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5章 百草堂之路路通
    江南的梅雨季总带着股化不开的湿意,青石板路被雨丝浸得发亮,倒映着百草堂檐角垂落的铜铃。王宁正站在柜台后,指尖捻着枚九孔玲珑的果子——那是刚从后山采来的路路通,灰棕色的果壳上还沾着晨露,顶端尖刺状的宿萼齿蹭过掌心,带着点涩手的力道。

    “掌柜的,再给我包上次那药。”柜台前的赵伯佝偻着背,粗布褂子下摆沾着泥点,说话时膝盖打颤,“这几天下雨,老腿像被绳子捆住似的,夜里疼得直哼哼。”

    王宁抬头时,露出双被药气熏得温润的眼睛,鼻梁上架着副细框老花镜,镜腿缠着圈褪色的蓝布条。他掀开柜台下的抽屉,里头整齐码着数十个药罐,伸手便摸到贴“独活”标签的陶罐,竹制药勺舀出三钱,又从另一个罐里舀出路路通,两样药材在糙纸上拌匀,纸角微微发潮。

    “还是配着独火煎,”王宁用麻绳将药包捆好,指腹上有层薄茧,那是常年碾药、切药磨出的,“记住别用铁锅,砂锅煎半个时辰,晾温了喝。”

    赵伯接过药包时,瞥见王宁袖口露出的半截胳膊,有道浅褐色的疤痕——那是十年前为救个被毒蛇咬伤的孩子,在山里摔的。“王掌柜的手艺,我信得过。”他嘿嘿笑起来,露出豁了颗牙的牙床,“不像对门济世堂,孙玉国那小子,上次给我抓的药,喝着跟嚼柴似的。”

    这话刚落,对门的济世堂门“吱呀”开了,孙玉国站在台阶上,穿着件浆得发亮的绸缎马褂,手里把玩着串油光锃亮的佛珠。他约莫三十出头,颧骨偏高,眼睛眯成条缝,看着百草堂门口排队抓药的村民,嘴角撇了撇。

    “赵伯这话说的,”孙玉国慢悠悠走过来,马褂下摆扫过积水的路面,溅起些泥点,“我济世堂的药材,可都是从城里大药行进的,哪像某些人,药罐子里装的,指不定是后山挖的野草。”

    王宁没抬头,正用毛笔在账本上记下赵伯的药钱,笔尖在宣纸上洇出个小小的墨点。“药材好坏,不在出处,在对症。”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孙玉国耳里,“就像这路路通,生在向阳的坡上,通经络才有力道,若是长在背阴处,药效便差了三成。”

    “哟,王掌柜这是在说我不懂药?”孙玉国往前凑了两步,佛珠在指间转得飞快,“我倒听说,有人仗着个破方子,把寻常果子卖出人参价,这本事,我孙玉国可比不上。”

    排队的村民里有人窃笑起来。谁都知道,百草堂的路路通配伍药是一绝,尤其对风湿、缺乳这些“瘀滞”的毛病,一剂下去便见效。王宁的妻子张娜当年生娃后没奶,就是王宁用路路通配着王不留行,三副药便通了乳,这事在镇上传了好些年。

    “孙掌柜要是没事,”王宁合上账本,抬眼时镜片反射着檐下的天光,“还是回去照看自己的铺子吧,免得耽误了生意。”

    孙玉国“哼”了声,转身时故意撞了下旁边的药架,架子上的药罐晃了晃,几枚晒干的路路通滚落到地上。他头也不回地进了济世堂,门“砰”地关上,震得窗棂上的蛛网簌簌掉灰。

    王宁弯腰捡路路通时,妻子张娜从后堂走出来。她穿着件月白色的粗布衫,袖口绣着朵淡蓝色的药草,头发用根木簪绾着,发间别着个装薄荷的香囊,走动时飘来缕清苦的香气。“别跟他置气。”她捡起枚路路通,用帕子擦去上面的泥点,“这人眼里只有银钱,哪懂药材的性情。”

    王宁点点头,将捡回的路路通放回罐里。“只是怕他乱来。”他望着窗外连绵的雨帘,眉头微蹙,“这雨再下下去,山里的枫香树怕是要遭罪,路路通的货源得抓紧备些。”

    话音刚落,药铺的门被“呼”地推开,个穿着靛蓝短打的姑娘冲了进来,头上斗笠还在滴水,发梢沾着几片枫香树的叶子。“哥,嫂子!”王雪扯下斗笠,露出张晒得微黑的圆脸,眼睛亮得像山涧的溪水,“后山的枫香树出事了!”

    她背上的竹篓歪在一边,里面的路路通撒了半篓,果壳上的尖刺勾着些断枝。“我今早上山,看见靠近溪边那片林子,十几棵枫香树被人砍了,树桩上还留着斧子印呢!”王雪急得跺脚,草鞋上的泥蹭到了干净的地面,“那可是咱常采的老树,结的路路通最有劲儿!”

    张娜赶紧倒了杯热水递过去。王宁捏着枚路路通,指节微微发白——枫香树长得慢,要长到能结果,少说也得十年,这一砍,怕是半年都难采到好货。

    “是孙玉国干的吧?”王雪喝了口热水,嘴唇还在哆嗦,“我前几天就看见他手下刘二狗在山边转悠,当时没在意……”

    王宁没说话,走到药铺门口,望着对面济世堂紧闭的门板。雨还在下,敲打着百草堂的青瓦,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谁在耳边低语。他知道,这雨不仅打湿了路面,怕是还要搅乱这小镇的安宁。

    “小雪,”王宁转过身,声音沉了沉,“明天你再上山一趟,往更高些的地方走,那边的枫香树长得密,应该能采到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高的地方?”王雪愣了下,“那得翻过鹰嘴崖,听说那边常有野兽……”

    “小心些便是。”王宁从柜台下拿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用油纸裹好的干粮,“带上这个,早去早回。这路路通,不能断了。”

    他将油纸包塞进王雪手里,指尖触到妹妹掌心的厚茧——那是常年握镰刀、攀山石磨出来的。王雪看着哥哥眼里的坚定,用力点了点头,把油纸包塞进竹篓,斗笠往肩上一扛,又冲进了雨幕里。

    张娜走到王宁身边,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子。“让小雪去那么远,我不放心。”她声音里带着担忧。

    王宁望着妹妹的身影消失在雨巷尽头,缓缓叹了口气。他拿起桌上的路路通,对着光看,果壳上的九孔像只眼睛,静静地望着他。“这药材啊,跟人一样,得经得住风雨。”他低声说,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这枚沉默的果子说。

    雨还在下,百草堂的铜铃被风吹得轻轻摇晃,发出叮咚的声响,在这潮湿的雨巷里,显得格外清亮。

    天还没亮透,王雪已背着竹篓站在鹰嘴崖下。晨雾像层薄纱,裹着湿漉漉的草木气,沾得她睫毛发潮。竹篓里除了镰刀、药锄,还多了柄爹留下的短刀——王宁昨晚硬是塞给她的,说山深林密,总得防着些。

    “哥也太小题大做了。”她嘀咕着往崖上爬,草鞋踩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枫香树喜阳,越是陡峭的南坡长得越旺,她记得小时候跟着爹来,崖壁上那棵老枫香树,结的路路通比别处的圆整,果壳上的尖刺都带着股精神劲儿。

    爬到半山腰时,雾渐渐散了。阳光穿过枫香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着股淡淡的树脂香——那是枫香树的“血”,爹说过,这树要是被砍伤,会流出殷红的汁液,像人在流血。王雪伸手摸了摸身边一棵枫香树的树干,树皮粗糙得像爷爷的手掌,心里忽然酸酸的。

    “找到了!”她眼睛一亮,前方陡坡上立着片枫香林,树顶挂着不少圆球形的果序,灰棕色的果壳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她赶紧解下竹篓,拿出镰刀勾住旁边的藤蔓,脚踩着石缝往上挪。这处的路路通确实饱满,她屏住气,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果壳碰撞着发出“咔啦”的轻响,像串天然的铃铛。

    正采得专心,忽听下方传来窸窣声。王雪赶紧缩到树后,扒着叶子往下看——两个人影在林子里鬼鬼祟祟地转悠,一个瘦高个,一个矮胖子,不是刘二狗和郑钦文是谁?

    “孙掌柜说了,把能结果的都砍了,让百草堂那丫头找不到半颗!”刘二狗的公鸭嗓隔着林子飘上来,他手里挥着把斧子,斧刃上还沾着树汁,“上次砍溪边的还不够,非得逼得王宁来求咱们?”

    郑钦文举着把柴刀,往枫香树的树干上划了道口子,殷红的树脂立刻渗了出来。“这破果子真能值那么多钱?”他撇撇嘴,抬脚踹向树根,“要我说,一把火全烧了才干净!”

    王雪气得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她想冲下去理论,可看着两人手里的家伙,又把话咽了回去。爹生前说过,采药人得懂权衡,硬碰硬不是办法。

    她悄悄往后退,不料脚下一滑,身子猛地向后倒去。“哎呀!”她下意识地抓住身边的树枝,可那树枝太细,“咔嚓”一声断了,整个人顺着陡坡滚了下去。

    滚落时,她感觉后背撞到了石头,脑袋也昏沉沉的。等停下来,发现自己躺在片蕨类植物里,竹篓摔在一旁,里面的路路通撒了一地。更糟的是,脚踝传来一阵钻心的疼,动一下都像有针在扎。

    “谁在那儿?”刘二狗的声音近了。王雪赶紧往蕨类丛里缩了缩,屏住呼吸。脚步声越来越近,她甚至能闻到刘二狗身上那股劣质烟草味。

    “好像有动静。”郑钦文说,“会不会是野兽?”

    “管它什么,先看看再说。”刘二狗的影子投到了蕨类丛上。王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在地上摸索着,摸到了那把短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像是有人在摇铃。刘二狗和郑钦文对视一眼,脸上露出慌张的神色。“不好,好像是护林的来了!”刘二狗压低声音,“快走!”

    两人匆匆忙忙地跑了,斧子和柴刀都忘在了地上。王雪松了口气,刚想站起来,脚踝又是一阵剧痛,眼前顿时发黑。

    不知过了多久,她感觉有人在碰自己的肩膀,耳边传来个清冷的女声:“姑娘,你还好吗?”

    王雪费力地睁开眼,看见个穿着青布衣裙的女子蹲在面前。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梳着简单的发髻,插着支木簪,脸上没施粉黛,却有种说不出的清丽。最特别的是她腰间,挂着个青铜小铃,刚才的铃声想必就是这个。

    “我……我的脚动不了了。”王雪声音发颤。

    女子伸手按住她的脚踝,指尖微凉,动作却很轻柔。“骨头没断,只是扭伤了筋。”她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个小瓷瓶,倒出些青绿色的药膏,“这是枫香脂调的药膏,能活血通络,先涂上试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