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76章 “君臣表率”
    "老臣就直说了吧。"

    "殿下看似康健,实则外强中干啊!"

    "堂堂七尺男儿,岂能"

    "孤不虚!"

    朱标像被踩了尾巴的猫,顿时涨红了脸。

    胡惟庸见状连连摆手:

    "是是是,殿下龙精虎猛。"

    "这样,回头让月儿给殿下炖些药膳"

    "再教殿下几套养生拳法"

    朱标那张圆脸涨得通红,梗着脖子嚷道:

    "孤!不!虚!"

    胡惟庸揽住太子肩膀,轻轻拍打:

    "当然当然。"

    "不过嘛,强身健体总没坏处不是?"

    "伯父之前提到的那些东西,侄儿已经吩咐胡义尽快备齐送过来!"

    朱标听到这话,眼眶都要红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家这位伯父究竟是何用意。

    明明话语间处处透着不信任,却又总把药膳、锻炼挂在嘴边。

    这不分明还是在暗示自己体虚吗?

    堂堂七尺男儿,哪能忍受这样的名声?

    朱标此刻的神情委屈至极,眼巴巴地望着胡大老爷。

    "伯父,侄儿真的不虚!"

    胡大老爷仔细端详了朱标片刻,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标儿怎么会虚呢!"

    "定是伯父弄错了。"

    "放心,伯父最是守口如瓶,绝不会往外传的!"

    说着突然转头,冲着不远处的小太监厉声喝道:

    "看什么看!"

    "本官方才与太子说话,你可都听见了?"

    那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

    作为朱标的贴身内侍,平日里在宫中谁不给他三分薄面?

    可这点体面在胡大老爷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位爷连大总管宋利都敢当面训斥,收拾他这样的小太监还不跟捏死蚂蚁似的?

    被这么一问,他连撒谎的胆子都没有,只得弓着腰战战兢兢答道:

    "回大人,奴奴婢听见了。"

    胡大老爷顿时虎目圆睁,厉声威胁道:

    "给本官听好了!"

    "要是让本官在外头听见半句议论太子体虚的风声,就拿你是问。"

    "到时候把你拖出东宫乱棍打死,也是你活该,信不信?"

    小太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当然信!

    以胡大老爷的权势,再加上太子妃还是这位的亲生女儿,打死他这么个小太监算得了什么?

    "大人明鉴,奴婢一定把嘴闭得紧紧的!"

    胡大老爷这才微微颔首:

    "暂且信你这一回。"

    "退远些,别让旁人听见本官与太子说话。"

    "遵命!"

    不等朱标发话,那小太监一溜烟退到了数十步外。

    处理完这些,胡大老爷转头就看见朱标一脸绝望的神情。

    "嗯?"

    "标儿这是怎么了?"

    朱标生无可恋地摇了摇头。

    "没事。"

    "伯父,侄儿先回东宫歇息了。"

    朱标转身朝东宫方向迈步,刚走出没多远又折返回来,神情严肃地对胡大老爷说道:"伯父,我身子骨好得很!"

    胡老爷子慈祥地笑着颔首:"自然,伯父向来信你。"

    这番对话反而让朱标更加沮丧,他垂头丧气地点点头,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去。望着太子远去的背影,胡大老爷终于憋不住笑出声来。

    方才他确实存心逗弄朱标,不过太子的体虚倒也是事实。思及此处,胡大老爷暗自盘算着要让自家闺女多盯着些——有媳妇儿时刻督促,还怕朱标减不下肥练不好身体?

    戏弄完太子的胡大老爷悠哉游哉出了宫门。府上马车早已候在宫外,载着他往府邸方向驶去。途经熟悉的街景时,他忽然灵光一现:这日日相同的景色着实看腻了,何不出门游历?横竖不缺银钱时日,正好见识这原生态的山水风光。

    这念头愈想愈觉妥当。想起前些时日与朱元璋谈及禅位之事,料想接下来皇帝少不得要折腾朱标和自己。与其留在应天周旋,不如远走高飞图个清静。况且游历途中,或许还能邂逅几位绝色佳人

    说走就走!虽说胡大老爷行事向来随性,但真要远行却非易事。银钱路引自不成问题,随从护卫也易调配。关键在于他仍担着番邦外交司郎中的官职——朝廷命官擅离职守四处游历,未免太拂朱元璋颜面。

    故而真要启程,须得向皇帝告假。顺带还得将家中诸事安排妥当才是。

    出门远行一趟,少说也得大半年光景。

    要是家里没安顿妥当,回头闹出乱子来可就好看了。

    胡大老爷一回府就快步朝书房走去。

    得赶紧写份折子告假!

    先把假请下来,才能安排其他事不是?

    若是连假都请不动,后面的事全得抓瞎。

    笔走龙蛇间……

    胡大老爷写起告假文书简直信手拈来。

    不为别的,就图个情真意切。

    他是真想赶紧撂挑子出去逍遥快活啊。

    不知不觉竟写了近三百字,胡大老爷这才恋恋不舍地搁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般长篇大论,想必够用了。

    老朱总该明白他的诚意了吧?

    反复检查几遍后,胡大老爷满意地将折子封好,吩咐胡义即刻送进宫去。

    现在就看这假条何时能批了。

    趁这工夫,得先琢磨随行人选。

    贴身仆从肯定要带一个的。

    过惯被人伺候日子的胡大老爷,可不愿亲自张罗琐事。

    最佳人选自然是胡义。

    这位跟随多年的老管家,办事妥帖又忠心。

    可若是府里老爷管家都不在,怕是要乱了套。

    思忖再三,胡大老爷决定带上胡义之子胡荣。

    那小子自幼得其父真传,待人接物很是用心。

    况且年轻人经得起折腾!

    敲定随从后,接着该考虑护卫了。

    远行不带护卫可不成!

    这世道行走在外,没个护卫简直寸步难行。

    依胡大老爷之见,至少得带两个护卫才稳妥。

    纵使他如今武艺超群,也不敢托大。

    荒山野岭遇上剪径强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别说那些专做无本买卖的黑店。

    就算佩带兵刃,能对付三五个,可架不住对方一拥而上啊。

    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万一有个闪失岂不吃亏?

    护卫必须带!

    但上哪儿寻靠谱的护卫呢?

    街面上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镖局,胡大老爷可瞧不上眼。

    说白了,那些家伙说不定啥时候就会翻脸不认人,转眼就投靠劫匪那边去。

    胡大老爷略一思量,就把主意打到了锦衣卫头上。

    对!

    他准备带两名锦衣卫出门逛逛。

    这事乍一看挺离谱,可放在胡大老爷身上倒也不显得奇怪。

    毛骧难道还敢驳他的面子不成?

    胡大老爷可不是胡乱盘算。

    他觉得镖局生意能做起来,固然是因为手下有真功夫。

    可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各路消息和门道。

    说白了,这些镖局不过是靠着关系和银子,在沿途山寨那里办了"包年套餐"的熟客。

    既然买了年卡,路上自然就不用担心出岔子了。

    但胡大老爷坚信,既然镖局都清楚沿途各山寨的底细,锦衣卫掌握的情况肯定更详尽。

    所以带着锦衣卫,照样能把事情办妥。

    再说了,有锦衣卫跟着,还能借这身官皮调动当地的锦衣卫和驻军。

    啧啧,越想越觉得方便!

    没得说,这锦衣卫他是带定了。

    安排好了随从和护卫,其他琐事就不用胡大老爷费心了。

    备足银两,收拾好行装就能出发。

    只要在大明疆域内,不管走到哪儿,胡大老爷都能找到接待他的人。

    这就是他的底气!

    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就是这般硬气。

    想到这儿,胡大老爷对这次出行越发期待了。

    正当胡大老爷还在盘算时,那个熟面孔的老太监笑吟吟地来到跟前。

    "胡爷,老奴又来叨扰了!"

    "走吧,皇爷正等着您呢!"

    胡大老爷眉头一皱。

    "我说老宋,我这刚从宫里出来多久啊?"

    "怎么又要进宫?"

    宋利笑着点头。

    "这事儿可真怨不得别人。"

    "您在宫里时一声不吭,转头刚出来就递了折子进去。"

    "您的折子,皇爷自然要立刻处置不是?"

    "所以老奴就来请您了。"

    "快走吧,别让皇爷久等。"

    胡大老爷叹了口气,起身跟着宋利往外走。

    没办法!

    老朱这雷厉风行的性子,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去就去吧!

    早点把假请下来,也好早点动身。

    想到各地的好风光、美味佳肴还有美人,胡大老爷就觉得心头热乎。

    走!

    赶紧出发!

    有银子有闲工夫,老在应天府待着算怎么回事!

    御书房内,烛火轻摇。

    朱元璋皱眉盯着案前那份奏章,半晌才叹息一声:“唉,惟庸啊!”

    胡惟庸垂首而立,恭敬应答:“臣在。”

    老朱指着那奏章,欲言又止:“你……你这写的……”

    胡惟庸微微抬眼,见皇帝神色复杂,却不慌不忙。

    那奏章上字字恳切——

    “臣愿踏遍大明山川,方能不负此生。”

    “天下壮丽,若不亲见,死不瞑目。”

    “光阴易逝,臣已老迈,恐再无机会一览山河。”

    言辞动人,句句肺腑,甚至连朱元璋看了都忍不住心生动摇。

    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位文臣还能拳脚相加,把蓝玉摁在地上教训?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真非走不可?”

    胡惟庸拱手道:“陛下,臣如今尚能长途跋涉,再过些年,只怕连出门都难了。”

    “难道要等人抬着臣去看这天下?”

    “恳请陛下成全!”

    朱元璋沉默良久。

    他并非舍不得胡惟庸的官职,而是倚重其才智。有时遇上难题,总需要这位老臣出谋划策。若他离京,诸多事务无人商议,岂不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