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五十六分的晨风裹着未散的凉意,刮得林昭西装下摆猎猎作响。
他望着东边鱼肚白里渐次亮起的灯火,手机在掌心震动,三十七条未读消息像三十七颗小太阳,把锁屏界面照得暖融融的。
最上面一条是柳小满发来的,配图是三十七个社区的红色公章排成的星图,文字简单有力:“我们自发成立‘青萍联盟’,愿为全省试点。”后面跟着各个社区代表的语音,有退休教师的颤音,有快递员的粗嗓,还有社区调解员带着笑的方言:“林副市长,当年你蹲在断墙上跟我们说‘商量着来’,现在我们商量出个大联盟!”
林昭喉结动了动。
他记得三年前在拆迁区断墙下,有人举着“要公道”的标语冲他扔矿泉水瓶,是柳小满挤到最前面,把湿了半边的衬衫往墙上一按:“有话好好说,这位同志是来解决问题的!”此刻屏幕上的公章还带着油墨香,他指尖轻轻划过“自发”两个字——这两个字比任何表彰文件都烫人。
他低头打字,指腹在键盘上顿了顿。
晨光漫过新领章的银边,落在“发送”键上。
“光不在高处,而在每扇亮着的窗里。”点击发送的瞬间,手机突然被风吹得晃了晃,他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在抖。
十点零三分,市政府新闻发布厅的镁光灯准时亮起。
林昭站在发言席后,黑色西装熨得笔挺,胸前三枚徽章在镜头前闪着微光——党徽、市劳动模范奖章、还有社区老人亲手绣的“青萍”胸针。
台下记者举着话筒的手像片森林,第一排《云州时报》的位置空着,他知道顾轻语此刻应该在翠湖小区,那里有更鲜活的新闻。
“即日起,‘青萍共治模式’在全市推广。”他声音沉稳,却带着点藏不住的热,“设立‘市民议事日’,建立‘信用积分银行’,所有社区公共资金使用必须‘三公开’。”
“林副市长!”后排举着“省新闻”牌子的记者突然站起来,“有专家质疑,把公共事务决策权下放社区,会不会导致管理失控?”
镁光灯骤然集中到他脸上。
林昭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想起昨夜在旧笔记本里看到的父亲字迹——“破茧者,终成光”。
他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声音里多出几分当年蹲在断墙上的温度:“我在基层见过群众堵门要说法的,也见过为了楼道灯电费吵三天的。可当他们坐在议事厅里,有人带老花镜翻账本,有人拿手机查政策,最后举手表决时,连最倔的老张头都红着眼说‘听大家的’——群众不是洪水,是水库。”他停顿半秒,目光扫过台下突然安静的记者,“只要修好渠,就能灌溉。”
掌声像潮水从后排涌来。
林昭望着台下举着摄像机的年轻记者,突然在人群里瞥见沈清欢的影子——她站在最后排,抱着笔记本,冲他悄悄比了个“好”的手势。
晨光透过落地窗斜照进来,把她发梢染成金色,像极了三年前她在区政府档案室踮脚抽文件的模样。
中午十二点十一分,翠湖小区广场的梧桐叶筛下斑驳光影。
柳小满蹲在墙根,手里攥着盒天蓝色颜料,旁边围了七八个孩子,最大的那个举着调色盘,最小的抱着他的大腿,鼻尖沾着橘色颜料。
“小满叔,这个光要画多亮?”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踮脚,把沾着荧光黄的刷子递过去。
柳小满用手背蹭了蹭她沾着颜料的脸:“比去年冬天你奶奶屋里的暖灯还亮,比林叔叔蹲在断墙上时的笑还亮。”他接过刷子,在白墙上重重刷出一道弧光——那是议事厅的穹顶,十二扇窗户每扇都亮着暖黄的光,窗台上摆着居民们凑的多肉,最边上歪歪扭扭写着“我们商量的家”。
“咔嚓”一声,顾轻语的相机定格了这一幕。
她蹲在花坛边,镜头里柳小满的后背被阳光镀了层金边,孩子们的笑声撞在围墙上,惊起几只麻雀。
她低头编辑微博,手指在“三十年前,有人烧了一封信”后面顿了顿——那是父亲说的,当年他当街道办主任,写了封关于社区自治的建议信,被某些人扔进了碎纸机。
“三十年后,一群孩子在画光。”她点击发送,抬头时正撞见柳小满冲她笑,露出两颗虎牙:“顾记者,这张照片要是上报纸,能给孩子们留个角吗?他们说想让林叔叔看看自己画的光。”
下午三点四十分,市发改委办公室的百叶窗漏进几缕斜光。
沈清欢抱着一摞档案走到林昭的旧工位前,木质抽屉的铜把手还留着他指纹的温度。
她蹲下来整理最下层的文件,突然摸到个硬纸角——那是个泛黄的便签本,最上面一页压着张纸条,字迹是林昭特有的瘦金体:“如果哪天我不再写规则,请记住,规则已长在风里。”
她指尖轻轻抚过“长在风里”四个字,想起上周陪他去社区调研,路过老城墙时,风卷着银杏叶打旋,有位白发奶奶追着落叶笑:“现在这风里都是说理的味儿。”沈清欢把纸条折成小方块,放进随身的皮质手包——那里还收着他三年前签的第一份拆迁调解协议,边角已经起毛,却被她用塑封膜仔细包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夜九点零七分,林昭办公室的台灯在桌面上投下暖黄的圈。
他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面前堆着全省二十三个市的试点申请,最上面是云北市的,市长亲笔写着:“求青萍模式经验,派二十人学习组驻云州。”
电脑突然“嗡”地一响,屏幕蓝光刺破黑暗。
阮棠的虚影从显示屏里浮出来,还是那身淡蓝旗袍,发梢却比从前淡了几分,像要融进水汽里。
“系统进入深层休眠。”她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但火种不灭。”
林昭伸手想去碰,指尖穿过虚影落在冰凉的屏幕上。
他想起第一次激活系统时,阮棠用甜美的声音说“欢迎使用政商决策系统”;想起副科时系统解锁危机预警,提前三天标出开发区烂尾楼的结构隐患;想起正处时用资源兑换的专家联系方式,帮老国企谈下转型订单……
“谢谢。”他对着空气说,声音轻得像叹息。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些,吹得百叶窗哗啦作响。
林昭起身走到窗前,整座城市的灯火在夜色里流淌,像撒了把星星在黑丝绒上。
他想起柳小满画的发光议事厅,想起孩子们鼻尖的橘色颜料,想起沈清欢手包里的纸条,想起顾轻语微博下十万条“想看看光”的评论。
手机在桌面震动,是沈清欢发来的照片——翠湖小区的涂鸦墙被路灯照亮,“我们商量的家”七个字泛着暖光,下面多了行歪歪扭扭的小字:“林叔叔,光在这儿!”
他望着那片灯火,忽然想起父亲笔记本里的暗纹。
当年那个蹲在断墙上的年轻人,此刻站在副厅的位置上,终于明白父亲说的“破茧者”是什么意思——不是一个人成为光,而是让更多人学会发光。
风卷着秋凉钻进窗户,林昭摸了摸西装内袋的任命书,党徽贴着心口,还是烫的。
他转身回到桌前,在全省试点方案上签下名字,墨迹未干时,窗外传来隐约的喧闹——是晚归的上班族在社区议事厅里商量加装电梯,是遛弯的老人凑在公告栏前看公共资金明细,是下晚自习的学生抱着书本,从亮着灯的议事厅门口经过。
光不在高处。
他合上笔帽,望着窗外如星的灯火,忽然笑了。
那些亮着的窗里,早已有了千万个举灯的人。
喜欢都市科员,我激活了政商决策系统请大家收藏:()都市科员,我激活了政商决策系统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