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32章 打压
    听了伊莎贝拉的话,雅各布渐渐冷静下来。

    其实他也并不是第一天在好莱坞混,见识过的龌龊事不计其数,比这肮脏的比比皆是,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只不过看着绿油油的美刀从眼前飞走,让他一时失去了冷静。

    对于好莱坞的生态,他也是知道的。

    别说ntl了,好莱坞三巨头联合成立的梦工厂牛逼吧,还不是被各大巨头重点打压,看看现在都成什么样了。

    只不过ntl有些特殊,它有林枫这个bug,所以以往好莱坞巨头打压新势力的惯用招数对ntl不太奏效,让ntl在短短几年间就崛起了。

    好莱坞打压新公司的方式,无非就是三种。

    首先,第一招是针对性竞争与资源封锁。

    问题是林枫刚开始进入好莱坞时还很弱小,ntl在当时看来,无非就是一个皮包公司,是专门为林枫个人走账用的。

    这样的公司在好莱坞,每天都会新成立几十家,也会倒闭几十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打压的。

    而且林枫来到好莱坞也非常低调,第一部电影走的还是caa打包模式,以caa在好莱坞的地位,保下当时的林枫,不要太简单。

    成功后,林枫也没有浪,第二部变成了中美合拍片,发行还全部交给环球,这是好莱坞巨头最喜欢的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巨头来说,风险最小,收益足够大。

    所以在当时,巨头们只有支持、争取林枫的份,根本与打压挂不上号。

    哪怕林枫与哈维有些矛盾,巨头们都倾向于林枫,至少是两不帮。

    道理也很简单,一个能既自己承担风险,还能帮助巨头赚钱的导演,怎么可能有人不喜欢,争取来来不及呢。

    也因为就这样,在奥斯卡上,巨头们也给林枫大开方便之门,希望能将林枫快速捧起来,多多帮他们赚钱。

    否则,在这个现实的利益场,还有哈维在一旁虎视眈眈,林枫想凭借《美丽心灵》,第一次入围就拿奥斯卡最佳导演?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在林枫拿下奥斯卡,在好莱坞已经成名,拥有了一定的圈内地位和票房号召力,如果这个的时候林枫吃独食,自然会遭到打压和排挤。

    可林枫转了个弯,又重新与华纳合作。

    这次更绝,《当幸福来敲门》ntl连版权都没要,只要49的投资收益。

    这就太对巨头们的胃口了,这样没有野心的天才导演,根本就没有打压的必要,必须高高捧起。

    这个可参考后世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不过,到了这里,除了长期合作的华纳,其他巨头也开始了警惕之心。

    那时,市面上对林枫中国人身份的流言就是一种试探和警告,包括《当幸福来敲门》在金球、奥斯卡上林枫的遭遇也能看出点端倪。

    只是这时,还没有实质性地对巨头们产生利益损害,大家也没着急。

    而此时的林枫,或者ntl却悄悄避开了林枫这个吸引目光的点,转而投资一些独立电影版权或者小成本电影。

    《秘书》、《我的盛大希腊婚礼》、《电锯惊魂》甚至是林枫自己的毕业作品《活埋》,都是走的这个路子。

    这样的小成本电影或独立电影,在好莱坞根本就多如牛毛,他们既不需要多少资源,也不在热门档期竞争,说白了就是在淡季捡个漏,好莱坞惯用的针对性竞争与资源封锁根本就不可能奏效。

    你总不能为了针对性竞争,将自己的重点项目拿到这样的档期跟别人打对台吧,根本就得不偿失,这就是所谓的光脚不怕穿鞋。

    再说了,好莱坞也不是铁板一块,没人原因用自家的资源,为大家谋福利,那就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了,他们就不是资本家了。

    可好死不死,ntl的这些电影都赚了大钱,让他们既眼红又无奈。

    就这样,ntl用这样游击的方式不仅积累了海量的现金,还逐步建立起了在北美的发行渠道。

    不仅如此,ntl扶持小成本电影、独立电影的名声也在圈内传开,越来越多没有太好门路的小项目纷纷上门。

    毕竟跟好莱坞巨头们那让人深恶痛绝的绿灯系统比起来,ntl的关键“系统”只有林枫这个作弊者,只不过表现出来的就是ntl对他们友好而已。

    就这样,ntl的一个正向循环开始建立起来了。

    投资圈内小成本电影→上映赚钱→得到院线信任→完善发行渠道→赚更多钱→投资更多小成本电影→继续赚钱

    当然,这个循环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林枫把关。

    其次,巨头们的第二招发行渠道的垄断与合作限制。

    巨头们常把控海外发行渠道,并通过“捆绑发行”要求北美影院优先排片,挤压独立公司,让独立电影公司被迫与他们合作,分薄利润。

    不过这招对ntl的效果也不算太好。

    就北美而言,ntl也通过林枫电影加爆款小黑马的模式打开了缺口。

    而且对于ntl的绝大多数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在北美的院线资源并不需要很多,因为这样的电影不需要特别好的档期,甚至不需要特别好的影院。

    说实话,在北美来说,发行的竞争是很市场化的,除了六大,其实很多二三线的电影公司都能独立在北美发行,而且只要影片质量好,也能争取到不错的首映影院数量,这点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不然,北美市场,每年出现那么多由梦工厂、焦点、登峰、狮门等独立电影公司发行的电影是哪来。

    至于海外发行,目前的ntl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做到全球发行。

    但是刚刚也说了,这类的小成本电影的海外同步发行的需求是很低的,ntl要做的就是先在北美上映,成为爆款或黑马,在携势与主要票仓当地的发行公司合作,简单快捷。

    虽然会少赚些,但是也许当地的发行商发行的效果更好。

    再说了,这类小成本电影的主要利润点在北美,受众也几乎都在北美,就比如本土喜剧就是如此。

    喜欢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请大家收藏:()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