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章:萧虎定策(至元四十六年春定汉官携量天尺入草原虎卫为后盾之策)(至元四十六年春正月廿五?中都白虎殿 / 工部工坊 / 虎卫营地 / 中都驿站)
殿内陈设的决策氛围:正月廿五丑时,白虎殿仍亮着烛火,萧虎身着玄色常服,端坐紫檀木案后,案上摊着五份核心材料 —— 耶律楚材的《量牧限地策》(红笔批注 “汉官需择实务者”“虎卫勿轻动”)、李衡的《汉官候选名单》(标注 “平江府王吏:丈量误差<1 寸”“临安周彬:懂蒙古语”)、那拉珠尔的《虎卫部署草图》(画着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杭爱山三营地)、张谦的《物资调配清单》(青稞、帐篷、量天尺耗材明细)、刘七的《诸王动态快报》(阿里不哥部 “增骑士五百” 的情报)。烛火映在萧虎指尖,他正用象牙镇纸压住策文,目光扫过 “每三里养马一匹” 的测算公式,低声自语:“楚材算得精,还需落地实。”
耶律楚材轻步入殿,手中捧着《蒙古故地舆图》(羊皮绘制,标注丈量试点弘吉剌部的位置),躬身道:“将军,弘吉剌部帖木儿已派三名长老到中都,可协助汉官培训;只是阿里不哥近日增兵,需让虎卫离丈量队近些,防突发。” 萧虎抬手示意他落座,指着舆图上的呼伦贝尔:“虎卫驻这里,离弘吉剌部百里,一日能到;汉官先从夏牧场试,若顺利再测冬牧场,稳字为先。” 两人又核对 “量天尺交付日期”(二月初五)与 “汉官出发日期”(二月初十),确保衔接无隙。
李衡深夜求见,递上《汉官初筛淘汰名录》,解释:“候选者三十人,剔除十人 —— 五人无边疆经验,三人曾有贪腐记录,两人不懂算术,恐误丈量。” 萧虎翻看名录,见 “平江府李三” 旁注 “贪粮五石”,便提笔划去:“汉官入草原,是元廷脸面,品行比能力更重,再筛五人,留二十人备选。” 李衡应声,又提及 “需测蒙古语能力”,萧虎点头:“让帖木儿的长老出题,会基础对话者才算合格。”
那拉珠尔身着铠甲入殿,甲片碰撞声打破寂静,他递上《虎卫营地选址表》:“呼伦贝尔营地选在驿站旁,有水有草;克鲁伦河营地靠山脚,易守;杭爱山营地做机动,可支援两边。每营配虎蹲炮十门,骑士五百,步兵千,够威慑。” 萧虎问:“劝降流程练了吗?” 那拉珠尔答:“已让博尔术老卒教,遇阻挠先举劝降旗,喊‘元廷量牧,不伤部民’,无效再围营。” 萧虎满意:“就按这个来,别主动开战,伤了民心。”
萧虎整合各方意见,在案上写下 “定策三纲”:一、汉官二十人,分十队,每队配草原吏员、忠顺骑士,二月初十出发;二、量天尺二月初五工部交付,萧虎亲验;三、虎卫三营正月廿八开拔,二月初五前扎营完毕,听丈量队调遣。他将 “三纲” 誊抄三份,分送耶律楚材、李衡、那拉珠尔:“按此筹备,每日报进度,不可延误。” 三人躬身领命,殿外更鼓敲了四下,东方已泛鱼肚白。
萧虎亲定汉官选拔 “三实” 标准 —— 实务实(需有三年以上土地丈量或编户经验,能独立核算)、品行实(无贪腐、欺压百姓记录,由原任职地官府出具 “清白证明”)、适配实(能适应草原气候,会基础蒙古语,愿长期驻草原)。李衡按此标准整理《汉官选拔细则》,注明 “每标准分五等,总分十五分,十三分以上入围”,并附 “平江府王吏的考核表”:实务四分(丈量误差<1 寸)、品行五分(拒贿一次)、适配四分(会蒙古语日常对话),总分十三,列为首选。
中都郊外草原设 “模拟丈量场”,二十名候选汉官需 “用量天尺(仿制版)丈量三里草场,核算可养马数”。王吏率先上场,他持仿制尺,每量一步便用石灰做标记,量完三里后,立刻算出 “可养马一匹”,误差仅半寸;临安周彬则因 “未考虑坡度”,多量半里,被李衡指出:“草原草场有坡,牧草少,需减算,这点记牢。” 最终十五人实务合格,五人因 “误差超一寸” 被淘汰。
萧虎派白虎堂细作赴汉官原任职地 “暗访”,核查 “是否有贪腐、欺压百姓”。细作回报 “平江府李三曾贪流民青稞五石”“临安吴九曾强占民田”,萧虎立刻将两人从名单中剔除;对 “拒贿者” 如王吏(曾拒地主百两银)、周彬(拒受商户绸缎),则在名单上画 “红圈”,列为重点人选。李衡还组织 “品行测试”,让侍从扮成 “送礼的部落吏员”,向汉官 “赠羊三只”,十五人中仅两人拒收,萧虎道:“就留这十五人,品行过关比什么都强。”
帖木儿派来的长老(弘吉剌部博尔济)主持 “语言测试”,用蒙古语提问 “马群多少”“草场三里”“请签字” 等常用语,汉官需 “听懂并回应”。王吏能流利回答 “阿都温额何(马群多少)”“努图克古尔班(草场三里)”,获博尔济点头;周彬虽发音稍差,但能准确理解,也合格;三人因 “听不懂‘请签字’(毕利格图)” 被淘汰,最终留十二人,萧虎道:“再补八人,从江南编户官中选,确保二十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虎让候选汉官 “赴中都郊外蒙古包体验”,学习 “搭帐篷、喝奶茶、骑马”。王吏虽 “骑马时摔了一跤”,却立刻爬起来再练,博尔济赞其 “能吃苦”;周彬则 “很快学会搭蒙古包”,还向长老请教 “草原忌讳”。萧虎全程观察,对李衡道:“选汉官,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融入,这十二人加后续八人,就定了。” 当日傍晚,《汉官最终名单》确定,王吏、周彬等二十人榜上有名,每人获 “草原实务手册” 一本,开始为期三日的专项培训。
工部送来 “量天尺仿制版” 二十把,汉官在中都驿站 “每日练两时辰”:王吏带头学习 “校准方法”,用 “标准木杆(三丈)” 每日晨校准量天尺,确保误差不超一分;周彬则研究 “坡度对牧草的影响”,在手册上批注 “坡度超三十度,可养马数减两成”。李衡还模拟 “复杂草场场景”(有洼地、坡地),让汉官 “现场丈量核算”,王吏因 “精准算出洼地可养马数”,被选为 “丈量队总领”,负责协调十支队伍。
博尔济长老每日辰时授课,重点讲 “领主接待礼仪”(见领主需带 “哈达”,由元廷统一发放)、“马群禁忌”(不可摸神马鬃毛)、“祭祀习俗”(遇部落祭祀需暂停丈量,站在指定区域)。他还现场演示 “喝奶茶的手势”(右手持碗,拇指扣碗沿,其余四指托碗底),汉官们逐一模仿,周彬因 “手势标准”,被博尔济夸 “像草原人”。萧虎还让汉官 “背《草原禁忌清单》”,每日抽查,记错三条以上者 “加练一个时辰”。
那拉珠尔派虎卫 “模拟诸王阻挠场景”:虎卫扮成 “阿里不哥部骑士”,手持弯刀拦住 “丈量队”(汉官扮演),喊 “不准量草场”。王吏按培训流程,先让忠顺骑士 “举劝降旗”,自己上前道:“元廷量牧,是为草原好,超限马群给补贴,不占你们草场。” 若 “骑士” 仍阻挠,便派 “快马” 向 “虎卫营地” 求援,虎卫 “半个时辰内赶到”,围而不攻。萧虎观看演练后道:“应急要快,别等冲突升级,王吏做得好,就按这个流程来。”
帖木儿选派的二十名草原吏员(每队一名)抵达中都,与汉官 “结对训练”:王吏与弘吉剌部吏员巴图 “模拟丈量弘吉剌部夏牧场”,巴图指认 “传统边界”,王吏用量天尺丈量,两人配合 “半小时量完三里,核算出可养马一匹”,并共同在 “丈量册” 上签字(汉官签汉文,草原吏员签蒙古文)。周彬与另一名吏员则 “模拟争议场景”(边界模糊),两人 “共同走访模拟长老”,获取证言后确定边界,萧虎道:“协同就是要互相补台,别各自为战。”
汉官培训考核分 “实操”“习俗”“应急” 三部分:实操考 “复杂草场丈量”,王吏、周彬等十八人合格;习俗考 “禁忌问答”,全合格;应急考 “阻挠处置”,全合格。萧虎亲自为汉官 “颁发资格令牌”(铜制,刻虎首与 “丈量官” 三字),道:“你们入草原,代表元廷,要‘量得准、说得清、做得正’,别丢了元廷的脸。” 汉官们躬身接令牌,令牌入手沉甸甸,似载着草原治理的重任。
工部尚书王显亲抓量天尺打造,正月廿五起,三十名汉匠(木作)与十名草原铜工(雕刻)“两班倒”:汉匠负责 “尺身制作”,选用北境榆木(耐干燥),按 “一丈长、三寸宽、一寸厚” 的规格锯料、打磨,每日造五把;草原铜工负责 “雕刻”,在尺首雕虎首(元廷标识),虎首口中衔 “量” 字玉坠,尺身刻蒙古文与汉文刻度,每把雕刻需两时辰。王显每日巡查工坊,确保 “正月廿五开工,二月初五完工”,无延误。
王显定 “量天尺三验标准”—— 材质验(榆木需 “无裂痕、无虫蛀”,由木作匠头签字)、尺寸验(用 “工部标准木杆” 测,误差超一分者返工)、雕刻验(虎首需 “神态清晰”,刻度需 “均匀”,由铜工头签字)。正月廿八,首把量天尺制成,王显用标准木杆测,发现 “差两分”,立刻让汉匠 “重新打磨”,并道:“量天尺是治世信物,差一分都不行。” 后续每把尺均 “三验合格”,才送入 “成品库”。
二十把量天尺送至白虎殿,萧虎逐一检查:先看材质,用指甲轻划榆木,无痕迹,满意;再测尺寸,用标准木杆比对,误差均在一分内;最后看雕刻,虎首双目炯炯,刻度清晰,玉坠光滑。他拿起一把,对王显道:“虎首雕得好,有元廷威严;刻度双语,草原人也看得懂。” 随即在每把尺的 “虎首下方” 刻 “萧” 字(代表元廷认可),王显道:“有将军的字,量天尺更显权威。”
量天尺交付汉官,仪式在中都驿站举行:萧虎手持量天尺,逐一交给汉官,每交一把便叮嘱:“这把尺,量的是草场,更是民心,别偏私,别糊弄。” 王吏接过尺,感觉 “比仿制版重”,榆木带着淡淡的木香,虎首冰凉,似在提醒 “公正丈量”。交付后,汉官们将量天尺 “装入特制木盒(铺羊毛,防碰撞)”,木盒外刻 “元廷量牧” 四字,由专人看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