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章 雷达坟场上的反攻切片
    雷达站的硝烟尚未散尽,gti技术兵正在抢修被ep武器瘫痪的通讯阵列。

    深蓝跪在zbd25步兵战车的引擎盖上更换空气滤芯,手指触摸到进气格栅里嵌着的半片米格-29垂尾残骸——这是三小时前空战遗留的金属证物。

    当他的战术终端突然弹出全频段红色警报时,西北方向的地平线已腾起遮天蔽日的沙暴云墙,三十四辆阿萨拉卫队的t-90s主战坦克如同钢铁巨兽破雾而出,车体侧面的反应装甲上还残留着哈夫克集团矿用卡车的企业logo。

    &34;狼穴呼叫所有作战单元!立即启动反冲锋预案!&34;红狼的吼声在车载电台里炸响,六辆ztz24d&34;绝影&34;主战坦克的燃气轮机同时爆发出野兽般的轰鸣。

    这些搭载着第三代猎-歼系统的陆地霸主,此刻正将炮管下压至-6度极限仰角,140毫米滑膛炮的炮膛里,炮射无人机如同等待破茧的机械毒蜂。

    威龙从zbd25步兵战车的舱盖探出半个身子,防风镜下的瞳孔骤然收缩——西北方向的地平线上,四架经过隐身处理的f-16iq战斗机编队正以50米超低空突防姿态切入战场,机腹挂载的&34;瞪眼&34;空地导弹在沙尘暴中闪烁着蛇类般的冷光。

    这是阿萨拉卫队从伊拉克黑市购入的二手装备,经过哈夫克集团的现代化改装后,依然保留着海湾战争时期的机身编号。

    &34;全体车辆启动激光反制!&34;红狼的吼声在加密频道里炸响,六辆ztz24d&34;绝影&34;主战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同时激活,车体四周升起的多光谱烟雾弹在十秒内形成电磁迷雾,毫米波雷达与红外成像复合探测保持最高警戒状态。

    深蓝亲眼看到三枚来袭导弹在烟雾边缘失控坠毁,但第四发&34;瞪眼&34;导弹穿透屏障,将两公里外的弹药补给车炸成燃烧的钢铁骨架。

    飞溅的金属破片如死神镰刀般扫过车队,在某辆zbd25的车体上凿出二十七个弹孔,车载计算机的警报声与伤员的惨叫声瞬间填满通讯频道。

    当阿萨拉装甲集群的先锋部队冲出沙暴时,时间正好指向11时03分。八辆经过深度改装的t-72b3主战坦克呈楔形阵推进,爆炸反应装甲上焊接的格栅护网沾满磷酸盐矿粉,这让它们的红外特征完美融入沙漠背景。深蓝通过车长周视镜看到,这些老式坦克的炮塔顶部加装了我国外贸型&34;天眼&34;光电对抗系统,显然得到了境外技术支援。

    &34;穿甲弹装填!&34;红狼的指令通过数据链同步传输至各车火控系统。

    ztz24d的140毫米滑膛炮在电动伺服机构驱动下稳定指向目标,炮口制退器喷出的气浪将沙尘卷成螺旋状烟柱。

    首轮齐射的六发炮弹中,三发被t-72b3的&34;窗帘&34;光电干扰系统诱偏,两发命中格栅装甲未击穿,唯有一发从76度入射角钻入发动机舱,将目标的柴油燃料箱点燃成巨型火炬。

    此时阿萨拉的第二波攻势已然展开:二十四辆bp-2步战车借助沙丘起伏地形快速穿插,车载的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在gti阵地前沿编织出密集弹幕。

    某辆zbd25的履带被高爆弹切断,车组人员被迫跳车时,发现沙地下方竟埋设着用矿用雷管改造的定向地雷——这种充满战场智慧的土制武器,让造价380万美元的步兵战车瞬间丧失机动能力。

    露娜的神经接口突然渗出冷汗。她蜷缩在zbd25 30吨级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全息操控台前,视网膜投影中同时闪烁着十七个战术窗口。

    h-100&34;火箭天使&34;无人机群的操控界面正在疯狂报警——阿萨拉工程兵用六台大功率微波发射器组成临时电子屏障,导致三个攻击编队失去定位信号。

    &34;启动b计划!&34;她咬破舌尖用痛觉保持清醒,右手在触控屏上划出复杂的火力分配图谱。

    十二架六旋翼攻击机立即改变阵型,前导机组投射铝箔干扰弹形成电磁走廊,后续机组立即爬升至1500米安全高度。

    当光学传感器重新捕获目标时,露娜的瞳孔因震惊而放大:阿萨拉卫队竟将四台b-21&34;冰雹&34;火箭炮拆解后运入地下工事,此刻这些诞生于1963年的古董武器正在向gti阵地倾泻122毫米钢雨。

    &34;优先清除火箭炮阵地!&34;随着指令下达,三架h-100以70度俯冲角发射-501g多用途导弹。

    这些配备钨合金预制破片战斗部的智能弹药,在b-21阵地上空十米处引爆,三百枚钢珠如天女散花般贯穿伪装网。

    但某个未被标记的地下发射井突然开火,六枚火箭弹击中她所在的zbd25 30吨级履带式步兵战车,碳化硼-石墨烯复合材料组成的顶部装甲被穿透,飞溅的弹片在露娜左臂划出十厘米长的伤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威龙带领的突击队依托ztz24d残骸构建环形防线,特战干员们手中的cs/lr35高精度狙击步枪和rz11n5 加斯特原理速射机枪已切换为全自动模式。

    当某辆t-72b3突破至三百米距离时,一名特战干员突然跃出掩体,用pf-120式120毫米火箭筒完成抵近射击——这个违反所有战术教条的自杀式攻击,成功瘫痪了敌方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代价是他的右腿被履带碾成肉泥。

    &34;医疗兵!&34;深蓝的嘶吼淹没在爆炸声中。

    他亲眼看到一名医疗兵在穿越火力封锁时,被30毫米高爆弹拦腰截断,上半身仍在惯性作用下向前爬行了三米,染血的手掌最终停在伤员两米外的沙地上。

    这种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惨烈,让后续冲锋的阿萨拉步兵出现短暂迟疑,为ztz24d的装填争取到宝贵七秒。

    此时红狼做出惊人决断:命令所有尚能机动的战车发起反冲锋。

    六辆zbd25开足马力撞向敌阵,车载的35毫米链式机关炮以每分钟300发速率泼洒弹药。

    某辆步战车的驾驶员被穿甲弹削去半个头颅,僵直的脚掌却仍将油门踩到底,燃烧的车体最终与t-72b3同归于尽。

    这种玉石俱焚的战术成功撕裂阿萨拉阵型,为无人机群争取到重新编队的时间窗口。

    当最后一波h-100完成弹药投射,战场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深蓝趴在滚烫的沙地上,看着战术终端显示的伤亡统计:阿萨拉卫队第四装甲旅的数字化番号灰暗了68,但每个单位的消亡都伴随着gti装备的损耗报警。

    在清点某辆t-72b3残骸时,骇爪从车载计算机里提取出加密文件——哈夫克集团与阿萨拉能源部三天前签署的《矿脉划界协议》,附带的高清卫星图显示,交战区下方150米处正有十二台隧道掘进机向稀土主矿脉推进。

    露娜包扎着渗血的绷带,在无人机残骸堆里发现惊人事实:某架h-100的导航模块里嵌着深圳某民营企业的logo,而阿萨拉士兵的神经接口设备盗用了gti的外贸版设计。

    这种技术装备的&34;双重寄生&34;,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荒诞的金属光泽。

    当gti特战干员们开始回收残骸时,某架迷航的h-100突然从云层坠落。

    它的最后影像记录显示:在失去控制前的08秒,光学镜头曾捕捉到沙丘间跳跃的沙漠金蝎,这种濒危生物正在舔食装甲防冻液形成的绿色水洼。

    而在三百公里外的阿尔及尔国际会议中心,gti新闻发言人威廉·凯奇少校正对着媒体微笑:&34;我们始终致力于非洲可持续发展。&34;

    夕阳西下,红狼站在雷达站废墟顶端,军用望远镜里映出地平线上的闪烁光点——那是哈夫克勘探队的新型激光钻机正在架设。

    他的加密手机突然震动,屏幕显示阿萨拉苏丹发来的停火协议,附件里夹带着稀土精矿的期货交易清单。

    当夜风卷起沙粒拍打面颊时,这位老兵突然想起父亲在坎大哈战场日记里的那句话:

    &34;战争从不在乎正义旗帜,只关心下一炉钢水的温度。&34;

    “全体都有!立刻做好战斗准备!”威龙那如同雷鸣般的吼声通过通讯频道传了出来,震得所有人的耳膜嗡嗡作响。

    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和决绝,仿佛能穿透无尽的战火与硝烟。

    就在此时,前方的战场上,阿萨拉卫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带着汹涌澎湃的气势再次向gti阵地发起了反攻。

    他们的脚步沉重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地面上,扬起一片尘土。

    “全体人员迅速回到各自的战位!绝不能让敌人突破我们的防线!”威龙继续咆哮着下达命令。

    阿萨拉装甲集群的新进攻阵型展现出惊人的战术素养:前锋十二辆t-90s采用楔形突击,车顶的&34;竞技场&34;主动防御系统持续抛射拦截弹幕;中军十八辆经过无人化改装的bpt&34;终结者&34;步战车则保持松散队形,57毫米自动炮的破甲弹在gti阵地前沿炸出绵延的火墙。

    当某辆ztz24d发射的炮射无人机试图穿透电磁干扰云时,阿萨拉工程兵竟用四架民用植保无人机组成物理拦截网——这种充满战场智慧的土法防御,让造价27万美元的智能弹药凌空自毁。

    &34;二排注意三点钟方向!热信号显示地下机动通道!&34;骇爪的警告通过激光通讯链瞬间传递整个战场。

    她的热成像仪捕捉到五辆经过沙漠伪装的t-lb装甲车正从干涸河床底部突进,这些诞生于1970年的老古董被焊上了双层格栅装甲,车顶的b-21火箭炮发射架显然来自乌克兰黑市。

    当首轮122毫米火箭弹覆盖gti左翼时,三辆zbd25的激光告警器同时尖啸,主动防御系统拦截产生的金属射流,将方圆五十米内的沙粒熔化成玻璃态晶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