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47章 虎卫训锐
    1047 章:虎卫训锐(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图额尔敦亲训虎卫备战)

    杭爱山外围元廷大军的训练校场,晨雾还未散尽,两万虎卫已列成整齐的方阵 —— 玄铁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手中的角弓斜挎腰间,胯下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却无一人躁动。巴图额尔敦身着轻便皮甲,腰间别着那柄刻 “奋勇” 的战刀,快步走到方阵前,手中高举一束黑色的毛发:“诸位虎卫将士!咱们是大军的‘虎头’,三日后便要随父亲夜袭阿鲁台中军大营!今夜特训,要练两样东西 —— 头插草原黑虎尾毛,口衔骨制短哨!这不是装饰,是咱们夜战辨友、静音传信的关键!”

    方阵中响起细微的议论声,虎卫统领孛鲁台上前一步,拱手道:“巴图额尔敦将军,虎卫虽为精锐,却从未在战时插毛衔哨,不知这两样东西,具体有何用处?” 巴图额尔敦将虎毛递给他,又从怀中掏出一支寸许长的骨哨:“孛鲁台统领请看,这黑虎尾毛,插在头盔左侧,夜色中虽不显眼,却能让同袍一眼认出,避免误伤;这骨哨,吹出来的声音低沉短促,不会被阿鲁台的巡逻兵察觉,不同节奏代表不同指令 —— 长哨一炷香是集结,短哨三声是进攻,连续短哨是撤退。夜袭需静音,靠喊杀传信易暴露,靠旗语夜色中看不清,这哨音便是最好的联络方式。”

    那拉珠尔此时也骑马立于校场高台上,看着下方的虎卫,高声道:“巴图额尔敦此计甚妙!虎卫作为‘虎头’,需在夜袭中率先突破,辨友与传信至关重要。此次特训,由巴图额尔敦全权负责,诸位虎卫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虎卫们闻言,齐声应诺,之前的议论声消失无踪,目光都集中在巴图额尔敦手中的虎毛与虎哨上,晨雾渐渐散去,校场的训练氛围愈发浓厚。

    巴图额尔敦将虎毛与虎哨分给身边的两名亲兵,对方阵道:“今日特训分两步 —— 上午备虎毛、制虎哨,下午练插毛、学哨令,明日全天磨合,后日验收!现在,随我去取虎毛与骨材,咱们动手准备!” 说罢,他翻身上马,率先向大军的物资营驰去,孛鲁台率虎卫方阵紧随其后,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晨雾未散的校场上划出一道清晰的轨迹。

    物资营的帐内,堆放着各类军备 —— 玄铁甲、角弓、破甲箭,还有一堆用麻布包裹的东西。巴图额尔敦掀开麻布,露出里面黑色的虎毛,每一根都长约三寸,尾端带着细软的绒毛:“这是三年前岭北行省狩猎草原黑虎所得,共两千余根,正好够两万虎卫每人一根。孛鲁台统领,你派五百名虎卫,将虎毛分类整理,去除杂毛,用温水清洗晾干,再用细麻绳在尾端捆扎,方便插在头盔上。” 孛鲁台点头,立刻派亲兵去召集人手,虎卫们有序地围上前,开始整理虎毛,手指拂过粗硬的虎毛,眼中满是好奇。

    草原黑虎尾毛的筹备,是特训的首要环节 —— 这虎毛并非寻常兽毛,草原黑虎在西北草原极为稀少,肉质可食,皮毛更是坚韧,尾毛尤为粗硬,插在头盔上既醒目又不易脱落,是辨认同袍的绝佳标识,其筹备过程也透着细致与严谨。

    负责管理物资的老兵帖木格(非之前同名将领),捧着一本 “物资登记册” 走到巴图额尔敦面前:“将军,这黑虎尾毛是至元四十三年秋,阿术平章率部在阿尔泰山南麓狩猎所得,当时共猎获两只黑虎,尾毛全部取下,用盐腌制后存于干燥的木箱中,至今仍完好无损。” 他打开木箱,里面的虎毛用油纸包裹,取出一根,在阳光下泛着乌亮的光泽,巴图额尔敦接过,用手指捻了捻:“毛质粗硬,长度也合适,插在头盔左侧,既不影响拉弓,也能让同袍看清。”

    五百名虎卫分成五十组,每组十人,在物资营外的空地上整理虎毛。一组中的老兵合撒儿,正用细齿梳梳理虎毛上的杂毛,动作轻柔:“这虎毛珍贵,得仔细梳理,不然插在头盔上毛毛躁躁,影响士气。” 身边的新兵脱脱,刚入伍半年,第一次接触黑虎尾毛,不小心扯断一根,顿时慌了神:“怎么办?断了一根!” 合撒儿见状,从自己的份例中取出一根:“无妨,我这根多留了一根,给你,下次小心些,这东西可不多。” 脱脱感激地点头,愈发小心地整理起来。

    清洗虎毛用的是温盐水 —— 按 “一斤水加一两盐” 的比例调配,既能去除虎毛上残留的盐渍,又能让毛质更坚韧。虎卫们将梳理干净的虎毛放入温盐水中,浸泡半柱香后取出,用干净的麻布吸干水分,再挂在木架上晾干。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木架上的虎毛随风轻晃,乌亮的色泽愈发明显。巴图额尔敦巡查时,看到一名虎卫将虎毛直接放在阳光下暴晒,立刻上前制止:“不可暴晒!会让毛质变脆,容易断,需在阴凉处晾干,半柱香翻动一次。” 那名虎卫连忙将虎毛移到阴凉处,按巴图额尔敦的吩咐翻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晾干后的虎毛,还需用剪刀修剪尾端 —— 将参差不齐的绒毛剪齐,确保每根虎毛长度一致,都是三寸。负责修剪的虎卫是之前做过裁缝的帖木儿(非管控司吏员),他手中的剪刀磨得锋利,每剪一下都格外精准:“将军说了,长度要统一,这样插在头盔上才整齐,看着也有气势。” 修剪好的虎毛,再用细麻绳在尾端捆扎成小结,方便插入头盔的缝隙中固定。

    一上午的忙碌后,两千余根虎毛全部整理完毕,分装在五十个木盒中,每个木盒上标注着 “虎卫某队” 的字样。巴图额尔敦检查后,满意地点头:“很好!明日训练插毛时,各队按木盒领取,不可混乱。现在,咱们去看虎哨的制作。” 说罢,他带着孛鲁台与几名虎卫,向工匠营走去,那里正忙着制作骨制短哨。

    骨制短哨的制作,有严格的流程与标准 —— 选用三岁以上的牦牛骨(肉质紧实,骨头坚硬,制成的哨子音色浑厚),经选材、截断、钻孔、打磨、试音五步,才能制成符合要求的虎哨,每一步都由经验丰富的工匠操作,确保哨音清晰、耐用。

    工匠营内,十名工匠围坐在木案旁,案上堆放着一根根长约五寸的牦牛骨,还有锯子、钻子、砂纸等工具。为首的工匠老阿古拉,已制作骨哨三十年,手艺精湛,他正拿着一根牦牛骨,用锯子小心翼翼地截断:“牦牛骨要选中段,这里骨头最粗,壁厚均匀,制成的哨子不易裂。” 他将截断的骨段放在手中掂量:“每段长三寸,直径一寸,这样吹出来的声音才够低沉,不会太尖锐被敌人察觉。”

    截断后的骨段,需用钻子在侧面钻两个孔 —— 一个吹孔,一个音孔,孔的大小与间距有严格要求。老阿古拉拿着钻子,对着骨段的一端钻吹孔,孔直径约三分;再在距离吹孔一寸的位置钻音孔,直径两分:“吹孔大些,方便衔在口中吹气;音孔小些,能调节音色,让不同节奏更明显。” 旁边的年轻工匠学徒,学着老阿古拉的样子钻孔,却不小心将音孔钻偏了,老阿古拉见状,接过骨段:“别急,慢慢来,先在骨段上用墨笔画好标记,再按标记钻,就不会偏了。”

    钻孔后的骨段,要用砂纸反复打磨 —— 先粗砂纸打磨表面,去除毛刺;再细砂纸打磨内壁,让气流通过更顺畅;最后用细布擦拭,让骨哨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工匠们打磨时,都格外用心,手指磨得发红也不在意。老阿古拉拿起一个打磨好的骨哨,对着阳光看了看:“内壁光滑,没有凸起,这样吹出来的声音才不会有杂音。”

    最关键的一步是试音 —— 老阿古拉拿起骨哨,衔在口中吹气,先是长哨,声音浑厚绵长,能传百丈远;再是短哨,声音短促有力;最后是连续短哨,节奏清晰。他对身边的工匠道:“每个哨子都要试音,长哨要够三十息,短哨要够五息,连续短哨要每息一次,不合格的要重新调整音孔大小。” 工匠们逐一试音,将不合格的骨哨挑出,重新钻孔打磨,直到哨音符合要求。

    巴图额尔敦走进工匠营时,老阿古拉正拿着一批试音合格的虎哨,放在木盘中。巴图额尔敦拿起一个,衔在口中吹了一声长哨,声音果然浑厚,不刺耳:“阿古拉师傅,辛苦了!明日午时前,能否制作出两万支虎哨?” 老阿古拉点头:“将军放心,十名工匠连夜赶制,明日午时前定能完成,每一支都会试音合格。” 巴图额尔敦道:“好!明日午时,我派虎卫来取,辛苦各位师傅了。” 工匠们齐声应诺,手中的活计却没停,继续忙着制作虎哨。

    下午的训练,先从 “头插虎毛” 开始 —— 巴图额尔敦亲自示范,教虎卫们如何将整理好的虎毛,稳固地插在头盔上,既要方便识别,又不影响战斗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格外细致,确保每一名虎卫都能掌握。

    校场上,巴图额尔敦站在高台上,手中拿着一顶玄铁头盔和一根整理好的虎毛,对下方的虎卫方阵道:“头盔左侧有一道半寸宽的缝隙,是专门用来固定饰物的,咱们将虎毛尾端的麻绳结,塞进缝隙中,再用头盔内侧的细铁钩勾住麻绳,这样即便骑马奔驰、挥刀作战,虎毛也不会脱落。” 说罢,他将虎毛塞进头盔缝隙,用手指从内侧勾住麻绳,再戴上头盔,转身让四方的虎卫看清:“大家看,虎毛从头盔左侧伸出,约两寸长,既不挡视线,也不影响拉弓,奔跑时也不会晃动。”

    虎卫们分成两百组,每组一百人,由各组的百户带领,开始练习插虎毛。一组中的百户博罗,先自己插好,再走到新兵身边指导:“麻绳结要塞紧,铁钩要勾牢,不然打仗时掉了,就没法辨认同袍了。” 新兵帖木儿试了三次,虎毛还是容易掉,博罗见状,接过他的头盔,仔细查看:“你这头盔的铁钩有点松,我帮你掰紧些。” 他用钳子将铁钩掰弯少许,再让帖木儿插虎毛,果然稳固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