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书说到:
旁越晃眼,却见自家的随从侍卫皆在,又与人群之中急急寻那王禄身影门却是个不见。
心中着实的一紧,心下大叫了一声:
“坏菜!”
刚想吩咐了顾成找人。不成想,此时一声惊雷自脚下而起,且是一个地动山摇,窗棂皆碎,门户洞开。且见那还未出门的顾成等人,被跌跌撞撞的抛入房中。
那旁越慌忙扶了桌子稳了身形,却是一个耳蒙如入鼓中。不闻周遭声响,只听得耳中嗡嗡,体内脏腑被震得一个颠荡翻涌。
然心下却是明白,随之一怔。
随即,便如同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扬子江心断缆崩舟!
心下埋冤了自己,千般个小心,万般的谨慎,不曾想却折在此处!
且是心下将那顾成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遍来!
却想张嘴,便觉气血翻涌,耳堵目眩。脚下发软,周遭万物皆转动。且扶了头,噔噔噔连退三步,强强的稳住,便觉的那七荤八素涌将上来。张嘴,便是一口鲜血自口中喷出。
然,心下却也不敢耽搁。把手抓了胸口,将口中的残血强咽了下去。
一把拉了身边被那闷雷震的昏昏沉沉姑苏城中的军士,大声问道:
“响处何在!”
见那军士双目茫然的看了他,却不答话。见那军士如此,心下又埋怨了自己。那话喊出,便是自家也是个听不见,又怎能指望旁人能听得见去。
且在怨了自家,却见那军士,指了门外,大声喊道:
“像是节度使衙门!”
依旧是个耳内嗡嗡听不得那军士嘶喊。顺他军士手指之处,远远望见那烟升腾而起如同伞盖一般。
然,城内生疏,道也不晓得那冒烟的且是何处,便又掏了耳朵,大声令他再说。
却见那节度使猛然站起,晃了脑袋,拍了耳朵,拎了身边的侍从,一把扔了出去,大喊了:
“速探速报!”
话音未落,却见那宋易便飞身而出。
龟厌也不知节度使府衙,便是宋正平所在病坊,见那宋易跑出也是担心,起身想问来个究竟。
却未说话,便见旁越腰下抄出腰牌,冲那节度使抱拳,大声喊道:
“标下,武康军节度使童贯帐下长史参军旁越,请殿帅令,速速封城拿人,断不能让那贼人跑路!”
节度使听罢心下便是一个明了。
且望了那烟如伞盖,断定此声大响乃军中火器震天雷爆炸所致。而此大响又从节度使府衙传来,定是与那宋正平有关。
如此大响,若是震天雷爆炸,便是个半亩之内非死即伤,一丈之内便无活物也。
然,听那响动且是比那震天雷更甚。如此想来,那府衙内的宋正平便是一个凶多吉少。
想罢,呲目出血,大声令道:
“传令下去,各军、匠、商户保甲逐门清点,如有生人当即缉拿。如遇反抗,当街与我斩了手脚!定要拿了个活口回来!”
令下,众将校齐喊一声:
“得令!”
便四散而出。
龟厌却依旧是个懵懂,不知其中缘由,拱手问那节度使。然那节度使倒是一手托住了他,急急的道了声:
“先去看你爹!”
听得此言,那龟厌且是一个瞠目。
说那宋易,听得大响自那节度使府衙而来,便一路飞奔而去。
远远见,那节度使府衙浓烟翻滚且是一个不详。
便又舍了命往那节度使府衙一路狂奔,心下却又指望了一个吉人天相!
待到近前,却是一个心惊胆战,不禁大叫出声!
何等惨境,让这百万军中杀出来的修罗胆寒?
看那节度使偌大的府衙,且是一个门庭坍塌,院墙全无!只剩下滚滚浓烟中一片残垣断壁。
那磷块如油,粘在砖瓦之上咝嘶的冒了白烟的灼烧。
周遭,凡能点燃之物均在爆燃。
一时间,万籁俱寂。只听闻那哔啵之声不绝残砖断瓦之间。又见,断肢残肉粘粘于砖瓦之上,血污澎溅污了周遭的白灰残雪。焦腐之味冲鼻,硝石硫磺黄烟弥漫,令人几不可睁眼。恍恍然,烈火烤脸,如同身直人间炼狱一般。
不刻,便听那府衙之内将死者悲鸣之音,伤重求死之言交替充耳。
磷灼烧之白烟,缠绕难焚之物冒出的黑烟,相伴滚滚而起。如两条黑白的螭龙空中缠斗,扶摇九天,纠纠缠缠个不清。
宋易远远望见此等惨景,且是脚下一软,险些瘫倒在地。
却又是个心有不甘。索性将心一横,大叫一声,又往那衙门飞奔而去。
然,跑不了几步,便见血雨肉块骤然砸下,兜头落了个满头满脸。
那位说了,这北宋的火药哪有那么大威力?
你倒是小瞧他们了。
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制式震天雷,装药:宋制八十二两,生铁罐装药,又加大硝石用量,其爆更甚。外层覆以铁渣碎石,纸麻相交缠绕包裹,外涂沥青作粘烧之用。
《金史》有载:金天兴元年,赤盏合喜守汴京时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引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着甲铁皆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形象点说吧。不知道列位大拿,小时候放过椰子烟花炮没有?
那个玩意的雏形就是北宋的霹雳炮。
我且是见过那玩意儿空平地爆炸,那声势,且是一个地动山摇,极其骇人!
这还是属于民用版本的,装药不多,药性不烈,外面也只是包了几层牛皮纸而已。其重也不过两公斤。
北宋还有一件极端的火器,叫做“轰天雷”,这玩意儿由投石机发射,光装药就“百两有二”,那玩意儿一旦炸开,便是一个砖瓦皆碎!实乃攻城掠砦之大杀器也。
有人说了,拉倒吧,北宋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你这个宋吹,为什么还是被元朝给灭了?
咦?这话说的。强汉,盛唐焉有存之?
宋,再怎么说,也有三百年的国祚。
别的我不知道,宋败不再战,而是败于党争。
更直接点说,是由于士大夫们的无耻,自毁国家执政基础,而不是外敌入侵。
这话说的斯文,通俗点说,就是一帮啥也不干,也不让别人干的人当官!如此这般,国家不亡才是个很奇怪的事。外族入侵?那就是后世文人自惭形秽的一块遮羞布尔!
咦?怎的如此说来?
宋,太祖盗天下于小儿之手。严格意义上说属于“和平政变”,这点不否认吧?
五代十国,说白了就是一帮军阀杀得一个天昏地暗,弄得一个民不聊生。
所以,宋朝开国,需要和“士大夫”这个集团一起“共治天下”。
如是,就有了史上着名的“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君臣殿对。
这句话看起来无耻麽?我只能说,北宋的士大夫比起南宋的那帮来说,还算是知道“鲜廉寡耻”这四个字的。
毕竟他们还在干活,还在正儿八经的工作。真正的“无耻”是自不做事,还不让别人工作的。百姓?蝼蚁尔!
咦?按你这样说,无耻还分等级?
当然是要分的了。
《续资治通鉴》上记载的很明白,“彦博又言:‘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意思就是,有过去的经验,按照过去的去做就好了。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你这样做是要失去人心的!
神宗听了都傻眼了,心道:我们改革呢!严肃点!于是乎便有“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
意思就是,别欺负我读书少,顶多是你们这些当官的不高兴,关人家老百姓屁事!
然,“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老百姓?老百姓算什么?那就是一帮没文化没知识的牛马啊!是非不辨,福祸不分的!谁给他点甜头他就跟谁跑!治理国家?你得仰仗我们这些人!百姓?能忽悠了他们不造反就已经不错了!
这话说的就比较无耻了。神宗当时都不听不下去了。
《宋史》上说:“上曰:‘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意思就是你不支持我,总会有人支持我吧!别把自己看的那么高!
王安石这会也在旁边帮腔:“法制具在,则财用宜足,中国宜强。今皆不然,未可谓之法制具在也。”
然,这话却被文彦博一句“务要人推行尔。”给他俩都整的没脾气了。
诚然,一切大的战略举措、战略变革,都不可能通过短时间内对“中间环节”的颠覆性重构而成功实现的。
这个是问题的根本。
想要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这个能力全部推倒了重来!
神宗、哲宗、徽宗,这父子三人都试图去和平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推倒重来的代价太大。
然,这个根本的问题,这爷仨也没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问题拖着得不到解决的话,就会产生累积。积累就会成量,就会成为一个哲学上的“度”。
然“度”的改变,是可以把一个事物转变成另外一个事物。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量变导致质变”。
于是乎,这三个皇帝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徽宗最为悲惨。
钦宗最离谱,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朝堂上的一帮人还在自己人跟自己人打嘴仗。讨论怎么弄死童贯、蔡京的事。
咦?为啥要解决他们俩?
因为人家金国的提出,要想乞和,就得先把他们俩给弄死。这个是先决条件!
且不去说罢,史书虽有字,各个认得,然却是个字字难懂。
但是有一点,当时所谓的先进武器对骑兵作用不大是真的。
也不是单单是宋。放在其他国家也那样。
就这样,快马弯刀打遍天下的的蒙古帝国,用时近五十年才从肉体上灭了宋朝。
但是,自从马克辛机枪发明之后,所有马背上的民族都变得能歌善舞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最早发明了火药,并且率先应用于军事,到后来就不行了呢?
以至于,到现代的抗日战争,我们边区造的黑火药手榴弹还是一炸两半,完全的不顶用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