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36章 夺场问责
    1036 章:夺场问责(至元四十六年夏那拉珠尔暂夺阿里不哥半数草场问责)

    那拉珠尔立于阿里不哥部主帐外的高台之上,手中握着两卷文书 —— 一卷是 “阿里不哥部违规记录册”,朱笔标注 “瞒报马群一万二千匹”“纵容激进派骚动两次”“私移私马至未核区三百匹”;另一卷是 “草场丈量册”,清晰记着 “阿里不哥部总草场二千一百顷,户均四十亩,超限额八百顷”。高台下方,阿里不哥率部落长老、马倌列阵,神色紧张地望着高台,草原的风卷着尘土,吹得他们的皮袍微微颤动,却无人敢动。

    李衡从帐内走出,递上《大元通制?宗藩制》抄本,低声道:“将军,按朝廷规制,宗藩瞒报马群且纵容激进,当夺半数草场;阿里不哥部总草场二千一百顷,半数即一千零五十顷,可划分为东、北两区,此两区牧草较丰,暂由虎卫代管,待其遵令三年无违,再行返还。” 那拉珠尔指尖划过抄本上的 “惩戒条目”,目光落在阿里不哥身上 —— 此人虽已服软,却仍存侥幸,若不施以惩戒,恐日后再犯,且其他宗藩正观望,需借此次问责,立住朝廷的规矩。

    高台下方,阿里不哥心中早已打鼓 —— 昨日他得知那拉珠尔要 “议事”,便猜到与之前的瞒报、骚动有关,却没想到会动草场。他悄悄拉了拉身旁帖木儿长老的衣袖,长老却微微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马倌帖木儿(此前归服的激进派)站在队列末尾,手心冒汗 —— 他知道,若阿里不哥被重罚,自己之前的努力恐白费,部落也会陷入动荡。

    博罗率五百名骑兵列阵于高台两侧,长矛斜指地面,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显露出 “威慑而不压迫” 的姿态。一名年轻骑兵低声对博罗道:“将军,若阿里不哥反抗,咱们是否动手?” 博罗摇头:“那拉珠尔将军自有分寸,先看问责,若真反抗,再按令处置。” 骑兵们虽紧握长矛,却无敌意,显然是为了配合问责,而非开战。

    辰时三刻,那拉珠尔举起手中文书,高声道:“阿里不哥领主,部落长老、马倌们,今日召集诸位,乃为阿里不哥部此前违规之事,按朝廷规制问责 —— 其一,马群核计时,你部瞒报一万二千匹,违《大元通制?马政》;其二,纵容激进派骚动,砸印模、惊马群,违《宗藩制》;其三,私移三百匹私马至未核草场,违《食货志》草场管理令。此三罪,按律当夺半数草场,暂由虎卫代管,待你部遵令三年无违,再行返还,你可有异议?” 声音穿透草原,落在每个人耳中,阿里不哥脸色骤变,嘴唇动了动,却一时说不出话。

    问责并非临时起意,那拉珠尔的证据收集早在马群分用后便已启动。李衡带着实务官王顺,重新核对 “马群核计册” 与 “草场丈量册”—— 核计册显示,阿里不哥部最初申报马群两万匹,实际核计三万二千匹,瞒报一万二千匹,且其中八百匹私马未登记,被马倌藏在西山坳未核区;草场丈量册则记着,阿里不哥部实际控制草场二千一百顷,远超朝廷按 “五千户部民” 核定的一千三百顷,多占的八百顷正是私移私马的藏匿地。

    实务官们还收集了激进派骚动的口供 —— 被俘的激进派马倌供认,此前砸印模、惊马群,是受阿里不哥的亲信领主暗中默许,“领主说‘若能阻止烙印,或许能少交些马’”。李衡将口供整理成册,让供认的马倌签字画押,还附上他们指认的亲信领主名单。“这些口供虽不能定阿里不哥主谋之罪,却能证明他纵容之过,” 李衡对那拉珠尔道,“加上瞒报、私占草场,三罪叠加,夺半数草场合情合理,其他宗藩也无话可说。”

    驿站官塔塔尔也提供了关键证据 —— 他在整理驿站文书时,发现阿里不哥部此前多次拖延驿递,“借口马群不足,却私藏壮马用于部落私用”,且有三封公文因驿递延误,导致中央对草原灾情的赈济晚了十日。“草原驿路是朝廷命脉,拖延驿递便是阻碍政令,” 塔塔尔道,“这虽不是重罪,却能佐证阿里不哥对朝廷令的轻视,让问责更有说服力。”

    那拉珠尔还让人调取了 “乃蛮部惩戒案例”—— 乃蛮部三年前因瞒报马群五千匹,被暂夺三成草场,遵令三年后返还,如今乃蛮部 “量牧按时、驿递通畅、无违规记录”,成为草原宗藩的典范。“用乃蛮部的例子,既能让阿里不哥看到‘遵令有返还之望’,又能让其他宗藩知道这是朝廷常例,不是针对他部,” 那拉珠尔对博罗道,“惩戒的目的不是夺草场,是促遵令,若阿里不哥能像乃蛮部那样,三年后草场自然归还。”

    证据收集的最后一步,是确认半数草场的范围。那拉珠尔让巴图额尔敦带着量天尺,与阿里不哥部的马倌一起,重新丈量东、北两区草场 —— 东区六百顷,北区四百五十顷,共一千零五十顷,此两区牧草丰茂,且靠近驿路,便于虎卫代管,又不会影响阿里不哥部的基本放牧需求。“选这两区,一是让他心疼,二是让他知道,只要遵令,还能拿回好草场,” 巴图额尔敦对父亲道,“若选贫瘠的西区,他可能破罐破摔,反而不利于治理。” 那拉珠尔点头:“你考虑得周全,就按这个范围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拉珠尔宣布问责后,阿里不哥终于缓过神,急忙上前一步,声音带着颤抖:“将军,瞒报马群是我糊涂,纵容激进是我失察,私占草场是我管理不善,可半数草场太多了!部落五千户人,靠草场牧马为生,夺了半数,冬天马群会缺草,部民会挨饿,求将军从轻发落,夺三成便可,我定遵令!” 说着,他微微躬身,姿态放得极低,与之前的领主威严判若两人。

    帖木儿长老也上前求情:“将军,阿里不哥领主已知悔改,马群分用后,部民们领了青稞,驿站用马也便利了部落,这几日他还亲自监督草场修复,可见其诚意。半数草场确实太多,还望将军看在部落部民的份上,减些份额,老臣代部民谢过将军!” 长老们纷纷附和,有的甚至跪下磕头,请求从轻。

    那拉珠尔却未松口,反而拿出乃蛮部案例:“长老,乃蛮部三年前瞒报五千匹,夺三成草场;阿里不哥部瞒报一万二千匹,还纵容激进、私占草场,三罪叠加,夺半数已属从轻。乃蛮部夺三成后,通过遵令,三年不仅拿回草场,还多得了朝廷赏赐的两百顷,你们若能遵令,三年后不仅返还半数,朝廷还可酌情增加草场,何乐而不为?” 他让李衡递上乃蛮部如今的草场文书:“你们看,乃蛮部现在的草场比之前还多,这就是遵令的好处。”

    阿里不哥仍想辩解:“将军,乃蛮部是大部落,部民多,三成草场影响小;我部五千户,半数草场实在……” 话未说完,便被那拉珠尔打断:“领主,朝廷定惩戒,不是按部落大小,是按过错轻重。你部虽小,过错却比乃蛮部重,夺半数草场合律合规。且我已考虑部民生计 —— 暂夺的东、北两区,会留三百顷牧草,供你们今年过冬,明年开始,虎卫会在代管草场种植苜蓿,三年后返还时,草场会比现在更丰茂。”

    马倌帖木儿此时也上前,对阿里不哥道:“领主,将军说得是,乃蛮部当年也觉得难,可遵令后日子越来越好。咱们若反抗,恐连剩余的草场也保不住,不如答应下来,好好遵令,三年后拿回草场,还能得朝廷好处。” 阿里不哥看着身旁求情的长老、马倌,又想到部民的生计,知道再辩解也无用,只能长叹一声:“我…… 我无异议,愿按将军令,暂交半数草场,日后定遵令行事,绝不再犯。”

    问责宣布后,那拉珠尔并未立刻划界,而是先召集阿里不哥、长老、实务官、马倌召开 “草场代管议事会”,明确代管期间的权责 —— 虎卫代管的东、北两区草场,由实务官与部落马倌共同管理,“虎卫负责草场修复与牧草种植,部落马倌负责日常看管,不得私用、不得转租”;阿里不哥部剩余的一千零五十顷草场,需按朝廷量牧令放牧,“每年上报马群数量,不得超限额,不得私占其他部落草场”。

    实务官王顺拿出 “草场代管文书”,逐一宣读条款:“其一,代管草场的牧草产出,三成归虎卫(用于驿站与军牧马饲料),七成归阿里不哥部(补充过冬牧草);其二,部落马倌参与代管,每人每月由朝廷发放两斤青稞补贴;其三,三年期满,若阿里不哥部无违规,返还全部代管草场,且由朝廷派农技官指导,将代管草场的苜蓿种植技术传授给部落。” 每一条款都兼顾虎卫管控与部落利益,阿里不哥听着,心中的抵触渐渐消解 —— 条款没有赶尽杀绝,反而给了部落好处,可见朝廷并非要夺草场,只是要他遵令。

    博罗则宣布了 “代管草场的军事管控”:“虎卫会在代管草场的边界设置十处哨所,每处派五名骑兵,负责巡逻与防火,防止有人偷牧、纵火;若发现部落马倌私用代管草场,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取消青稞补贴,第三次交由朝廷处置。但骑兵不得干涉部落正常放牧,不得进入部落毡房区,违者严惩。” 这番话既明确了管控力度,又划清了界限,避免引发部落反感。

    巴图额尔敦则带着量天尺与木牌,与阿里不哥部的马倌一起,现场界定代管草场的边界 —— 从怯绿连河渡口开始,用量天尺量出三百丈,插下第一块木牌,刻着 “代管东界一”;再向北量五百丈,插下 “代管北界一”,木牌上均标注 “至元四十六年夏,暂由虎卫代管,三年后返还”。马倌帖木儿牵着马,跟着巴图额尔敦,逐一确认木牌位置:“公子,这里是咱们部的冬牧场,牧草丰茂,明年种上苜蓿,会更好。” 巴图额尔敦点头:“只要你们遵令,三年后这些都会还给你们,还会更好。”

    议事会结束时,阿里不哥主动在 “草场代管文书” 上签字画押:“将军,我定按文书条款行事,管好部落,配合代管,三年后争取拿回草场。” 那拉珠尔看着他签字的手不再颤抖,知道问责的目的已达到 —— 不是要惩罚,是要让他从 “被动服软” 转为 “主动遵令”。他抬手扶起阿里不哥:“领主能有此心,朝廷甚慰。草原的治理,需要朝廷与部落一起努力,只要你遵令,日后部落定会越来越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