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4章 罢了,权当加加班吧!
    “

    朱标说到这里,自己笑了笑,笑意中透着狡黠:“目前中低层官员有不少空缺,何不借此机会大力提拔新人?”

    这样一来,众人忙于应对新职位,谁还会惦记丞相之位?”

    “终究,九成九的官员一辈子和丞相之位无缘,不是吗?”

    ()

    ---

    朱标此举并不算新奇。

    无非是用官员最关切之事转移注意力罢了。

    然而,偏偏这事确实引人关注。

    谁没有门生故旧或亲朋好友呢?

    往常虽也有录用官员,不过是按常规从科举中选拔罢了。

    可这次不同了!

    朱元璋父子借李善长案之名大肆清理,六部不少司署几乎被清空。

    如今六部多数人需身兼数职勉强支撑。

    如此大规模的空缺,必然要大规模补充人手。

    此时自然不能再按常规流程来。

    仅靠科举那点名额远远不够填补。

    于是,其他人的机会来了!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此法可行,他毫无隐瞒地笑着拍了拍朱标肩膀说道:

    “标儿,此法甚妙,哈哈,一箭双雕啊!”

    之所以称一箭双雕,因朱元璋本就需要补员。

    大明仍需一批官吏管理运作。

    即便朱标不说,待朝局稍稳后,朱元璋也会大规模招人。

    但经朱标提醒,朱元璋觉得此时发布消息转移视线最为合适。

    不过他也有所顾虑。

    “你觉得这件事由谁来主持比较合适?”

    “实不相瞒,这次要招揽的人数不少,但我们绝不能再出现像李善长那样的情况了。

    ”

    “要是来一个心机深沉的人,趁着这个机会稍作谋划,恐怕将来整个朝廷都会变成他的势力范围了!”

    朱标听后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这件事确实非同小可。

    官场上的人虽然为了利益会互相争斗,但在表面上大家还是会遵守一定的规矩。

    事实上,这些人本身也是这些规矩的守护者。

    毕竟,只有大家都遵循规则,偶尔才能钻空子。

    所以,这次的“招聘”工作尤为重要。

    正如父皇所说,如果负责此事的人心思过于复杂,那么借着这次机会安插自己的人手或结好人脉,几乎是瞬间就可以在整个明朝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这可不是小事!

    按照官场的规矩,这样的招人和提拔之事,是非常大的恩情,足以让人铭记终生。

    不过朱标毕竟是个聪明人,他眼睛一转,笑了。

    “父皇,您觉得让胡公来负责这件事如何?”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怔,随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标儿,你还别说,要是交给惟庸来处理,我们真的可以放心了!”

    “而且,这件事还很巧合!”

    “选拔基层官员本来就是礼部的职责,而惟庸现在正是礼部的官员!”

    “更巧的是,前次科举考试他也担任主考官!”

    “看来这件事由他来办,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显得很高兴,而朱标提出建议后却冷静下来,他看着朱元璋,犹豫片刻后低声说道。

    “父皇,这事有些棘手。

    ”

    “胡公可能不太愿意继续任职。

    ”

    “您也知道他的脾气。

    ”

    朱元璋的笑容瞬间凝固,随后陷入沉思,捋了捋胡须。

    “嗯,惟庸确实未必会接手这差事。

    ”

    “当初他在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干得不错,我们正打算过段时间就升他为工部尚书。

    ”

    “可倒好,那家伙躲在家里装死都不肯出来,现在竟然跑去礼部管教坊司了。

    ”

    “听毛骧说,他在教坊司过得逍遥自在,简直乐此不疲。

    ”

    想到胡大老爷在教坊司的表现,朱元璋心中怒火中烧。

    这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凭什么一个臣子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而朕这个皇帝却要辛苦劳作?

    “不行,管他愿意不愿意!”

    “这事儿就交给他了!”

    “标儿你别担心,我去跟惟庸说,他肯定得接!”

    说完立刻让宋利去传话。

    宋利到教坊司时,胡大老爷正玩得尽兴,麻将桌上笑声不断。

    今天的手气太好了,连赢几局。

    见到宋利前来,他丝毫没有慌张之意,反而随意问道:

    “怎么了,老宋,有事?”

    宋利和胡大老爷熟识已久,对此毫不在意。

    这位在宫里能跟皇帝谈笑风生,对下属自然不用拘礼。

    “胡大人,陛下召见。

    ”

    胡大老爷一脸不悦地咂咂嘴,勉强站起身。

    旁边方孝孺看得眼馋,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这才是真正的顶级人物啊。

    不仅陛下对你客气有加,派贴身内侍来请,就连陛下身边的贴身内侍你也敢这么随意对待!

    这可是只有真正的顶尖人物才能做到的派头吧?

    可眼前这位被称作大佬的胡大老爷,却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连衣服都不愿换,直接穿着常服随宋利进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路上他还试图从宋利口中套取些消息,但宋利能长期在朱元璋身边任职,又怎会轻易开口。

    当胡大老爷熟门熟路地进入谨身殿,向朱元璋行礼并听闻安排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不是吧,老朱你这是要整我?

    上次当主考官才多久?

    怎么隔了几个月又要让我再来一次?

    更关键的是,这次是要招贤纳士直接授予官职!

    这么重要的事情,涉及面广、责任重大,你怎么就直接交给我了?

    这不是害人吗?

    老朱这小子,良心是坏透了!

    ------------

    “陛下,恳请您收回命令,臣年迈体弱、疾病缠身,实在无法胜任如此重任!”

    胡大老爷立刻想到的就是推脱和甩锅。

    傻瓜才会去干这种事。

    上次担任科举主考官的经历,胡大老爷至今记忆犹新。

    他费尽心思,才避免了自己的名声毁于一旦!

    若当时没为难那些考生,这次李善长案曝光时,自己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他对朱元璋的多疑性格毫无信心。

    这个老朱最容不下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存在。

    即便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也绝不能接受。

    这下麻烦了,好不容易熬过了科举的事情,现在竟然又要重新进行?

    关键是,这次是要直接选拔官员啊。

    考试结束就能直接任职的那种!

    这影响得有多大啊!

    不行!

    坚决不行!

    朱元璋听到胡大老爷的话,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他料到胡大老爷会拒绝,但没想到他会拒绝到这种程度。

    他真想告诉胡大老爷,闻闻自己身上的酒气和脂粉味吧。

    还有你那唇红齿白、挺直的腰杆,看起来跟年轻人一样,你还好意思说自己年老体衰?

    朱元璋无语地摇摇头。

    “唯庸啊,我们知道你想偷懒,但你也太……”

    朱元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形容胡大老爷。

    但胡大老爷却说,什么偷懒不偷懒的,我们这是为了大明考虑。

    不能让一个败类坏了整体氛围。

    像我这种年老体衰又无才无德的人,应该赶紧回家,出来做事都是对大明风气的破坏。

    看着胡大老爷越说越夸张,把自己贬低得好像立刻就要被砍头才能正风气了,朱元璋赶紧打断了他。

    胡大老爷意犹未尽地看着朱元璋:“陛下,我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啊!”

    “这样,我给您推荐几个更适合的人选如何?”

    朱元璋根本没听,直接摇头说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除了你,其他人我都不放心!”

    朱元璋也很无奈。

    这件事看似简单,随便找个人都能完成。

    但实际上,没有足够的威望和名声,根本无法胜任这个职位。

    原本按照惯例,遇到这样的场合,自然是自家的儿子出面更为合适。

    然而此刻朱标正忙着处理李善长的案件。

    此次朱标交给胡惟庸的任务只是基层官员的选拔与吸纳,而他所负责的却是整个中层官员的调整工作。

    俗话说得好,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人的升迁,必定意味着有人要接替他的位置。

    这次空缺的职位不仅限于基层,高层同样需要补充,而这必然导致中层和基层人员的调动。

    这其中涉及诸多考量与决策,朱标近来每天都得为此事绞尽脑汁。

    他实在无暇顾及基层官员的选拔事宜。

    这不过是组织一场考试并进行评选罢了,有胡惟庸在就足够了。

    眼见朱元璋态度强硬,胡惟庸深感压力巨大。

    他并非觉得任务本身繁重,而是担忧后续可能带来的风险。

    朱元璋的想法变幻莫测,谁知道哪天一个不留神就触犯了他的忌讳!

    到时候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胡惟庸如今已对仕途失去兴趣,只是因为朱元璋不允许他离职,才勉强维持这份闲职。

    否则,即便去教坊司也未尝不可。

    难道不在礼部任职,不管理教坊司,他的待遇还会更差吗?

    难道他胡惟庸的名声是徒有虚名吗?

    因此,尽管朱元璋不断示好,甚至动用了情感攻势,胡惟庸依旧坚持拒绝。

    朱元璋面对这位固执的臣子,感到十分无奈。

    胡惟庸是他最为赏识的人选,这一点毋庸置疑。

    若有人胆敢像胡大老爷这般行事,哪怕只达到他一半的程度,此刻朱元璋恐怕早已雷霆震怒,质问对方是生是死!

    但胡大老爷与众不同!

    他有着独特的地位。

    一方面,如今两人已是儿女亲家,这使得胡大老爷的地位非同一般。

    另一方面,胡大老爷的能力毋庸置疑。

    无论交给他的任务是被迫接受的,还是别人试图糊弄过去的,只要他接手,事情必然妥当。

    这样的助手,朱元璋放手才是奇怪。

    但这并非关键,最关键的是,在李善长死后,即便胡大老爷不愿承认,但他已成为淮西派系中的领军人物。

    在当年的同僚中,顶尖文臣且出身淮西的,如今只剩他一人。

    如果连他这样的“咸鱼”都没有好结果,朝廷必定会有麻烦。

    因此,面对胡大老爷的推诿和无理取闹,朱元璋选择了宽容。

    最终,朱元璋被胡大老爷的厚脸皮逼得毫无办法。

    于是,他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做出承诺。

    这次基层官员选拔考试,仍然交给胡大老爷负责。

    不过,胡大老爷并非长期固定于此,只是暂时兼职,办完差事即可。

    考试结束后,胡大老爷仍可回去管理教坊司,照旧过他的悠闲生活。

    听至此处,胡大老爷已无法拒绝。

    罢了,权当加加班吧!

    他也明白,朱元璋已到极限,再纠缠下去,恐怕会当场翻脸。

    那岂不是连安稳日子都过不成?

    唉,又要暂且做牛做马了!

    胡大老爷终于松口答应了,朱元璋差点激动得热泪盈眶。

    以往这种事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力气,一道圣旨或者口谕就足够了,绝不会有半点波澜。

    如今却为了说服胡大老爷,他几乎把好话都说尽了。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