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4章 边军手信
    亥时,雨下如注。

    蓑衣笠马,兵器无光,白衣哑奴领了斥候前军三三两两散于官道之上无声与路上前行。

    忽见一白衣勒马,马打盘旋。斥候官长见了抬手,见其部下四散于路旁。

    那俩白衣哑奴提鼻四处嗅了几下,便是一个搬鞍下马寻那气味而去,不刻便停在路旁土地庙前往下招手。

    饶是一那斥候官长一通比划,那官长便是点头。

    上前观看,见土地庙前有断枝,便拿将起来凑了脸细看,见有刀剑切削过的痕迹。抬头又望了官道,往手下一个手势。

    亲兵见了官长手势,便一把抓过身边的陆寅,小声道:

    “上前回话!”

    陆寅见状赶紧上前。那官长贴身悄声问了:

    “前方何处?”

    倒是雨雾甚密,看不去个远处。陆寅看了眼前的土地庙,又望了前路,道:

    “此地长虫拗!”

    那官长听罢一怔,嘶嘶的抽了口凉气。且问手下要了简图。旁边亲兵撑了斗笠,遮了雨。陆寅自囊中取出荧囊,晃醒了内在的萤虫,照了那见图。

    兵书云:拗者,两山间平地也。然,长虫即蛇之别称。此地必是一个两山之间弯弯曲曲之路,倒是不便马队车辆快速通过。饶是一个设伏之地。

    且在想,便听得一声斑鸠叫声。

    寻声望去,见哑奴又有手势过来。

    几人赶到,见哑奴蹲在一处草丛之中。那陆寅刚要带路奔去,却被那官长拉了。见那官长蹲身细看了四周,用刀尖拨开杂草,见有地弓残箭,箭簇无光,只锋镝周遭一抹的寒光于雨水中瑟瑟。

    那陆寅见罢一惊,倒是又是个心下稳妥,想是那两个哑巴已经破除了机关。

    到得两个哑奴蹲身之地,见那草皮之下埋有有蛋壳,荷叶之物。荷叶上残留米粒,用手捏了,便是一个绵软。哑奴又是一番手势过来,那官长有望了陆寅道:

    “记,步弓五十余……”

    见斥候官长蹲下查看,用手量了两根树枝之间的距离,扒开上覆杂草,以手背探了树枝间的地面,遂又恢复原状,小声与那陆寅道:

    “有行营简灶。已去一个对时……”

    说罢,顺手捡起地上残留的蛋壳,手指于内旋了一下,口中喃喃:

    “有马?”

    说罢,便又起身,抬头四下望了一番。且见居高临下,离官道半箭之地。官道两边且是个郁郁葱葱。

    且是口中疑惑了喃喃:

    “是个埋伏的好去处……”

    话未说完,倒是心下一惊。且将那手中的刀柄举高晃了一下,众人又做四散,分别查找。

    却又见那哑奴舍了马沿了官道两边配合密踪前行。

    初卯,雨住,却无晨光。

    校尉便带着陆寅并斥候亲兵上殿。唤醒了宋粲,陆寅上前插手报:

    “将军,前方十里见行营简灶,断有五十人上下。灶有掩埋痕迹。”

    说罢,便捧了那荷叶、蛋壳呈上。

    校尉此时端了晨汤奉于宋粲,见那陆寅手中的荷叶便用手拔了一下道:

    “此非禁军边兵形制。”

    宋粲听罢,喝了口晨汤“嗯”了一声,示意校尉说来。

    校尉用手摸了一下蛋壳,捏了上面的草料,又以指探其内壁,见有蛋清残留,放在口中尝了一下继续道:

    “有军马在列……”那宋粲将那晨汤喝完,道:

    “可有胜算?”

    校尉抬手,身后斥候便从牛皮桶中拿了图铺在地上。见校尉上前抱了膀子抠了嘴看那图,头也不回的问陆寅道:

    “可有详报?”

    陆寅听罢,赶紧自水火囊中取出详报呈上。

    校尉看了便抽刀出鞘,刀尖抵了地图,口中道来:

    “初酉雨下,据敌在此扎营,而无前后斥候踪迹,想是是于此躲雨……”说罢,又望那陆寅道:

    “雨时在此简灶,且不为设伏……”见陆寅点头,便又道:

    “判,此地路直道阔,不便阻杀车马……”

    说了,便以刀尖点了那长虫坳三字,道:

    “断,此处伏于路边伺机掩杀。”

    然,又捏了腮,思忖道:

    “按简灶形制为厢军,步卒多些。然有蛋壳,其内为生……且不知对方有马几何?”

    咦?怎的和那斥候官长所判一模一样?

    此间道有一节,军马是要喂生鸡蛋的,若是人吃定是煮熟了,谁家好人也不会没事干吃生鸡蛋。

    因此判断这些个生鸡蛋便是喂马来的。

    然,如是拉货驼重的驽马且是不舍得用生鸡蛋喂它。所以,能吃得起这生鸡蛋的必定是冲阵用的战马。生鸡蛋喂马,那马便是一口吞了嚼。而马唇不可闭,会掉落些许的碎鸡蛋壳来。

    但是,也不是每个一个马都会留些个生鸡蛋壳来,所以,只能判其有马,倒是无法断这战马几多,马军几何。

    见校尉思忖后,且道了一声:

    “料也无妨,此处隘口不便马队行阵,便是护得驾车驽马冲将过去便可……”

    正在此时,却听的马蹄声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抬眼,见那白衣哑奴已下马拱手。

    宋粲见了,便招手叫了一声:

    “来!”

    见一白衣哑奴摘了面纱插手施礼。然,那面色让那宋粲着实的一惊。

    怎的?见那哑奴且是一个面白如纸,吊眼青黄,唇若朱丹,满齿漆黑。

    见那哑奴上前,且不言语,只伸了双手一番比划下来。

    宋粲不懂,且迷茫了望那校尉,校尉见了亦是一个一惊,道:

    “边军手信……”

    说罢便细看那哑奴比划。遂,望了那哑奴的手信,道:

    “前方二十里有巨石挡了官道半个车辙?”说罢,且是怔了一下,随即,又望了那哑奴的手信,道:

    “周遭泥泞似有脚蹄之印,且有掩埋之痕……前三里有哨。后伏兵弓六十,弩二十。每弓有箭十壶,有雷石堆积。马军两都,伏于阔路两侧……”

    宋粲听了,心中便幻出此战之情景。

    巨石只挡了半个车辙,便是只须挡着车,而与马队无碍也。

    心下想罢,口中喃喃:“围城必阙”!

    “围城必阙”即“围师必缺”。此语典自《孙子兵法·军争篇》。看似与人留一线生机,实则暗下埋伏,分而歼之!

    届时,车必停于石前,两旁弓箭雷石俱下。驽马倒地,车辆无行。

    前军马队冲出,中、后军只的下马保护车上瓷贡并人员排了长盾挨过弓箭,舍了伤者冲出隘口。

    至路阔之处,敌马军冲入,纠缠了厮杀,而致前军马队回援不得……

    此战,虽不至全军覆没,但这瓷贡也无从保存也。

    待到自家兵马与这汝州界外的“长虫坳”中伤亡殆尽。从事发地来说,与那汝州地方便是一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关系。汝州地方官员便可上报了一个“贡品遭匪患劫持于汝州界外”便可彻彻底底的脱清了里面的关系。

    往后,便是枢密点将,三衙发兵,大兵于此进剿“匪患”。

    于是乎,这一番天青贡便落得一场糊涂官司。这贡品的去处,却是一个泥牛入海,自音信全无。

    不过这官司糊涂不糊涂的另说,那宋粲这二十多的亲兵,连同一并的玉工倒是个玉石俱焚。那死的且是一个清清楚楚。

    然,失贡之罪却要落在这票躲过了箭矢,闯过了战阵而不死的人身上。到时候且不仅仅是“一个死”字摆在眼前。

    咦?致使失贡便是个死罪麽?还不是“一个死字”?哪得有几个?

    几个死字?倒是不敢多说,三族?那肯定没有了。

    那位说了,失贡顶多了是削官罢职,永不录用。也就是你这辈子的政治前途没了,倒不至于是个死罪,跟人家三族有什么关系?

    但是,所有事就怕一个但是。

    有人会说:汝州地方造瓷贡行船,有水路可走。你偏不去按照地方的安排,选了陆路。如此,才遭了匪患的劫持,这事说的是事实吧?

    哦,这就有话说了。

    若说把这事成“与那贼寇共图上贡的”话,你且作何辩解?

    失贡士失贡,那是能力问题。也就是说你不适合干这危险的工作。然,于贼患共图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绝对的态度问题,而且,是一个有预谋的态度问题。基本上算的上一个犯上谋反的罪过了。

    这个罪过可不轻,那叫一个三族都跟着一块古道白啊!

    说白了,这事本身就是一个两头堵的计策,你选哪条路都是一个死。只不过死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想至此,宋粲心下道:你们这是要奔着刨根去的一个赶尽杀绝呀!心下不禁又问:如此这般的步步紧逼究竟是为的哪端?

    到现在这宋粲也不明白,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都要弄死人爹娘了,人还不跟你玩命?他们可不管这“爹娘”是不是应当应分的,是不是合理正当。

    想至,宋粲不由得心烦意乱。口中叫了一声:

    “真乃好算计也!”

    那校尉见主家烦乱,便望了那哑奴叫了一声:

    “再探再报!”

    哑奴拱手,将那面纱重新遮上匆匆而去。

    宋粲且是死盯了地图,抠了下巴的胡子根心下努力的思忖对策,倒是一时竟然一筹莫展。见此状况众人皆不敢言,偌大个大雄宝殿之上且是个丢针可闻。

    那位说了,除去这官道,其他的道路也是有的吧?何必那么死心眼,单寻得一条死路去呢?上吊也能选个好点的歪脖树吧?

    既有埋伏,便不去走他却又如何?

    嚯,你这话说的,你以为是现在呢?

    即便是现在,现在“公路村村通”还没实现呢!

    而且,开车走高速和走国道完全是两码事!

    官道形制自秦朝便有“车同轨”的定制。

    何为车同轨?倒不是秦始皇这货脑子进水,那就是我们古代的高速公路。

    且不是把路拿土填平了了事。且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所谓官道,且由石料铺就,按车轮间距做石、木之槽,车轮压槽而行。此便是车同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