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云患
    朦胧中,一道月白袍子映在铜钟壁上,清冷透彻。

    “修者云患,等候公子青羽久矣。”

    他面对铜钟,背对孙原,孙原只能看见他月白背影,黑发披背,只是越看越觉得那气质出尘,竟然比适才老僧主持更加脱俗。

    他脚踏飞檐,青灯在脚下轻轻晃动,紫衣在晚风中轻扬,他目光停留在眼前僧者眼前,隔着一道帘幔。

    “魏郡太守孙青羽,见过云患大师。”

    他脚下轻点,直入楼中,离这位僧者不过一丈之遥。

    修者微微一笑:“适才主持不是已经说了,云患不过一修心僧人,当不得‘大师’称呼。还是称呼在下‘修者’罢。”

    孙原盯着云患背影,看了许久,方才淡淡道:“其心不正,则眼眸乱焉。在下不过随处走走,想不到修者竟然能用传音之法,邀请在下来到这白马寺梦缘塔中,实在令在下费解。”

    “费解么?”

    巨大的佛钟高近两丈,浑身青铜打造,怕是有千斤之重,高悬塔顶,八角飞檐周围有三十根整木固定构架,悬了无数琉璃佛灯,那白袍修者立在钟前,份外渺小。

    “原,不信佛。”他轻轻摇头,身居药神谷十年,见多了武林江湖的血腥,无论佛教还是道学的散人,孙原都是见惯了,这学佛的人,何尝没有私心?

    “佛,并不叫人信,而是让人修心。”

    修者看着眼前的大钟:“云患四岁入梦缘塔,看着这钟足足十六年了,每日瞧着一个时辰一个时辰过去,月升日落,白马寺外风云变化,唯有这楼顶钟声并无不同。”

    孙原望着他那一头披肩发丝,问道:“所以这白马寺的僧人都不剃度么?”

    “三千烦恼并非源自头上青丝,而是源于人心所蕴藏的‘情’。”云患修者笑意不减,“世情变幻,所以人心变幻;人心变幻,所以人情变幻;僧者持吾佛戒律,见心识性,任世情变幻、人心变幻,此心不动,故无烦恼,这头发,剃不剃度,已无须在意。”

    云患道:“我佛点化世人讲究机缘,公子青羽深夜到此,正是所谓‘禅机已到’。”

    孙原陡然眉宇凝结,云患此话中蕴藏他意,似乎有什么被他抓住,却又察觉不出什么,反问:“修者,可知道在下和白马寺究竟有什么关联?”

    “看来是白马寺也让公子觉得熟悉了。”

    他望着孙原,颔首道了一句:“公子的武学修为,确实出自白马寺——或者说,出自佛家功法。”

    紫衣公子周身一震,心中已是激起了千重巨浪!

    在药神谷十年,无人知道他的武学出自哪里,即使是上代药神谷谷主都不曾解开的疑惑,竟然在这白马寺中一语解开了。

    “公子身怀痼疾,本不能练武,只不过白马寺里有一特别的法子,能将他人的真元修为传给另外一人。”

    孙原怔住。

    “此法,便换做‘醍醐灌顶’。”

    云患望着怔住的孙原:“这法子,需在人事不省时方能施展,施法者也需有通明境界的能为,方才能将自己的修为安全转入另外一人的体内。”

    孙原心中霍然一动,他自入药神谷起,便知道自己是不能练武的,直到三年前李怡萱被送到药神谷,他方才从送她前来的剑者口中知道,他体内早已藏了当世罕见的浑厚真元,也正是那剑者留下的《紫龙剑典》,才让孙原有了如今的武学修为。

    “也就是说,孙原这一身修为,是一位通明境界的绝顶高手换来的?”

    “是,亦不是。”

    云患依旧背对着他,道:“此中关窍,修者并不尽知。”

    孙原不语,只是觉得眼前这位修者,所知道的事情已经足以令他解开许多迷惑。

    “公子此来是机缘,云患也该和公子讲讲这几日来的事情。”

    孙原眼神一变,面色有些清冷:“孙原还以为白马寺是出尘之地,想不到竟然也与朝中势力所有牵连。”

    云患笑着摇头,不以为意:“白马寺是白马寺,大汉的白马寺。云患,也只是梦缘塔的修心僧。”

    “自公子离开药神谷,短短三日,宫中、太学,已遍布公子之名声,想来谁都该知道,魏郡太守公子青羽的背后是当今天子。”

    “所以,你也是陛下的人?”孙原盯着他,心中暗暗吃惊。从药神谷到清凉殿,从赵空、刘和到王越、马日磾,再到袁滂、康巨,最后到眼前的云患,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在那位天子的布局之中。

    而这位云患修者,竟仿佛知道所有来龙去脉!

    他眼神一变,神情已是冷了几分,低声道:“刘和和执金吾袁公都不知道的事情,敢问修者是如何知晓这一切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云患声音平静,孙原看不见他面容,却听得出他话音中的清淡——白马寺八十年来佛法武功第一的修者,果然有一双慧眼。

    孙原反问:“修佛的人,也会牵扯这红尘俗事么?”

    “本是世外人,可绝杀和鬼影出没在帝都,云患理当责无旁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连复道血案都知道,孙原愈发觉得眼前之人深不可测,他足不出梦缘塔,为何知道如此多的消息?难道这梦缘塔……竟是比大汉皇宫更可怕的所在?

    他冷笑一声:“孙原若是能在世外,绝不入这红尘。”

    云患身形一晃,却未曾料到孙原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孙原不过是药神谷一闲人,本就不愿入这红尘。”孙原淡淡道,“如修者所见,世事泱泱,我不愿将这一切背负在身上。我若背了这一切,谁又来替我背负我心中种种思量?”

    云患笑道:“公子青羽,清心寡欲,华而不虚,称得上‘清华’二字。”

    琉璃灯映着月白僧袍,他背对孙原,悄然问道:

    “只是,既知是劫,为何还来?”

    夜风入塔,吹彻一楼佛龛,八角灯影晃动,形同这诡谲帝都的阴霾翻涌。

    既知前路是深渊地狱,为何还要一步踏进来?

    云患是僧者,他只修心,所以不懂。

    “劫不渡,便永远是劫。”

    “若有铸剑为犁之心,需有平复刀剑之力。”

    “我有想保护她一生一世的人,便是泥犁地狱,也要来。”

    僧者身体一晃,拂袖转身间,便看见了那一双清澈的眼眸。

    他于微笑间飘然转身,一张年轻的面庞呈现眼前,皮肤白皙几近透明,乍看似乎并不出众,只是他目光停留在那双眸子上时,这微笑仿佛有蛊惑之能,令神思清明如孙原亦是瞬间沉静下来,明知此时诡异,一身戒备却也缓缓放下。

    云患摇头,叹道:“名、利、权、势,毁人心神,噬人骨肉,求不得。公子是有慧根之人,何必贪图。”

    只见那紫衣公子微微一笑:

    “天下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不为利来,也为名往。那我为情,有何不可?”

    云患神色一变,眼中多了许多不可置信的神色,却随即又笑出声来:“好一个公子青羽,当今天子将天下交托给你,你却还在儿女情长。妙极、妙极!”

    这修心的僧者突然一改神情,竟是突然大笑了起来。

    “佛陀弟子阿难修行前曾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他问佛祖该如何。佛祖反问:你有多爱这少女?”

    他望向孙原:“公子可知,阿难尊者如何回答?”

    孙原望着他那双明眸,轻轻摇头。

    “阿难答道: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为此少女从桥上走过。”

    故事轻轻揭过,云患凝视着眼前的紫衣公子,轻轻叹道:“人间羁绊,到底皆是一个情字,堪不破,便深受其害。”

    眼前的他又是一笑,道:“便是佛,也有动情一刻,佛心是心,尘心也是心。”顿了一顿,反问:“阿难尊者的这段情,结局如何?”

    僧者摇头:“佛断爱欲,迷在女色便是观身不净,更是不断生死。为了了悟能断,他将自己的一颗心炼成了铁木,被称为阿难木心。”

    听到此处,孙原终是笑出声来:“哈!忘却初心的佛,可还是佛?”

    云患愣住,刹那间的恍惚——难道佛错了?

    他瞬间回过神,亦是笑出声来:“吾佛大道,不忘初心。初心是慈悲渡化,岂在儿女情长?”

    孙原负手身后,眉羽间,竟是闪过一丝不屑神情。一身紫衣轻轻拂动,他站在琉璃飞檐上,宛如叛逆的塑像,在这佛塔之上巍然而立——

    “你的佛,与我何干?”

    “且慢——”

    云患身影闪出塔外,落在他身前不远处,竟是将孙原拦了下来。

    孙原转身望他:“修者十六年未出梦缘塔,今日可是要坏了规矩?”

    云患不曾回答,却反问:“你相信天命么?”

    孙原眉尖一挑,不知道他为何要问,只是轻轻答道:“相信。”

    这是说出适才那番话的人?云患哑然:“还以为公子青羽这样的人,不会信命。”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这是自然,也是天命。”

    ——不正是如此么?若非当年刘宏救了他,将他安排入药神谷,今时今日,他又何必在这阴谋层叠的帝都里如棋子一般?

    云患望着他的的眼睛,眸子里倒映天上星光,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这是天意?

    他舒缓了脸上神色,寂然月色下,冲着大汉最年轻的太守,问了最后一句:

    “若是天命注定你守不住初心,注定与她分离,又该如何?”

    “如果天命注定她与你分离呢?”

    如雷霆般的一句话,直直劈入了他的心底——

    若注定分离呢?若注定分离呢?

    他周身轻轻一震,眉心已有一个小小的结。

    那一身素衣的女子,笑颜如花,仿佛便在眼前,轻轻叫着一声:

    “哥哥。”

    他望着他,神情未变,眉宇未变,便是那眸中星辰也未变,只有口中轻轻吐出的两个字,仿佛劈开了亘古天险,清晰传来:

    “逆天。”

    云患愣住,白马寺八十年来第一次有人,如此轻描淡写说这一句背离天道的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