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老一辈的人们总爱提起土地爷和城隍爷共居一庙的往事。城隍爷性情豁达,乐善好施,但凡人间有难,他总第一个伸出援手。人心是杆秤,时日一长,众人皆对城隍爷心怀感激,特意制作了一块“有求必应”的金字招牌赠予他。每日香火鼎盛不说,供奉更是大鱼大肉,络绎不绝。反观土地爷,却喜好清静,不问世事,常常抱膝枯坐,有时甚至蜷缩在庙宇的阴暗角落打盹,因此鲜有人问津。即便是偶有供奉,也不过豆腐青菜之类的素食而已。
土地爷瞧着城隍爷每日里大鱼大肉,心中滋味难以言表。暗自嘀咕,同样身为庙宇中的神灵,这待遇怎就天差地别呢?一日黄昏,庙宇空无一人,城隍爷开始享用那些丰盛的供品。土地爷见他大快朵颐,实在忍不住馋虫作祟,便从角落里踱了出来,对城隍爷笑道:“老弟,看你每日里供品不断,荤腥不忌,究竟有何妙招,能让众人如此敬重你呢?”
城隍爷抿了一口酒,哈哈笑道:“老哥,我哪有什么神通广大,不过是人们遇难时求助于我,我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罢了。大家念我好心,自然感激。”土地爷听后心中犯疑,回想往日里城隍爷总是红光满面,未见他如何费心劳神,这岂不是哄人?说到底还是他占了个好位置。想到此处,土地爷便与城隍爷商量道:“老弟,哪天也让我过过瘾,坐坐你的位子,我也来试试为民解忧的滋味,顺便尝尝这荤腥如何?”
城隍爷一听,爽快答应:“行啊,正好我明天有事外出,你就替我坐镇一日吧。”次日清晨,城隍爷出门而去。土地爷抖擞精神,换上自己的破衣衫,喜滋滋地坐上了城隍爷的宝座,静候人们的求告。
不多时,一位面黄肌瘦的庄稼汉走了进来,跪下磕了三个响头,祈求道:“城隍爷在上,老天已经两个多月滴雨未降,河沟干涸,庄稼眼看就要枯死。求您大发慈悲,降点雨吧!若能应验,我一定用最好的鱼肉来供奉您。”庄稼汉走后,土地爷心中暗喜,心想降雨浇田有何难?明日吩咐龙王便是。
不多时,一位渔夫急匆匆地闯了进来,跪下祷告:“城隍爷保佑,我这风里浪里打鱼为生,好不容易打了一船鱼,却无人问津。求您这几天千万别下雨,让我把这些鱼晾干了好卖。若能如愿,我一定多给您供奉鱼肉。”这下土地爷犯了难,一个要雨,一个不要雨,这可如何是好?
又过了一会儿,一位果农走了进来,跪下求告:“城隍爷,我的果树刚开花,求您保佑别让老天爷刮风,不然果子就结不成了。”果农走后,土地爷自言自语道:“这次和雨没关系,他不要刮风,这还好办些,只消请风神稍作休息便是。”
话音刚落,一位船夫走了进来,跪下祈求:“城隍爷,我要开船去江南,求您保佑让我一路顺风。若能应验,我一定重重供奉。”船夫走后,土地爷从宝座上跳了起来,唉声叹气:“这可真是难办啊!一个要雨,一个不要雨;一个要风,一个不要风,这让我如何是好?”
土地爷急得在大殿里团团转。直到夜幕降临,城隍爷归来,见土地爷如此模样,忙问缘由。土地爷只是摇头叹气,不发一言。城隍爷见状,劝慰道:“老哥莫急,有事慢慢说,我来帮你解决。”
土地爷这才将庄稼汉求雨、渔夫求晴、果农求无风、船夫求顺风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城隍爷。末了,土地爷道:“我还是把位子还给你吧,这一切由你来决定,我实在办不了这事。”
城隍爷听罢,微微颔首,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你看这样如何?让风只吹河两岸,不进果园;白天不下雨,让渔夫晾鱼;晚上再下雨,浇灌田地。”土地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能力有限,心中不由得对城隍爷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也不羡慕他的待遇了。
自那以后,土地爷因惧怕动脑筋,便与城隍爷分了家。将那座高大宏伟的庙宇让给了城隍爷,取名“城隍庙”;自己则搬到了偏僻的小巷里,盖了一座简陋的土地庙。这土地庙小得连人都进不去,因此上香的人们只能在庙门前摆上豆腐、馒头、青菜等素食来供奉土地爷。
喜欢短篇民间故事请大家收藏:短篇民间故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短篇民间故事请大家收藏:短篇民间故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