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35章 马群分用
    1035 章:马群分用(至元四十六年夏收编阿里不哥部马群分充驿站与军牧)

    那拉珠尔端坐于阿里不哥部主帐的虎皮案后,案上摊着 “收编马群分配册”,朱笔圈定的 “五千匹留蒙古故地驿站”“一万七千匹运中都充军牧” 字样格外醒目。帐外,草原的风带着晨露气息吹进帐内,拂动册页边角,也送来马群的轻嘶声 —— 二万二千匹收编马已按 “驿站用马”“军牧马” 分区圈定,马倌们牵着马绳,等候最终分配指令。

    李衡手持 “蒙古故地驿站名录” 上前禀报:“将军,蒙古故地共五十处驿站,按每站百匹标准,需五千匹用马,均需温顺、耐长途的成年马,年龄以三至五岁为佳;中都军牧需补充壮马,用于骑兵操练与战马替补,选一万七千匹四岁以下壮马,可满足中都左卫、右卫两军的牧养需求。” 他还递上《大元通制?马政》抄本:“此为朝廷定例,驿站用马与军牧马的选马标准、交接流程均有明确记载,可依此执行。”

    那拉珠尔指尖划过名录上的 “怯绿连河驿站”“斡难河驿站”—— 这些均为蒙古故地核心驿站,连接岭北行省与中都,此前因马群不足,常有驿递延误。他抬头望向帐外:“蒙古故地驿站是朝廷管控草原的命脉,马群不足则驿路不通;中都军牧是边防根基,壮马短缺则骑兵乏力。此次分配,需‘选准、分匀、交接无差’,既保驿站通畅,又补军牧空缺。” 他看向巴图额尔敦:“你带实务官与驿站官筛选驿站用马,需逐匹检查,确保温顺无烈马;博罗带骑兵与太仆寺官员挑选军牧马,按军牧标准验看马的体型与耐力,不可疏漏。”

    阿里不哥与帖木儿长老此时入帐,听闻分配方案,心中略感忐忑 —— 五千匹留草原,虽能便利部落驿递,却怕剩余马群选走太多壮马。阿里不哥道:“将军,驿站用马需温顺,部中倒有不少合适的老马;只是军牧马选一万七千匹,恐会选走太多壮马,日后部落骑士战马若有缺,还望朝廷酌情调拨。” 那拉珠尔早有考量,从案上取出 “军牧返还文书”:“领主放心,中都军牧马服役三年后,会返还三成给原部落,作为骑士战马补充;且此次选军牧马,会留五百匹壮马暂存你部,供紧急调用,待驿站用马交接后便拨付。” 这番承诺打消了阿里不哥的顾虑,他躬身谢道:“多谢将军体恤,部中定全力配合筛选与交接。”

    辰时一刻,那拉珠尔起身离案,对众人道:“分配筛选今日启动,三日内完成,第四日分别交接驿站与启程运往中都。各方需各司其职,实务官登记、驿站官验马、太仆寺官核质、骑兵护马,不得有误!” 帐外,巴图额尔敦已带着实务官王顺、驿站官塔塔尔(蒙古故地驿站总管)走向驿站用马待选区;博罗则与太仆寺少卿耶律成、骑兵队汇合,前往军牧马待选区。草原上的马群分配,在晨光中拉开序幕,每一匹马的去向,都牵动着草原驿路与中都边防的命脉。

    分配筛选的筹备早在两日前便已启动。巴图额尔敦与李衡、王顺一道,先按 “年龄、性情、健康” 将收编马群初步分类:三至五岁、性情温顺无暴烈记录的马,归入 “驿站用马候选区”,共七千匹;四岁以下、体型壮实、跑速快的马,归入 “军牧马候选区”,共一万八千匹;剩余老弱马仍留阿里不哥部调养,待日后返还。

    实务官们还制作了 “选马标准牌”,立在各候选区旁:驿站用马牌上写 “年龄三至五岁,无踢人、咬马记录,能日行百里,耐粗饲料”;军牧马牌上写 “年龄四岁以下,肩高五尺以上,跑速一刻行三里,能负重六十斤”。王顺带着年轻实务官,逐匹核对马的 “烙印登记册”,将年龄不符、有暴烈记录的马从候选区剔除:“这匹黑马虽温顺,却已六岁,超了驿站用马年龄,移到调养区;那匹棕马有咬马记录,不能留驿站,也移走。”

    驿站官塔塔尔带来了十名驿站马倌,他们常年在草原驿路赶马,最懂驿站用马需求。塔塔尔对巴图额尔敦道:“公子,驿站用马最怕烈马,一旦在驿路受惊,会误了公文传递;且需耐粗饲料,驿路多偏远,难寻精料。咱们筛选时,除了看年龄,还得牵出去走两圈,试试性情。” 巴图额尔敦点头:“塔塔尔总管经验丰富,就按你说的,先查记录,再试性情,最后验健康。”

    太仆寺少卿耶律成也带着军牧马倌赶来,他们带来了 “军牧验马工具”:铜制量尺(测肩高)、负重袋(装沙袋测负重)、跑速计时器(燃香计时,测一刻跑程)。耶律成对博罗道:“将军,军牧马是骑兵的命,肩高不够则冲阵无力,跑速慢则追不上敌骑,负重差则驮不动甲胄,必须按标准严格验看,一匹都不能含糊。” 博罗道:“耶律少卿放心,骑兵们已备好跑马场,每匹军牧马都要跑一趟,测不出跑速的,绝不入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筹备的最后一步,是划分 “筛选流程”:驿站用马分 “查册 — 试性情 — 兽医验健康” 三步;军牧马分 “量肩高 — 测负重 — 跑速计时 — 兽医验健康” 四步,每一步都需对应官员签字确认,方可进入下一轮。巴图额尔敦与博罗在筛选区交界处设了 “协调点”,若遇候选马归属争议(如既符合驿站标准,又达标军牧),由两人共同裁定。王顺笑着道:“公子与将军设协调点,是怕咱们抢马呢?” 巴图额尔敦道:“不是抢,是按需求分 —— 驿站缺马影响驿路,军牧缺马影响边防,都重要,得公平裁定。”

    驿站用马的筛选在温顺马候选区展开。塔塔尔亲自掌选,他让驿站马倌牵来一匹栗色马,这匹马三岁,登记册上写着 “性情温顺,无暴烈记录”。塔塔尔接过马绳,轻轻抚摸马颈,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他又松开马绳,在马旁挥舞马鞭,马只是竖起耳朵,没有后退或踢踹。“这马性情稳,” 塔塔尔对巴图额尔敦道,“驿站用马就需这样的,就算遇到风沙、狼群,也不会轻易受惊。” 王顺立刻在册上记下:“栗色马,三岁,性情温顺,拟选入怯绿连河驿站。”

    兽医此时上前,检查马的牙齿(辨年龄)、马蹄(查健康)、呼吸(验心肺)。他掰开马嘴,指着牙齿道:“公子,塔塔尔总管,这马牙齿整齐,没有磨损过度,确实三岁;马蹄坚硬,没有裂伤;呼吸平稳,心肺没问题,能跑长途。” 巴图额尔敦点头:“合格,归入驿站用马备选。” 类似的筛选逐一进行,遇到有争议的马,便需多试几次 —— 一匹黑色马看似温顺,可当驿站马倌试图给它套上驿马驮具时,它却突然甩头,差点撞到人。塔塔尔立刻道:“这马不行,怕驮具,驿路要驮公文、物资,它会受惊。” 即便登记册上无暴烈记录,这匹马仍被剔除,移到调养区。

    筛选到午时,已选出三千匹驿站用马,可塔塔尔却皱起眉 —— 剩下的候选马中,有不少虽温顺,却耐力不足,牵出去走半里路就开始喘气。他对巴图额尔敦道:“公子,这样的马不行,驿站一次要跑百里,耐力差的马跑一半就会累倒,得再从调养区挑些耐力好的老马。” 巴图额尔敦有些犹豫:“调养区的马多是四岁以上,超了标准年龄。” 塔塔尔道:“老马虽年龄大,却耐力足,只要健康,比年轻却耐力差的马好用 —— 我之前管的驿站,有匹六岁老马,一次跑一百二十里,还能驮着五十斤公文,比年轻马还可靠。”

    巴图额尔敦与李衡商议后,同意从调养区挑选。他们选出五十匹四岁半的老马,这些马虽超龄,却均无疾病,耐力测试中能日行百里。塔塔尔牵着其中一匹黑马,对众人道:“这马我认识,是阿里不哥部之前的驿递马,跑过怯绿连河到斡难河的驿路,熟路又耐跑,比新马好用。” 阿里不哥部的马倌帖木儿也道:“公子,这匹黑马确实可靠,之前我牵它送过公文,遇到暴雨都没耽误事。” 最终,这五十匹老马也被纳入驿站用马,筛选结束时,五千匹驿站用马全部选齐,每一匹都经 “性情、健康、耐力” 三重核验,登记册上详细记录了每匹马的归属驿站与特征。

    巴图额尔敦看着选好的驿站用马,对塔塔尔道:“这些马就交给总管了,日后蒙古故地的驿路通畅,全靠它们。” 塔塔尔躬身道:“公子放心,我定会让驿站马倌好好照料,不让一匹马出问题。” 驿站用马的筛选,不仅选准了合用的马,更让蒙古故地驿站的补给有了保障,也让阿里不哥部看到朝廷对草原驿路的重视 —— 这些马留在草原,日后部落传递消息、运输物资,也能借驿站之便,一举两得。

    军牧马的筛选在壮马候选区进行,气氛比驿站用马区更严肃。耶律成手持量尺,对每一匹候选马先测肩高 —— 一匹棕壮马肩高五尺一寸,符合 “五尺以上” 标准;另一匹黑马肩高四尺九寸,耶律成摇了摇头:“差一寸,冲阵时够不到敌骑的马腹,剔除。” 博罗在旁看着,补充道:“中都骑兵的甲胄加兵器有六十斤,马肩高不够,负重后跑速会更慢,绝不能将就。”

    肩高合格后,便是负重测试。骑兵们将装着六十斤沙袋的驮具搭在马背上,牵着马走半里路,再小跑一圈。一匹白色壮马负重后,脚步沉稳,小跑时没有丝毫踉跄;另一匹灰色马却越走越慢,还不时甩动尾巴,显然难以承受。耶律成道:“灰色马剔除,白色马合格 —— 军牧马不仅要能负重,还得在负重时保持速度,不然战时跟不上队列。”

    跑速计时是最关键的一步。跑马场设在草原开阔处,长三里,骑兵们点燃一炷香(约一刻时间),牵着马站在起点。“开始!” 博罗一声令下,骑兵们松开马绳,马撒蹄狂奔。一匹黑色壮马率先冲过终点,此时香只燃了三分之二;另一匹棕色马虽也冲过终点,香却已燃尽。耶律成道:“棕色马刚好达标,黑色马优秀,都留下;那些没在香燃尽前冲过终点的,全部剔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