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84章 论功行赏
    西南叛乱平定,将士回城休养。

    御史于文正在书房之中,奋笔疾书,将西南平叛之战来龙去脉,细细写出,欲奏报天子。

    于文正不知道的是,在他还在写奏报的时候,已经有一封奏报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去了。

    那封奏报出自留守镇南城的雄关精骑监军蔡文华之手。

    刚一听到顺利平叛的消息,他便立即写好奏报,将多数谋略和功劳安插在自己的头上,安排心腹快马疾驰,直抵京师。

    心腹出发之前,蔡文华还特意在他搜刮的民脂民膏之中精心挑选了几件珍奇宝货,送给自己的义父严蕃。

    于文正用了很久,才将奏报写好,力求真实详尽。

    可是,他仍不得不隐去了陈忘的奇谋和归云山庄之事,这是陈忘的要求。

    “什么?西南平定,你的奇谋妙计功不可没,为何不能向圣上表功?”当陈忘特意寻他提起此事的时候,于文正便惊奇地问过。

    陈忘却说:“我一介江湖散人,路见不平,逞些小计,不值一提。不仅仅我,还请御史大人也不要向皇上提起归云山庄之事。”

    “为什么?先生大才,我甚至可想举荐先生入朝为官,造福一方,为何要……”于文正没有立即答应,反而疑问更多。

    陈忘却轻轻摇了摇头:“我身上背负的太多,也有自己的路没有走完。”

    “朝堂昏暗,方致平南王生出野心,你无意此道,也在情理之中。”

    于文正没有强求,他明白,对于这样的人,也强求不得什么。

    突然,他话锋一转:“史载本朝开国之始,太祖也曾得江湖豪侠拥护,一统江山。彼时天下初定,外族虎视眈眈,初代武林盟主韩霜刃率各路侠士与朝廷共御外敌,那是何等景象。后太祖封锦衣,监查奸佞贪官;韩霜刃创黑衣,裁决江湖纷争,开盛世之象。可如今呢?朝堂派系林立,相互攻讦;江湖分崩离析,彼此仇杀。如此局面,国人浑浑噩噩,却不知外族早已蠢蠢欲动。北有胡虏虎视眈眈,南有倭寇祸乱连连。就连平南王朱昊祖,都欲据西南而图天下。王朝离德而不自知,江湖离心而不自觉,离心离德,已至危急存亡之时。”

    于文正越说越激动,心绪翻涌,不得平静。

    许久,他才接着说:“遥想十年前,还是一片繁华盛景。若是那少年盟主项云能以韩霜刃为榜样,若是他不因一时贪欲在盟主堂杀人,若是前太子朱炳瑞不替他求情……”

    于文正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的听众已经默默走远了。

    奏书即将写完,但是有些事,于文正还要当面奏报天子:那是关于平南王与严蕃的种种交易,虽然平南王畏罪自杀,死无对证,可是,他的侄子朱大昌还在,那些流入京城的苦茗,究竟落到谁的府中?

    说到苦茗,于文正想到那些被狼卫灌以苦茗之毒以控制的西南官员家属们。

    于是他将奏报封存,派人送往京师,自己则去城中医馆探望。

    一到医馆,于文正首先找到负责医治的芍药,询问情况,没想到芍药竟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苦茗之毒有解了。

    “前几日还苦无头绪,如何突然有解了?”于文正疑问片刻,又摸了摸芍药的小脑袋,称赞道:“芍药小丫头,没想到你还是个小医仙呢!”

    “不不不,不是我,”芍药说着话,跑到医馆之中,拉了另外一个姑娘前来:“是香香,她会解苦茗之毒。”

    “黑衣寒香,见过御史大人。”寒香见到于文正,礼貌行礼。

    于文正看着这个小姑娘,疑惑道:“你小小年纪,如何知道苦茗之毒的解法?”

    寒香听于文正有疑问,回答道:“凡毒物,百步之内必有其解。苦茗生有奇香,能堕人心志,但其实最先食用此物的,并非人类,而是与苦茗相随而生的剧毒之蛇响尾蝮。此蛇能食苦茗而无恙,因其蛇胆能化毒而已。”

    “小小年纪,竟有此等不凡见识,我今日算是开眼了。”于文正由衷夸赞。

    “其实,这并非是我的功劳,”寒香坦言:“早年间,母亲因事流落安南,见镇民栽种苦茗为业,加工之时常常染毒,深受其害。母亲不忍,百般辛苦,制出解法,造福镇民。”

    寒香说到此处,戛然而止,至于镇民忘恩负义,害死凌若蕊之事,并未提及。

    好在天道轮回,善恶有报,安南镇镇民最终都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于文正也在心中感慨:“如此作为,才是黑衣本来面目。可惜,如今黑衣却沦为杀手,实在可惜可叹。”

    出了医馆,于文正恰逢越涧来寻他,越涧看到于文正,拜道:“大人,天道军的事,越涧已安排妥当了。”

    西南一役,折损官兵甚多,于文正有意保举赵向南将军之后赵子良加入官军,保卫西南,遂派越涧前去打听。

    如今见他前来,于是问道:“怎么样,赵子良答应了吗?”

    “他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还需请示天道军首领洛人豪,再行定夺。”越涧回复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文正点点头,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静静等待着结果。

    此时,洛人豪正与项人尔、李诗诗二人一起,以鹤田正雄首级祭祀洛人豪之弟洛人杰以及李诗诗之父李鹤年。

    从项人尔口中,洛人豪得知御史于文正有意纳赵子良为将,使其子承父业的消息。

    这边祭祀完毕,洛人豪又找到赵子良,一起祭祀天道军死难将士,告慰英灵。

    无数灵牌中,季如风、阮峰、广秀的牌位在最前面。

    其中,季如风的供桌之上,放着王豹(王化及)的人头。

    叩首之后,赵子良试探地问道:“大哥,此事过后,你有何打算?”

    洛人豪却一眼看穿了他:“子良,你是将门之后,父亲蒙冤受屈,才沦落山中。听说于大人找你谈过,想你继承父业,为朝廷建功。”

    “大哥,你都知道了,”赵子良感到惊讶:“其实,跟大哥在一起的日子也很好,只是……”

    “不必多言,你心里怎么想的,大哥还能不懂?”洛人豪走上前,拍了拍赵子良的肩膀:“人各有路,你想走,我不留。”

    “大哥,你呢?不如和子良一起参军,咱们兄弟还在一块儿。”赵子良没想到洛人豪答应的这么爽快。

    “参军不是我的志向,”洛人豪道:“我欲重开金刀镖局,振兴祖上基业。早晚有一天,我的金刀镖局会同父亲洛彪的洛家镖局一样,成为天下第一镖局。”

    说完话,洛人豪看向赵子良,托付道:“至于天道军的弟兄们,就托你照顾了。”

    “大哥,参军乃子良一人之志,天道军是大哥的,子良怎敢擅领?”赵子良见洛人豪欲将天道军托付给自己,急忙推辞。

    “傻小子,天道军有上万人,大哥走镖可养不活这么多人,”洛人豪笑了一阵,随即告诉赵子良:“天道军,除却愿意归耕田园的,我再挑一些好手,余下众人,皆交由你统帅。兄弟们交给你,大哥才能放心啊!”

    赵子良挠挠头,也觉得自己没有洛人豪思虑周全,于是接下托付,道:“大哥放心,我定会照顾好兄弟们。”

    洛人豪看着赵子良,告诉他:“虞庆之和乌云龙两位兄弟,我也想留给你。”

    “大哥,这……”赵子良心知虞庆之和乌云龙各有所长,留在军中,定能建功立业。

    “可是,”赵子良对洛人豪道:“大哥,江湖凶险,身边岂能无将。”

    “子良,你的武艺,比大哥如何?”洛人豪没有回答赵子良,反而问了他一个问题。

    赵子良坦言:“子良逊于大哥。”

    “哈哈哈……”

    洛人豪大笑道:“当年我离家出走,孤身一人尚能在西南闯荡,如今又有何惧?反而是你,以诏安之身投身入军,根基浅,底子薄,必然难以服众。朝廷不比江湖,人情世故,制约颇多。你初入军中,需要人帮持辅佐,才能一路顺利。”

    赵子良听洛人豪处处为自己考虑,鼻子一酸,竟落下泪来,一声“大哥”,紧紧抱住洛人豪。

    洛人豪看赵子良作小儿态,拍着他的肩膀安慰:“兄弟,都是要做将军的人了,哭个什么劲儿?”

    赵子良哭了良久,擦擦眼泪,叩拜大哥洛人豪。

    数日之后,皇帝论功行赏,诏书传至西南:

    御史于文正,诏安天道军,带府衙义军攻取平南城,功劳赫赫,加封太子少保;

    监军蔡文华督军平叛,立首功,赏金银,加官职一品,晋爵三等;

    雄关精骑副将高猛,斩杀敌将,赏金银,晋爵一等;

    镇南城笔吏毛轩,有诏安守城之功,暂代原镇南城行政长官莫少雁之职;

    镇南城守将叶枫,守城有功,擢升官职一等,调任平南城为将,总督西南防务;

    赵向南将军之子赵子良,携诏安之天道军守城有功,斩将有功,特赦其罪,并许其承父基业,任镇南城守将;

    原平南城守将钟跃,初从叛逆,念其有戴罪立功之举,官降一级,任平南城副将,留观后效;

    锦衣项人尔,平叛有功,赏金银;

    天道军首领洛人豪,平叛有功,特赦其罪,赏金银;

    县令越涧,蒙御史于文正推举,可入京为官;

    道不同、莫少雁、安永峰等文臣,阮峰、广秀等武将,为国尽节,赏其家眷,刻其功勋,传颂于民,以作表彰;

    其余嘉赏,皆由御史于文正代朕行使。待西南事定,宣于文正进京述职,并押解逆贼朱昊祖尸体及朱大昌等反贼候审。

    另,北地军报:胡人集结,似有所动,隆城失联。

    命蔡文华监军雄关精骑,与副将高猛领军速回雄关,协助将军王鸷,防备胡人南下。

    诏书念完,各有所赏。

    边关告急,兵事不可耽搁,高猛即刻率领麾下骑兵北归雄关。

    杨延朗听闻隆城失联,念及尚在隆城的李婶儿和江月儿,心中不安。

    陈忘安慰道:“隆城自古便是军城,虽孤悬塞北,但城池坚固,民风彪悍,是朝廷对塞外的第一道屏障,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