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2章 一展身手
    进军营张博文入伍,耍花枪杨延朗逞威。

    戚弘毅将军邀张博文加入行伍之中,除与士兵一同训练之外,还特批准了大屋一间,以供张博文专研火器。

    演武之后,士兵们休息片刻,各队人马斗歌、对打、蹴鞠、拔河,一片军营火热气象。

    戚弘毅又派人为将士们准备了瓜果凉茶,独备了一份给客人们享用。

    白震山与陈忘二人不爱热闹,对坐饮茶,让年轻人自己去玩。

    芍药独坐在角落里,以手托腮,呆呆地望着戚弘毅的背影出神,心中暗自想着:“似戚将军这般的人,怕也只有白芷姑娘那样的奇女子才配得上了。”

    张博文初入军营,却与士兵们相处融洽。

    大家对他那一支威力巨大的黑管颇有兴趣,好奇的问东问西,丝毫不介意他说话结结巴巴,耐心而饶有兴致的听着。

    李诗诗只跟着项人尔,随意走走,听项人尔给她讲军营故事。

    不过不管走到哪里,士兵们都会大声问候一句:“嫂子好。”

    士兵们嗓门大性子直,倒是羞得这大姑娘的脸上热辣辣的,后来便干脆躲在项人尔身后,活似个刚过门的羞答答的小媳妇儿。

    至于展燕及杨延朗二人,则专向热闹的地方钻,看士兵们比武角力,同大家一块儿拍掌喝彩。

    军营中没有女子,似展燕这般的姑娘走在营中,自然而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不,方才负重绕营奔跑的精壮汉子,本都累的汗流浃背,打着赤膊蹲在地上啃西瓜,见着展燕路过,竟连手中的西瓜都忘了啃,一个个都拍拍屁股站起来,一边探着脑袋去看,一边小声的评头论足。

    汉子们正看着热闹,却突然听到后面一声大吼:“军营之中,不可轻浮,见着大姑娘路过,还不把衣服穿上。”

    众士兵回头一看,见说话者乃是总教官程晟,岂敢怠慢,七手八脚穿好了衣服,老老实实站成一排。

    展燕出身塞外,并不受中原礼数束缚,对士兵的轻慢行为并不以为意。

    见他们突然老老实实站成一排,觉得有趣,便大大方方走到众士兵面前,先摊开双手,以示手中无物,正当士兵们个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这姑娘在做什么的时候,只见展燕双手向后一背,再拿出来时,手中竟多出个脑袋大的西瓜。

    这一收一展,正是用的父亲展雄教给自己的绝技“妙手藏酒”。

    一排士兵看的目瞪口呆,惊奇无比,齐声喝彩。

    展燕看着这一排精壮汉子,与草原少年一般身材,觉得亲切,说一声:“展燕请各位兵哥吃瓜。”

    说罢,她将西瓜向空中一抛,腰间弯刀刹那出鞘,“唰唰唰唰”几道寒光一闪,一整个西瓜立时分成几片,齐刷刷排成一排。

    那一排士兵看展燕模样俊俏,原本以为她是个温柔可人的小女子,可见了这一手刀法,无不心生敬畏,哪还敢有半点轻慢之心。

    展燕将瓜片分给士兵的时候,明显觉得士兵们接的小心翼翼的,似乎眼神都不敢直视自己,与方才的状态判若两人,却不知为何。

    分完西瓜,还多出一片来。

    展燕便拿着那片瓜,走向杨延朗。

    杨延朗见还有自己的份儿,伸出双手去接,不料展燕走到自己身前,竟将那片瓜放到自己嘴里,咬了一大口,还称赞道:“啧啧啧,不错嘛!甜美多汁。”

    “贼女,切了那么大的西瓜,都不给我留一片。”杨延朗颇为不忿。

    “呦呦呦,臭小子吃醋了,”展燕阴阳怪气地揶揄道:“人家扛着大枪跑了好多圈,你连扛都扛不起,还有脸吃瓜呢?”

    揭人揭短,展燕一句话便戳到杨延朗痛处。

    回忆起方才自己扛枪时小腿抽筋的窘态,杨延朗羞愧的无地自容,但还是强辩道:“武功高低,又不单比力气大小,我却胜在灵活多变。”

    “啧啧啧,吹牛不打草稿,说大话不怕闪了舌头。”展燕早习惯与杨延朗互怼,杨延朗先前既有那丢脸的事,展燕岂能放过。

    她顿了一顿,又道:“嘴巴说的厉害,敢跟人家比比吗?”

    “你走着瞧。”

    杨延朗一直对刚才负重扛枪导致腿抽筋的事情耿耿于怀,又遭展燕一激,当即提起竹枪,走到士兵面前。

    杨延朗并未鲁莽到要在军营中同士兵们逞凶斗勇的地步,只是看到展燕快刀斩瓜震服士兵的先例,便想如法炮制,以一段精妙枪法震慑众人,以挽回面子。

    却见杨延朗向众人抱拳,道:“小弟不才,愿使一段枪法,为诸位将士助兴。”

    “好。”众士兵见有热闹可看,齐声喝彩。

    杨延朗摩拳擦掌,先将自己习得的精妙绝伦、纷繁复杂的招式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力求一举定乾坤,让众士兵心服口服。

    杨延朗立势站稳,挺胸昂首,气沉丹田,目光炯炯地看向四周。

    “青龙出海”,杨延朗喊了一声招式的名字,突然双脚腾跃,将长枪向上刺出,如龙腾出海,直上九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蜻蜓点水”,青龙刚刚探头,欲上青天,却被杨延朗将枪杆一振,向下劈来,下劈与上刺之力相冲,使枪杆弯曲成一条漂亮的弧线,枪杆横打,枪头却直直下点,又“咻”的一下弹将起来,不停地晃动。

    “哪吒搅海”,借枪杆的弹力,将枪尖抡圆,并伴有呼呼风声,十分威武。

    正所谓“枪置于腰间,力发于足底”。

    “灵蛇出洞”,一阵搅枪之后,突然收枪突刺,恰似灵蛇蓄力一击。长枪自方才搅成圆圈的残影中突刺而出,迅如闪电。

    “大圣舞棒”,长枪收回,被一脚踹向半空,打了几个漂亮的旋花,才被稳稳接住。随即,又打了一个背花,接前舞花,接上舞花,轮转不停,令人眼花目眩。

    “横扫千军”,长枪横扫,顺势盘腿下蹲,直打的周遭尘土飞扬。

    “拨草寻蛇”,枪头指地,左冲右突,扬起无数碎石草屑。

    “海底捞月”,枪头下压后上挑,四两可拨千斤。

    最后一招,“连环回马枪”,将长枪抗在脖颈,身体飞转,连续出枪,精彩绝伦。

    直到将自己所学最难最复杂的招式使完,杨延朗才立势收枪,看向四周。

    “精彩。”

    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齐声喝彩,掌声雷动。

    杨延朗志得意满,朝展燕看了一眼,本欲挑衅来着,可看到展燕也朝他竖了一个大拇指,不禁喜笑颜开,洋洋自得。

    谁家少年不张狂?

    如此得意之时,热血上头,自然也口无遮拦。

    面对鼓掌欢呼的士兵们,杨延朗竟开口大喊道:“我这枪法如何?你们若是想学,我可以免费做你们的师父,将这一套枪法教给你们。”

    “杨延朗……”就连展燕也觉得杨延朗出言不逊,开口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抬眼四望,但见四周掌声渐止,鸦雀无声,只有一双双目光看向杨延朗。

    “呃,也不是那个意思……”杨延朗也觉得言出有失,挠挠头,意图找补一下,说:“我是说切磋,不不不,交流,沟通……”

    沉默……

    面对士兵集体的沉默无语,杨延朗手足无措,愣愣的站在原地。

    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

    那声音来自一个耿直的新兵:“戚将军说了,你的那些舞枪都是花招,战场上毫无用处,不可以学的。”

    “什么?”杨延朗本以为自己说了大话,激怒了士兵们,没想到他们竟压根儿就看不上自己的枪法。

    自己好歹练了十几年的枪法,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居然会被一个新兵蛋子看不起,而且看其他人的样子,恐怕都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轮到杨延朗被激怒了,说他的枪法是花招,岂不等同于说他的竹枪是花架子,说他自己是绣花枕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年轻人血气方刚,岂容欺侮?

    于是杨延朗提枪上前,指着说话的新兵道:“花招?你居然说我杨家枪法是花招?来啊!有种跟小爷我过过手,试试你打不打的过我的花招?”

    士兵们则更加团结,一看杨延朗来势汹汹,哗啦啦站起一片来。

    展燕见势头不对,赶紧拉住杨延朗,避免在军营中惹是生非。

    可话说到这份上,又岂能善罢甘休?

    双方争执不休,很快引起了戚弘毅以及陈忘等人的注意。

    “军营之中,岂容私斗?都忘了军法吗?”戚弘毅人未至声先到。

    士兵们听到将军的声音,齐刷刷肃立当场,不敢造次。

    陈忘等人也随后赶来,经过一番询问,很快便知道其中缘由。

    戚弘毅笑着拍拍杨延朗的后背,以示安慰,并解释道:“杨少侠,不要见怪,他们之所以这样说,确实都是戚某教的。”

    “你教的?那你说说,我杨家枪法怎么就成了花招了?”侮辱他可以,怎能侮辱他祖传的枪法呢?杨延朗得理不饶人。

    “杨少侠稍安勿躁,且听戚某拙见如何?”

    戚弘毅一边安慰,一边伺机说出自己的主张:“戚某以为,武林之中,虽有千招万式,变化无穷。然而那些闪转腾挪、花样繁多的技法,只适用于单打独斗,但战场临敌,结阵而行,乱刀丛枪之中,岂容左右跳动,自如进退?纵有纷繁招式,却不可施展。正因如此,我才严禁士兵学习’花招’,只习基本身法、步法等等,如此方能于战阵之中克敌制胜。”

    杨延朗听了戚弘毅的话,虽似懂非懂,终究懂得好歹,怒气渐渐消了大半。

    “说得好,只是这化繁为简,去伪存真,不止适用于战阵之上,也适用于武林之中。”陈忘听到戚弘毅的见解,十分赞同。

    此时兴起,陈忘便顺势提点杨延朗道:“杨小兄弟,招式虽多,但过于花哨繁杂,终非对敌之道。须知惟有不变,可应万变。拿枪便扎,持刀则砍,用剑即刺……虽有万变,不离其宗。克敌制胜之法,在于料敌机先,追其行,截其脉,先发制人,后发先至,一扎、一砍、一刺之间,高下立判,胜负已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