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1章 善不可失
    咦?这这赵孝骞怎的自称“肖千”?

    原这肖千之名本是那吴王想他儿子去医帅部下当兵,好让他这三儿子能建些个功业,捞些个战功。

    又怕那宋正平嫌他这名声太臭,而不受。所幸与他儿子改的名字。

    但是,这皇族的姓可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

    于是乎,便将那赵姓隐去,只取了后两字。遣了他去,偷偷做了医帅帐下的亲兵虞侯。

    这事宋正平不知道?也不能说不知道,只能说你都这样了,我也只能装糊涂了。你爱叫他什么叫他什么好了,反正这儿子又不是我的。

    彼时,狐尾拭血刃,仿佛还历历在目,铁马过冰河,依旧在心激荡。晃晃间,已是二十年前旧事。彼时少年郎,现下,也有那双鬓的斑白。

    唏嘘间,这晋康郡王赵孝骞望那宋正平脸上刺下墨印,血迹未干。囚首戴枷,被那风雪吹的缩作一团。看罢,不禁心下一寒。

    却想上前,道一声“我帅可好”却怎的也张不开嘴来。咬了牙往后一挥手。

    那两个将军也不耽搁,领了手下兵丁自车上卸下牛皮帷帐,木板藤条,飞奔了过来,乒乒乓乓的将那囚车围坐一个暖阁。

    那种家与那宋家渊源深厚,且是欠下这宋家三代医帅四条人命,这债倒是个没办法还了一个干净。那种师中踏辕登车,一剑劈开囚车上的锁链,望那正平叫了一声“老帅”便扑通一声跪下。遂,自解胸甲,也不惧的寒冷,将那宋正平的双脚揣在怀里,手抚那木枷,忘了那宋正平痛哭不止。

    王廓亦是揪下风兜裹将上去抱定那宋正平,自怀里掏出酒壶,哽咽了叫声“老帅”便往那正平口中灌酒。

    见两人嚎啕,赵孝骞自是不忍看去,且闭眼咬牙,饶是压不住心下的怒火。

    正愁没地方发泄呢。一回眼,喝!这还有个出气筒呢?

    见那吴双呆呆的望了那囚车内,倒是个不敢说话。

    说这吴双也是个缺心眼,都剑拔弩张了你不跑路?还有心思在这里看戏?

    却被那晋康郡王赵孝骞一眼撞来,且又是一个愣愣。

    咦?我就看看不吭声也是有罪?!

    嗯,可说呢?看什么时候了,这会就不行!

    于是乎,便见寒光一闪,且觉肩头一沉,低头看却是那锋利的剑刃离自家的后脖不到一寸。

    倒是个瑟瑟,却也不敢出声,那眼睛倒是眨巴眨巴的看了那剑,又看了那拿剑的人。

    那郡王看了,倒是心下气道,喝!还拿眼晃我?

    且轻声缓道:

    “你赌我不敢杀你麽?”

    说罢,便缓缓地在那吴双的肩头磨那剑锋,那吴双吓得只得闭眼听那近在耳边剑峰破裘毛之声,瑟瑟的在那雪中缩做一团,战战而栗。忽然一个冷战袭身,便觉当下一热,倒是个把持不住,饶是一个一泻千里。

    两人几经折腾,且听得那宋正平缓过,开口叫了一声“肖千。”

    那赵孝骞听了宋正平唤了自己,便不理那已经尿了一地的吴双,转身提剑,躬身施礼道:

    “将在!”

    应声过后,便听那正平医帅虚弱了问下:

    “吴王安好?”

    那赵孝骞听罢,心胆俱裂。

    如今旧名重提,与他改名之人却已作古。崇仰追从之人却遭人无端端算计了去,大雪之中,蜷缩于这四面透风的囚车之内流放千里。

    想至此便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却也不敢放了悲声,再图添了悲伤与那医帅。

    只能吞了口水,咽下心内的悲伤。拱手道:

    “劳我帅惦记,家父安好,尚能饮酒两斛食肉三斤也。”

    说罢,便嗓内肿胀,不敢再言。

    说这晋康郡王赵孝骞怎的于这大雪中,堵了城门?

    这话说来倒是一个话长。

    当年那吴王见那宋正平为人坦荡,且厚德于众,便有心交往。原是想拉一“大德”在身边,却也是一个自为身份贵重,蹋不下个面皮。

    更是因陷害王安石,争帝位之屡屡劣迹,却落得一个不好之名声。亦是个无颜以对这宋家的中刚。

    吴王自度那宋正平品行端良,乃纯臣典范,且是容不下他这劣迹斑斑,只得远离而不至污其清誉。

    元丰,宋夏战端又起,那吴王便让他三子赵孝骞隐了姓名做的那宋正平本部亲兵的马军虞侯,做得以后交往之铺垫也。

    哲宗即位,便相仿那宋正平之态,上缴兵权,自请封地汝南,做的一个远离朝堂是非,与世无争的清静王爷去也。

    却是每见此子与之提起那正平医帅之过往,那叫一个身虽未至,而心向往之。

    此番听闻那宋正平下狱却是在那廓州大捷班师途中,且也不知何故,只得遣了人去打探。

    而刚至京城,却得一个热孝在身。

    然,守孝不过三日,便听得那宋正平流放出城之言。

    初听这消息,倒是是个心惊,且不敢信了去,心道:往年秋决判下的流放也的等到那来年开春,天气转暖方可成行,此乃先祖之仁政也。怎的这宋正平流放之事却是如此的着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心下又想,这天寒地冻的流千里,便是奔了收人命来的!

    若是官家真的想要这宋正平的命,直接下道圣旨的便可,断不会用这宵小的伎俩。

    倒是费的如此的周章却未哪端?

    然,他却不知那官家的心思。

    那官家现在也在郁闷,这哪他妈是什么“皇权归正”啊!

    殿上议事群臣无言,都在听吕维那厮满嘴胡拆的瞎逼逼。即便是在那蔡京独大那会,也是你来我往,吵的煞是一个热闹,且是也能想出个法子解决一揽子问题。

    现下可好,一帮人大眼瞪小眼的坐吃山空,那叫一个干看着不干活啊!

    问到职责官员,便是一个大懒使小懒,小懒干瞪眼。要么是“恭请圣裁”要么就是“权由皇城司督办”。

    总之是,您两位都是老大,你们谁管都行,犯不着问我们,反正我们也不管。

    这情况,都整的官家都抑郁了,即便是那蔡京在朝独大之时也从未见过百官如此。

    心里着实的郁闷,却是忘记了《帝范,君体》所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的警言。

    倒是只顾了自家的后悔,却也无人道说也。

    那说这官家为何不罢免了这吕维?

    理由很多,其中最多的便是这“踔一目”的帝兄还在。且需吕维这等人去做得无脸面之事。他这皇位才能坐的正。

    此乃疑心,且是不好治,殊不知你既然做了帝位便是个正当。且行了“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方是正道。

    这宋正平流放之事如此匆忙,那官家也有官家的心思。

    做一个不闻不问,便是想激那群臣上个札子替那宋正平说句话,顺便找个台阶便可下来,这被人捧杀的滋味可不好受。说的也是,事情让别人做,你且评判了就是。倒是你却是个奇葩,非得自己搅了进来。

    但,事与愿违,大殿之上原先你来我往,斗得一个不可开交的两党四派,此时却是个息声。心下各自打着各自的小九九。

    那吕维想借此立威,两党失了先机,此时正忙着内部消化,巩固地盘。

    还有一帮四品以下的心下盘算了,以后跟谁混,会升的快一些。等的那风口的风,将他这头猪给吹的漫天飞翔。

    再不济的,看着这帮老家伙相互咬了煞是一个解气,早就看那帮老不死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不顺眼了。

    如此妥妥的一个六国大封相!脸上恭敬随和,私下里且是拳来脚往,明枪暗棒,着实容不得分心也。

    那官家也是纳闷,这蔡京独大之时,我们也配合的很好啊?你们上参,我下圣旨,说贬就贬了。为何这次不灵了呢?

    倒也由不得他想不通。

    蔡京独大,那是威胁了别人的地位,损害了朝臣们背后的利益。

    你既然站在我们的队伍里,我们就当你是是自己人了。再不济,也当你是个会盖章的猪,配合一下理所应当。况且这盘口我们且是有得赚。捎带手的事,何乐而不为?

    而此番,却不可同日而语,吕维搞出来的“真龙案”傻子也知道是个罗织的罪名。

    大家都是读书人,谁还不知道你肚子里那点花花肠子?

    我们也是要名声的。你是猪,我们可不是。你自己做错的事自己担,莫攀了我去!

    况且那宋正平在朝之时,暗地里却要招那蔡京回来?这事你还答应了!还他妈的“忠臣死谏”?

    你这“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的德行确实有点不厚道了。

    你们俩相视一笑泯恩仇了,我们这咋办?

    那吕维做大,我们大不了和那天觉相一样辞官不做。也能赢得一个“身前身后名”。

    得了便宜的乡绅豪民定会成就我“侍道不侍君”的风骨,给些大钱供我诗酒田园。

    闲暇无事,写些个小作文。比如那包子多大个,包子的馅里且有那雕花的葱。诶?一个不留神,没准还能得一个名垂青史。

    毕竟谁来都行,但是那蔡京来了就不行。豪民巨贾的钱都被他抢光光了,我他妈找谁要我的诗酒田园?

    别说自古这皇帝便是一言九鼎,君无戏言。且是那平常百姓说出来的话如同拉出来的屎,你横不能再坐回去。

    倒是一句“皇权归正”,看笑了两党四派,愁哭了皇帝,却让了吕维占尽了便宜去。

    现在,你醒过来味了?嘿嘿,不巧,这都木已成舟,米都做成了夹生饭。没办法,能不能吃,吃着硌牙不硌牙,且只有你自己知道,啥也别说了,我们看着你埋头干饭吧。

    这官家一看,这哪行啊?这头脑复杂的人用不了,就找那头脑简单的说呗。

    吴王薨,倒是让官家放心了不少。一则是除去了宗室干政这事。二麽,便是借了这“赐丧”之便,来解决眼下的麻烦,让那宋家不倒,起码,是宋正平不死。

    若说此事倒是一个难办,官家只是个暗保,却无明旨。这忙让我帮的,明面上看,这玩意跟造反差不多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