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5章 天下一统,立国为赵
    休息之后,赶在给新科进士授课之前,赵安革新吏治。

    强化都察院监察百官的职能,同时由吏部考功司主持,对天下官员进行考核,也就是“考课”。

    赵安借鉴了唐朝的考课制度,将考课标准定为“四善三十最”!

    “四善”是最基本的官德,大小官员都应达到品德端正、为官清廉、处事公平、勤政不殆等要求。

    “三十最”即按官员的类别和职能分为学官、将帅、政教、文史、纠正、勾检等三十类,每类都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细则。

    而且规定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根据评级对官员进行奖惩,做到能上能下,优胜劣汰。

    其实大靖也有一套自己的考课制度。

    只是像都察院一样,到帝国后期都沦为摆设了。

    赵安是将细则进一步完善,将标准进一步量化,也不再对京官和地方官员进行区分。

    对于他而言,这不过是奠定了新朝吏治的基石罢了。

    像这种考课制度想要真正施行好,仅靠这些常规的标准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抓重点,侧重帝国的重点事项,也可以说是“硬指标”进行考核。

    用现代的话术来说,就是以结果为导向,提高办事效率,治理官僚主义。

    明朝首辅张居正的“考成法”很合适。

    此法以“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为原则,六部和都察院把官员应该办的事情定立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完成一件则登记一件,反之就得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也可以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而内阁也可以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他暂时并没有废除丞相,设立内阁的想法,这套运行系统大可以变成“摄政长公主、左右相—六科—六部”三层监管链条。

    新朝虽尚未正式成立,但各地都有太多大事要事要办了,这种考课之法立限考成,一目了然,完全可以从大事要事入手,逐步完善,成为对普通考课的有益补充。

    张居正在推行此法的时候,取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发现了一大批不称职和不干净的大小官员,也提拔了许多人,比如守辽大将李成梁。

    在赵安的制度设想中,无论是监察,还是考课,都要全覆盖,同时要善于抓重点。

    相信这次革新,能够让天下吏治焕然一新。

    当他给进士们授课时,也是详细讲了考成法,并且鼓励他们敢于订立期限,有所作为。

    只要表现出色,必会破格提拔。

    这相当于给每个进士都打了一针强心剂。

    如今疆域空前辽阔,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他又亲自给他们传道受业解惑,这样的机会若是等抓不住,还不如回家种地,当什么官啊?

    赵安给他们“培训”了两天,也没有藏私,把对你们有用的皆是倾囊相授,随后便去观看武举了。

    武举也在进行中。

    经过一轮轮比试,来自江东的于攸成为武状元。

    他生得五大三粗,善使双锏,也是有股子蛮劲。

    赵安还是很看好他的,在武举结束后,便带着他和众多武进士赶赴方城缺口。

    国师玄仪想要同行,他也应允了。

    马车上。

    头戴莲花冠,手执拂尘,穿着一身素白道袍的国师看向赵安道:“贫道此行前来并非为了故土重游,只是想看看能不能劝说一些人投降,也算为王爷出一份力。”

    赵安点头道:“本王知你心意,不过你不怪本王对道门痛下狠手?”

    玄仪摇头道:“道门和佛门都太过臃肿,比之大靖末年的官场,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许多道士早已忘却本心,是该删繁就简了。”

    “更何况大靖尊道三百年,道门藏污纳垢,乌烟瘴气。如果贫道是王爷,也会这么做。”

    “哈哈哈!”

    赵安朗声大笑道:“国师这么说,本王也就放心了。”

    玄仪轻咳一声,成熟得都可以掐出水的身段上似乎散发着一股莫名的气息。

    她犹豫再三道:“王爷,贫道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待天下一统,还请王爷能够允许贫道云游四海。”

    “贫道阴差阳错,得王爷庇佑和赏识,成为国师。只是贫道心性寡淡,又多听他人提起西北、乌梁海、定北城,还有江南、云州、益州,很想亲自去看一看。”

    “好!”

    赵安爽快地答应了。

    玄仪有些愕然,有点意外,最后释然一笑道:“多谢王爷成全。”

    赵安笑了笑道:“不过,你也需成全本王一件事。”

    “何事?”

    “到时再说。”

    “好!无论何事,贫道都会成全!”

    “那咱们一言为定!”

    ……

    当他赶到方城缺口时,白袍军已经攻克了郑国都城,并且和巾帼军会师,一路向东横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拿下整个汉中指日可待。

    赵安带着一万兵马在方城缺口和两万郑国兵马打了一仗。

    郑国兵马败退。

    他趁势率军进入南阳盆地。

    玄仪以国师和郑国皇太妃的身份劝降,成功劝说两股郑国兵马来投,共有八千余人。

    这也让赵安得以快速突破姬佑在南阳以东的布防,拿下了博望、雉县、郦县、西鄂等地。

    南阳的东部和北部皆被他所得。

    但他并没有围攻南阳,而是让武状元于攸率领一路兵马往南阳西南打,接应白袍军和巾帼军。

    他则是哪儿都不去,只是带兵待在南阳城以北五十里处。

    随着董禁和钟玉率军从汉中杀来,并且跟于攸一起连克西南诸城,南阳守军撑不住了,立马弃城往南逃。

    再不逃,他们就要被包粽子了!

    赵安入主南阳城后,也没有让钟玉等人去追,而是命他们尽快拿下整个南阳盆地,而后张榜安民。

    半个月过去了,他率军抵达南阳南部的顺阳,与众将会师。

    钟玉笑道:“安哥哥,我刚得到消息,大饼已经率军杀到襄阳南部的石梁山一带了,咱们已对襄阳城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那姬佑从汉中逃到了南阳,随后估计在听说你亲至方城缺口时便逃到襄阳了。现在他已是无处可逃,却还是那么固执,看来唯有宰了他才能拿下郑国了!”

    “贫道对此人倒是颇为了解。”

    玄仪冷声道:“他权欲极重,当初为了复国,招揽了不少恶贯满盈的山匪。执意打鞑子也不过是想浑水摸鱼,不想太早被你率军攻打。后来和萧昌一起派人刺杀你,也是自知快要穷途末路了,想要孤注一掷。”

    “依贫道之见,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王爷还需夺取襄阳周围诸城,再谋襄阳!贫道愿赶赴各地,继续劝降。”

    她所说和赵安想的差不多,遂冲着众将道:“就按照国师说的办!”

    他们也不分兵了,而是从顺阳杀到阴城。

    在守军不战而降后,又兵不血刃地拿下谷城。

    一直到距离襄阳城很近的常平一带,才遇到像样的抵抗。

    可也是以卵击石,很快便被攻破。

    赵大饼也一口气夺得汉南、率道、义清等地。

    数日后。

    南北赵家军一起合围了襄阳城,而且也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发动猛攻。

    “轰轰轰!”

    “杀杀杀!”

    “轰轰轰!”

    ……

    听着绵延不绝的爆炸声和直冲斗牛的喊杀声,刚祀祖的姬佑都无心去正歪了的衮冕了。

    他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鼓起勇气望着城墙方向道:“都怪那个贱人,不然赵安又怎么可能那么快打到襄阳来!”

    “我姬氏蛰伏三百年,朕更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得以复国,没曾想最终却毁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早知今日,朕一定会在先皇的牌位前将她千刀万剐!”

    襄阳公主姬嫣魂不守舍地走到他的身后道:“父皇,你让她去色诱赵安是错了,但更大的错在于你不该对她有想法。而且没有她,咱们也不可能阻挡赵安一统天下的步伐!”

    “混账!”

    姬佑狠狠地甩了她一巴掌道:“倘若你能色诱那厮,朕又何必用她?”

    “父皇!”

    姬嫣声泪俱下道:“儿臣只是希望你能够清醒点,以便到了列祖列宗面前,对他们有个交代,特别是皇爷爷。”

    “你你你!”

    姬佑指着她,颤不成声道:“没……没用的废物!你哪怕不能以色事人,若像周瑶、钟玉、贾问心、楚霜儿等人一样能征善战,朕也不会沦落至此!”

    “……”

    父女俩正互相责怪呢,一个宦官连滚带爬地跑来道:“陛下,大事不好了,西门的守军开城迎敌了!”

    “……”

    姬佑呼吸一滞,感觉顷刻间只剩一口气吊着了。

    接下来他就像个石雕一样,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直到半晌后,他被五花大绑押到了大殿之上。

    看到坐在他位置上的赵安,他并没有什么反应。

    但是当看到站在赵安身旁,仙风道骨的玄仪时,他顿时瞳孔急缩,破口大骂道:“贱人!你还敢出现在朕的面前?”

    玄仪面无表情道:“贫道问心无愧,有何不敢?”

    “你卖国求荣,更是劝降朕的兵马,你还有脸这么说?”

    “一派胡言!贫道的国从不在郑!哪怕是入宫,也是被劫掠,被逼!贫道只是想在山中安安稳稳过日子,是你们父子一步步把贫道给逼到绝路,幸遇王爷,贫道才得以重获新生!”

    “住口!”

    姬佑面目狰狞,失声咆哮道:“你在我郑国贵为皇太妃,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现在却以怨报德,倒打一耙,像你这种人又怎配为国师?又怎么可能得道成仙……”

    他跟个怨妇一般叽里呱啦地说个没完。

    姬嫣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了。

    赵安也没有帮玄仪反驳,而是让所有人都暂且退出大殿,然后一把将玄仪揽到自己的怀里,歪头在她那吹弹可破的俏脸上亲了一口,满脸笑容地看向姬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