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五章 你这几板斧,招招见血
    放归质子?图安大师的提议,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他脑中飞快权衡:放回陈月、陈果,确实如大师所言,他从未打算用两人做文章,留着也无大用。陈谅当年对陈庄痛下杀手,此时陈果归国,是福是祸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变数。若能因此引发东牟内耗,削弱陈彦后方的支持,对北境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念头转过,严星楚面上却露出思索之色,缓缓道:“大师慈悲为怀,心系众生。此事……我会慎重考虑。只是,最终去留,也需问问两位殿下自己的意愿。”

    图安大师合十:“大帅明鉴。”

    离开禅房,严星楚并未直接离去,而是走到正在庭院中安静看书的陈月与陈果面前。

    金方站在不远处的廊柱旁,看似在欣赏一株松树,实则目光时不时飘向这边。

    “八公主,九殿下。”严星楚的声音平静无波。

    陈月放下书卷,与陈果一同起身,微微屈膝:“侯爷。”

    “方才与图安大师叙话,”严星楚开门见山,“大师慈悲,言及两位殿下在此日久,或思念故国亲人。若两位殿下愿意,可安排归国,与家人团聚。”

    此言一出,庭院中瞬间安静下来。

    陈月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瞬间的希冀,但很快被更深的忧虑和某种坚定取代。

    她抬起头,直视严星楚,声音清晰而平静:“多谢侯爷与大师好意。只是……月儿在此清修,心绪渐宁,暂时……并无归国之念。”

    她说完,目光下意识地、极其快速地瞥了一眼廊柱方向的金方,耳根微微泛红。

    严星楚心中了然,面上不动声色,转而看向陈果:“九殿下呢?”

    陈果年纪虽小,眼神却异常沉稳,甚至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戒备。

    他挺直了瘦小的脊背,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决:“我也不回去!”

    这倒让严星楚有些意外了。

    陈月不愿走,有儿女情长的因素,那陈果呢?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皇子,被俘异国,竟也拒绝返回故土?

    这不合常理。

    他微微蹙眉,目光带着询问。

    一旁的陈康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禀侯爷,九殿下……九殿下是忧心国中局势,恐……恐归国后……”

    他语带犹豫,点到即止,但意思再明白不过——陈果是怕回去后,步了他三哥陈庄的后尘,被自己的大哥猜忌甚至除掉!

    严星楚瞬间明白了陈果眼中那超越年龄的戒备和恐惧从何而来。

    生于帝王家,尤其是陈谅这样靠血腥政变上位的帝王之家,亲情薄如纸,猜忌深似海。

    陈果虽年少,却已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残酷。

    相比起回到那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家”,这里有图安大师庇护、有洛青依照拂、相对安宁的洛东寺,反而成了他潜意识里更安全的避风港。

    严星楚看向图安大师,眼神传递着清晰的讯息:大师,您看见了,非我不放人,是他们自己不愿走。强扭的瓜不甜,强送回去,恐怕反是催命符。

    图安大师双手合十,低宣佛号,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悲悯与无奈。

    他明白陈果的恐惧,也看到了陈月心底悄然萌生的情愫。

    乱世之中,个人的命运如同浮萍,即使是金枝玉叶,也难以自主。

    他只能叹息一声,不再多言。

    接下来的几日,洛东关衙署的书房成了严星楚处理政务的核心。

    他召见了麾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几位重要文臣。

    首先到来的是洛北口市监陶玖。

    这位跛脚老友精气十足,汇报起商市情况条理清晰:

    “大帅,与恰克新约执行顺畅。三十万两赔款已入库八成,余下两成以毛皮、牲口抵充,价值相当。黑石谷铁矿开采权交接完毕,第一批精铁矿石已运抵归宁城徐大人处。……东南新商路方面,余重九已传回消息,与几家大商初步接洽顺利,瓷器、茶叶……若一切顺利,预计夏末秋初可带回第一笔厚利。”

    严星楚专注地听着,手指在案几上轻点:“恰克人表面恭顺,不可放松警惕。黑石谷乃其命脉,务必盯紧开采……战马交易,质量把关是重中之重,绝不容许以次充好。余重九那边,新商路若成,利在长远。”

    “属下明白!”陶玖躬身领命。

    紧接着是老上司张全。

    他风尘仆仆,带来的是流民安置和春耕的详报:

    “大帅,去岁至今,接收安置流离百姓共计四万三千七百余户,约十八万口。按大帅‘授田安民’之策,已妥善安置。今春垦荒成效显着,新增熟田七万余亩。然……”

    张全顿了顿,面露难色,“农具、耕牛缺口极大。虽尽力调配,仍杯水车薪。许多新垦之地,只能靠人力深挖,效率低下,恐影响夏粮收成。”

    严星楚眉头紧锁。人口是根基,粮食是命脉。他沉吟道:“农具之事,我会手令归宁城徐端和,优先调拨新炼精铁,由武朔城匠作营日夜赶制简易农具,不拘形式,先解燃眉之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耕牛……洛东关、平阜、隆济各城守备马场,除战马外,所有可役使牛畜,统计数量,优先调往武朔城新垦区!另外,传令各营,非战时紧急征调,不得与农时争抢劳力!”

    “谢大帅!”张全脸上露出喜色,有了大帅的明确指示和资源倾斜,难题便有了解决的方向。

    随后到来的是两位师兄,归宁城守备及兼着矿务的徐端和与开荒的朱威。

    徐端和越发地沉稳干练,朱威则瘦了许多,甚至还带些粗粝气息。

    徐端和先汇报:“大帅,归宁城防务稳固,新兵操练有序。……矿务方面,黑石谷铁矿第一批矿石品质上佳,冶炼坊已全力开工。只是,矿工人手依然紧张,熟练匠师更是稀缺。”

    朱威接口道:“大帅,开荒之事,主要在归宁城西、北两翼缓坡进行。已开垦出约三万亩,但多为生地,肥力不足,且引水困难。若想今岁有所收成,需大量沤肥,兴修小型沟渠。这又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严星楚看着两人:“矿工与农工,皆为国本。徐端和,矿工招募可适当放宽地域限制,待遇从优。

    朱威,开荒引水,因地制宜,不必贪大求全。所需钱粮,由陶玖处协调一部分。记住,矿,关乎兵甲利器;粮,关乎军民生死。二者皆不可废!飞骑炮所需精铁,乃重中之重,徐端和你亲自督办,不得有误!”

    “遵命!”徐端和与朱威齐声应道。

    一连数日,严星楚埋首于案牍之中,听取汇报,批阅文书,调拨物资,发布指令。

    除隆济城-虎口关-平阜城防线外,北境三关(洛东关、洛山城、黑云关)及后方归宁、武朔等地的民生、军备、商贸脉络,在他脑海中清晰地交织成网。

    二天后,洛东关衙署后宅内,灯点得亮堂又暖和。

    严星楚一身家常的深青袍子,瞧着松快不少。

    洛青依陪坐在侧,心里头既盼着堂兄能得夫君看重,又怕他拘束或说错话。

    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菜肴:清蒸的洛河鱼鲜亮,羊肉炖萝卜香气扑鼻,还有几碟时鲜小炒,主食是热腾腾的粟米蒸饼,透着家的实在。

    “夫君,堂兄到了。”洛青依轻声提醒。

    “快请。”严星楚颔首。

    门帘一挑,进来个身量颀长的青年,约莫二十七八,面容清朗,通身一股沉稳的书卷气,

    正是洛青依的堂兄,洛天术。

    “草民洛天术,拜见侯爷。”他规规矩矩行礼,恭敬却不显卑微。

    “堂兄快请起,今日家宴,不讲那些虚礼。”洛青依连忙起身虚扶,引他入座。

    严星楚目光温和地打量他:“常听岳父提起堂兄,于商道经济颇有心得。如今能来相助,是鹰扬军之幸。”

    洛天术欠身道:“侯爷谬赞。天术驽钝,承蒙侯爷不弃,青依妹妹举荐,伯父提携,能为保境安民略尽绵薄,已是幸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家常却用心的菜色,脸上露出真切的笑意,“夫人这桌菜,看着就叫人胃口大开,有家的味道。”

    这话让洛青依心中一暖,也笑道:“堂兄喜欢就好。说起来,嫂子和两个侄儿可都安好?”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家常。

    提到妻儿,洛天术神色柔和下来:“都还安好。小虎子皮得很,整日里招猫逗狗,他娘亲正头疼给他寻个开蒙先生呢。小的那个还抱在怀里,倒是乖巧。”

    他看向严星楚,带着几分家常的关切,“听闻老夫人和佩云小姐去了洛北口,想必一切安泰?”

    严星楚点点头,微笑道:“母亲和姐姐都好,他们非要去看看洛北口看看,拦不住。”

    他顿了顿,想到洛青依的坚持,语气里带上一丝无奈和疼惜,“就是你妹妹,性子倔,说什么也不肯离开洛东关,非要守着婆婆和我这大营,你来了可得劝劝她们去归宁城更稳妥。”

    洛青依微微垂眸,轻声道:“洛东关是严家根基,也是将士们的主心骨。我在这里,心里踏实。”

    洛天术看着妹妹,又看看严星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赞许,随即半开玩笑地劝道:“侯爷,不是我替自家妹妹说话。

    青依性子是坚韧,可您二位……也该早些为严家添丁才是正经。老夫人嘴上不说,心里头怕是盼着呢。这乱世,血脉延续亦是大事啊。”

    他说得自然,带着兄长般的关切。

    洛青依脸颊微红,嗔了堂兄一眼,却没反驳。

    严星楚闻言,心头也是一动,看向妻子的目光更添了几分暖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堂兄说的是,此事……是该提上日程了。”

    几杯薄酒下肚,气氛愈发融洽。

    洛天术放下酒杯,话头很自然地转到了正事上,语气诚恳:

    “侯爷,一路北来,所见所闻,感触颇深。鹰扬军治下,尤其是归宁、武朔几处,秩序井然,流民得所,商路渐通,远胜他处凋敝。您推行的‘减赋安民、招抚流亡、统一钱币’之策,深得民心,根基已立,此乃大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