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0章 天京诸事
    正当西军与西王府高效运转之际,太平天国的天京城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氛围。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明确要求“物物归上主”,禁止私产。

    所有财物(包括土地、房屋、粮食、金银等)必须上缴圣库,违者以“妖”论罪,处死刑。

    太平军大规模搜查民宅,甚至拆毁门板、砖瓦充作军资。

    南京富户张继庚在给清廷的密信中提及,仅水西门圣库即收缴白银数百万两。

    居民按性别、年龄和技能被编入男馆、女馆或各衙营。

    入馆时需主动交出所有私产,若被查出私藏超过五两银子即视为“逆天”,由“典天牢”官员当场处决。

    居民衣食住行由圣库统一配给,每人每日发放糙米半斤、油盐。每年发放单衣、棉衣各一套。

    男性依据年龄和技能进行划分,作战的为“牌面军”,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归入“诸匠衙”,服务老弱的则在“牌尾馆”;

    女性统一编入女馆,从事耕作、运输、建筑等劳动,由天王亲信蒙得恩统管。

    男女馆严禁私自接触,夫妻每周仅能在馆外远距离对话,且声音要大,让监管者听见,违者处死。

    女馆以25-200人集体居住,由广西籍“老姊妹”管理,巡查官日夜监视出入。

    数十万女性集中管理,耗费大量粮食资源,加剧了天京物资短缺。

    长期的分离致使家庭伦理崩溃,民众怨声载道,甚至出现集体自尽事件,百姓一有机会便外逃。

    城中从王爵以下,即便侯爵、丞相,也需家庭分居,整个天京唯有几家能阖家团圆。

    东王与天王的关系更加微妙。

    去年刚定都天京,在东王主导下,太平军南克苏州,西攻安庆,北伐也进展顺利,天国势头正盛。

    东王设立“东殿六部”全面处理军政事务,天王的诏书需经东王盖章方能生效;韦昌辉、石达开等王的奏章都需先提交东王府。

    近期各地流言不断,首先便是人人都爱听爱传的桃色新闻。

    话说太平军攻克武昌时,韦昌辉从湖广总督程矞采家中抄出三百万两白银,还发现其女儿程岭南。

    17岁的程岭南美貌动人,韦昌辉本想收纳,但思虑再三后,还是献给了东王。

    东王大喜,当即赦免程矞采一家死罪,程岭南感激不尽,安心服侍东王。

    天王选王娘时见到程岭南,多看了几眼,东王只好割爱,程岭南成了天王的程妃。

    不料东王始终牵挂,多次以天父临凡私会,将程岭南培养成安插在天王身边的眼线。天王知悉后,毒死了程岭南。

    今年天国通过“科举取士”,女科选出才貌双全的女状元傅善祥。

    主持考试的东王吸取上次教训,抢先将傅善祥招进东王府重用。天王在天王府等女状元谢恩,许久未等到,派人探听,得知她已入东王府。

    东王任命傅善祥为“女待史”,负责诏命起草和文献整理,后又升任“簿书”,帮东王批阅文件,她皆处理得妥妥当当。

    傅善祥的才情引起天王关注,今年三月,天王破格任命傅善祥为“恩食丞相”,隶属东王府六部,仍辅佐东王处理政务。

    期间天王多次想召用傅善祥,均被东王拒绝。

    天王后宫庞大,管理不善,妃妾稍有怠慢便遭打骂,甚至有人流产。天王还用“点天灯”等酷刑虐待惩处妃妾。

    东王多次劝谏,曾深夜到天王府,以天父下凡之名,明确天王正妻赖氏为后宫管理者,但天王依旧我行我素,赖氏又怎约束得住?

    有位娘娘出逃被抓回,天王大怒,下令受笞二十,又是东王阻止。

    有次东王路过天王府,被门卫要求下马,他再次“天父下凡”,天王无奈跪下聆听教诲,东王指责天王“贪图享受,乱打宫女”,还当众打了天王 40 杖。

    若上述事迹还属于难辨真假的花边新闻,那么对待诸子百家和孔孟的态度,便是两人理念的分歧。

    洪天王在1843 - 1853年间,对儒家颇为尊崇。

    早期于《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作品里,他赞孔子“周文孔丘身能正”,视其为道德典范,还引《中庸》《论语》内容佐证基督教教义。

    如《百正歌》称孔子“服教三千,乃以正化不正”。

    1847年在广西传教时,虽撤去孔子牌位,但仍允许信徒阅读儒家经典,甚至号召“名儒学士”加入起义。

    然而,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天王便施行激进的反儒反传统策略。

    他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严禁买卖、阅读儒家及诸子百家典籍,违令者处死。

    同年修订《太平诏书》,删去所有正面提及孔孟的内容,仅留批判性文字。称孔子为“妖”,认为儒家经典“教人糊涂”,宣称“四书十三经,甚多差谬”。

    1853年底,洪天王成立删书衙,将儒家经典从科举考试中剔除,一心以《圣经》和自己的着作为核心,构建他魔改后的基d一神教社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东王从始至终秉持反对全盘否定儒家的务实政治策略。

    1853年5月,东王假托“天父下凡”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事父能竭其力’(《论语》)尚非妖话,未便一概全废”。

    1854年初,他再次以天父名义强调“四书十三经,阐发天情性理者甚多”,要求保留儒家经典。

    打下武昌期间,东王拜谒孔庙,公开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尊重。

    他要求删书衙保留儒家经典中“合于正道忠孝”的内容,深知儒家伦理(如忠君孝亲)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反对洪秀全的极端焚书政策。

    称“历代史鉴,褒善贬恶……大有关于人心世道”,主张以儒家经典教化民众。

    洪天王将儒家视为与拜上帝教对立的“妖术”,妄图摧毁传统文化以建立纯宗教化社会;

    东王则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巩固政权的作用,主张“删改留用”而非全盘否定,并借“天父下凡”这一宗教权威压制洪秀全的极端政策。

    就在南京城中洪杨二人你来我往,暗中较劲之时,太平天国迎来战略大发展阶段。

    西征战场,石达开已攻克安庆,正全力攻打据守九江的骆秉章;

    北伐战场,秦日纲、胡以晃率领的北伐军已攻入直隶(今河北),逼近天津;

    南面太平军已攻克苏州,逼近杭州。

    清廷的江北防务大臣胜保、江南防务大臣琦善连遭败绩。

    为此,清廷从东北、蒙古召集满蒙精兵阻击太平天国北伐军;

    令赛尚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兵江西抚州府,召集两广及福建兵员物资,支援骆秉章,并阻止太平军南下。

    就连西军打下汉中府,也无暇反击了。

    -------------------------------------------------------------

    (注1:乌鸦先期提醒:下面会有一大段暴论,怕三观被震碎者,请勿继续阅读,此段并不影响小说正文剧情的正常推进。

    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先掌握两个诀窍,能事半功倍:

    1、不能光看他们发表了什么纲领,而是看他们具体怎么做:

    2:所有的法律制度,只是用来约束下层人的,对于太平天国高层,特别是诸王来说,都是放屁!

    郑重说明:

    很多小伙伴看到有史料说太平天国不好,就应激反应般,认为是清廷污蔑、是假的。

    但清廷若能控制民间笔记、亲历记及国外记录,外国当事人的回忆录,它就不会垮台了!

    事实上任何政权都做不到,清廷甚至连太平天国法令文本传入民间都无法控制。

    到现在网上还找到太平天国当时对清廷讨伐檄文的原文,就是这个道理。

    要是清廷能抹杀,是不是最该先把这些抹杀掉?

    还有小伙伴说乌鸦老说太平天国不好,是屁股歪到清廷那边去了。

    这典型的非黑即白、二极管思维,但凡有个幼儿园毕业证都不至于此。

    太平天国的官方评价:“中国封建时代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注意那几个定语,真是一个都不能少。

    甚至比以前的农民起义更邪乎。

    若不敢直视这些基本历史事实,那就和棒子国人一样自己发明历史,想怎么爽都行,乌鸦就不掺和了。

    这章解释太平天国的男女分营制度。

    -----

    一、太平天国男女分营制的实行与废除。

    注意本章的时间点,即1854年3月左右,太平军攻下南京已有一年,在太平天国控制力所及范围内,百姓皆实行严格的男女分营制度,且所有财产充入圣库。

    这在流传至今的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中有原文记载:

    “我们兄弟荷蒙天父化醒心肠,早日投营扶主,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举家齐来,固宜侍奉父母,携带妻子。但当创业之初,必先有国而后有家,先公而后及私。况内外贵避嫌疑,男女均当分别,故必男有男行,女有女行,方昭严肃而免混淆,断不可男女行中或相丛杂,致起奸淫,有犯天条。”

    分营初衷,源于起义初期缺乏稳定根据地,需借分营实现全员军事化管控,避免家庭关系分散战斗力。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受基督教教义影响,强调“内外贵避嫌疑”,认为分营可杜绝淫乱、维护宗教纯洁性,还能以家属为质确保士兵忠诚。

    客观上,这一制度救助了穷苦妇女、寡妇等弱势群体。

    然而,和太平天国颁布的诸多法令一样,这些法令只约束他人,管不到诸王。

    分营制度的瓦解始于陈宗扬、卢贤拔案。

    陈宗扬是秋官又正丞相,隶属东王杨秀清麾下,战功赫赫。其妻谢满妹为东王府女官,二人因分营制度长期分离。

    1854年3月,陈宗扬在东王府巡视时与谢满妹私会,被曾受谢训斥的何姓女官告发。讽刺的是,何姓女官曾因私会遭谢满妹训斥,此番是借机报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