。您儿子要是知道您在养老院有人照顾,只会放心,不会觉得麻烦的。”

    “免费?哪有这么好的事!”赵爷爷显然不信,转身就要往屋里走,“你们走吧,我不稀罕!”

    李渊快步上前,挡住了他的去路,语气却很温和:“赵爷爷,您先别急着关门。我以前在部队待过,最懂‘自己能行’的心思,可您去年冬天摔在雪地里,是邻居把您送到卫生院的,这事您总记得吧?要是那天没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啊。”

    赵爷爷的身子僵了一下,攥着扫帚的手松了松。李渊接着说:“我们青石镇有个刘大爷,跟您一样,以前总说自己能行,结果住养老院后,每天能自己测血压,还能跟儿子视频聊天,上个月他儿子回来,抱着他哭了半天,说终于不用半夜担心他了。”

    李阳趁机拿出手机,点开刘大爷的语音:“老赵啊,我是青石镇的老刘,你别听他们年轻人说,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那智能床比家里的土炕舒服,护工比亲闺女还贴心,你要是去了,咱们还能一起下棋呢!”

    赵爷爷盯着手机,眼神渐渐软了。他想起去年冬天摔在雪地里的疼,想起儿子每次打电话时哽咽的声音,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苏瑶看出他的松动,轻声说:“赵爷爷,我们不逼您现在就决定。今天就是想帮您测测血压,跟您聊聊。您要是想了解养老院,我们可以带您去青石镇看看,看看老人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赵爷爷沉默了半天,终于放下扫帚,往屋里走:“进来吧,外面冷。不过我可没说要去养老院。”

    一家人跟着他走进老院子,院里的老枣树枝繁叶茂,树下摆着一张缺了腿的木桌,桌上放着一个豁口的搪瓷碗。李悦把画夹放在桌上,翻开画纸:“爷爷,您看,这是您在喂小羊,这是养老院的房子,里面有很多爷爷奶奶,还有会自动翻身的床。”

    赵爷爷凑过去,眯着眼睛看画,嘴角悄悄往上扬了扬:“你这小丫头,还会画这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阳拿出血压仪,递到他面前:“赵爷爷,您试试这个,就按一下红色的键,几秒钟就好。”

    赵爷爷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胳膊。李阳帮他把袖带缠好,按了一下红色按钮。血压仪“嘀”了一声,很快就报出数据:“血压145/90,轻度偏高,请注意休息,按时服药。”

    赵爷爷愣了愣:“这玩意儿还能说话?我上次去卫生院,医生还得看半天表呢。”

    “是啊,”苏瑶笑着说,“这设备能把数据直接传到卫生院,要是您血压高了,医生会马上知道,还能上门给您看。要是您住养老院,每天早上测一次,护工就会提醒您吃药,再也不用担心忘了。”

    赵爷爷没说话,却把血压仪拿在手里,反复摩挲着。李渊看着他的样子,知道他心里已经动摇了,便说:“赵爷爷,明天我们要回青石镇,要是您想去看看,我们可以来接您。您要是不想去,我们也不勉强,以后我们会常来帮您测血压,陪您聊聊天。”

    赵爷爷抬头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桌上的画,轻轻点了点头:“那……我明天去看看。要是不好,我可就回来了。”

    一家人都笑了。李悦拍手道:“太好了!爷爷,明天我带您去看张奶奶,她还会缝虎头鞋呢!”

    第二天一早,李渊就开车来接赵爷爷。赵爷爷特意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衫,还把家里的门锁仔细检查了一遍。路上,他一直看着窗外,不怎么说话,可眼里却藏着一丝期待。

    到了青石镇养老院,张奶奶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赵爷爷,她赶紧站起来:“哎呀,你就是望溪村的老赵吧?我是老刘的老伙计,他跟我提起过你!”

    赵爷爷没想到会有人认识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张奶奶拉着他的手,往院里引:“快进来看看,这是咱们的房间,这是智能床,这是呼叫铃,你要是有什么事,按一下铃,护工马上就来。”

    赵爷爷跟着她走进房间,看着柔软的床垫,看着墙上的小夜灯,又看了看窗外的小花园,眼神里满是惊喜。刘大爷正好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老赵,怎么样?没骗你吧?这地方比家里舒服多了!”

    “是啊,”赵爷爷点点头,“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中午,王婶做了赵爷爷爱吃的红烧肉。赵爷爷吃着肉,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老人们,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自己在家时,每天都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生病了也没人知道,而在这里,有热饭热菜,有说说话的老伙计,还有人关心他的身体。

    吃完饭,李阳教他用智能电视。赵爷爷按着李阳说的步骤,按了一下遥控器上的“戏曲”键,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他爱听的京剧。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反复按了好几次:“这玩意儿真方便,我在家想看京剧,还得找半天碟子。”

    李悦则拉着他的手,带他去看自己画的墙画:“爷爷,您看,这是您和小羊,我把它画在养老院的墙上了,以后您住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

    赵爷爷看着墙上的画,又看了看身边的一家人,突然握住李渊的手:“李总,我想通了,我愿意去望溪村的养老院。以后,就麻烦你们了。”

    李渊握紧他的手,笑着说:“赵爷爷,不麻烦。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从青石镇回来后,望溪村的老人们听说赵爷爷愿意去养老院,都纷纷来打听情况。赵爷爷把自己在青石镇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告诉大家,还拿出李悦给他画的画,给大家看智能设备的照片。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心动,有的甚至主动来找李渊,说想报名去养老院。

    接下来的日子,一家人更忙了。李渊忙着协调工程队,在望溪村改造废弃的村部;苏瑶忙着走访望溪村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李阳忙着调试智能设备,跟村卫生院对接数据;李悦则每天放学就去望溪村,给老人们画画,教他们用智能设备的简单功能。

    有一天,李阳在调试设备时,发现望溪村的信号不太好,智能监测数据偶尔会传不出去。他立刻给技术部的同事打电话,让他们来村里考察,最后决定在养老院旁边装一个信号增强器。为了不耽误工期,李阳连着熬了两个通宵,终于在信号增强器装好后,把所有设备的网络都调试好了。

    苏瑶在走访时,遇到了一位姓周的奶奶。周奶奶患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打胰岛素,可她总怕自己打错剂量。苏瑶耐心地教她怎么看刻度,怎么消毒,还特意录了视频,让她想不起来时就看看。周奶奶感动得说:“姑娘,你比我闺女还细心。我闺女在外地,每次打电话都嘱咐我好好打针,可我总记不住,现在有你教我,我再也不用担心了。”

    李悦则在跟老人们相处时,发现有位姓吴的爷爷特别喜欢下棋。她就跟李渊说,想在养老院的文娱活动室里放几张棋桌。李渊立刻让人去买了棋桌和象棋、围棋,还请了青石镇养老院的刘大爷,来跟吴爷爷下棋。吴爷爷高兴得说:“以后我再也不用一个人下棋了,有老刘陪着,日子热闹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