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的会心一笑,权力的归属已然落定!
就在大家神经慢慢放松之际——
“咕~~~~”
一声清晰而悠长的肠鸣,极其不合时宜地从文官班列的某个角落里突兀地响起,在这落针可闻的大殿里显得格外响亮刺耳。
发出声响的那位年轻给事中脸颊瞬间涨红,恨不得把脑袋塞进笏板里,身体僵直,一动不敢动。
这声来自五脏庙的抗议,让所有人一阵恍然。
是啊,从卯时初击鼓升朝,观看献俘,再到祭祀太庙,最后是这场持续了不知多久的、耗尽所有人心力的朝争……
竟是滴水未进,粒米未沾!
这几声咕咕叫,让大家顿时觉得腹中空空如也,喉干舌燥!
那股被肾上腺素压下去的疲惫和饥渴感,瞬间席卷全身。
就连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身形都开始微微摇晃。
御阶之上的朱启明,也轻轻动了动有些僵直的脖颈。
他仿佛是受到了那声肠鸣的启发,侧过头,略带疲惫地向侍立在旁、同样精神恍惚的王承恩:
“王大伴,现在什么时辰了?”
王承恩如梦初醒,连忙躬身,恭敬回答:“回皇爷,奴婢方才听着钟鼓司的动静,怕是……已是未时正刻了。”
“未时了……”
朱启明轻声重复了一句,目光略显歉意地掠过下方一个个强打精神的臣工们,
“竟是过了这么久。难怪……朕也觉得有些饥了。”
他这话说的轻描淡写,却仿佛一道特赦令,让不少大臣暗暗松了口气——
陛下还记得大家是肉胎凡体,需要吃饭!
旋即,朱启明振作精神:
“温体仁。”
“臣在!”
礼部尚书温体仁身形猛地一闪,跪倒在地,神采飞扬。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登基即位,承嗣宗庙,乃国之首重典礼。着你礼部,即刻会同钦天监,敬选吉日吉时,拟定仪注,务求隆重周全。一应‘归政’、‘登基’诏书,需精心撰拟,昭告天下,并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臣,遵旨!必戮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
温体仁叩首领命,心中开始盘算如何将这旷世大典办得风光无限,好让自己这“从龙首功”更加耀眼。
“嗯,”朱启明微微颔首,“典礼筹备期间,一应政务,仍由内阁与司礼监依常例票拟批红,送朕览决。重大军国要务,即刻呈报,不得延误。”
此言一出,内阁几位阁老齐齐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说明新帝短期内没有清洗中枢的打算,政局可望平稳过渡。
也是,自己本来就是皇帝前些日子提拔入阁的,
然而,朱启明的话锋一转:
“然,今日殿上,咆哮御前、诽谤朕躬、几近逼宫者,亦不能姑息!李若链!”
“臣在!”殿外传来李若链沉稳的应声。
“将罪臣周延儒、高起潜,押送诏狱,严加看管!待朕日后亲审!”
“遵旨!”几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力士立刻进殿,将面如死灰、瘫软在地的周延儒和高起潜毫不留情地拖了出去。
处理完此事,朱启明脸上露出一丝恰如其分的倦怠,挥了挥手:
“今日之事已毕,众卿想必也饥乏了。且先退朝,各自归衙用些饭食,明日再议具体政务。”
“臣等恭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启明在宦官和侍卫的簇拥下,正想迈步,却仿佛忽然想起什么,目光在人群中精准地扫过:
“内阁诸位先生,六部堂官,还有……”他略一停顿,“沈世魁,孙传庭,留下。至乾清宫西暖阁候驾,朕尚有要事垂询。”
诸位重臣闻言齐刷刷看向沈世魁和孙传庭。
嗯?大家都在跟这个"死而复生"的先帝斗智斗勇,完全没注意到这两位小透明。
袁可立最先反应过来:沈世魁?事关东江镇?
那孙传庭又是何方神圣,好像没什么印象啊!
乾清宫,西暖阁。
朱启明并未让重臣们久等。他换下那身沉重的朝会袍服,只着一件玄色常服,更显利落。
众人行礼后,朱启明径直走到早已备好的膳桌旁坐下,指了指旁边的几张桌子:“都坐。王大伴,让尚膳监传膳,简单些,快些。诸位爱卿都与朕一样,饥肠辘辘了,边吃边说。”
“臣等谢陛下赐膳!”众人确实饿坏了,也不再虚礼推辞,依言坐下。
很快,热气腾腾的饭菜便被太监们端了上来。
说是简单,却也精致:香米饭,几样时蔬小炒,一道炖得烂熟的羊肉,一道清蒸鱼,并每人一碗鸡汤。
没有太多繁文缛节,众人默默开始进食,暖食下肚,方才觉得缓过劲来。
朱启明喝了两口汤,放下碗,目光首先投向略显拘谨的沈世魁。
“诸位先生,今日殿上纷扰,有一件迫在眉睫的边患,尚未及深议。东江镇之事,朕在张家湾时,沈副将已具实奏报。情势之危急,远超寻常题奏所言。沈副将,你且将东江现状,再与诸位阁老、部堂详细分说一番,也好让诸位先生知晓,朕为何心急如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世魁立刻放下筷子,起身抱拳:“末将领旨!回诸位阁老、部堂:毛帅不幸罹难后,东江镇实已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绝非仅是粮饷短绌、器械不足这般简单!”
他目光扫过凝神倾听的众臣:“皮岛上,群龙无首,诸将离心。陈继盛总兵虽勉力支撑,然威望不足,难以服众。
"其中最堪忧者,乃毛帅义子刘兴治,手握兵权,桀骜不驯,近来频繁召集心腹密议,怨望之言日盛,恐有铤而走险之念!”
“军中缺粮已至极处,军士每日只得稀粥一碗,甚至以树皮、草根、皮革充饥,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军心涣散,怨声载道。建虏细作趁机大肆活动,蛊惑人心。末将离岛时,已是谣言四起,一触即发!"
"若朝廷再不施以雷霆手段,速派重臣、速运粮饷弹压安抚,东江镇数万军民,恐非溃散,即生内变投虏!"
"届时,我大明数年经营之海上长城顷刻崩塌,建虏尽得水师之利,则登莱、天津乃至朝鲜,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
沈世魁这番话,让在场众人神色凛然。
他们这才明白,为何陛下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朝争,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要立刻召集他们商议此事。
袁可立轻叹一声,放下碗筷:“陛下,老臣虽已离任登莱数年,然深知东江情状确如沈副将所言,复杂无比,非强干之臣持重权不能整顿。
"毛文龙在时,已显尾大不掉之势,今其骤亡,乱象必生。刘兴治之辈,若无制约,叛乱恐在旦夕之间!此绝非危言耸听!”
“袁卿所言极是。”朱启明微微颔首,目光随即转向孙传庭:
“正因情势危急,寻常迁延程序已不可行。朕在张家湾,已与孙传庭详议东江方略。伯雅,你所言‘快、准、狠’三字,及整军、肃奸、联朝、扰虏之策,正合朕意,亦是当前唯一破局之法。”
他没有问孙传庭“你当如何”,而是直接肯定了他的方略。
随即,他看向内阁和兵部、户部的官员,快速下达旨意:
“即刻拟旨:设立东江经略府,总览东江镇及协调朝鲜事务一切军民政务。擢升孙传庭为右佥都御史,加兵部侍郎衔,赐尚方剑,出任东江经略,全权处理东江事宜!”
“沈世魁,加衔副总兵,辅佐孙经略,戴罪立功!”
“着户部、兵部,限三日内,优先调拨粮草五万石,饷银十万两,火药三千斤,棉衣五千套,以及相应军械,由孙爱卿一并押运前往东江!沿途各州县、水师必须全力协助,不得有误!”
孙传庭和沈世魁立刻跪倒在地:“臣(末将)领旨!必竭尽全力,平定东江,以报陛下天恩!”
几位重臣,特别是袁可立,见事态确实紧急,便不再有任何疑问,纷纷起身:“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朱启明看着孙传庭:“伯雅,方略既定,朕便不再赘言。东江乃至辽东大局,朕就托付给你了。望你即刻准备,速速启程,力挽狂澜!”
“臣,遵旨!必不辱命!”
喜欢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