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5章 自己选个职位吧!
    “我儿,你是否明白了?胡惟庸和我一样,都不想继续留在朝堂上,都想离开。

    但他比我做得好啊!我顾虑太多,瞻前顾后,结果到现在人快要死了,却依然没有离开。

    ”

    (以下为原文中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已省略)

    “他却不同,名声和评价全然不顾,只一心要辞官。

    ”

    “如今看来,惟庸比为父看得更清楚。

    ”

    刘伯温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继续说道:“你为人真诚但稍显迟钝。

    这样的性格,不适合涉足朝堂。

    不如回乡读书,教导晚辈,如此我也能安心离去。

    ”

    大儿子终究忍不住哭了出来。

    他知道这是父亲最后的嘱托。

    他确实决定遵从父亲的意愿,回到故乡。

    这些年,他目睹了父亲在朝堂上的挣扎,那份想要抽身却无法摆脱的无奈与痛苦,他深有体会。

    刘伯温并未隐瞒他太多,朝廷内部的勾心斗角、各派系间的争斗,他都详细告知。

    这一切,让他更加坚定了远离朝堂的决心。

    不久后,朱元璋也得知了刘伯温病重的消息。

    听着宋利的汇报,他心中感慨万千。

    他对刘伯温既敬重又厌恶。

    一方面,他认可刘伯温的才能和贡献;另一方面,刘伯温的清高态度让他难以接受。

    然而,这对君臣都固执己见。

    一个想走却倔强不肯低头;一个虽欣赏却因对方的倔强而不悦。

    于是,他们就这样僵持着。

    如今,君臣二人的对峙即将迎来终局。

    朱元璋未曾料到,结局会如此戏剧化。

    思索片刻后,朱元璋让李善长代为探视。

    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李善长与刘伯温交情深厚。

    他出面,既不失礼又显情谊。

    然而谁也没想到,两天后,刘伯温竟真的病逝。

    一时之间,文武官员无不感叹。

    平日里,刘伯温低调沉默,仿佛朝堂中的隐形人。

    直到他离世,人们才意识到他的重要性。

    这位真正的智者,其军师之名实至名归。

    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离不开刘伯温的辅佐。

    可惜,人已离去。

    不久,关于刘伯温的传言四起。

    据说他并非病亡,而是被探望的李善长所害。

    起初,这传闻无人相信。

    但传播者言之凿凿,还加以分析。

    “军师年纪尚轻,刚过五十,身体本无大碍。

    ”

    “即便患病,有太医和珍贵药材,怎会致死?”

    “若李善长心怀恶意,凭他的地位,要除掉军师易如反掌。

    ”

    “而且,他一直想与军师联手。

    ”

    “军师威名在外,二人若合作,朝堂上将无人能敌。

    ”

    结果军师清高自守,不愿与李善长同流合污,李善长因此恼羞成怒,对他下了狠手。

    这理由听起来倒是头头是道,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但事实上,真正清楚二人关系的人都知道这只是无稽之谈。

    无论刘伯温身体状况如何,他和李善长之间始终存在隔阂。

    这种对立从他们各自的出身便已注定。

    两人都是重要人物,若要联手反而会惹麻烦。

    因此,朱元璋不会相信这种说法。

    但他转念一想,如果把责任推给李善长,似乎也未尝不可。

    ---

    胡大老爷在刘伯温去世后才得知消息。

    毕竟他是个讲究的人,说在家闭门不出就绝不出门。

    所以之前他完全不知道刘伯温病重的消息。

    等到他得知时,人已经过世了。

    胡大老爷对刘伯温的去世深感惋惜。

    这样一位杰出人才的离去,确实令人遗憾。

    刘伯温的才智毋庸置疑。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他的智商、见识和眼界几乎无人能及。

    他对局势的判断以及对人性的洞察,远远超越他人。

    满朝文武中,只有胡大老爷和刘伯温一样,一心想着尽快脱身。

    而他们的退意原因也是一样的——为了保命!

    二人心里都清楚,唯有摆脱朱元璋的控制,辞官归隐,才能稍得安宁。

    尽管出发点相同,但两人最终的选择却大相径庭。

    刘伯温太过于孤高自许!

    按常理,既然已经为官,还是朱元璋麾下的官员,甚至有了爵位,哪怕不献媚,至少也不该如此清高。

    别说面子不面子的。

    明明已经看清局势,再留下去性命堪忧,偶尔低个头又如何?

    或者,只要低头便能全身而退,却仍执拗地选择默默无闻,不愿屈服。

    这又能怪谁呢?

    胡大老爷此时也在思索,刘伯温这般年纪在此时离去,难免有些怀才不遇之意。

    毕竟,像他这样聪慧的人,看得比常人更透彻。

    可偏偏看透之后,却因性格无法改变命运。

    他不烦恼谁来烦恼?

    再看看胡大老爷,那才是真正的豁然开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首先不要硬抗!

    其次避开忌讳!

    剩下的,就是混日子熬时间罢了!

    只要在朱元璋活着时没出事,日后便可安然无忧。

    除了朱元璋这个强敌,他的后代缺乏这种魄力对他下手。

    胡大老爷既不争权也不触碰禁忌。

    试问,谁吃饱了没事找事去招惹这样的人?

    所以,胡大老爷的原则很简单:先混日子。

    能躲则躲,躲不了就耍赖,实在不行,就挑轻松的活干。

    熬过朱元璋的洪武朝,以后的日子自然会好过。

    只是,刘伯温一死,朝廷的走向恐怕又要发生剧变了。

    不出意外的话,李善长就要出大事了。

    这人实在愚钝。

    都到了这种境地,难道还不清楚朱元璋的性格吗?

    到现在还到处张罗奔走。

    他难道不知道,如果朱元璋要动手,至少会牵连整个家族吗?

    李善长这是拿全家老小的生命在冒险。

    不过,胡大人即使看得透彻,也不会多言。

    李善长生死由他,随他便。

    李善长的死固然有自取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替胡大人化解了一场灾祸呢?

    要知道,那丞相的位置原本就是他自己的。

    总之,胡大人现在只求低调再低调。

    他的形象已经树立得很成功了。

    就像一条有能力却只想躺平的老鱼。

    没人关注时就静静躺着,实在被催得不行,才勉强动弹几下。

    然后再恢复到安静状态。

    这样挺好。

    至少胡大人对自己的定位很满意,并想继续维持这种形象。

    眼看朱元璋给的最后半个月假期即将结束,胡大人决定有所行动。

    他得进宫一趟!

    并非其他原因,只是想去见见朱元璋,和他谈谈职务的事情。

    既然朱元璋不想让他闲着,那他就主动选择一个适合的职位。

    于是,胡府久违地打开了大门,胡大人换上斗牛服出门坐上了马车。

    有趣的是,胡大人的官职轻如儿戏。

    胡大老爷的官职变动频繁,一年下来总能换上好几回。

    昨天还是五品官,转眼就成了三品,再过一阵子,竟连官职都没了。

    因此,他的官服很少有机会穿。

    幸好还有这件斗牛服,这是皇帝特赐的荣誉服饰,可以出席正式场合。

    后来,胡大老爷索性不管什么官职了,无论到哪个衙门都穿着这斗牛服。

    到了宫门口,连通报的手续都省了,只凭一张脸就能进宫。

    这就是大明顶尖大臣的面子!

    胡大老爷轻车熟路地来到谨身殿。

    进门一看,朱元璋照例坐在那里处理着无尽的政务。

    胡大老爷施施然行礼后,朱元璋斜眼看着他笑道:“这不是我们的胡大人嘛!我们仔细瞧瞧,也没看出你哪里不适啊!看来这半个月的休养让你恢复得不错。

    ”

    听到朱元璋阴阳怪气的话,胡大老爷表现得泰然自若。

    他拱手说道:“多谢陛下关心,休养半月,身体确实好多了。

    ”

    朱元璋差点当场破口大骂。

    你整天在家打麻将、作乐,我还能不知道?你怎么还好意思这么理直气壮地承认?

    朱元璋自知脸皮不如胡大老爷,直接挥了挥手道:“罢了,刘伯温,别啰嗦了!你年纪轻轻,总不能一直闲着,自己选个职位吧!”

    ()

    ------------

    朱元璋确实给了胡大老爷极大的面子。

    什么时候做如此随意?

    还能自己挑选职位?

    要是别的大明官员听到这段君臣对话,恐怕会被气到当场崩溃。

    但对于他们两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至少胡惟庸完全不因“皇恩浩荡”而感恩戴德,反而一脸忧虑地看着朱元璋。

    “真得选吗?”

    “陛下,您的麾下文武兼备,何必一直盯着我呢?”

    “我既非文才也非武将,还懒散成性,远不如那些真正的栋梁之材!”

    胡大老爷已经彻底放弃挣扎,连面子都不顾了。

    一般人绝不会在皇帝面前这样贬低自己。

    也只有胡惟庸了,他实在是不想工作。

    不仅辛苦,还麻烦,万一不小心做了什么事惹得朱元璋猜忌,岂不是前功尽弃?

    因此,即便已到这一步,他依旧极力推辞。

    朱元璋冷眼瞧着他,没多说,只是带着轻蔑的神色。

    “啧啧,惟庸啊,为了偷懒,你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

    “你说你文不成武不就?”

    “啧啧,惟庸,你这是要打谁的脸?”

    “你立下那么多功劳还这样说,那让朝堂上其他人怎么自处?”

    “难道要把他们都称作废物?”

    见胡大老爷终于露出一丝羞涩,朱元璋不耐烦地挥挥手。

    “好了,别再想逃避了!”

    “今天你必须选定一个职位,我绝不允许你闲着。

    ”

    胡大老爷无奈地咂咂嘴,干巴巴地回了句:“好吧!”

    随后,他轻抚下巴,突然眼睛一亮,说道:“既然这样,陛下就把教坊司交给我吧,我一定能把这个机构管理得井井有条!”

    “什么?”

    朱元璋听到胡大老爷的选择后,当场震惊得失声喊了出来。

    朱元璋的惊讶不是没有道理的。

    教坊司啊!

    这是什么地方?

    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官方机构,负责朝廷的礼仪和音乐事务,看起来像是个高雅且正规的地方。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教坊司的主要职责其实是管理犯事官员的妻女。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官办的青楼或者戏院。

    结果胡大老爷偏偏挑中了这么一个“衙门”?

    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要知道,这地方可以说是大明所有衙门中最不堪的地方。

    一般人都不会把它当作正式的衙门来看待。

    可现在胡大老爷竟然要来这里任职?

    “不对,惟庸,我给你一次机会,重新选一个衙门吧!”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决定再给胡大老爷一次选择的机会。

    或者说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他实在难以置信,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丞相,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