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81章 太师归来无声息,帝王成长惊故人
    北莽的冬,来得比离阳更早,也更烈。

    但今年的上京城,却似乎连风雪,都带上了一丝暖意。

    陈凡走在宽阔得足以容纳八马并行的朱雀大街上,身上,只是一件,从山中某个倒霉的樵夫那里,“借”来的普通青布袍子。

    他没有刻意收敛气息。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收敛的气息。

    从武当深山中走出的那一刻起,他便如一滴水,汇入了名为“天地”的江河。

    除非他自己愿意,否则,无人能将他,从这滚滚红尘中,分辨出来。

    街边,高鼻深目的西域商人,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原话,与本地的店铺老板,为了一匹绸缎的价格,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却又在拿到货物后,勾肩搭背地,走向了不远处的酒肆。

    几个穿着崭新棉袄的半大孩子,举着糖葫芦,在人群中追逐嬉戏,撞到了巡逻的兵士,那兵士也只是笑骂一句,便挥挥手,让他们快些回家。

    空气中,弥漫着烤羊肉的焦香,劣质水酒的醇厚,以及,一种,名为“希望”与“安稳”的味道。

    这一切,都是他一手规划的蓝图。

    可此刻,亲眼看着这幅蓝图,变成了活生生的,充满了烟火气的画卷,陈凡的心中,却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异感觉。

    他像一个,写完了得意文章的书生,回头再看时,却发现,文章里的每一个字,都活了过来,有了自己的悲欢离合。

    有趣。

    他发现,自己似乎,有点“喜欢”这种感觉了。

    ……

    皇城,巍峨依旧。

    只是那朱红的宫门前,肃立的禁军,却让陈凡的脚步,微微一顿。

    领头的那员将领,很年轻。

    面容,如刀削斧凿,眼神,锐利如鹰。

    他身上那套明光铠,擦拭得一尘不染,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整个人,如同一杆,钉死在大地上的长枪。

    沉稳,坚毅,且……陌生。

    不是铁木格。

    那个曾被自己从死人堆里提拔起来,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禁军统领。

    陈凡的神念,只是如微风般,轻轻拂过。

    一瞬间,他便“读”懂了。

    这名年轻的将领,是耶律德华,在自己离开的这大半年里,亲手,从一场边境的小规模冲突中,破格提拔起来的。

    没有经过任何人的举荐。

    是那位年轻的帝王,自己,看中的人。

    被人,动了自己的“奶酪”?

    换做从前,陈凡或许会觉得,这是“棋子”不听话的征兆,需要敲打。

    但现在……

    他的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向上勾起了一抹,玩味的弧度。

    那感觉,就像是,看着一个自己养大的孩子,终于学会了,自己去挑选,保护自己的恶犬。

    长大了啊。

    他没有上前,更没有通报。

    身影,只是在原地,微微一晃,便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消失在了宫门之外。

    那名如标枪般的年轻将领,似有所觉,猛地转过头,锐利的目光,扫过陈凡刚刚站立的位置。

    那里,空空如也。

    只有一片雪花,悠悠地,打着旋儿,落下。

    他皱了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最终,却还是重新站直了身子,目光,警惕地,望向了远方。

    ……

    御书房。

    暖炉里的银骨炭,烧得正旺,没有半点烟火气。

    年轻的北莽皇帝耶律德华,正伏在案前,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他的眉宇,早已褪去了当初的青涩与稚嫩,多了一种,被权柄与国事,日夜浸泡后,才能拥有的,沉凝与威严。

    他落笔的速度很快,却不潦草。

    每一份奏折,他都看得极认真,时而皱眉,时而舒展,显然,已对这些繁杂的国事,驾轻就熟。

    就在他,准备拿起下一本奏折时,他握着朱笔的手,猛地,停在了半空中。

    他缓缓地,抬起了头。

    看向了,书房门口,那个不知何时,悄然出现的身影。

    青衫,布衣,神情散淡。

    仿佛一个,远游归来的,教书先生。

    耶律德华的瞳孔,在看清那张脸的瞬间,骤然收缩!

    震惊,愕然,不可置信……种种情绪,在他的脸上,交替闪过。

    但,那也只是一瞬间。

    下一刻,他便已恢复了镇定。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朱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而后,走下御阶,对着那个身影,恭恭敬敬地,长身一揖。

    君臣之礼,无可挑剔。

    “学生,恭迎太师回京。”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再无半分,当年的惶恐与依赖。

    “起来吧。”

    陈凡的声音很淡,他随意地,打量着这间,比他离开时,更显威严与秩序的御书房,目光,最后落在了耶律德华的身上。

    “看来,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陛下,当真,是长大了。”

    这句称赞,听不出是褒是贬。

    耶律德华直起身,脸上,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谦逊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事如逆水行舟,学生,不敢有半分懈怠。”

    他没有问陈凡去了哪里,经历了什么。

    而是,重新回到了御案之后,将一份刚刚批阅完的奏折,双手,呈递了过来。

    “太师,这是关于明年开春后,对西境用兵的方略,学生斗胆,做了一些调整……”

    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向陈凡,汇报着他离开这段时日以来,北莽的各项国策。

    从军备整顿,到民生新政。

    从官员任免,到与离阳的暗中交锋。

    他的言语间,既有对陈凡这位“太师”的,发自内心的尊敬,却也,隐隐透出一种,属于帝王的,自信与决断。

    他在汇报,也是在,展示自己的“成果”。

    他希望,得到这位,如神似魔的太师的,认可。

    陈凡,没有接过那份奏折。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

    直到耶律德华,将所有事情,全部说完,整个御书房,重新陷入了安静。

    年轻的帝王,站在那里,看似平静,但那微微绷紧的,衣袖下的手掌,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一丝紧张。

    他在等。

    等候着,这位一手将他扶上帝位,能与仙人论道的太师,给出最终的,评判。

    然而……

    陈凡,却只是笑了笑。

    “做得不错。”

    他点了点头,语气,就像一个长辈,随口夸奖了一句,功课做得很好的晚辈。

    然后,他便话锋一转。

    “我在南边,武当山下,遇到一个,练剑的少年。”

    陈凡自顾自地,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已经有些凉了的茶水。

    “他很笨,一把剑,练了十年,连最基础的劈砍,都做不好。”

    耶律德华愣住了。

    他完全没料到,陈凡会说起这个。

    “……但他很快乐。”

    陈凡抿了一口凉茶,目光,仿佛穿透了这皇城的宫墙,看到了那个,在溪边,执着挥剑的,单薄身影。

    “我还吃了半块,能硌掉牙的麦饼,味道……其实还行。”

    他没有提,一句“武当论道”。

    没有说,半句“三仙叩天”。

    更没有,去点评耶律德华的任何一项,治国方略。

    他就像一个,最寻常的,远游归来的旅人,将自己路上遇到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趣事,讲给自己,唯一熟悉的学生听。

    耶律德华,静静地听着。

    他眼中的,那一丝丝紧张,一点点戒备,一缕缕揣测,都在这平淡的叙述中,缓缓地,消散了。

    他忽然,明白了。

    这位太师,真的,从来没有,将这北莽的皇权,放在眼里。

    他所图谋的,是那山外的山,天外的天。

    自己,这盘棋局上,最重要的棋子,如今,已经拥有了,自己“行走”的能力。

    而这位下棋人,对此,不仅没有动怒,反而……乐见其成。

    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涌上了耶律德华的心头。

    他紧绷的肩膀,彻底松弛了下来。

    他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容。

    “太师游历辛苦,学生,这就命御膳房,备下酒宴,为您接风洗尘。”

    “不必了。”

    陈凡站起身,将杯中凉茶,一饮而尽。

    “我就是回来,看看。”

    “看看这城,看看你……顺便,也去看看,我那些,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们。”

    话音落下。

    他的身影,再次,如一缕青烟,消散在了原地。

    只留下一句,淡淡的话语,在御书房内,轻轻回响。

    “这北莽,交给你,我放心。”

    耶律德华站在原地,良久,良久。

    最终,他对着那空无一人的地方,再一次,深深地,躬身一拜。

    这一次,拜的,不是君臣。

    是师生。

    喜欢雪中:开局截胡剑九,徐凤年哭求我别薅请大家收藏:()雪中:开局截胡剑九,徐凤年哭求我别薅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