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04章 动不动就谈钱,大富二代不讲武德
    波士顿,《环球报》原来的办公楼,这里被剧组租下来了。

    编辑部的大办公室内,此刻被布置成了很具年代感的景象,大头电脑以及演员的穿着打扮,包括一些女演员的发型,仿佛将众人带回到10年前千禧年刚开始的时候。

    将近一百位演员此刻正按照助理导演的要求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切准备就绪,杨简看了看镜头画面,确认没问题之后,喊道:“各部门准备,action——”

    镜头给到一个广角画面之后就开始切换,给到了饰演本·布拉德利的约翰·斯拉特里身上。

    “失去一个好记者,总是让人难过的。”约翰·斯拉特里顿了顿,继续说道:“要我尽量煽情地说话,那就是相当令人蛋疼”

    一个镜头给到了约翰·斯拉特里对面众人,大家都是会心一笑。

    但是这个镜头里的重点突出了“聚焦”小组的两位成员,一位是小组唯一的女成员,萨夏·佩弗;一位是马特·卡罗尔。

    “但是罗比认识斯图尔特的时间,比你们大多数人活着的时间还要久,所以,接下来由他讲话,罗比?”约翰·斯拉特里看着迈克尔·基顿说道。

    这里几个镜头里,简单交代了一下这部电影的核心人物。

    “噢,谢你了,本。呵呵”

    被叫到的对象,饰演罗比·罗宾森的迈克尔·基顿摘下眼镜,一边放进寸衫胸前的口袋里一边说道:“尽管我对你提到的我的资历问题保持异议,我承认,斯图尔特的离职对我而言尤其痛苦。”

    “为什么呢?因为20年来,斯图尔特经常在扑克桌上心甘情愿地输钱给我。”迈克尔·基顿一只手打在名叫斯图尔特的老头肩膀上。

    原来这是一场送别会,送别的对象是一位资深的记者,在《环球报》任职20年的老记者。

    镜头给其他人身上,大家都被逗了,显示氛围很轻松,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为数不多比较轻松的镜头。

    “cut!”杨简喊了停,借着他从监视器前离开来到片场内。

    “迈克,刚刚那句台词我觉得有点问题,我需要生活化一些。比如‘为什么呢?斯图尔特’说道这里的时候你停顿一下,然后看向他,再继续说下面的台词,ok?”

    迈克尔·基顿思考两秒,觉得杨简这样的处理更好,于是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明白。”

    这场欢送会也引出了后面的关键人物,一位新的主编即将上任,从而引出后面的主线剧情。

    “ok,这场结束,转场。”杨简这部电影的副导演还是《盗梦空间》的第一副导演奥罗尔·科帕,大家合作比较默契。

    一场氛围轻松且欢乐的欢送会结束,立马就是一个跟拍镜头。

    这个时候,办公室内呈现出了一个充满了忙碌和紧张氛围的景象,记者们忙着查阅档案、撰写文章、打电话和开会,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里的处理没有选择从演员的正面拍摄,而是从背后跟拍。

    从办公室一路下楼梯来到一个有些狭窄,类似于地下室的地方,这个时候机位切换,开始拍摄两位演员正面。

    两位演员手里分别端着一小份蛋糕,两人一边走一边进行着对话。

    “蛋糕怎么样?”

    “很棒,你不吃吗?”

    杨简又喊了咔。

    “瑞秋,布莱恩,节奏不对,我需要你们更急切一些,ok?”

    两位演员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蛋糕怎么样?”

    “很棒,你不吃吗?”

    “不,这是给麦克的。我从来不吃这种东西,它让我压抑。”

    “我知道。”

    两人这一回的节奏掌握恰到好处,进入到一间办公室,马修·麦康纳饰演的麦克·雷泽恩德斯正在工位上打着电话。

    “我没问你警局是不是在撒谎,我知道他们在撒谎,我想问,背后指使的是谁。”

    这一段台词表明麦克正在跟踪一个新闻。

    马修·麦康纳以非常流畅的节奏说完一大段台词,有些生气的挂了电话。

    “你觉得凯托知道些什么吗?”听到麦克挂了电话,瑞秋·麦克亚当斯饰演的萨夏回过头问道。

    “可能吧,只是我觉得这故事不适合我们。”

    “本喜欢吗?”留着胡子的马特在工位上侧头问道,手里的工作却是不停。

    “对,并不赖,但是并不适合我们聚焦小组。”

    此时,迈克尔·基顿人没进入镜头:“什么不适合聚焦小组?”

    通过这段剧情,向大家介绍了“聚焦”小组的成员。

    连续拍摄了几组镜头之后,剧组休息了5分钟,然后才继续拍摄。

    “楼上的情况如何?”麦克问道。

    “挺好的,罗比做了个精彩的演讲。”

    萨夏继续对付着碟子里的蛋糕,聊着同事的八卦,“我听说卢比和康纳要去《纽约时报》。”

    “拜托,不是吧?狂挖我们的墙角啊?”马特摘下眼镜,回身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过这个细微的动作,表明他对于《环球报》的感情。

    “至少他们从迈阿密派了个人过来,那应该有帮助。”

    “巴伦估计都没来过波士顿吧?”

    这段剧情主要是简单介绍了新来的主编,以及《环球报》和《纽约时报》的关系。

    毕竟能派人过来,这就是从属关系了。

    

    到了傍晚,剧组转场去了一家餐厅。

    新主编巴伦刚到波士顿,就与聚焦小组的主编罗比吃了顿便饭。

    罗比介绍报社员工基本都是本地人,同时也介绍了一下他所领导的“聚焦”小组的基本情况。

    在两人的交谈中,作为主编的巴伦提到了《环球报》读者减少的现状,2001年这个时期,互联网的对传统纸媒的影响开始显现。巴伦透露出对报社效益不佳的改进想法:使报纸更贴近读者的生活(fdg the way to ake this paper essential to its readers)。

    两人的这一对话,同样是为后续的主线剧情埋下一个伏笔。

    第一天的拍摄还算顺利,虽然有些小插曲,不过这都很正常。

    杨简也通过这一天的拍摄对于几位演员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对于后续的拍摄工作有好处。

    相应的,杨简也相信演员们对于杨简的风格有了初步了解,他们在思考后面戏份的时候,也更清楚该去怎么表达。

    

    收工回到酒店,杨简特意打开电脑浏览了一下微博,发现杨子没有继续叫板,他多少还有些失望。

    不过,还是乐子看的,杨子和王思葱这两人的你来我往还怪有意思的。

    杨子叫王思葱小朋友,还要给他送电影票,让王思葱不要道听途说。

    杨简觉得杨子这也是在内涵他,说他没看过就说人家的电影值得高排片,但是杨简真看过,虽然不记得剧情了,但他就是知道这电影很烂。

    另一边,王思葱直接来了一句:“都有专业的人告诉我你那电影是一坨屎,难道我还要自己去尝一下它到底是不是屎?我把话放在这里,如果到时候你那部电影真的不错,鉴于天眼嘉禾不上,只要国庆档你能拿到15亿票房,我立马道歉,我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亲自道歉,当面道歉也可以。到时候要是我说错了,我个人掏5000万补偿你的损失,要是被我说中了,你在微博上认错,同时捐2000万出去就行,行不行?”

    王思葱这下真的是下血本了,不过也把杨子架起来了。

    王思葱为什么敢拿5000万来赌,是他傻吗?并不是,他的底气是源自于万达看片经理告诉他对于电影的判断,同时还有杨简回复杨子说的那一句“不值得给高排片”。

    他就算不信任看片经理的判断,他也相信杨简的判断。

    杨子傻眼了,有这样掐架的吗?跟谁学的?动不动就谈钱,过分了嗷。

    你要是几百万,我丝毫不犹豫就同意了,但是你这要我捐2000万,还嫌我亏得不够多?

    杨子对于他那部电影就算没有很清晰的认知,可多少也知道一些,他自己都没十足的底气啊。

    但是,他要是不答应下来,大家就明白他自己对《白蛇传说》都没信心,到时候谁还去看啊?

    一旦答应下来,到时候他倒是可以厚着脸皮赖账,反正也没有法律约束,可问题是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事了,赖账的话他丢人可就丢大了,影响的不止是巨力传媒,还有可能影响巨力集团。

    虽然做生意内里可以是各种歪门邪道,但外里总要给大家一个诚信经营的表象。

    一个个掐架都不讲武德,怎么办,在线等,好急!

    杨简也替杨子着急,答应下来呗,反正才2000万,就这仨瓜俩枣的,巨力又不是拿不出来。

    果然,继续往下翻,杨子还是答应了。

    这就对了嘛,没准赢了就有5000万,能弥补一些损失。

    要是输了,反正上亿的资金都亏了,也不差这2000万。

    当杨简无意间浏览到微博的娱乐热搜榜的时候,眉头顿时皱起来。

    他随即拿起手机,给张一铭拨了过去。

    国内这个时候正是上午,很快,电话就接通了。

    简单寒暄两句之后,杨简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一铭,热搜榜调整一下,尤其是娱乐热搜。以后棒棒那边的娱乐新闻不能进前十五,除非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还有,所有热搜榜第一的位置以后都保留,不对外出售,必须要凭借自身实打实的热度才行。”

    杨简也不是有钱不赚的那种人,真要是有人愿意花个上千万为棒棒的明星买娱乐热搜榜前十五的位置,卖给他也无所谓,但是杨简觉得大概不会有这种脑壳不正常的人这么去干。

    就算喜欢棒棒偶像团体的粉丝里,有些人的脑壳多少也挺不正常的,但他们大概没这本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