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47章 泰山封禅
    郦生来到洛阳后,田秀面见了他。

    跟陆贾不同,郦生见到田秀时,显得很拘谨,说话也很小心。

    田秀询问他:“国中封君良多,你说要取消他们,可那么多封君,朕怎么取消才能让他们不掀起叛乱?”

    郦生恭敬地拱手道:“陛下,封君众多,不可贸然行事。可先从影响力较小、根基较浅的封君入手,削减他们的封地与特权,给予一定补偿,以安抚其心。同时,向天下昭告取消封君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让百姓知晓此举的益处,赢得民心支持。对于那些势力较大、可能会叛乱的封君,可采用分化瓦解之策,挑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牵制。另外,陛下可加强中央军队的建设,增强朝廷的军事威慑力,让心怀不轨者不敢轻举妄动。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解决剩余封君。如此循序渐进,或可平稳取消封君,避免大规模叛乱。”

    田秀听后,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权衡郦生所言的可行性。

    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时机,他拱起手说:“臣不才,愿为陛下分忧。”

    “你?”

    “正是!”郦生对田秀一拜,说道:“臣愿前往楚国,帮助大王对付那些封君,臣保证,不出两年,楚国的封君就能被根除。”

    田秀有些怀疑郦生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万一他玩砸了,封君被逼反了麻烦就大了。

    “陛下,臣定不辱命!”

    郦生跪在地上对田秀行了一个大礼,他的屁股撅的老高,像极了老版水浒传里,宋江接受招安时的样子。

    田秀决定给他个机会,说:“好,朕命你为楚国国相,楚国的封君,都交给你解决。”

    郦生感激的一拜。

    田秀又对郦生警告道:“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事情办砸了,朕可不帮你擦屁股。”

    郦生汗如出浆,忙说:“臣明白,事情办砸了,臣定当以死谢罪。”

    ……

    郦生被委任为楚国国相后的半个月。

    田秀叫来毛遂,询问他楚国那边封君的反应。

    毛遂就说:“楚国的封君听说大王任用了一个诽谤他们的狂生,都很不满,有几个比较大的封君,正在暗中勾连,意图不轨。”

    田秀听完以后说:“你去让杨端和,统领神策军坐镇睢阳,万一这些人想狗急跳墙,立刻镇压。”

    “唯!”

    唐朝开国以后,田秀在禁卫军的基础上,又扩编了两支职业军。

    一支是神策军,人数大约有五万,这些人由杨端和统领,神策军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关中的秦人组成。

    另外一支则是羽林卫,羽林卫的士兵大多是从洛阳周边招募,他们是三大军中人数最少的一支,大概只有三万。

    羽林卫的职责是卫戍国都,他们的将军是章邯。

    章邯除了少府,还兼任了首都卫戍将军的职务,完全负责卫戍洛阳。

    当然,羽林卫并不驻扎在洛阳,他们驻扎在距离洛阳不远的巩邑。

    这样既方便训练,洛阳遇到危险他们也可以及时增援。

    将神策军布置妥当后,田秀踏上了前往泰山的封禅之旅。

    这一次前往泰山,田秀本想把两个丞相都带上,但洛阳这边不能没人主事,韩非就被留了下来。

    太子、李牧、太傅孔鲋、李斯几人随皇帝前往泰山封禅。

    洛阳到泰山的路,直线距离也有千里,就算坐车,也得走几个小时,更何况是交通不便的古代。

    所以整整走了两个月,田秀他们才来到泰山脚下。

    到了泰山之下,望着巍巍泰山,田秀感触良多。

    这座山,他在前世的时候,跟好兄弟张宁爬过,那时他们还在泰山之巅合了影,回想起那天的情景,田秀觉得好像就在昨天一样。

    封禅是需要吉时的。

    太仆测算了一下,三天后的七月二十八日,就是吉时。

    这封禅的日期被确定下来以后,接下来就是紧张的筹备。

    筹备工作当然是由手下做的,田秀什么也不用管。

    这三天时间里,他基本都是坐在自己的辒车里处理各地送来的奏疏,偶尔也会下车走一走。

    各地送上来的奏书,依旧是由郭瑗之念,田秀告诉他怎么批。

    一些大事,田秀会具体说明该怎么回复,而遇到小事,田秀就让郭瑗之自己处理。

    当然郭瑗之也不会乱回,只会写一个准字,或者知道了。

    批阅奏书,并不像普通人以为的那样,要写一长串回复,大部分情况下,就只回那几个字。

    七月二十七日夜。

    月明星稀。

    郭瑗之睡在田秀的龙榻上,睡得十分香甜。

    田秀突然把他叫醒,兴致勃勃的要带她去爬山。

    郭瑗之就说:“陛下,明天还要去封禅,夜里就别出去了吧?”

    田秀就说:“我以前来过泰山,但那是白天,我想晚上爬一爬泰山,体验一下到底是什么感觉。”

    郭瑗之拗不过,只能陪着田秀去爬山。

    田秀只带了两个护卫,章邯和一个随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人往泰山上走去。

    路走的多了,没路也就有了路。

    泰山一年也没多少人往上爬,自然是没路的。

    不过还好,泰山本地的官员知道皇帝要来此封禅,老早的就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但田秀并不想走这条路,他走了后世才会走的那一条小路。

    那条小路在泰山背后,很险峻,也很偏僻。

    田秀让章邯帮他折了个棍子,皇帝拄着棍子从那条小路往泰山上爬。

    小路上遍布荆棘,章邯只好拔出佩剑和另一名手下从前面开路。

    才爬了一半,田秀就有点爬不动了。

    他拄着膝盖,气喘吁吁。

    郭瑗之扶住他说:“皇帝,要不我们休息会儿吧。”

    田秀点点头,他的确是累的走不动了,这腿就像灌了铅一样。

    章邯找了块石头,让皇帝坐下。

    田秀坐在石头上,往山下探了一眼。

    不知是不是晚上的缘故,山下深不见底,仿佛是无尽的深渊。

    田秀喘着粗气说:“草率了,没想到,泰山这么难爬。”

    郭瑗之就说:“泰山会治好每一个嘴硬的人,我第一次来爬的时候,爬了一半腿就软了。”

    田秀笑了笑:“我也是。”

    章邯有点奇怪,好奇的问:“陛下,贵妃殿下,你们两个爬过泰山??”

    田秀和郭瑗之相视了一眼。

    他们肯定不能说在前世爬过,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田秀就说:“梦里爬过。”

    四人歇了一会,继续上山。

    一直走了一个多时辰,天都快亮了,他们才爬到山顶。

    泰山之顶的景色确实不同。

    站在泰山之巅眺望山下,山下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渺小,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被田秀踏在了脚下。

    田秀突然就体会到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站在泰山上是什么感觉?”

    田秀突然开口。

    众人都不知道问谁。

    郭瑗之就走上前回答:“风景宜人。”

    田秀又问:“除了风景呢?”

    郭瑗之思索片刻道:“还觉自身之渺小,天地之广阔,更感肩负之责重大。”田秀微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似在思索着什么。

    章邯这时拱手道:“陛下,站在这泰山之巅,俯瞰万物,更觉陛下之伟业如这泰山般巍峨,当泽被天下,福佑苍生。”

    田秀听后,心中一动。他深知自己作为帝王,责任重大。此时天色渐亮,第一缕阳光洒在众人身上。田秀突然豪迈地大笑起来:“今日站在此处,方知这天下之大,朕定要让这江山永固,百姓安康!”

    众人皆被他的气势所感染,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随后,田秀让章邯下山,把其他人请上山,准备封禅。

    他自己实在不想折腾了,这一上一下的,太累了。

    章邯担心田秀一个人在山上会有危险。

    田秀就说:“快去快回,朕在这儿等你们。”

    章邯只好叮嘱那个唯一护卫,让他保护好皇帝,自己下山去叫人。

    此时山上就只剩下了田秀、郭瑗之和那个护卫。

    田秀问郭瑗之:“瑗之,你说朕死后,史书会如何评价我?”

    郭瑗之温柔地看着田秀,轻声说道:“陛下平定天下,远击匈奴与塞北,建万世不拔之基业,史书定会记载陛下的雄才大略与仁德之心,赞陛下为一代圣君,功垂千古。”

    田秀微微摇头,苦笑道:“我武功虽盛,文治却有亏。民生多艰,只怕,我称不上一代圣君,大概百年以后,我也是秦皇汉武之流吧。”

    郭瑗之握住田秀的手,坚定道:“秦皇汉武好大喜功,为了个人的武功,不顾百姓死活。陛下御极以来,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就是高祖那样的仁君,也不过如此了。”

    田秀听后,心中宽慰不少,正欲再言,突然那护卫神色一变,警惕地看向四周,低声道:“陛下,似有异动。”

    田秀立刻警觉起来,郭瑗之也紧张地靠向田秀。那护卫抽出兵器,挡在两人身前。就在这时,一只猛虎从草里钻了出来,田秀万万没想到,这泰山顶上还能有老虎。

    老虎是怎么爬这么高的?

    不容田秀多想,那猛虎已经朝着他们扑过来。

    护卫拔剑上前,和老虎搏斗。

    不过片刻功夫,老虎就将护卫打倒。

    田秀慌了,他是真的慌了。

    自穿越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危险的情况。

    难道朕今日就要葬身虎口?

    老虎朝他扑过来,关键时候一支箭射过来,正中老虎的脑袋。

    章邯放下弓箭,身后的一群护卫急忙上前将皇帝保护起来。

    田秀看到章邯,大松了一口气:“你又救了朕一次。”

    说完,田秀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所有人都慌了。

    郭瑗之让章邯背着田秀,赶紧下山。

    章邯背起田秀,跑得飞快。

    半个时辰以后,田秀躺到了他的辒车里。

    此时,太子、群臣都挤在皇帝的病榻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