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84章 萧女明志
    984 章:萧女明志(至元四十五年春的萨仁辨信与立场)(至元四十五年春?临安西暖阁与中都白虎殿情报房)

    至元四十五年春五月十七日,临安西暖阁的晨光刚透过窗棂,楚兰(萨仁侍女,元廷细作)便捧着一叠 “中都往来文书” 匆匆进来 —— 她刚从元廷驿馆取回信件,其中一封标注 “楚兰亲启” 的信,却让她心生疑窦。“姑娘,这封信不对劲,” 楚兰将信递给萨仁,指尖微微发颤,“说是我写给中都的,可我根本没寄过。”

    萨仁接过信,先看信封上的署名 ——“楚兰谨上” 四字,初看与楚兰笔迹相似,可她与楚兰朝夕相处,深知其书写习惯:楚兰写 “兰” 字时,竖钩收笔会带一个小弯钩,像草原的新月;而信上的 “兰” 字,竖钩直挺,毫无弯钩痕迹。“你先别急,” 萨仁安抚楚兰,“咱们拿你之前的文书比对,看看是不是有人仿冒。”

    楚兰立刻从书架上取下三封旧信 —— 分别是写给李默的 “双法进展信”、写给耶律楚材的 “军情简报”、写给萧虎的 “生辰贺信”。萨仁将假信与旧信平铺在案上,逐字比对:假信中的 “互” 字横画虽斜,却斜得刻意,不如楚兰原字自然;“中都白虎殿” 的 “都” 字,楚兰常将 “者” 部连笔,假信却断笔明显;最关键的是信尾 “盼速复” 三字,楚兰的 “盼” 字左点轻、右点重,假信却两点均等,像刻意临摹的痕迹。

    “这是假的,” 萨仁笃定道,“仿字的人只学了形,没学懂你的笔势 —— 你写‘军情’二字时,‘军’的竖画会略向左倾,这是你小时候练字养成的习惯,外人不知道。” 楚兰松了口气,却又担忧:“姑娘,谁会仿我的笔迹写信?会不会是史宅之的人?他还被关在羁押营,会不会想搞事?” 萨仁眉头紧锁:“很有可能 —— 假信若送到中都,萧爷爷若信了,定会调兵,临安的元军兵力减弱,史宅之就能趁机翻盘。”

    为确认假信内容,萨仁用 “甘草水”(元廷细作用于显影隐墨的常用剂)涂抹信纸 —— 隐墨写的 “中都空虚”“速袭中都” 等字样渐渐显现。“果然是冲着中都来的,” 萨仁脸色凝重,“史宅之想诱萧爷爷轻进,咱们必须尽快把消息传到中都,帮萧爷爷识破这诡计。” 楚兰立刻道:“姑娘,我去联络老周,让他把消息送出去!” 萨仁却摇头:“老周是外围细作,传递情报需时间;且假信可能已在途中,咱们得用更隐蔽、更快的方式。”

    知晓假信阴谋后,萨仁在西暖阁的窗前站了许久 —— 窗外的流民织坊里,工匠们正忙着织暖毯,小翠(侍女)在旁指导,一派安稳景象。她的心里,却在 “个人情感” 与 “治世立场” 间反复权衡:史宅之虽为南宋权臣,却也曾是双法协作的对象;而萧虎是她的祖父,虎都书院的治世理念是她从小践行的准则,假信事件,让她必须做出明确抉择。

    第一个挣扎是 “对南宋残余的复杂情感”。萨仁在临安待了两年,见过南宋宗室的软弱,也见过流民因粮荒受苦 —— 她曾希望 “通过双法让南宋主动归附”,不愿看到战乱再起。假信若成功,临安百姓会再次遭难,流民织坊会毁于一旦,这是她最不愿看到的。“我不是要帮元廷灭南宋,” 萨仁对自己说,“是要帮百姓保住安稳 —— 史宅之的权力欲,不能用百姓的命来换。”

    第二个挣扎是 “家族与虎都的双重责任”。作为萧虎的孙女,她有责任保护祖父不被误导;作为虎都书院的核心成员,她更有责任践行 “治世为本、护民为先” 的理念 —— 假信若让萧虎做出错误决策,不仅中都可能遇袭,江南的双法推进也会停滞,这与虎都的治世目标背道而驰。“萧爷爷常说,治世者要‘明辨是非,不徇私情’,” 萨仁想起祖父的教导,“史宅之的阴谋,我不能坐视不管。”

    第三个挣扎是 “暴露风险的考量”。暗助萧虎识破假信,若被史宅之的残余势力(如李福)发现,她与楚兰、老周都会暴露,甚至危及西暖阁的流民。她想起之前赵昀对她的猜忌,想起史宅之的挑拨,心里难免有些后怕。“可若不行动,风险更大,” 萨仁握紧拳头,“临安的安稳,比我的安危更重要;萧爷爷的决策,比我的顾虑更关键。”

    楚兰看出萨仁的挣扎,轻声道:“姑娘,我知道你担心,但咱们是元廷的细作,更是护民的人 —— 假信若成,流民会再次挨饿,织坊会倒,咱们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萨仁看着楚兰,又看向窗外的流民,终于下定决心:“你说得对,咱们必须行动 —— 不仅要送消息,还要让萧爷爷知道,这假信是史宅之的诡计,临安的残余势力还在活动。”

    她走到案前,拿起楚兰的旧信,在空白处写下 “辨信三法”(比对笔势、核查隐墨、验证日常习惯),道:“这些是识破假信的关键,咱们要把它和假信的内容一起传到中都 —— 萧爷爷看到,定会明白。” 心理挣扎的结束,标志着萨仁从 “被动协作” 转向 “主动担当”,她的抉择,不再受个人情感左右,而是以治世与百姓为核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萨仁明白,暗助萧虎识破假信,关键在 “情报准确” 与 “传递安全”—— 她需先整理出 “可用于辨信的铁证”,再选择 “不易被察觉的传递渠道”,确保消息能快速、安全地抵达中都,且不暴露自己与楚兰。

    第一步是 “情报铁证的整理”。萨仁让楚兰写下 “个人笔迹特征清单”,详细列出 “兰” 字的弯钩、“军” 字的左倾竖画、“盼速复” 的点画轻重等 12 项 “独家特征”—— 这些特征只有萨仁、楚兰与中都的李默(长期与楚兰联络)知晓,外人无法模仿。萨仁还将假信与楚兰的旧信装订在一起,用红笔标注出 “笔迹破绽处”,便于萧虎直观比对。

    同时,萨仁整理出 “假信阴谋的佐证”:一是 “史宅之的动机”—— 她从羁押营的杂役(徐党残余,已被策反)处得知,史宅之近期频繁与李福联络,有 “翻盘” 的意图;二是 “假信传递的时间线”—— 驿馆的元军驿卒说,假信是 “南宋旧吏打扮的人” 送来的,与李福的外形特征相符;三是 “中都的真实情况”—— 她从萧虎的回信中得知,中都虎卫营兵力充足,粮储丰厚,与假信中的 “中都空虚” 完全不符。

    第二步是 “传递渠道的筛选”。萨仁排除了三个常规渠道:一是 “老周的木行”—— 老周传递情报需经扬州、燕云等驿站,耗时三日,可能赶不上假信的速度;二是 “元廷驿馆”—— 驿馆中有史宅之的眼线(李福安插的),情报可能被拦截;三是 “楚兰直接送信”—— 楚兰若离开临安,会引起李福的怀疑。

    最终选定的渠道是 “织坊报表的夹层”—— 萨仁负责流民织坊的日常管理,每月需向中都的 “江南治世司” 提交《织坊进展报表》,报表用 “桑皮纸” 装订,夹层可藏情报;且报表由元军护治千户亲自护送,不会经过史宅之的眼线。“报表明日就要提交,正好用这个渠道,” 萨仁对楚兰道,“咱们把‘笔迹特征清单’‘假信佐证’藏在报表的最后一页夹层,用与报表同色的线缝制,不会被发现。”

    为确保安全,萨仁还做了 “双重保险”:一是 “隐墨书写”—— 将关键情报(如 “史宅之主谋”“假信已出发”)用隐墨写在报表的空白处,只有用甘草水才能显影,即使夹层被发现,若无显影剂,也看不到核心内容;二是 “暗号标记”—— 在报表的封面角落画一个 “小桑树苗”(之前与中都约定的紧急情报暗号),提醒萧虎 “报表内有重要情报,需仔细检查”。

    准备完毕后,萨仁看着装订好的报表与假信,对楚兰道:“这不仅是情报,更是咱们护民的决心 —— 一定要让萧爷爷看到,不能让史宅之的阴谋得逞。” 楚兰点头:“姑娘放心,护治千户是元廷的人,定会把报表安全送到中都。”

    至元四十五年春五月十八日清晨,萨仁将藏有情报的《织坊进展报表》交给元军护治千户张恒 —— 张恒是萧虎的老部下,忠诚可靠,曾多次协助萨仁传递紧急情报,是她最信任的外围协助者。

    交付报表时,萨仁特意叮嘱:“张千户,这份报表很重要,里面有织坊流民的最新情况,还有我对江南双法的建议 —— 你一定要亲手交给中都江南治世司的耶律楚材大人,再请他转交给萧将军,别经过其他人的手。” 她故意强调 “流民情况” 与 “双法建议”,让张恒觉得这只是普通的治世报表,同时用 “亲手交给” 暗示报表的重要性。

    张恒接过报表,见封面角落有 “小桑树苗” 的标记(他曾接受过 “紧急情报暗号” 的培训,知道这标记代表 “需优先处理”),便立刻明白:“萨仁姑娘放心,末将定亲自送到,不耽误事。” 他将报表小心地放进 “牛皮公文袋” 中,袋口盖着 “元军护治千户” 的印,确保沿途驿站不会擅自拆封。

    张恒的传递路线,选择了 “临安→燕云→中都” 的直达驿路 —— 这条路线是元廷为 “治世文书” 开设的专用通道,沿途驿站的驿官都是元廷亲信,无史宅之的眼线。在临安北门,守门的元军士兵检查公文袋,见有 “护治千户印”,便直接放行;在扬州驿站,驿官见报表封面有 “桑树苗” 标记,便立刻安排快马,让张恒无需停留,继续赶路。

    途中,张恒遇到了史宅之的亲信李福 —— 李福伪装成 “商贩”,在驿路旁的茶水摊打探情报,见张恒携带公文袋,便上前搭讪:“千户大人,这是送什么重要文书啊?要不要歇歇脚,喝碗茶?” 张恒按萨仁的叮嘱,不与陌生人多话,只道:“治世报表,耽误不得,没空歇脚。” 说完便催马离开,李福想追,却被驿站的元军士兵拦住(张恒提前打过招呼,若有可疑人靠近,便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张恒远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