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0章 无形的压力
    “如意姐,我能问一下吗?你为啥要学做鞋呢?我一直没想明白,现在谁还穿手工鞋啊。”

    赵敏书看了眼老师傅,见他正低头喝汤,便才慢慢开口,语气平缓而认真:“我觉得,手工做的东西,有种特别的味道,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

    “啥味道?”

    周传家好奇追问,身体微微前倾,眉头微皱,像是在等待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每一针每一线,都是人用心缝的,手温、力道、节奏,全都融进去了。每一双鞋,都不一样,就像一件件小艺术品,带着制作者的心意和气息。”

    她说话的时候眼神很亮,像是想起了什么美好的事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那种温度,机器做不出来。”

    她轻轻补充了一句,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敲在周传家的心上。

    周传家听着,心里咯噔了一下,像是被什么突然触动,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的画面——父亲坐在灯下,一针一线地补着一双旧布鞋,嘴上还念叨着:“你瞧,这针脚多匀实,穿在脚上踏实。”

    小时候,老爸也总这么说,语气坚定,眼神专注,可他从没真听进去,只觉得那是老一辈的执念,过时了,没用了。

    “可现在大家穿的都是工厂出的鞋,款式新,价格便宜,手工鞋没人买,生意做不下去的。”

    他还是觉得不明白,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解,甚至有些固执,“光有温度,换不来饭吃啊。”

    “没人买,不代表它没意义。”

    赵敏书声音不响,语气却很坚定,像山石般沉稳,不容动摇,“有些东西,不能光看值不值钱,要看它能不能留在人心里。”

    老师傅听了,微微点头,眼角露出笑意,嘴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是干涸的河床突然有了水流,整个人都鲜活了起来。

    这丫头不仅手巧,脑子也清楚,看得透,想得深,比自家那只会算方程的儿子强多了。

    “传家,你听听人家讲的,再想想你自己!”

    老师傅又忍不住拿儿子对比,语气里既有责备,也有一丝隐隐的期盼。

    周传家苦笑一下,没吭声,低头盯着碗里的米饭,热气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他心里那堵多年的墙。

    他知道爸一直失望,可他真的不喜欢这个行当。

    这种情绪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胸口,让他每一次面对父亲的目光时,都不由自主地避开。

    他并不是瞧不起父亲的手艺,也不是轻视这门传承了几代人的鞋匠技艺,只是内心深处,始终无法燃起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比起每天坐在小店里,低头一针一线地缝补、纳底,他更喜欢在书桌前翻看那些泛黄的书页,沉浸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

    那种自由而广阔的感觉,是小小的鞋铺永远无法给予他的。

    “爸,我不是瞧不起你的手艺,我是觉得,人得干自己喜欢的事。”

    这句话他说得很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

    他不想让父亲误会,更不想伤害那个默默付出了一生的男人。

    可现实摆在眼前——他无法违心地承诺,说自己愿意接过这双沉甸甸的工具箱,守着这间老店过一辈子。

    他有梦想,哪怕那梦想在父亲眼里不值一提。

    老师傅把筷子往桌上一放,脸色不太好:

    “喜欢?你喜欢的那些书,能当饭吃吗?”

    声音不大,却像锤子一样砸在桌上,震得碗里的汤都微微晃动。

    他的眉头紧紧拧在一起,眼中闪过一丝受伤与不解。

    在他这一辈人的观念里,手艺是立身之本,是能养活一家人的饭碗。

    读书?

    那是闲人才有的奢侈,是飘在空中的云,抓不住,也落不了地。

    眼看父子俩又要吵起来,赵敏书连忙出来打圆场:

    “师父,传家哥有自己的志向,咱们别为这事闹别扭。”

    她快步走过来,手里端着一盆刚洗好的碗,语气轻柔却带着安抚的意味。

    她知道师父亲手带大的孩子只有周传家一个,对他寄予厚望,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争执才格外令人心疼。

    她不想看到这父子俩因为一句句话就撕裂了感情。

    周传家感激地看了她一眼,站起来说:

    那眼神里有歉意,也有释然。

    他知道赵敏书替他说话,并不是因为她偏袒谁,而是真心希望这个家能和睦。

    这份体贴,让他心里暖了一下,又酸了一下。

    “爸,我明天还得赶回学校,先去休息了。”

    他说完,声音压得很低,几乎像是在自言自语。

    他不想再争执,也不想再说什么伤人的话。

    与其继续僵持,不如早点离开,给彼此一点冷静的空间。

    说完,低着头快步进了房间。

    脚步匆匆,像是逃开某种无形的压力。

    关上门的瞬间,他靠在门板上,深吸了一口气。

    屋内昏黄的灯光洒在他脸上,映出一丝疲惫和无奈。

    他知道父亲不容易,可他自己也不容易——夹在亲情与理想之间,每一步都走得艰难。

    老师傅叹了口气,默默开始收碗。

    那一声叹息很轻,却仿佛载着几十年的辛劳与不甘。

    他弯下有些驼的背,一手拿起一个瓷碗,慢慢叠在一起。

    动作迟缓,却一丝不苟,就像他对待每一双鞋那样认真。

    可此刻,他的心思显然不在碗上,而是在那个刚走开的儿子身上。

    “师父,我来吧。”

    赵敏书见状,赶紧接过他手中的碗筷。

    她知道老人心里难受,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抚平那道看不见的裂痕。

    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替他分担一点琐碎的辛劳。

    “这孩子从小就对这个没兴趣,我也懒得逼他了。”

    老人语气低落,“还好还有你愿意学。”

    他说这话时,目光落在赵敏书身上,带着几分依赖,也带着几分感激。

    这么多年,他是真的把赵敏书当成了徒弟,甚至是半个女儿。

    在这门手艺日渐冷清的年代,能有人真心愿意留下来学,已经是莫大的安慰。

    幸好,他还找到了一个真心喜欢这门手艺的人。

    赵敏书的手艺进步很快,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用心。

    她不嫌累,不怕脏,愿意蹲在角落里一整天练习纳底,只为做出一双合脚的布鞋。

    这份执着,正是老师傅最看重的东西。

    喜欢说好协议离婚,八零大佬反悔了请大家收藏:说好协议离婚,八零大佬反悔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说好协议离婚,八零大佬反悔了请大家收藏:说好协议离婚,八零大佬反悔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