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4章 上有疾
    政和元年岁辛卯。张商英再次拜相。

    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天觉拜相当日,太史局便上奏,那彗星去而不见。

    翌日,京城周边久旱逢雨,世人皆为奇迹也。

    官家大喜,亲书“商霖”而宇赐予。

    那吕维倒是个异数,倒是这门下侍郎不动,又兼任了一个吏部尚书。

    如此便是离这权利的顶峰却只是一步之遥,然亦是个遥不可及也。

    如此,这朝堂,便又是一个一分为四。一派,是张商英的拥趸之人。二派便是元丰党人,虽人数不多,也是位高权重。三则为元佑党内与张相不睦者。

    咦?怎的同党而不睦?

    倒是元佑初年司马光去世后,高后欲制衡朝堂,致使元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蜀、洛、朔三党也应运而生。

    天觉先生乃蜀人也,自是洛、朔之人所不容。然,新增的一派,则是这吕维追随者,由那些个低层官员组成。

    官家拜相,引得朝廷内外又是一番的暗流涌动。

    然,那吕维此时却是不动如山,且是一个闲庭信步,笑看这朝堂之上的龙争虎斗。只等得三方争斗耗尽了元阳,便是拿了时机将那“德洪”之崇宁旧事,拿将出来,重新再说。

    届时,那三方定是争得个眼红耳赤,彼此仇怨积深,也顾不上什么君君臣臣,道道德德。只求一击必中落得个痛快而。

    那吕维此时倒是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冷眼看那现下三方摩拳擦掌龇目而视。此乃吕维所喜闻乐见的。三方间隙,不可调和,届时,这吕维便又能左右逢缘,诱得双方厮杀也。

    但又一事烦心,便是那“非份之达”却是牵扯这“龙踔一目”之人也。

    那陈王倒是个事事小心,步步谨慎,对那吕维亦是个毕恭毕敬。让那吕维费尽心思也寻不得一点错处。

    怎的?

    这陈王怎么这么乖?

    乖?

    如果换你也是一样!活命也!

    如此这般倒是让那吕维不好下手。心下由衷的感叹,这脏活累活且不是费把子力气,脱光膀子就能干!且是要有相当的智力。

    咦?就不能派人把那“踔一目”陈王给暗杀了麽?简单粗暴有效果!

    杀王?疯了?刺王杀驾那是要灭九族的!你咋想的?倒是处理你也简单粗暴有效果!

    吕维不傻,也不想步那王申、无双的后尘。

    这俩人,吕维且当作抹布使,自己何尝不是别人的一块脏了就丢掉的抹布?

    若想保得住现下的荣华富贵、百官之尊,且是要藏了自家的锋芒,再不敢行彼时殿上慷慨陈词“清君侧复皇权”之壮怀激烈。口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做不做,能不能做到?哈哈,何必那么较真呢?

    无他,但凡是个人,一但得利在手,绝对会求一个稳字。

    说是“富贵险中求”,但是,“富贵险中求”后面一句,却是“也在险中丢”!

    险中得道的富贵,讲究一个“见好就收”。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时候是个“好”?那就看人的心理素质和眼光见识了。

    毕竟一旦横财在手,便是一个锦衣玉食,名利双收!那养尊处优的,谁也不愿意再置身险境,作出一个有命挣没命花。

    吕维行那火中取栗,作出这“真龙”一案,且不是一个险字了得。

    说白了,那可是赌上了全家,乃至宗族的性命去的!

    如今却也做得此时,获了现在如此这大利,便是要守住这份权势为首务。以一稳字压了,图一个长远。

    于是乎,陈王这事麽?且还需从长计议,断不可贸然行事。

    不过,他想求的一个长远,但这官家却不这么想。倒是想了赶紧让他做完这脏活,像抹布一样扔了去。

    毕竟,这“真龙踔一目”从元符年间开始,一直到现在,就没一个消停的。

    然,后面发生的一件事,饶是又给这官家一个惊心动魄!

    皇帝也害怕?

    看你说的,皇帝也是人,也有个感冒发烧的。感冒发烧也是个常见病,这有什么可害怕的?

    是个常见的病,而且,这玩意儿能自愈。

    但是,自打哲宗帝因为一个“感冒”就去了太庙,这事尽管听上去有点扯,然却也是个史书上有文有字的记载。

    于是乎,这“感冒”也就扎扎实实的成为现在官家的一个禁忌。

    说这正月十五上元佳节,那官家动了玩心,轻车简从了去那元宵灯会与民同乐去者。

    却也是个运气不佳,同乐倒是同乐了,一场通宵达旦的欢乐倒是惹了个风寒侵体回来。

    然这风寒来的猛烈,竟让那文青皇帝一病不起。

    其实吧,这“偶感风寒”,本来却不是什么大病,也就是现在的“伤风感冒”。身体好的,左右一个星期也就痊愈了。

    原先宋正平在时,也就两三服药就给打发了的事。

    但这会,那宋正平却被这皇帝一杆子送到了千里之外,横不能打个飞的回来给他瞧病。

    那会也没有什么高铁,虹桥机场这些个玩意。就是走也得个小半年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咦?没了这张屠夫还吃不上不带毛的猪了?太医院没人了麽?

    哈,太医院?

    太医院,别说御太医,就连太医都没剩下几个人来。

    但凡是有些能耐的医官,自打宋正平被流放之后,就弃官的弃官,挂印的挂印。

    这就好比一个技术性单位,一个领袖般的领导被撤职了,这单位里,但凡是有点技术的也会跟着跑路。

    怎的?

    混不下去了呗,换上来一个外行领导?那叫一个任嘛不懂啊!

    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懂。

    关键是,这货要啥没啥,还官瘾傻大!什么事都还的听他的!

    但凡有点技术,有点心气的,也不会留下来受这样的窝囊气。

    况且,有一技在手到哪不能挣口饭吃?哦,你这棵树大?还是好看?非要在你这棵树上吊死?

    留下的这些个人麽?虽不能说他们医术不精,却也是钻营取巧者居多,心下所想并非悬壶济世。

    说白了,就这帮官迷瞪?争权夺利还来不及呢,你指望他们去好好研究医术?

    再剩下的嘛,也就是些个技术不过关,跑出去也会饿死的混子。只能为了那死工资呆在单位里混吃等死。

    如是,这太医院也是这么个情况。

    新上任的御太医本就不精岐黄。再加上,又不如那宋正平了解官家的身体。

    这用药行针,便求一个稳妥为上。治好治不好的且在其次,但求人不是在我手里死的就好!

    于是乎,那御太医认认真真开了些个温和的药物给官家服了去,那皇帝的病也就拖拖拉拉的不见个好来。

    说这中医没用麽?那倒不是某些人口中那么的不堪。

    现代医学属于循症医学,即: evidence-based dice缩写为eb,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

    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

    比如说感冒,循症一般都根据临床应用。哪种药物最有效果就用哪种药物治疗,让身体的各项指标回归正常指标了,就算是治疗结束。注意,这里是治疗结束,并不是病给你治好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了,人的病就算治好了吗?

    也只能说是个控制吧,说不上个痊愈。

    因为人体是个整体,是个大系统。人类对自己身体的探索,也不到百分之十。比如说大脑的研究,一个物质存在怎么能生出非物质的思想?目前还没办法解释。

    病,只不过是个表征。

    中医则是更注重病体个人,治疗上,也更讲究一个辨证施治,表里相通。

    感冒,在中医看来,并非单一的病症。而只是一个表征。

    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所以,中医对病人个体的体质,用“风、寒、湿、热”去辨症,而且,越了解病人的体质,用药就越是有效。

    用药,也更注重病体个人身体各项的寒热属性进行调理。

    究竟是哪个好?那还的看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想好得快的话找西医,想调理身体增加免疫能力的你得去看中医。

    不过,这中医遍地皆是,但好大夫饶是一个难找。

    这玩意儿属于特殊技术的手艺人,要培养出来且是不易。

    据我所知,学中医的,从小先背了汤头歌。

    然后,还要经过看方、抓药、煎药等等事体来熟悉那药性。

    而后,方可跟师行那望、闻、问、切。经过一段跟师的经验积累,才能自己行医积攒自己的经验值。

    最后,经师首肯,让你独自号脉,这才能算出师。到这个程度才能称得上是个大夫。

    这夯里琅珰下来,上下下来没个十几年的死工夫就想出师?你想的有点多了。且不是上个几年的中医学校就成中医了。

    我小时候也是背过《汤头歌》的。

    那玩意文字诘屈聱牙,内容晦涩难懂。

    说出来倒是长篇大论倒是没几个人能听明白。

    然,有心之人就用了这古奥之词装作大师骗了不少人去,搞的看个病就跟算命般的神神叨叨。就是这帮人的存在,才导致这中医近些年来被人所诟病。

    但此事也是看人的,有道是“万事皆在人为”。

    无论中医、西医,还是现代医学,效果好了自然有人推崇,效果不好的话,也就慢慢的没落,直至被淘汰。

    却是世人都急功近利麽?

    也不能那么说。这就好比给人打工一样,老板发你薪水并不是购买你的劳动力,而是购买你的劳动成果,而且你的劳动成果切切实实的能让他获利。

    并不是天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倒也不是因为你学习多辛苦,受过多少罪,看了多少书,获得什么学历,拿过什么奖。

    且是不说了。

    中、西医探讨不在本书所述范围之内。

    不然又要被黑中医之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什么宣扬封建迷信,崇尚文化糟粕什么帽子都能扣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