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9章 凯旋阴影!密奏直抵太极宫
    阴山大捷让长安城和恪记沸腾了!

    恪记几家大酒楼敞着大门,挂出“贺阴山大捷,流水席三日”的大牌子,香气飘出几条街远。

    长孙雨像只关不住的小雀儿,在恪记总部直跳脚,拽着李恪袖子就往外拉:“恪哥哥!快走快走!

    外面可热闹了!去看舞狮!听说还有会喷火的胡人!

    去晚了就挤不进去了!”

    李恪被她晃得胳膊直晃,脸上笑着,眼神深处却像平静的湖水,映着外面的喧嚣,不起波澜。

    “雨丫头,你自己去玩吧,我这儿还有点事。”

    他轻轻抽回袖子,拍拍她脑袋,“让护卫跟着,别往人堆太挤的地方钻。”

    “哎呀!能有什么事比看热闹还重要!”

    长孙雨撅着嘴,看李恪态度坚决,只好跺脚,“那…那你忙完了一定要来寻我!”

    说完,提着裙摆风一样跑了出去。

    李恪脸上的笑容淡了。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涌动的人潮。

    这泼天的喜庆,是北疆将士的血换来的,也有他恪记掏空家底的一份力。

    可狂欢底下,还藏着没拔干净的毒刺。

    很快,恪记总部迎来一波波“道贺”的客人。

    有头有脸的人物,世家代表,或与各方勾连的官员。

    个个满脸堆笑,拱手说着“恭喜蜀王殿下,后勤居功至伟”、“恪记忠君体国,商贾楷模”之类的漂亮话。

    “殿下真乃少年英才!格物之道竟能造出那等破敌利器!

    不知那‘贞观雷’……”

    一位姓崔的世家代表,捋着胡子,话里话外透着试探。

    李恪笑容得体,端着茶杯:“崔公谬赞。不过小玩意儿,侥幸起了点作用,全靠将士用命。

    此物凶险,父皇严令战后由朝廷统一监管,恪不敢擅专。”

    另一位姓卢的官员把话题引向猛火油:“听闻云州石漆经恪记提炼,威力倍增?

    此物用途广,殿下可有扩大开采、各方合作之意?为国库添些进项……”

    “卢大人忧国忧民,恪佩服。”

    李恪放下茶杯,语气诚恳,“石漆开采提炼不易,耗费巨大,目前仅勉强供应军需。

    日后如何,自有朝廷和工部统筹,恪一介藩王,岂敢僭越?”

    来人都是人精,见李恪年纪虽轻,说话滴水不漏,滑不溜手,半点实底不露,试探几番,也只能打着哈哈留下贺礼,悻悻而去。

    最后登门的是长孙无忌。

    这位国舅爷脸上也挂着笑,只是那笑容有些僵硬,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惧。

    他带来的贺礼最贵重,是一对品相极好的和田玉如意。

    “蜀王殿下此番立下大功,老夫特来道贺。”

    长孙无忌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阴山大捷,解我大唐北疆百年之患,殿下后勤保障,功不可没。”

    “赵国公过誉,恪只是尽本分。”

    李恪起身还礼,态度恭敬,眼神平静无波地迎上长孙无忌的目光,“此乃前线将士浴血之功,更是父皇运筹帷幄、李帅指挥若定之果。

    恪岂敢贪天之功?”

    长孙无忌被这平静目光看得心头一突,仿佛所有心思都被看穿。

    他干笑两声,寒暄几句场面话,便匆匆告辞,背影透出几分仓促。

    次日,太极宫内大摆庆功宴。

    两仪殿灯火辉煌,丝竹悠扬。

    李世民高踞御座,满面红光。

    他当众宣读嘉奖李靖及前线有功将士的诏书,赏赐如流水。

    殿内群臣齐声恭贺,气氛热烈。

    念到保障后勤有功人员时,李恪的名字赫然在列。

    “蜀王李恪,督运粮秣军械,研制利器,保障有力,功不可没!

    赐金千两,帛五百匹,良田五百顷,复其亲王俸禄!”

    内侍监王德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群臣目光瞬间聚焦李恪。

    恢复亲王俸禄!虽未复爵,已是极大认可。

    不少人眼神热切起来。

    李恪离席出列,躬身行礼:“儿臣叩谢父皇隆恩!

    此乃儿臣份内之事,不敢言功。北疆大捷,全赖父皇天威,将士用命!”

    姿态放得极低,不卑不亢。

    宴会气氛达高潮。

    酒过三巡,李世民目光扫过,落在李恪身上,淡淡道:“恪儿,随朕来。”

    父子二人一前一后,离开喧嚣大殿,步入侧殿安静书房。

    房门关上,隔绝热闹。

    书房烛火摇曳,气氛沉凝。

    李世民坐在书案后,手指敲击紫檀桌面,笃笃轻响。

    锐利目光紧锁李恪:“阴山峡谷之中,那惊天动地、令突厥十万大军崩解的‘雷’…便是你所献?”

    来了!

    李恪心中了然。抬头坦然迎上目光:“回父皇,正是儿臣所献‘贞观雷’。

    此乃格物致用之理。以硝石、硫磺、木炭按特定比例混合密封,遇火急速燃烧,膨胀爆炸。

    其力虽猛,亦是天地寻常之物聚合所致。”

    “格物致用…”

    李世民咀嚼着四字,眼神复杂。他看着眼前面容尚稚嫩,眼神却沉静如渊的儿子,沉默良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峡谷景象,百骑司密报描绘如地狱,这“格物”之力,太过骇人。

    他缓缓开口,声音威严:“此物…威力酷烈。

    战后,其配方及所有参与研制匠人,尽数移交,由朝廷统一监管封存。

    民间…不得私藏、私制!违令者,以谋逆论处!”

    “儿臣遵旨。”

    李恪毫不犹豫应下。交出配方换更大空间和安全,这笔买卖不亏。

    “嗯,去吧。”

    李世民挥手,似有些疲惫。

    李恪躬身告退。

    走到门口,脚步微顿,转向侍立廊下的王德。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火漆密封严实的厚厚奏折,双手奉上,声音压得极低:“王公公,此物…烦请即刻呈送父皇御览。

    就说…是恪的一点‘家务事’,请父皇…圣心独断。”

    王德看着那封火漆完好、沉甸甸的奏折,又看看李恪平静无波却透着压力的眼神,心头猛跳。

    他立刻想起这位蜀王殿下的“孝敬”和那可怕的“贞观雷”…双手恭敬接过,低声道:“殿下放心,老奴这就去。”

    两仪殿侧殿书房。

    李世民独坐,把玩白玉酒杯。

    外面欢庆声隐隐传来,他脸上没了红光,笼上一层阴霾。

    李恪最后那平静眼神,让他隐隐不安。

    笃笃。

    极轻敲门声。

    “进来。”

    王德佝偻着腰,悄无声息滑入,双手高举那密封奏折:“陛下,蜀王殿下…让老奴呈上的。”

    李世民皱眉,放下酒杯:“呈上。”

    王德小心翼翼将奏折放御案上,迅速退到阴影里,屏息凝神。

    李世民拿起奏折,沉甸甸。

    撕开火漆封印,展开。

    目光落定。

    烛火跳跃,映着李世民的脸。

    脸色从疑惑,到惊愕,再到铁青!

    捏着奏折的手指骨节发白,微微颤抖!

    奏折上,字字清晰,铁证如山!

    太子李承乾策划刺杀的时间、地点、参与死士名单、首领“黑鹞子”的详细口供画押…

    甚至,还有作为证物的东宫令牌拓印和那封密令残片!

    残片上,东宫承恩殿特用火漆印清晰可见!

    “逆子——!!”

    一声压抑到极致、如同受伤猛兽般的低吼从李世民喉咙迸发!

    他猛地站起,双目赤红,额角青筋暴跳!

    盛怒之下,手臂一挥,将御案上那方他最珍爱的端砚狠狠扫落在地!

    “啪嚓——!”

    端砚砸在金砖地,四分五裂!墨汁飞溅!

    “畜生!!”

    李世民胸膛剧烈起伏,喘着粗气,一股邪火直冲顶门!

    兄弟阋墙!刺杀功臣!还是刚为国立下大功的亲弟弟!

    这已不是愚蠢,是丧心病狂!是自毁长城!

    废了他!立刻废了他!

    这念头毒蛇般啃噬理智。

    然而,暴怒顶点,一丝冰冷理智如冰水浇下。

    现在是什么时候?阴山大捷,举国欢腾!

    颉利可汗在逃,北疆未靖!

    若此刻爆出太子刺杀蜀王这等丑闻…皇室颜面荡然无存!国本动摇!

    虎视眈眈的世家,被打趴的突厥残部,会如何?

    废太子…绝非易事!牵一发动全身!

    李世民死死咬牙,牙龈渗血。

    闭眼深吸几口气,强逼冷静。

    再睁眼,赤红怒意被压下,只剩深不见底的冰寒和疲惫。

    他看向阴影中缩成一团的王德,声音嘶哑,带着帝王威严:

    “传旨。”

    “太子李承乾,偶感风寒,龙体欠安,需静心调养。

    即日起,无朕旨意,不得踏出东宫半步!

    一应请安问奏、往来政务,皆由中书门下省代行!”

    “另,今日之事,包括此旨意因由…”

    李世民目光如冰锥刺向王德,“若有半句泄露于外…无论涉及何人,诛九族!”

    “老奴…遵旨!老奴明白!”

    王德扑通跪倒,额头死死抵着冰冷地砖,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后背瞬间湿透。

    宫门外,夜深。

    长安城的狂欢未歇,远处灯火喧嚣如同隔着一层水幕。

    李恪安静站在宫门阴影里,仿佛与热闹隔绝。

    王德佝偻身影幽灵般靠近,用气声将那份“太子静养”的旨意内容,一字不漏转述。

    李恪听完,脸上无意外无欣喜,连一丝波澜也无。

    微微颔首:“有劳王公公了。”

    看着王德消失的背影,李恪才缓缓抬头,望向远处依旧灯火辉煌、沉浸在喜悦中的长安。

    朱雀大街的欢呼声浪,此刻听在耳中,竟带一丝讽刺。

    嘴角,缓缓勾起冰冷弧度。

    ‘软禁?’

    他在心中无声冷笑。

    ‘这才哪到哪呢。我的好大哥。’

    夜风吹拂额前碎发,那双深邃眼眸里,寒光凛冽。

    他不再停留,转身走向坐骑,利落翻身上马。

    一直如影子侍立的秦川,立刻牵马跟上。

    “殿下?”

    “走。”

    李恪一抖缰绳,骏马轻嘶。

    “去城外大营!”

    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红梅姐和恪卫的兄弟们…快回来了!”

    马蹄踏在青石板,发出清脆声响,奔向远离喧嚣的方向。

    “我们得…好好迎接我们的英雄!”

    喜欢大唐躺平王请大家收藏:()大唐躺平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