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 章:婚使互馈(至元四十五年春的南北情报暗弈)(至元四十五年春?中都白虎殿与临安宋宫议事厅)
至元四十五年春,江南的冰雪刚化,元廷与南宋的 “联姻续议” 便提上日程 —— 此前巴图额尔敦(萧承)与乌仁(按陈之女)的婚期定在草原 “纳仁节”(四月),需婚使往来敲定 “迎亲路线、宗室礼仪、陪嫁细节” 等事务。但双方的真实意图,远不止 “推进联姻”。
元廷这边,萧虎坐在白虎殿,对着《江南军情预判册》沉思:南征筹备已近尾声,却仍需确认 “临安禁军的实际兵力”“南宋粮储的真实情况”“史宅之是否暗中备战”—— 借婚使往来,既能以 “治世交流” 掩人耳目,又能近距离探查南宋军情,比派细作更安全、更易接触核心。“婚使需选既懂礼仪,又善观言察色的人,” 萧虎对耶律楚材道,“孛儿只斤?也速熟悉临安,又参与过粮援谈判,让他去最合适。”
南宋这边,理宗与史宅之也在议事厅商议:元廷南征的消息越来越近,需探知 “元廷南征的具体时间”“燕云粮站的储粮量”“虎卫营的兵力部署”—— 赵孟頫(南宋宗室,支持双法,与元廷萨仁、也速都有交集)成了最佳人选。“孟頫,你以婚使身份北上,表面谈联姻细节,实则留意元廷的南征筹备,” 史宅之叮嘱,“尤其是燕云到江南的粮道,若能摸清,咱们便能提前应对。” 赵孟頫虽不愿参与情报博弈,却也明白 “这是保临安百姓的唯一办法”,只能应下。
双方的 “表面共识” 很快达成:元廷派也速为婚使,携 “治世礼物” 南下;南宋派赵孟頫为婚使,携 “回礼” 北上,皆以 “推进联姻、深化双法交流” 为名。只有少数核心人物知道,这场婚使往来,实则是元廷与南宋的 “军情暗探战”—— 礼物是情报的载体,寒暄是试探的话术,每一个细节,都藏着权谋的算计。
也速接到任命后,第一时间去见萨仁(萨仁仍在临安,可协助情报传递):“萨仁姑娘,我南下后,需你帮着确认临安的禁军动向,若有异常,通过老周(细作)传递消息。” 萨仁点头:“也速使者放心,我会留意,不会让你暴露。” 赵孟頫则去见楚兰:“楚兰姑娘,元廷那边若有南征的风声,还望你暗中提醒,我不想临安百姓遭战乱。” 楚兰道:“赵大人放心,我会酌情告知,以护百姓为重。” 婚使往来尚未启程,南北的情报协作与博弈,已悄然展开。
双方选定的 “治世礼物”,皆为 “历法 + 农书” 的组合 —— 既符合 “双法交流” 的名义,又能自然融入情报,不易被察觉。但礼物的细节设计,却暗藏玄机,每一处都为 “暗探军情” 服务。
元廷选的历法是《虎历》续编:表面是元廷修订的农时历法,详细记载 “草原与江南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时间”,如 “江南三月种早稻,燕云四月种青稞”;实则在 “农时注释” 中藏着情报 —— 比如 “燕云粮站某月某日调粮五千石,需驿路配合”(暗示南征粮道的运输节奏),“江南某水网区不宜春耕(因地势低洼,元廷南征时需绕行)”(透露元廷对江南地形的研判)。农书选的是《双廷农耕法》:表面是元廷推行的双法总结,记载 “草原种青稞、江南种稻麦的技法”;实则在 “农具使用” 章节中,标注了 “某农具适合山地作战(暗示元廷南征骑兵的山地训练)”,“某农耕区需派护牧千户(暗示元廷在江南的潜在驻军点)”。
南宋选的历法是《南宋农时录》:表面是南宋内府修订的农时记录,记载 “临安周边的农时与节气”;实则在 “农时与乡社” 的注释中,藏着临安周边的驻军分布 —— 比如 “某乡三月需备耕,有禁军百人驻守(实则是禁军的屯粮点)”,“某水驿四月需运粮,有水师接应(暗示南宋的水上防御)”。农书选的是《江南农桑辑要》:表面是南宋的农耕经验总结,记载 “江南种麻、养蚕的技法”;实则在 “桑园分布” 章节中,标注了 “某桑园靠近临安城门,可观察禁军动向(暗示南宋的军情观察点)”,“某河沿岸不宜种桑(因河道狭窄,元廷大军难通过,南宋可据此布防)”。
礼物的 “包装与载体” 也经过精心设计:元廷的《虎历》续编用桑皮纸装订,封面印 “双法治世” 四字,内页空白处留有用 “隐墨”(需茶水显影)书写的情报批注位;《双廷农耕法》的书页边缘,有细微的 “针孔标记”,对应不同的情报等级(一针代表 “常规”,两针代表 “紧急”)。南宋的《南宋农时录》用南宋内府纸装订,封底有 “宗室朱印”,内页用 “竹纤维纸”(遇水后会显现隐藏的驻军分布图);《江南农桑辑要》的封底夹层,藏着一张极小的 “临安周边地形图”,标注了禁军的布防节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礼物选定后,双方都进行了 “表面验证”:元廷耶律楚材假装 “检查历法农书的治世实用性”,对也速道:“这些书要让赵孟頫觉得是单纯的交流,别暴露情报痕迹。” 南宋史宅之则假装 “核对农书的农耕细节”,对赵孟頫道:“农书里的标记要隐蔽,别让元廷看出破绽。” 这种 “表面合规、内里藏私” 的设计,让礼物既符合 “治世交流” 的名义,又能高效传递情报,是双方权谋的集中体现。
也速看着包装好的《虎历》续编与《双廷农耕法》,对亲信道:“这些书,既是给南宋的‘治世礼’,也是咱们的‘军情探路石’—— 赵孟頫若懂,会知道元廷的实力;若不懂,也能帮咱们摸清他的底细。” 赵孟頫则摸着《南宋农时录》的封面,轻叹一声:“但愿这些书能换来临安的安稳,别成了战乱的导火索。”
也速南下前,接受了元廷白虎堂的 “情报专项训练”,确保能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完成军情探查与情报传递。
训练的核心是 “礼物情报的解读与使用”:白虎堂情报官教也速 “如何通过《虎历》续编的农时注释,引导赵孟頫透露南宋粮储”—— 比如当赵孟頫提及 “江南春耕缺种” 时,也速可回应 “元廷燕云粮站有青稞种,若南宋需要,可通过驿路调运”,观察赵孟頫是否愿意接受(若接受,说明南宋粮储真的不足;若拒绝,可能是故作镇定);教他 “如何在《双廷农耕法》中标记情报”—— 用针尖在书页边缘刺孔,一针代表 “临安禁军缺粮”,两针代表 “史宅之暗中备战”,刺孔后需用细砂纸轻轻打磨,避免被发现。
还训练 “临场应变”:模拟 “赵孟頫试探元廷南征” 的场景,教也速用 “模糊话术” 应对 —— 比如赵孟頫问 “元廷是否有南征计划”,也速可答 “元廷只重治世,若南宋配合双法,自然无需动兵”,既不否认也不确认,同时观察赵孟頫的反应;模拟 “被南宋眼线监视” 的场景,教也速 “如何用日常对话传递情报”—— 比如对萨仁说 “今日喝的马奶酒味道淡(暗示南宋粮储不足)”,“临安的春天比中都暖(暗示南宋防御松懈)”,这些话术只有萨仁和老周能懂。
准备的第二部分是 “协作布局”:也速与萨仁约定 “情报传递暗号”—— 若临安禁军缺粮,萨仁便在西暖阁的窗台上放一盆 “青稞苗”(青稞是元廷作物,南宋少见,易识别);若史宅之备战,便放一盆 “艾草”(艾草有 “警戒” 之意);也速与老周约定 “交接地点”—— 临安望江门的 “周记木行”,以 “买木料” 为借口,老周会将情报藏在木料的夹层中,也速需在三日内取走。
还准备了 “应急方案”:若也速暴露,可凭 “元廷婚使身份” 与南宋交涉,声称 “只是正常治世交流,无他意”;若情报传递受阻,可将《虎历》续编中的情报页撕下,藏在马鞍的夹层中(马鞍是婚使的随身之物,不易被搜查);若遇到南宋的武力胁迫,可点燃随身携带的 “信号烟”(草原特有的狼粪烟,元廷细作能识别),等待萨仁与老周救援。
出发前,萧虎亲自召见也速:“也速,你此行的首要任务是探知临安的禁军数量与粮储,其次是史宅之的动向 —— 记住,安全第一,情报第二,若实在无法完成,也不能暴露元廷的南征计划。” 也速躬身应诺:“将军放心,臣定不辱使命,既推进联姻,又摸清南宋的底细。” 他带着《虎历》续编、《双廷农耕法》与满满的情报任务,踏上了南下的驿路。
也速的南下驿路,从燕云到临安,共经五个驿站,每一站都是他 “暗探军情” 的节点。
第一站是燕云南驿站:这里是元廷南征粮道的起点,也速以 “检查婚使驿路安全” 为由,进入驿站的粮储区。他假装查看粮袋,实则数着粮堆的数量(约二十万石,与萧虎之前的粮储记录一致,确认南征粮道准备充足),还注意到粮袋上的 “红漆标记”(代表 “优先南征使用”),默默记在心里。驿站驿官问:“也速使者,婚期将近,元廷的迎亲队伍何时出发?” 也速笑着道:“快了,等我从临安回来,便定具体时间 —— 对了,江南的粮道最近可通畅?” 驿官道:“通畅得很,每日都有粮车南下,听说江南缺粮,元廷这是在帮他们啊。” 也速心里暗喜:驿官的话,印证了南宋粮储不足的预判。
第二站是扬州驿站:这里是江南的北部门户,也速故意放慢行程,观察驿站周边的南宋驻军 —— 城门处有禁军士兵十人,装备多是旧刀旧甲,无新制兵器(暗示南宋禁军装备落后);驿站外的流民较多,多在乞讨(进一步印证南宋粮荒)。他与驿站的南宋驿卒闲聊:“听说临安的禁军很勇猛,不知现在有多少人?” 驿卒压低声音道:“哪有多少人,老弱多,年轻的都逃了,粮都不够吃,哪有心思练兵。” 也速将这些信息,用针尖在《虎历》续编的 “扬州农时” 页边缘刺了一针(代表 “禁军缺粮、装备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