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虫患突生
暮春的雨丝裹着潮气,斜斜打在百草堂的青石板台阶上。王宁正坐在柜台后翻《本草图经》,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停在"鸡嗉子果"条目旁——那页边角已被磨得发毛,墨迹却依旧清晰。他身着藏青长衫,袖口挽起,露出腕间几道浅褐色的药渍,那是常年切药、捣药留下的印记。
"哥,孙玉国又在对门敲锣了。"王雪掀开门帘进来,粗布裙摆沾着草屑,背上的采药篓晃了晃,发出竹片碰撞的轻响。她梳着双丫髻,发绳是药房里常见的蓝布,额前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
王宁抬头,望见对面济世堂门口,孙玉国正踮着脚往人群里塞纸包。那人穿件簇新的宝蓝绸衫,腰间挂着个鎏金算盘,脸上堆着油滑的笑:"各位乡亲,我这'驱虫丸'可是用钱多多老板那儿收的稀罕药材做的,孩子肚里有虫、吃不下饭,一包保好!"
话音刚落,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冲过来,孩子脸色蜡黄,嘴角挂着涎水,捂着肚子直哼哼。"王掌柜,救救我娃!"妇人嗓子发哑,"刚吃了孙老板的药,吐得更厉害了,还还吐出条虫子来!"
王宁快步迎上去,手指搭上孩子腕脉,又掀开眼皮看了看:"是食积久了生虫,得用消积杀虫的药。"他转身要去药柜取药,张娜却从里间出来,素色布裙上别着个绣着药草图案的香囊,轻声道:"槟榔、苦楝皮都用完了,钱老板今早还没来送药。"
这时,刘二狗斜靠在济世堂门框上,扯着嗓子喊:"哟,百草堂这是没药了?我看呐,是治不好病,故意找借口吧!"他敞着粗布短褂,露出黑黢黢的胸膛,腰间别着根木棍,眼神里满是挑衅。
王宁眉头微蹙,刚要开口,林婉儿挑帘而入。她穿件灰布短打,裤脚扎着绑腿,靴底还沾着泥点,背上的竹篓里装着些新鲜草药。"王掌柜,我在山里听说,好多孩子都犯了这病。"她放下篓子,露出一双清亮的眼睛,"我想起小时候在山里,奶奶用一种红果子给我治过肚胀虫痛,那果子圆滚滚的,像鸡嗉囊,叫鸡嗉子果。"
"鸡嗉子果?"王宁眼睛一亮,"《本草图经》里说它能消积杀虫,还能清热解毒。"他看向林婉儿,"你还记得长在什么地方吗?"
"在西边海拔高些的山坡上,潮湿地带才有。"林婉儿回忆道,"叶子对生,叶脉是弯的,现在该结果了,红紫色的,表面坑坑洼洼的。"
王雪闻言,立刻把采药篓往肩上紧了紧:"哥,我跟你去采!"
孙玉国在对门听得真切,悄悄拉过郑钦文,塞给他一锭银子:"去,把西边山上的鸡嗉子果都给我毁了,绝不能让王宁拿到!"郑钦文眯起三角眼,揣上银子就往西边去了。
第二章 险寻药踪
次日天刚亮,王宁一行人就往西山出发。王宁背着药锄和药篓,长衫外罩了件耐磨的短褂;王雪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本画着草药图谱的册子;林婉儿则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干粮和水,时不时指点路边的草药给王雪看。
"哥,你看这株是不是?"王雪指着一棵小树,叶片对生,形状椭圆。王宁凑近细看,摇摇头:"叶脉不是弧形上弯的,还没结果,不是。"
山路渐陡,海拔越来越高,空气也湿润起来。林婉儿拨开一片灌木丛:"往这边走,我记得这附近有片潮湿地。"
突然,王雪"呀"了一声:"这树怎么都断了?"只见前方几株挂着红紫色果实的树被拦腰折断,地上还散落着些被踩烂的果子,正是他们要找的鸡嗉子果。
"是被人故意弄断的。"王宁捡起一块果实残骸,指腹摩挲着上面的瘤状突起,"看断口,刚折没多久。"
林婉儿咬了咬唇:"肯定是孙玉国干的。"她四处张望,忽然眼睛一亮,"那边好像有炊烟,或许有村民知道哪里还有。"
三人顺着烟味走到一间茅舍前,一位老汉正在晒草药。王宁上前作揖:"老伯,请问您知道这附近哪里有鸡嗉子果吗?"他递过画着果实的纸。
老汉眯眼一看:"哦,你说的是山荔枝啊!前几天我还在东边山坳里见过,那里背阴潮湿,长了不少。"他指了指方向,"不过那地方路不好走,你们当心些。"
谢过老汉,三人往东边山坳走去。山路愈发崎岖,王雪不小心脚下一滑,王宁伸手扶住她:"慢点,这地方石头多。"正说着,林婉儿忽然喊道:"找到了!"
只见一片树荫下,十几株鸡嗉子果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红紫色的聚合果,像一串串小灯笼。叶片在晨光下泛着光泽,对生的形态清晰可见,叶脉果然呈弧形向上弯。
"太好了!"王雪兴奋地跑到树下,刚要伸手摘,王宁忙道:"别急,摘果要留蒂,不然容易坏。"他拿出小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果实,放进铺着油纸的竹篮里,"还要留些熟得透的,回去试试炮制方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婉儿则在一旁观察植株:"这树有三丈多高,树皮是灰褐色的,和医书上写的一样。"她摘下一片叶子,递给王雪,"记住这个样子,以后认药就不会错了。"
就在他们采得差不多时,郑钦文带着两个地痞从树林里钻出来,手里拿着砍刀:"王宁,这药草是我们先发现的,给我留下!"
王宁将竹篮护在身后:"这是山野药材,谁都可以采,凭什么给你?"
"凭这个!"郑钦文挥了挥砍刀,"识相的就把果子留下,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林婉儿忽然吹了声口哨,林中传来几声狗吠,一条大黄狗从树后窜出来,对着郑钦文等人狂吠。"这是老汉家的狗,跟着我们过来的。"林婉儿笑道。
郑钦文等人被狗吓得后退几步,王宁趁机道:"我们只是采些救人的药,你们若再纠缠,我就报官了。"郑钦文见状,骂了句脏话,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第三章 炮制玄机
回到百草堂,已是午后。张娜早已烧好了热水,见他们平安回来,松了口气:"快把果子拿出来晾着,我去准备炮制的工具。"
药铺后院,王宁将鸡嗉子果倒在竹匾里,果实饱满,红紫相间,表面的瘤状突起清晰可见。"这果子性平,味甘酸苦,直接用也行,但炮制后药效更好。"他对围过来的王雪和林婉儿说。
张娜端来一个陶罐,里面装着沙子:"用砂炒法吧,能增强消积的功效。"她挽起袖子,露出纤细却有力的手腕,将沙子倒进铁锅,架在火上翻炒。
王宁拿起几个果实仔细看了看:"要选熟透的,没虫蛀的。"他挑出几个品相好的,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雪妹,记着,炮制前一定要净选,去除杂质。"
等沙子炒得滚烫,张娜将果实倒进去,用长柄铲子快速翻炒:"砂炒要勤翻,不然容易焦。"她动作娴熟,果实渐渐变得微焦,散发出淡淡的果香。
"差不多了。"王宁示意关火,将炒好的果实倒进竹筛,筛去沙子,"这样一来,药性更易发挥,也便于储存。"他拿起一个炒过的果实,掰开给众人看,"里面的果仁是扁圆形的,这就是种子,明年可以试着种一种。"
林婉儿看着竹筛里的果实,忽然想起什么:"我奶奶说,这果子煮水喝能治咳嗽。"王宁点头:"对,它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正好最近镇上有些人体虚咳嗽,可以试试。"
刚忙完,药铺门口就挤满了人,都是带孩子来看病的。王宁让张娜配药,自己则给孩子们诊断。"都差不多,是食积生虫。"他取出炒好的鸡嗉子果,研成粉末,"每服一钱,用米汤送下,早晚各一次。"
张娜则在一旁配辅助药材:"加点山楂、麦芽,消积效果更好。"她动作麻利地称药、包药,素色的衣袖随着动作轻轻摆动,香囊里的药香飘散开来,让焦急的家长们安心不少。
王雪在一旁帮忙递药包,看着家长们感激的眼神,心里美滋滋的。忽然,她看到刘二狗在人群外探头探脑,刚要喊住他,那人却一溜烟跑了。
傍晚时分,第一个服药的孩子家长就跑来了,脸上满是喜色:"王掌柜,太神了!我家娃喝了药,拉了好多虫子,现在肯吃饭了!"
消息很快传开,百草堂门口排起了长队。王宁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张娜心疼地递过一块干粮:"先垫垫,别累坏了。"
这时,钱多多背着个钱袋走进来,满脸堆笑:"王掌柜,恭喜恭喜啊!"他擦了擦汗,"前几天被孙玉国拦住了,没来得及送药,这是刚到的货,您看看。"
王宁看了看药材,点点头:"钱老板有心了,以后常来。"钱多多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是自然,跟王掌柜做生意,放心!"
第四章 风波再起
过了几日,镇上孩子的病渐渐好转,百草堂的名声更响了。王宁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药方,林婉儿拿着几株鸡嗉子果幼苗走进来:"我试着用种子种的,发芽了。"
幼苗茎叶嫩绿,叶片已经初具形态。王雪凑过来:"真可爱,以后我们药铺就有自己种的鸡嗉子果了。"
张娜端着一碗汤药出来,对王宁道:"隔壁李婶咳嗽了好几天,我用鸡嗉子果煮了水,加了点冰糖,让她试试。"她将药碗递给前来取药的李婶,"趁热喝,能清热解毒。"
李婶接过药碗,刚要道谢,孙玉国却闯了进来,脸色铁青:"王宁,你用的什么假药?我侄子吃了你的药,病情加重了!"
众人闻言都围了过来,王宁皱眉道:"我用的都是正经药材,怎么会是假药?"
"还敢狡辩!"孙玉国一把推开人群,指着门外,"我侄子就在外面,你自己看!"
只见一个少年躺在门板上,面色发黄,呼吸急促。王宁上前诊脉,又看了看少年的眼睛:"这是黄疸,不是虫积。"他转向孙玉国,"你侄子是不是有肝病?"
孙玉国愣了一下:"是是有肝炎,可他也有虫积啊,吃了你的药就成这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