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20章 明倭战争 27
    “是啊!倭寇已然服软,天威已彰,此时,停战方是明智之举!”

    “让其称臣纳贡,赔偿兵费,既可补亏空,又可扬国威,两全其美!”

    “对马岛上十数万人,真要赶尽杀绝,亦有伤天和,非圣主仁君所为啊!”

    “听闻那倭使言辞恳切,姿态极低,若拒之门外,岂不令四夷笑我大明无容人之量?”

    主和的声音一时间占据了上风。

    许多官员从现实利益、民生经济、道德仁政以及传统的“怀柔远人”理念出发,认为接受祈和是当前最有利、最体面的选择……

    当然,主战派并未退缩。

    特别是新任礼部尚书,之前的老翰林,王家屏充当了主战派的主心骨。

    实际上,王家屏算作一个比较纯粹的读书人,隆庆二年的进士,编写过世宗实录。

    为人比较直。

    做事也是如此。

    隆庆年间敢弹劾高拱的狠角色。

    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王家屏虽然不积极靠拢,但也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一直到了万历十五年,才开始进入仕途的快车道。

    张四维在南洋府不幸去世后,其好友于慎行接任了礼部尚书,万历十九年年初,于慎行身体抱恙,随后便是这个王家屏接任。

    正当主和派的一方声势越来越旺之时,王家屏站了起来。

    作为六部尚书,大九卿这般的人物,文华殿议事,是有座的……

    “诸公莫要忘了嘉靖年间倭乱之惨痛教训!彼辈反复无常,今日求和,安知非缓兵之计?待其恢复元气,必再度为患!届时,谁又能承担这养痈遗患之责?!”

    户部尚书张学颜也沉声道:“王学士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倭国狼子野心,觊觎神州非止一日。此番倾国之兵而来,岂会因一败而真心臣服?若不趁此良机,重创与他,恐数十年后,我子孙后代仍要受其荼毒!”

    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

    两个大佬出来站台,比较激进的一些官员,说起话来,倒也显得更有底气。

    但主和派的官员算是朝堂的主流,人数较多。

    文华殿内唾沫横飞,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有官员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有官员气得浑身发抖,甚至有人相互指着鼻子斥责对方“迂腐”或“短视”。

    整个大殿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嗡嗡作响,充满了火药味。

    若不是在庄严的文华殿内,有阁老重臣在场镇着,恐怕早已有人要捋起袖子理论了……

    申时行坐在上首,看着这纷乱的场面,眉头紧锁,只是反复强调“诸公且冷静”、“容他人说完”,但效果甚微。

    第一日的会议就在这种激烈但僵持的争吵中,直至日落时分也未能得出任何共识,不欢而散。

    夜幕降临,北京的各大酒楼、私宅却比平日更加热闹。

    观点相近的官员们自然而然地聚到一起,议论白天的廷议,情绪更加激动。

    在城南一家颇为雅致的酒楼包间内,十几名东南籍官员和几位主张尽快息兵休养的官员正在密议。

    “王家屏等人,全然不顾东南民生疾苦,只顾着自己慷慨激昂,博取直名!实在可恨!”一名官员愤愤不平地灌了一杯酒。 “还有那张学颜,身为户部尚书,岂不知国帑好不容易有了结余,若是在打下去,岂不是又要让朝堂过苦日子。”

    “明日廷议,我等必须据理力争,务必促成和议!这不仅是为了家乡父老,也是为了朝廷大局!”

    “对!明日若他们再敢阻挠,便与他们辩个明白!”

    两派人物,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第二日的廷议上进行最后的较量。

    紧绷的神经和巨大的压力,让所有人都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第二日的文华殿,气氛比前一天更加紧张。

    官员们各怀心事,脸色凝重,相互之间的眼神都带着警惕和敌意。

    议事刚开始,双方就直接跳过了客套,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攻讦……

    主和派依旧强调停战带来的现实利益和仁义道德,主战派则更加尖锐地指出历史教训和潜在风险。

    争论的焦点逐渐从“该不该和”偏离到了“谁才是为国为民”、“谁在沽名钓誉”甚至“谁怀有私心”上。

    言辞越来越尖锐,火气越来越旺。

    当主和派官员嘴替周得礼再次慷慨陈词,诉说东南商民之苦,呼吁尽快接受倭国臣服时。

    兵科给事中刘懋猛地出班,厉声打断了他:“你口口声声为了东南百姓!殊不知,今日之苟安,正是明日东南大祸之根源!尔等如此急切要与倭寇媾和,究竟是为了东南百姓,还是为了尔等家中那点海上生意?!抑或是……受了那倭使什么不可告人的好处……”

    这诛心之论一出,满殿哗然……

    周得礼听到这话,都吓坏了,气煞了。

    “你……你血口喷人!本官一片公心,天地可鉴!你……你这黄口小儿,安敢如此污蔑朝廷重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懋毫不退让,冷笑道:“是否污蔑,尔等心中自知!若非怀有私心,何以对倭寇如此温情脉脉,对我将士浴血奋战之成果如此轻视?!尔等行为,与卖国何异……”

    “卖国”这两个字,如同一点火星溅入了火药桶!

    “刘懋!你放肆!”周得礼身边几位官员立刻出声呵斥。

    “竖子安敢辱及我等清誉!”

    “分明是你们这些穷兵黩武之徒,欲陷国家于长期战乱之中!”

    ………………

    “你们办的,别人难道说不得吗?尔等就是见利忘义!”

    “误国奸臣!”

    ………………

    争吵瞬间升级为人身攻击和群体性的对骂。

    文华殿内秩序大乱,双方官员情绪失控,互相指着鼻子痛斥,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对方脸上。

    一些年迈的官员气得捂住胸口,年轻气盛的则挽起袖子,眼看就要从文斗变成武斗……

    申时行、张学颜、方逢时等阁部重臣连连呵斥“成何体统!”

    “肃静!”,但此时他们的声音已被淹没在愤怒的浪潮中。

    突然,不知是谁先推搡了一把,抑或是争吵中肢体碰撞,只见周得礼和刘懋两人竟然猛地扭打在了一起!

    周得礼抓住刘懋的官袍,刘懋则扯住了姚宗文的衣袖!

    旁边的官员们有的惊呼,有的试图拉架,有的则趁机也向对面阵营的人动起了手!

    劝架的和打架的搅作一团,庄严的文华殿内,顷刻间俨然上演了一场全武行、官帽掉了一地,场面彻底失控!

    “住手!”

    “快拉开他们!”

    “哎呀!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说着,上去踹了一脚。

    申时行看得是又急又气,脸色铁青,连连跺脚。

    就在这混乱不堪、几乎难以收拾之际——

    “咳咳。”

    一声并不响亮,却异常清晰的咳嗽声,从殿侧传来。

    这声音似乎带着某种魔力,瞬间压过了殿内的所有喧嚣。

    扭打在一起的官员们动作僵住了,互相谩骂的官员们声音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惊恐地转向声音的来源。

    只见大殿侧门处,不知何时,皇帝朱翊钧已经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穿着一身常服,脸上看不出喜怒,目光平静地扫视着殿内一片狼藉、衣冠不整的众臣。

    他没有说话,只是那样看着。

    然而,一股无形的、冰寒刺骨的威压瞬间笼罩了整个文华殿。

    刚才还如同菜市场般喧闹的大殿,此刻落针可闻,只剩下官员们粗重而惊恐的喘息声。

    这些人是真怕皇帝。

    所有参与斗殴和争吵的官员,无不面如土色,冷汗涔涔而下,慌忙不迭地整理着自己凌乱的袍服冠带,噗通噗通地跪倒一地……

    “臣等失仪!罪该万死!”

    惶恐请罪之声此起彼伏,再无方才半点嚣张气焰。

    朱翊钧缓缓踱步,带着陈矩,冯安等人走进了文华殿。

    他俯视着脚下匍匐一片的臣子们,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诸卿……讨论国事,真是尽心竭力啊。”

    ………………

    第一章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