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93章 万历十八年 3
    华盖殿的喧嚣与慈庆宫的暖意都被隔绝在厚重的宫门之外。

    乾清宫的暖阁外,只余下烛火摇曳的静谧。

    朱翊钧已褪去常服,只着一身素色中衣,他屏退了所有侍从,独自一人坐在宽大的紫檀木御案之后。

    案头,并未堆积如山的奏疏——这是新年的特权,也是他刻意为之的片刻喘息。

    唯有一幅卷轴,被小心翼翼地展开,铺陈在光滑如镜的案面之上。

    烛光跳跃,柔和地照亮了画卷。

    三龙图。

    世宗肃皇帝嘉靖帝,一个以权谋和道术驾驭帝国几十载的复杂帝王。

    左侧正是他的父亲,穆宗庄皇帝隆庆帝,在位虽短,却为他留下了相对平稳的朝局和敢于任用的能。

    而在画卷下右侧,云雾初开之处,画着那便是幼年的他自己。

    朱翊钧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画卷上那条幼龙的轮廓,指尖最终停留在自己下颌新蓄起的、修剪得宜的短须上。

    触感微硬,带着生命的真实。

    他对着烛光,看着御案一角水银镜中映出的容颜。

    眉宇间已褪尽少年稚气,取而代之的是久居人上的深沉与掌控一切的从容,唯有那双穿越了时空的眼眸深处,偶尔闪过的锐利与洞悉,依旧与众不同。

    “呵…”一声几不可闻的轻笑从他唇边逸出,带着淡淡的感慨,“原来…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镜中的帝王与画中的幼龙重叠又分离。

    这十数年,弹指一挥间,却又恍如隔世。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他回想起自己当皇帝的这么多年,确立权威,亲手推动、或默许支持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革……

    开海!那扇沉重的国门被他以强硬的意志推开。

    宁波、泉州、广州…巨大的海船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劈波斩浪,驶向未知的海洋。

    白银如潮水般涌入,海关岁入连年翻番,充盈着一度干瘪的国库,支撑着他宏大的蓝图。

    海外那些星罗棋布于吕宋,爪哇,甚至是明皇州、如同帝国伸向深蓝的触手,宣示着前所未有的力量投射。

    海疆之外,大明的日月旗已在异域的土地上飘扬。

    西陲!

    经略西域的雄师,在麻贵的统帅下,一路向西,将帝国的兵锋重新推至库尔勒城下!

    天山南北,再次响彻大明的号角。

    北方那些桀骜不驯的蒙古部落,被两国公彻底击溃,或被分化,或被收服。

    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套虏”、“海寇”,如今不过是史书上的名词,九边重镇的压力前所未有地减轻。

    辽东?建州女真?努尔哈赤?

    更是注定消失在历史的画卷中,努尔哈赤现在都已经在北京城陷入中年危机了,一门心思,想让自己的儿子以后有些成就,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的好一些。

    他唯一能出现在历史中的片刻,便是天子第一次召见李成梁,见到了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女真人,将其留在了京师,不过,这一幕,也会被后世解读为,天子的心血来潮,或是变样的打压当时不可一世的李成梁的举动。

    国富!

    兵强!

    疆域前所未有的辽阔!

    一幅宏大的、远超他祖父和父亲时代的帝国画卷,在他手中徐徐展开。

    他交出的这份答卷,足以告慰太庙中的列祖列宗,足以让史官浓墨重彩地书写。

    然而…

    西南!

    那片瘴疠之地。

    东吁王朝正如日中天。

    也是缅甸王朝历史上最强大的时刻。

    朱翊钧并非不想解决,而是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

    西南一动,必然波及整个中南半岛,大明朝可能真的陷入泥潭,消耗巨大。

    他选择了暂时隐忍,以守为主,分化瓦解,让那些土司和藩属国自己去争斗消耗,只给相应的支持,但出兵直接参与这一块,他还从未考虑过。

    但这份“放缓”,不是畏惧,那块土地,终究是帝国版图上未来的一块拼图。

    他们现在打的越厉害,消耗的越多,数十年后,大明进入的时候,压力便会越小。

    而眼前,最迫近的危机,便是东海了。

    倭奴丰臣秀吉,那个狂妄的“猴子”,竟敢倾举国之力,悍然入侵大明藩属朝鲜。

    朝鲜对于大明朝来说,非常重要。

    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倭国…朝鲜…”朱翊钧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份“答卷”的最后几笔,注定要用血与火来书写。

    他对此有必胜的信心,却也深知战争的残酷与变数。

    帝国的国力足以支撑,但战争本身,终究是巨大的消耗与风险……在前线厮杀的是士兵,可在后方受罪的却是百姓。

    而朱翊钧也明白,开疆拓土,富国强兵,这些宏图伟业,终究需要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来守护和延续。

    根据大明帝国特殊国情,朱常澍是自己最为优先培养的太子。

    那日在大兴县,朱翊钧说的那些,可不是真的空口白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不可能让朱常澍去外地跑到太远,但在北京郊区这边蹦跶蹦跶,还是可以的。

    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这才是他未来岁月里,最核心、最艰难,也最不容有失的任务!

    帝国的未来,系于一人。

    烛火“噼啪”一声轻响,将朱翊钧从深沉的思绪中拉回。

    他望着镜中自己深邃的眼眸,那里有睥睨天下的雄心,有掌控一切的自信,也有着一丝唯有深夜独处时才会流露的、身为帝王与父亲的深深疲惫与隐忧。

    “陛下,”一个恭敬而熟悉的声音在暖阁门口轻轻响起,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安。

    他垂手侍立,声音放得极低,“龙体为重,该安寝了。”

    朱翊钧没有立刻回答。

    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案上的《三龙图》,目光掠过祖父、父亲、幼年的自己,最终定格在镜中那个蓄着短须、肩负着庞大帝国命运的帝王身上。

    他缓缓合上画卷,动作带着一种珍视与决然。

    然后,他抬起头,对着门口的方向,声音平静无波,却仿佛蕴藏着千钧之力:“嗯。安寝吧。”

    “睡醒,便是万历十八年了。”

    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旧的功业已成定局,新的挑战与责任,已随着新岁的钟声,沉沉地压在了这位帝王的肩头。

    东海的风暴,西南的隐患,大明的传承…

    这一切都是未来之事……

    ………………

    更新三张,书友们早点休息,老李也睡觉去了……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