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06章 伐魏之役五
    李牧率大军从黄池出发,又经过三天时间,终于赶到大梁。

    赵军来到了大梁城下以后,李牧抬头望向大梁城,只一眼就被大梁城的气势所震惊。

    大梁的城防,仅仅是外城的城墙就有三十里,高度达三丈,城外还有一条宽约二百米的护城河,也难怪历史上大梁数次被围,敌军都不能攻下。

    这时钱紧说道:“我以为邯郸和临淄的城墙就够坚固,想不到大梁的城墙更加坚固厚实,这么坚固的城墙,强攻的话,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攻不下。”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战国之初,魏国是天下第一强国,国力强盛,而且位于中原腹地,当时的魏国打遍天下无敌手,这城墙修的自然是高大厚实。”

    钱紧笑道:“不过魏国也就是因为地处天下之中,所以这才吃了大亏,被秦齐楚围攻,因此才最终走向衰落。”

    李牧闻言,摇了摇头说道:“话也不是这么说的,魏国地处四战之地不假,但如果能有一个明主,用正确的战略来引导魏国,魏国的地利也可以从劣势变为优势。只可惜魏国自文侯之后,一代不如一代,这才衰落至此。”

    钱紧听了以后抱拳说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两人正说着,沈鸽骑着马过来拱手道:“大将军,钱将军,这大梁城内的情况都搞清楚了,魏王在城里集中了二十万守军,还有足够大军食用一年的粮食,魏王还任命了晋克为将,负责大梁的防务。”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钱紧面色一沉,大梁的城防本来就坚固无比,魏王还在城里集中了二十万守军,赵军现在也就只有二十万,在兵力上根本不占优,这仗比想象中的还要难打。

    李牧听了这个消息同样眉头一皱,但紧接着他就捕捉到了沈鸽话中的关键:“你说魏王让晋克为将?”

    “是!”

    李牧追问沈鸽:“晋克是谁,本将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

    沈鸽解释了一下,魏国当年有一个大将名叫晋鄙,信陵君窃符救赵时,晋鄙被信陵君的门客朱亥所杀,晋克就是晋鄙之子。

    听说晋克是晋鄙之子后,李牧当即沉思起来,晋克之父当年就是被朱亥所杀,而朱亥正在防守垣雍。

    如果他们这时候移兵向西全力攻击垣雍,晋克大概率是不会去救朱亥的。

    即便晋克真的能不计前嫌,连杀父之仇都不顾了出兵援助朱亥,那么赵军也可以在半道设伏,歼灭出城救援的魏军。

    这样一来赵军接下来再攻大梁,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李牧命令沈鸽率领五万大军去进攻垣雍,自己则率领其余的军队牵制大梁的魏军。

    沈鸽领命而去后,率兵离开赵军大营,向西去进攻垣雍。

    赵军的动作很快就被城里的魏军侦察到了。

    魏军斥候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姚贾。

    姚贾则是立刻带着这个消息去找晋克。

    此时晋克还正在城头上安排防务,姚贾匆匆找到他说:“上将军,你听说了吗?”

    晋克将面前的几个部下打发走,转头看向姚贾:“听说什么?”

    姚贾把赵军分兵去攻打垣雍的消息告知了晋克。

    晋克听完以后表现的非常平静,没有丝毫慌张。

    姚贾却是一脸惊慌:“上将军,垣雍安危关系到全局,如果赵军拿下垣雍,大梁可就危险了。”

    晋克说道:“那相国的意思是?”

    姚贾道:“请上将军立刻出兵去援助朱亥将军,保住垣雍。”

    晋克跟朱亥有杀父之仇,他打心眼里不想帮助朱亥。所以晋克推辞说:“卑职也想去救援朱亥将军,可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姚贾当然不会信服这个话:“晋将军,你手上有二十万大军,怎么会心有余力不足?”

    晋克辩解说:“大梁有多大相国又不是不知道。二十万人防守大梁,已经相当紧凑了,在下手上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救援晋将军。”

    “晋克!”姚贾博然大怒指着晋克说道:“你分明是不想去救垣雍,你是在公报私仇!我要到大王面前告你!”

    晋克也戳中了心思,先是脸一红,跟着也是大怒:“相国,你别血口喷人,谁公报私仇了?我奉大王命令卫戍大梁,要对大梁负责,你要我出兵去救朱亥,赵军趁机攻城怎么办?

    而且你想过没有,赵军最喜欢玩围点打援,如果我出兵去救垣雍,万一半途被赵军埋伏,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是不是非要看着我们损失些弟兄,相国你才高兴?”

    姚贾被怼的说不上话,身体止不住的发抖。

    晋克冷笑了一声,继续说道:“刚才姚相说要到大王面前告我,那好啊,我陪姚相一起去!我正好也要去告姚相!”

    姚贾一惊,这晋克居然想反过来告自己他想干什么?

    晋克说道:“姚相,你不谙三军之事,却敢在阵前胡乱指挥,本将要到大王面前告你个干预指挥之罪!”

    姚贾伸手指着晋克:“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晋克把目光看向城下:“本将还有公务,相国就请回吧!”

    姚贾气愤的转身离去。

    另一边,朱亥刚刚收到周市战败的消息,还来不及反应,斥候就来汇报说,大梁方向有敌军杀来。

    朱亥立刻就确定了,赵军这是拿不下大梁,所以想要先攻下垣雍好水淹大梁。

    “传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

    魏军做好了准备。

    沈鸽到了垣雍城下后,看城头上的魏军已经做好准备,就知道这仗不好打了。

    这时斥候过来说:“杨将军那边有使来。”

    不久,沈鸽到了杨端和的大帐。

    两人见面先是相互寒暄了一番之后,杨端和拉着沈鸽坐下。

    然后杨端和才问:“沈将军,大将军遣你来,是不是准备要攻击垣雍?”

    沈鸽点头:“大将军要我佯攻垣雍,看能不能把魏军引出来。”

    杨端和点了下头,又问:“按照沈将军来看,你觉得垣雍好打吗?”

    沈鸽摇头。

    杨端和又说道:“如果不把垣雍打下,我把大军开到大梁与大将军合并一处,将军以为我们能攻下大梁吗?”

    沈鸽依旧是摇头。

    大梁的坚挺程度,不是多几万人就能打下的。

    按照先前邯郸站的经验来看,魏军如果死守大梁,赵军就是以举国之兵来攻,三五个月也是打不下的。

    杨端和说道:“看来那就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沈鸽看着杨端和,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杨端和把铁牛山之战的情况说了一下,说道:“沈将军,垣雍虽然说是不好打,但荥口的周市已经受到我们重创,本来靠我自己去打荥口还要费一番功夫,但你来了就不一样了,要是你我合兵一处,荥口不出十天就能拿下。”

    沈鸽听了以后大喜,垣雍和荥口都临近河水,赵军要是能拿下荥口,即便是没有垣雍,照样可以放水淹城。

    沈鸽当即点头,与杨端和商定合兵攻打荥口。二人迅速整合兵力,朝荥口进发。而垣雍这边,朱亥见赵军迟迟未攻城,心中疑虑渐生。他派出多批斥候,探查赵军动向,很快得知赵军主力已转向荥口。朱亥大惊,深知荥口若失,大梁危矣。他顾不上与晋克的仇怨,立刻修书送往大梁,恳请晋克出兵救援荥口。

    晋克收到书信后,权衡良久,最终让人回了一封信给朱亥。

    朱亥收到回信以后也是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晋克这封回信通篇都是废话,只有最后一句是关键:“将军距离荥口较近,请将军先率兵去救,援兵旦夕可到。”

    “他妈的晋克这狗杂种,说得倒轻巧。这种情况,本将拿什么去救荥口?”朱亥气得飙脏话了。

    他手上的兵力只能勉强守住垣雍,哪来的多余兵力去救周市?

    他要是出兵去救周市,搞不好会重蹈铁牛山之战的覆辙。

    朱亥提起笔又给晋克写了一封信。

    晋克回信很快,依旧是说让朱亥去救荥口。

    一来一回,两人扯皮了很多天,时间转眼就到了十一月初。

    天气已经很冷了,河水很多地方都结了冰。

    朱亥正站在城头上遥望着东方,等待着晋克的援兵。

    这时候斥候来了:“将军!”

    朱亥急忙问他:“怎么样,是不是大梁方面的援军,到了”

    斥候犹豫了一下,说道:“荥口急报,赵军昨夜占领了荥口。”

    “什么?”朱亥险些没有站稳:“周将军呢?”

    斥候悲道:“周将军已经在城破之时战死。”

    朱亥心中一凉。

    荥口已失,接下来赵军只要挖开渡口,那么水淹大梁。

    不过还好现在是冬季河水结冰,赵军想要掘开河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魏军只要趁着春季来临前收复荥口,事情就还有转机。

    朱亥写了三封信,一封给魏王,一封给晋克,最后一封则写给姚贾。

    在信中朱亥阐明了荥口的形势,并且希望魏王能够出兵救援。

    另一边,荥口。

    赵军再顺利的拿下了荥口后,立刻开始指挥士卒挖掘渡口。

    但因为到了冬天,土地变得很坚固,赵军的挖掘工作并不顺利。

    杨端和无奈的说道:“想要掘开渡口,这是一个大工程,只凭咱们这些人手可能不够。”

    沈鸽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去抓附近的魏人,让他们帮助我们挖掘河口。”

    杨端和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你可以让部下四处去抓魏国百姓,然后要这些魏人帮助赵军挖掘河口。

    魏国地处中原人口稠密,赵军使用了大半个月就抓到了七八万民夫。

    但问题紧接着出现了,魏人知道赵军想要挖开河水水淹大梁,因此非常消极。

    一连挖了十来天,进度也不高。

    杨端和非常着急:“这些魏人如此消极,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挖开渡口。”

    沈鸽对杨端和说道:“只能去信给唐王,请他征集一些民夫来,这样我们挖掘河口的速度就能大大的加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