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流转赋予了每个人新的角色和位置。
在轧钢厂,随着老一辈的逐渐退去和各种拨乱反正的进行,人事上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动。
陈小满凭借着他多年来低调务实、技术过硬以及关键时刻从未站错队的清醒,加上一点时代的机遇,被上级任命为轧钢厂医务处的处长。
这个任命可谓实至名归。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普通职工或中层干部,而是成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责任。
医务处负责全厂职工乃至部分家属的医疗卫生保障,在一个万多人的大厂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实惠的岗位。
有趣的是,医务处的副处长不是别人,正是陈倩。
陈倩已经是老熟人了,和她搭配干活特别轻松。
她比安雨琪小几岁,性格爽利,业务能力很强。
那些年,她也靠着家庭的余荫和自身的谨慎熬了过来,如今政策放宽,知识分子得到重视,她被提拔起来辅佐陈小满。
有这层关系在,两人工作上配合起来自然更加默契顺畅,陈小满也能真正放心地将不少事务交给她处理。
然而,厂里也不可能让一个部门完全由“自己人”把持。
医务处下面的科长和副科长,则是上面新派下来的人。一位是转业下来的干部,政治过硬,但业务上需要学习。
另一位则是新分配来的医学院毕业生,年轻有朝气,充满干劲,但也缺乏经验。
这显然有着平衡与制衡的意味在里面。
陈小满对此心知肚明,也坦然接受。
他深知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既要保证医务处的正常高效运转,为厂里职工做好服务,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求“隐”,也不能过于锐意进取。
他坐在处长办公室里,处理着文件,听取陈倩和两位新科长的汇报,神态从容,颇有几分挥洒自如的气度。
多年的历练和系统的辅助,让他具备了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下班回到家,卸下工作的担子,他又是那个温和的丈夫和父亲。
“爸,你现在是处长了,是不是更忙了?”15岁的陈中华一边帮着摆碗筷,一边问道。
少年人对父亲的成就感到骄傲,也有些好奇。
“忙是忙点,但还好。主要是责任更大了。”陈小满洗着手,语气平淡,仿佛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你现在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那才是真本事。”
12岁的陈瑞华插嘴:“哥哥肯定能考上!哥最厉害了!”他对哥哥有着盲目的崇拜。
安雨琪端着汤出来,听到对话,笑着对丈夫说:“你也别太累着,现在厂里事情是不是也挺复杂的?”她指的是新来的科长们。
“没事,都有章程,陈倩也能帮衬不少。”陈小满简单带过,他不愿让家里的温馨氛围被工作上的琐事干扰,“吃饭吃饭,今天这菜闻着真香。”
饭桌上,话题很快又回到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琐事上。
陈小雪和陈小雨偶尔也会过来,叽叽喳喳地说着她们单位里的新鲜事,抱怨一下新来的科长有点古板,或者羡慕一下谁家买了电视机。
家里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陈小满看着这一切,感到无比的满足。
他从那个需要时刻警惕、小心翼翼守护家庭的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今天,能够给家人提供更安稳、更有希望的生活。
职务的提升,不仅仅是地位的改变,更意味着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去庇护家人,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窗外,1979年的晚风吹过,带来远处依稀可闻的施工噪音——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正在忙着建设和改变。
陈小满知道,属于他的新时代,也真正开始了。
他不仅要继续守护这个家,还要带领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拥抱更广阔的未来。
1979年的夏天,轧钢厂医务处的工作逐渐步入新的轨道。
陈小满作为处长,需要统筹协调的事情很多,从药品采购、设备更新到人员调度、应对突发工伤事故,千头万绪。
但他处理得井井有条,多年的蛰伏和观察,让他对厂里的人情世故和运行规则了如指掌。
副处长陈倩确实是个得力的助手。
她业务精湛,性格又比安雨琪外向泼辣,负责对下沟通和具体执行非常到位。
那位转业下来的科长主要负责行政和思想工作,虽然不懂业务,但态度认真,凡事讲原则,倒也让处里的工作更加规范。
新来的年轻大学生则充满了热情,虽然时常犯些小错,但学习能力强,带来了新的医学知识和观念。
陈小满巧妙地平衡着这几方关系,既给予年轻人成长空间,也尊重老同志的经验,整个医务处的氛围还算融洽和谐。
这天下午,陈小满正在办公室审核一份新的医疗设备采购申请,外面传来喧哗声,夹杂着哭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请大家收藏: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他眉头一皱,刚站起身,陈倩就急匆匆推门进来。
“处长,三车间出事了!有个青工操作不当,手臂卷进机器里了,伤得很重,刚送来!”陈倩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
陈小满立刻放下笔:“走,去看看!”
处置室里一片忙乱。
受伤的青工脸色惨白,满头大汗,右前臂血肉模糊,骨头都露了出来,情况十分危急。
年轻的实习医生有些手忙脚乱,新任科长在一旁急着打电话联系更高级的医院。
“慌什么!”陈小满一声低喝,声音不大却自带威严,瞬间镇住了场面。
他迅速查看了伤势,冷静地吩咐:“陈处,立刻准备止血带和大量纱布!
小张,别打电话了,去安排厂里的车,立刻送积水潭医院!
老李,你维持好秩序,别让闲杂人围在这里!”
他的指令清晰果断,众人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立刻分头行动。
陈小满亲自上前,和陈倩一起给伤者做了紧急止血和包扎固定。
他的动作稳定而迅速,丝毫没有处长的架子,只有救死扶伤的专注。
伤者被迅速抬上车送往医院。
忙乱过后,处置室一片狼藉,弥漫着血腥味和消毒水的味道。
陈倩松了口气,擦了下额角的汗,对陈小满说:“处长,幸亏您在场,刚才真是……”
陈小满摆摆手,打断她:“分内事。
后续的工伤报告、家属安抚、事故原因跟进,你多费心。
一定要严格按照新规来办。”
他的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但眼神里还留着一丝处理紧急情况后的锐利。
“您放心,我明白。”陈倩郑重地点点头。
下班回到家,陈小满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安雨琪敏锐地察觉到了,给他倒了杯温水:“厂里有事?”
“嗯,有个工人受伤,送医院了。”陈小满简单说了一句,不想多谈血淋淋的细节吓到家人。
他喝了口水,目光看向正在书桌前埋头苦读的长子,“中华呢?今天状态怎么样?”
“还在复习呢,说是有道数学题卡住了。”安雨琪压低声音,“这孩子,给自己压力太大了。”
陈小满点点头,放下水杯,走到大儿子身边。
陈中华正对着一道复杂的函数题冥思苦想,草稿纸上写满了演算过程。
“爸。”中华抬起头,眼神里有些焦灼。
“哪卡住了?我看看。”陈小满拉过凳子坐下。
他虽然离开学校多年,但底子还在,加上系统似乎微弱地提升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看了一会儿,便指出了几个关键点。
父子俩讨论了片刻,中华豁然开朗:“哦!原来是这样!爸你真厉害!”
“不是我厉害,是你钻牛角尖了。”陈小满拍拍儿子的肩膀,“累了就歇会儿,劳逸结合,高考重要,但身体更重要。”
这时,12岁的陈瑞华抱着足球从外面跑进来,小脸通红,浑身是汗:“爸,妈,我回来了!哥,还在学呢?”
他嗓门清亮,瞬间驱散了屋里略显沉闷的学习气氛。
安雨琪赶紧招呼:“快去洗洗,一身汗!等你吃饭呢!”
晚饭时,陈小满看着餐桌上的家人:温柔的妻子,刻苦的长子,活泼的次子。
白天工作的紧张和疲惫渐渐消散,被一种平淡的幸福感所取代。
他简单问了问瑞华在学校的情况,又鼓励了中华几句。
饭后,他习惯性地走到小院里。夜幕低垂,繁星初现。
隔壁95号院似乎也安静了许多,曾经的鸡飞狗跳、勾心斗角,都被时间冲刷得淡了。
许大茂早已沉寂,傻柱似乎也认命般地过着日子。
陈小满点了一支烟,烟雾袅袅升起。
他想起白天的工伤事故,想起厂里正在酝酿的改革风声,想起儿子即将面临的高考…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也夹杂着阵痛的时代。
他作为处长,作为父亲,肩上的担子依然不轻。
但不同的是,如今的他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仅仅是被动地守护。
他有了更多的能力和空间去主动规划,带领家人,甚至影响一个部门,去更好地适应和拥抱这个新时代。
抽完烟,他掐灭烟头,转身回屋。
屋里灯火可亲,家人闲坐。
这就是他奋斗半生,穿越风雨,所要守护和享受的平凡生活。
而未来的路,他和家人还将继续一起走下去。
喜欢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请大家收藏: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