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它可能是一场……战时经济动员的前奏。”顾十七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城市的霓虹,看到遥远的海岸线,“衙门没有经过我们任何人的同意,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把每一个平民,都赶到了战时经济的轨道上。他们怕汇价崩塌,金融系统崩溃,他们不是为了百姓发财,是为了维护统治,给整个系统打强心针,输血续命,撑到下一步战略节奏的到来!”
“我们是在赌涨跌,想赚点小钱改善生活;而他们控盘,为的是财政,为的是军费,为的是……战争蓄血。”他的声音干涩,“六月时,兵部驿报那篇《发挥特别优势,巩固发展建筑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强调的就是要打通军队和地方的战时资源输送链!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顾十七终于说完,房间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窗外的狂欢似乎也变得遥远而不真实。桌上的水迹渐渐干涸,只剩下模糊的印记。
林小蔓呆呆地坐着,消化着丈夫这石破天惊的一番话。她从丈夫眼中看到的不是臆想,而是基于过往经验和敏锐观察得出的、残酷的逻辑链条。那种从罗布泊带回来的、看透虚无的冷静,让她无法将其简单归结为疲惫后的胡思乱想。
她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她仿佛看到,自己和邻居们那点可怜的积蓄,正化作无形的血流,汇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庞大机器,这机器正在为一场可能到来的风暴疯狂地储备能量。而他们这些普通人,不仅毫无知觉,甚至还在为账面上跳跃的数字而欢呼。
“所以……”林小蔓的声音有些颤抖,“小李他们……我们……其实都……”
“都是血包。”顾十七替她说出了那个残酷的词语,语气平静却无比沉重,“替地方衙门化债,甚至可能……为未来的冲突提前买单。”
他握住妻子冰凉的手:“我告诉你这些,不是想让你害怕。而是我们必须早做打算。牛市或许还能持续一段时间,狂欢还会继续,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风险在哪里。我们的血汗钱,不能糊里糊涂地成了别人棋盘上的筹码,甚至炮灰。”
窗外,牛市的霓虹依然闪烁,勾勒出这座城市虚假的繁荣。窗内,夫妻二人依偎在一起,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黄沙的死寂已被抛在身后,但另一场更加无声、却更加汹涌的沙暴,似乎正在这文明的都市深处酝酿。
顾十七知道,从罗布泊带回的,不仅是风沙的痕迹,还有一双再也无法被虚假繁荣所蒙蔽的眼睛。而看清真相,在这狂热的时代,或许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诅咒。
林小蔓挠了挠头,“我来给你概括一下你的意思。你是说……”
“工作工作找不到实体工坊?陆陆续续倒闭。王国经济明明是彻底下滑。结果灵铁券市连续涨了两轮大牛市。”
“灵铁券市实际上就是披着交易外衣的赌坊。”
你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爹刚办完钱庄存票,年利不到2。你娘说这利钱还不如藏炕席底下省事。邻巷小李就跟你说,券市涨疯了,赶紧开户。你以为这是市面热了——实际上这是让全民资金赶出钱庄的第一步。
2025年7月,民户存银减了11万亿灵铢,工坊减了146万亿灵铢。非银字号却增了214万亿灵铢。意思就是说银子没少,只不过换了个地方转进了基财股票、券商会馆甚至是两融票号。
这是王庭在调度。资金搬家。
通胀在逼着你别把银子锁钱庄里。引导你把银子从钱庄的安全仓赶到券市的风险池。就算你不愿炒券,我不愿折腾钱庄,官衙也会主动帮你折腾。你存钱庄里不增值反而缩水。这不是选择,这是逼你没退路。
2025年中民户存银总额有160万亿灵铢。
第一步,官衙销量降低钱庄利钱。
第二,驿报营销,券商开路。
第三步,基财产品、杠杆户头轮流上阵。
看似是你在炒券,实际上是你被送进了王庭给你选的基财池里。
第四步,你买的那些产品银子去哪了?很多最后流向了官营工坊、地方平台、上市字号手里。他们拿这笔银子再融资,用来填补财政的窟窿。
这两轮牛市实际上就是用全社会的银子来填补地方财政巨额亏空,为地方财政打的一套组合拳。
最后第五步,剩下的银子用来屯粮屯枪屯战略物资。准备年底或明年对东海明珠岛正式动手。
所以你以为你在炒券。实际上这是王庭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把每一个平民都赶到了战时经济的体制下。王庭资金下场不是来赚钱的,是来控盘的,上市字号立马上来融资。你以为你赚了银子,其实你不是赚钱,你是成了官营工坊的现金流补给线。他们用股民的银子完成融资,分你们的只是九牛一毛。
王庭怕汇价塌了,他不是为了让你们发财。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提前给王庭的金融系统打强心针。给自己输血续命。他要的是延长寿命,撑到下一步战略节奏到来。你赌的是涨跌,他控盘为的是财政,为的是军费。为战时蓄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6月份的时候,王国兵部驿报刊了一篇文章,叫《发挥特别优势,巩固发展建筑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讲的就是要打通军队和地方的战时资源输送链。
官衙引导的这两轮牛市,都表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今年年底,东海明珠岛必然生变。全民已经提前当血包了,替地方政府化债。
地方衙门的债务从哪来的?这个我一句话可以给你解释:王国的官吏们就喜欢用下一任的债务来成就自己的政绩。
这就导致衙门这些年很多项目都是向银号借银子做的,根本不考虑一个项目的收益是什么——反正和这一届的班底没关系。到了下一届,他早就不在这个位置上了。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的任期范围内三年或者五年之内,尽可能多地向银号借银子,完成衙门的项目,把自己的政绩、把自己辖地的“灵产值”做得好看了再说。我做得越好看,往上爬得就越快。
这有点儿像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王国这一套考核体系从立国以来可以说持续了七十多年。
之前有“屋宅业”这个东西用来让银号化债——银号可以把衙门欠的债,转嫁到屋宅市场上,再让老百姓背上几十年房贷。那样债务周期就可以拉长到几十年慢慢还。
听起来是个完美的循环,对吧?问题就出在:屋宅业塌了。
银号和衙门欠下的债务,没人接手了。老百姓更不买宅子了。年轻人宁愿租个通透阁,也不愿背债买宅。
所以王国就出了第二招:逼民入市。王庭资金下场,亲手造出了两轮大牛市。
---
喜欢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请大家收藏:()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