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69章 韩非的抉择
    赵王偃七年正月(公元前241年)。

    楚国,汉水河畔。

    一个半大的小胖子正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对论天下局势。

    这小胖子名叫张苍是荀子的小徒弟,而和他辩论的那个青年人则是他的二师兄韩非。

    张苍率先开口:“师兄,您以为当今天下谁最有可能完成一统?”

    “当今…当今天下之中,最…最有可能完成…完成统一的,必…必必……”

    韩非一到紧张的时候就容易口吃,张苍听的很是费力,他直的伸手打断了自己的师兄,说道:

    “要不让师弟先说?”

    韩非点头表示同意。

    正好他也想看看自己这个小师弟对天下局势有何见解。

    “师兄,师弟以为,当今天下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当属秦国,其次为赵,然后是楚。”

    张苍一次性说出了三个国家,分别是秦国,赵国,以及楚国。

    他并没有提到余下的三国,似乎是刻意将这三国忽略了。

    “师弟…你…你怎么…不…不提……”

    韩非说话实在是费力,张苍只得替他把话说下去:“我为什么不提韩国?魏国?齐国对吗?”

    “对!”韩非点头。

    张苍叹了口气道:“师兄,韩魏两国日渐衰落,国土日削月割,面对秦赵楚之围攻,几无还手之力。至于齐国,多年来偏安一隅,不修兵备,朝堂之上更是文恬武嬉,早已没了昔日霸主的气象。”

    韩非皱起眉头,虽觉师弟所言有理,却仍难以接受。他争辩道:“韩…韩虽弱,但…但尚有良臣勇将。岂不闻天下强弓硬弩皆出于韩?”

    张苍摇了摇头,“师兄,良臣不为所用,勇将不得其志,空有也是枉然。

    至于所谓强弓硬弩,决定战争的从来都不是兵器,而是人。

    韩王崇尚术治,多年以来又采取事大主义,是除了鲁国卫国以外,最弱小的一个国家。

    说一句师兄不高兴的话,天下各国,谁都有可能完成一统,唯独韩国没有希望。”

    韩非一时语塞,心中满是苦涩。他深知韩国的处境,只是一直不愿承认。

    张苍见状,轻声道:“师兄,师弟明白你心系韩国,但大势如此。秦国变法之后日益强大,且秦人虎狼之心昭然若揭,以战养战,不断扩张。

    秦王政更是雄心勃勃,继位以后先是收复巴蜀,又打败了强大的魏国,如今,秦国的锋芒已经快要回到20年前。

    诸侯各国之中,秦国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

    赵国胡服骑射后军力强盛,田秀又是不世之贤臣,如今的赵国刚刚消灭燕国,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虽然不如秦国之底蕴雄厚,却也很有希望统一天下。

    最后楚国地广人众,楚王完虽然经历了不少失败,但楚国之底蕴犹存,此三国才是当前争雄的主角。”

    韩非默默低下头,望着汉水悠悠流淌,似看到了韩国风雨飘摇的未来。

    这一刻,他很迷茫。

    难道自己的母国,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想到此处,韩非心中苦涩不已。

    此时,一个苍老而又洪亮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非,不必如此气馁。”

    听到老师的声音,韩非惊喜的转过身。

    果然,荀子站在身后。

    此时的荀子两鬓斑白,气色却很好,皮肤也没有多少褶皱,他穿着一件麻衣,腰间配的剑,身上颇有一种道骨仙风。

    荀子捋着自己的长须坐到了张苍和韩非的身侧。

    师徒三人以三角形落座。

    “老师!”荀子刚刚坐下,韩非就急不可耐的问道:“您还有挽救韩国的方法吗?”

    韩非热忱、期待的眼神中,荀子缓缓摇头。

    见此,韩非颇感失望,随即又不死心的问:“您…您刚才不是说叫我不要气馁吗?”

    荀子捋着胡须,淡然一笑,摇头说道:“我说的不要气馁,意思并不是能挽救韩国,我只是要你不要为韩国的灭亡而气馁。”

    韩非闻言,心中更失望了。

    难道韩国真的没救了?

    荀子接着说道:“当今天下,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不管是秦国也好,赵国也好,楚国也好,甚至是齐国魏国都想要统一天下。

    韩国地处四战之地,无论是谁想要去统一天下,都绕不开它。

    因此,韩国的灭亡是必然的。

    这是势,势绝非人力可以扭转。”

    韩非紧咬嘴唇,眼里满是不甘,“老师,那韩国就只能坐以待毙么?”

    荀子轻轻拍了拍韩非的肩,“非也。韩国虽亡,但韩国子民还在,文化还在。你一身才华,不应只着眼于一国兴衰。”

    韩非微微一怔,似有所悟。

    “师兄,老师说得对。”张苍附和道,“秦国若得天下,也需治理各国遗民,师兄的法家思想定能有用武之地。”

    “不!”荀子摇了摇头,看着小徒弟张苍说道:“仓,你后面的话说对了,但前面的话却说错了。”

    张苍一怔。

    荀子缓缓说道:“秦国确实很有希望统一天下,但是,赵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更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什么?”2

    荀子笑了笑:“因为赵国会使用仁义,仁义的军队是无敌的。”

    张苍嘴角一抽。

    韩非也忍不住撇嘴。

    如果说当今天下有谁是第一赵国吹,那肯定就是荀子。

    荀子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要吹一吹赵国。

    尤其是田秀,荀子逢人就对人说他的治国理念有多少先进之处,荀子对田秀对赵国的赞美滔滔不绝。

    就导致他的两个徒弟韩非、张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荀子见自己两个徒弟的反应,淡淡的问:

    “你们两个是不是觉得老师说的不对?”

    韩非是个老实孩子,听到老师的话,赶忙拱手告罪:“学生不敢!”

    张苍头比较铁,胆子也大:“老师,我的确认为您说的不对。”

    “哦?”荀子饶有兴致的看着张苍:“你且说说为师哪里不对?”

    张苍拱起手一本正经的说道:

    “老师,学生承认,赵国如今确实是蒸蒸日上。但是赵国跟秦国之间还是有一段差距的。

    首先,秦国经过了差不多100年的发展 ,从秦孝公至今,已经经历六代七王,其底蕴可以说是非常雄厚。

    反观赵国,虽然吞并了燕国。但燕人与赵国有亡国之仇,20年以内燕人恐怕不会拼死为赵国作战,赵国所能使用的实际上只有他们本国的力量。

    如果仅依靠赵国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是秦国的对手。”

    韩非听完张苍的话,也是紧张的看着自己的老师。

    他很想知道,自己的老师会如何驳斥张苍的观点。

    荀子呵呵一笑,指着张苍说道:“苍,你进步了。”

    张苍谦逊的一笑。

    荀子紧接着,严肃的说道:“但你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并没有看到另一面。

    秦国的确底蕴雄厚,可是秦人残暴,秦王视天下百姓如同牛马,秦国每下一城,必须使用严苛制秦法统治十年,二十年,才能让一个地区真正归心。

    赵国在燕国实行仁政,已经得到了燕人的民心。

    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商汤周武皆是如此。

    虽然燕国现在还不能完全被赵国利用,假以时日燕国的国力被完全开发出来,那么赵国的力量将远胜于秦国。”

    荀子这番话说完以后,韩非、张苍不由同时低头陷入沉思。

    张苍再次抬头:“老师,难道这些就是您认为赵国能统一天下的理由吗?”

    荀子摇摇头:“当然,不仅如此。”我认为赵国最有可能统一天下,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的。”

    韩非、张苍的精神皆是一振。

    他们知道自己的老师要教真东西了。

    两个人都竖起耳朵听了起来,生怕有一点遗漏。

    荀子缓缓开口说道:“秦国自从失去巴蜀以后,元气大伤。国力急剧下滑,虽然秦王政后来又重新夺回了蜀郡,但秦人早已失去了蜀地人心。

    秦王政纵容司马南在成都杀戮,已经搞得整个巴蜀民怨沸腾。

    秦国想要再消灭巴国和充国彻底整合巴蜀,必将付出血的代价。秦人将遭遇到最顽强的抵抗。即便日后秦国能拿下整个巴蜀,得到的也不过只是一片残垣断壁。

    而且秦国丢失了北部的屏障上郡,赵国的冰封随时可以从北部地区直指关中。

    秦国必须要用出大量的兵力在咸阳一带驻守,如此才能避免被突袭。

    这就进一步弱化了秦国的实力。”

    韩非连连点头,急忙问:“那其他几国呢?”

    荀子笑着摇摇头:“楚国,自从遭遇了当年的陈蔡大败,一直没有缓过劲来。楚王如今只能任用江东的世族,例如项氏如今越做越大,假以时日必然要代楚王而自立。

    楚国连内乱尚且都不能解决,又如何能统一天下呢?

    齐国倒是霸主遗业底蕴雄厚,可惜齐王建不思进取,只会偏安一隅。

    我料定十年之内,齐国必为赵国所吞并。

    最后的韩国魏国,这两国已经衰落的不成样子,魏国现在全凭信陵君一人苦苦支撑,信陵君一旦死去,魏国也会随之灭亡 了。

    因而,当今天下最有可能统一的,只有赵国。”

    张苍听了荀子之言,心中虽还有疑虑,但也觉得老师分析得颇为在理。他沉吟片刻道:“老师,赵国纵然占尽优势,可秦王嬴政乃一代雄主,手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他岂会眼睁睁看着赵国崛起?定会想尽办法打压赵国。”

    荀子微微点头,“嬴政确非等闲之辈,但赵国亦有田秀这般贤相。他必定会针对秦国的打压制定应对之策。况且赵国如今士气正盛,军民一心。只要坚守仁义之道,上下齐心,又何惧秦国。”

    张苍跟着说道:“不管是秦国也好,赵国也好,他们谁统一天下都需要用人才。而我和师兄到时候必有用武之地。

    荀子笑着点了点头。

    他培养的人才不是用来统一天下的,而是用来治理天下的。

    李斯已经领悟了这一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