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集 高中女生失踪案:那间紧闭铁门的柴房
    一对高中生孪生兄妹,在上学路上,分开仅短短的23秒钟,十七岁的哥哥返回家去取东西,妹妹居然离奇失踪,监控中没有任何女孩的身影,一周后,在郊外河里,发现妙龄女孩的尸体……

    【蹊跷的23秒】

    广东省南雄市某小区外面,就是南雄高中的校区。二零一五年一月的某一天下午六点,一对孪生兄妹在家吃罢晚饭,准备去上晚自习,竟然毫无征兆的消失不见。

    据哥哥回忆说,当他和妹妹俩刚从家出来,走到二楼的平台上时,哥哥小明突然想起,忘了带家里的钥匙。

    于是,小明很快返回三楼家里,等小明取出钥匙走出一楼楼道时,他当时感觉很奇怪,妹妹小凤竟然不见了,前后不过23秒的时间。

    即使妹妹走的再快,二十三秒又能走多远呢?

    小明想了想,满腹疑惑,以为妹妹小凤没有等他,独自一人上学去了,因为学校离家很近,出小区后,10分钟左右就到了,所以,他也没有很在意,就径直向学校走去。

    晚自习时,班主任发现,一向上学很准点的小凤,一直没有出现在教室里。

    到了晚上7点左右,她给小凤的妈妈刘女士打了一个电话,询问小凤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来上课。

    她妈妈也觉得奇怪,小凤早在六点都离家去学校了,怎么现在还没有到校?心里顿感焦急。

    等到晚上11点时,小凤的妈妈一直不见女孩回来,感觉不对劲儿,于是,她紧急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缜密推理】

    110接到报警后,立马安排巡警和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协助刘女士夫妻四处寻找,把可能想到的地方都寻了个遍,一直没有发现小凤的影子。

    小凤的父母焦急万分,于是,他们连夜和每个亲戚和要好的同学,进行电话联系,都说没有看见她小凤来过。

    第二天,小凤仍然毫无踪迹,南雄市刑警大队的侦查员,立即赶往刘女士的家,向哥哥详细地了解当时的情况。

    因为兄妹是一起上的学,也就是说,哥哥是最后一个接触妹妹的人。

    小明向警方陈述了上学时,妹妹突然不见的详细过程。

    兄妹俩是双胞胎,17岁,高二学生,平时都是有规律的一起上学和放学,几乎没有出现过妹妹不等哥哥,独自离开的情况。

    侦查员马上调取了小区大门的监控视频,从六点以后,根本没有发现女孩走出大门的身影。

    难道女孩一个人从其他视频盲区走出的?警方一时无法定论。

    于是,干警又调阅学校门口的视频,以及外面公路上的高清录像,突然发现了一个令干警兴奋的身影。

    视频显示:案发第二天下午放学时,一对穿着校服的小情侣,手牵手,共同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走进了附近的一个小区。

    侦查员马上联系了小凤的父母,进行辨别,一看视频,刘女士当即说,那就是她的女儿。

    于是,干警顺着视频查找,在小区的住户中,分别找到了这两名同学,原来那并不是小凤,而是另外的两名学生,只是那个女孩从外形体态上,看起来很像失踪的小凤。

    三天过去了,小凤仍毫无音信,警方推断,女孩大概率已经遭遇不测。

    一时间,校园失踪女孩的消息,在社会上流言四起: 说歹徒专门祸害女孩,说挖眼睛的,说贩卖器官的等等。

    当时泛滥的流言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一时间,各学校门口的大路上,全是接送学生的车辆,也给警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警方立即召开案情分析会,有人倾向于绑架,但很快被推翻,一是因为:几天过去了,女孩的父母并没有接到索要赎金的电话。

    二是,女孩的父母都是打工族,小区的房子还是为了孩子上学,找亲戚借款买的,也不应该成为绑匪的作案对象。

    有人说,女孩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离家出走,但老师同学都反映,这根本不可能,女孩很听话,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哥哥小明一直陪伴着妹妹学习和上下学,根本不会有厌学或者感觉到压力大的可能。

    经过分析讨论,警方认为还是要回到现场,于是,侦查员又找到小明,想让他仔细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 ,他应该知道,妹妹和他说过什么话,或者他看见过什么,或者听见了什么。

    当刑警大队的干警再次找到小明时,小明完全变了一个人,少言寡语,妹妹是和他一起出去时弄丢的,妈妈整天以泪洗面,小明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

    警方问什么,他不再言语,后来经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反复开导,他终于开口了。

    经过小明的仔细回忆,他给干警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

    【发现端倪】

    当时,他上楼拿钥匙下到二楼平台时,感觉有个黑影闪过,当走到一楼时,他好像听见有人叫了一声,并听见有铁门撞击的声音。

    他们住的小区,是典型的粤北风格,3栋楼连在一起,一个通道共用一个天台,从天台往下走,就是二楼的柴房,一层和二层之间有一个长长的斜坡,以方便摩托车和电车等交通工具,从一楼开到二楼的柴房停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在一楼就是车库。

    女孩家住的过道很长,每次下楼,都要途经二楼柴房和一楼车库,然后走出楼道口。

    从女孩的家到学校仅15分钟的路程,小明和小凤分别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超过1分钟。

    警方两名侦查员,一男一女,进行现场模拟,按照正常的爬楼速度,经过5次反复实验,上下楼在20-25秒之间。

    这么短的时间,女孩不可能走出小区,而根据小明反映的铁门声、微弱叫喊声、黑影等来自二楼柴房的迹象,警方把怀疑的重点放在二楼,因为二楼的柴房全部是铁门。

    警方统一了看法,认为案情应该就发生在小区内部,于是,把调查的重点缩小在小区内的人员,然后展开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每家的成员关系、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案发时段在何地、有何人做证等,并把社会闲杂人员,也就是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员,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一楼车库和柴房没有人居住,铁门声来自二楼的柴房,重点排查该过道的1楼和2楼。

    侦查员找到小区物业,要求通知一,二楼全体业主,各自打开房门进行逐个排查勘验。

    在查到二楼的第三间柴房时,给警方的第一印象是很杂乱 ,突然,侦查员在堆放杂物的上面,发现了一把深蓝色的雨伞。

    干警立即通知刘女士过来,进行辨认,因为,女孩上学的时候是下着小雨,她是拿着一把蓝色雨伞离开家的。

    刘女士一进门,当即就认出,这把雨伞就是女儿经常用的。经确认无误后,南雄市刑警大队立即传讯房主。

    房主是一名59岁的老头,姓曾,南雄本地人。在侦办人员面前,不知道为什么他很抗拒。

    他本人是一个体经商户,经商很成功,积累了不少资本,除了这边一套单元房外,在其他地方还有一套私建房,并且还有一辆价格不菲的私家车。

    "事情是怎么样,你必须得说清楚。"在老侦查员面前,曾某如实供述:曾某现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在外面打工,还有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到外地。

    妻子因病残疾,一直由曾某一人在家照顾。因为,那边老房子是自建房,为了免除上下楼不方便照顾妻子,所以一个月前他就搬到那边老房子了。

    警方外围开始调查曾某的小车行走轨迹,经过多次侦查,始终没有发现曾某在近一个月内,在案发现场出现过,于是,他的嫌疑被排除。

    【罪犯另有其人】

    那么,为何女孩的雨伞会出现在曾某自己的柴房?这个疑问必须得曾某自己来解答。

    警方问道:“还有谁有柴房钥匙?”

    曾某说:“一个月以前,也就是老婆上下楼不方便的时候,三女儿和女婿看我挺辛苦,就回来照顾一段时间,等情况有好转时,再回去”

    “三女婿还有一把柴房钥匙?”侦办人员问道。

    “是的,因为大家在一起住,没有充足的地方晾晒衣服,所以,我给了三女儿和女婿一把钥匙,三女婿自打回来后,买了一只狗,也在柴房拴住。"曾某说。

    侦查员立即感觉案情有了眉目,接着问道:“三女婿多大?叫什么名字?”

    “30岁,姓党。"

    南雄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是专门侦查大案和重案的部门。2015年1月17日上午9时许,正式传唤党某。

    出乎这些老刑侦人员的意料,党某显得很平静,面对自家门前全副武装的干警,他没有一丝慌乱的显现,立马穿起衣服,跟着干警往外走。

    相反,党某的老婆,也就是曾某的三女儿,却大声叫到:“你们啥意思,我老公犯了什么法?说清楚啊。”

    侦查员懒得理会,因为,党某已经很顺从地自己走下了楼梯。

    党某被带到审讯室,面对警方的讯问,他对答如流,感觉一副很不耐烦的表情。

    他说:“晚上6点左右,我把狗喂好后,就开始洗衣服,然后挂在阳台上,7点左右,我就骑着摩托车回来了。”

    实际上,之前,侦查员已经做了外围的视频侦查。案发当晚9点左右,党某骑着一辆摩托车,身披雨衣,头戴头盔,径直向郊外驶去。

    因为党某的行车路线是固定的,平时都是6点至7点,从案发地的小区回到曾某的自建房,很少例外。

    案发当晚,也就是2015年1月12日晚上9点左右,他离开小区,折转了3个弯道,向一个反向的大道驶去。

    他到底要到哪里?侦查员一路追踪,发现党某到了偏僻的河南桥之后,突然又折返回来,沿河边一直走,到了南雄市交通局附近时,停了下来。

    这是一个视频死角,大约一分钟左右,再出现时,摩托车大灯突然打开,因为,他当晚9点出小区时,大灯一直是关闭状态 。

    在党某陈述他自己的行踪后,侦查员马上现场播放截取的视频,干警的眼睛一刻没有离开党某面部的表情,虚汗渐渐从他额头渗出,党某的脸,一会儿变得煞白煞白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