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工地上的人们,又看了看远处的灯火,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像被温暖融化的冰霜。
他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太阳依旧会升起,生活依旧会继续,带着希望和力量,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杏花嫂回到家,开始准备晚饭,厨房里升起袅袅炊烟,像一条温柔的丝带飘向天空。
她哼着小曲,心情愉悦,想着今天顺利完成了公公交代的事,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锅里的饭菜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五个流浪孩子已经睡下了,他们挤在一张简陋的木床上,互相依偎着,像一群互相取暖的小鸟。
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或许是在做着美梦,梦里有吃不完的饭菜,有温暖的家。
汪大汉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根柴火,默默地看着远方的星空,眼神里平静而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想,只是在享受这份宁静。
乡村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虫鸣声,像一首轻柔的催眠曲。
一切都那么平和、美好,充满了希望。
生活就在这样平凡而真实的日子里缓缓流淌,带着温暖和力量,书写着属于每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便成了一部厚重而动人的乡村史诗,永远流传下去。
饭桌上的喧闹像一锅沸腾的开水,还没来得及降温,那个最机灵的孩子便因一句闲话,与最大的孩子起了争执。
那个大孩子,个头比同龄孩子高出半个头,肩膀宽宽的,正是前些日子把手塞进磨眼里拔不出来的那个。
此刻他脖子梗得笔直,像一截倔强的树桩,脸颊因愤怒涨得通红,像熟透的柿子。
“你凭啥说我偷藏了野枣?”大孩子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粗粝,像磨砂纸划过木头。
“我亲眼看见你往兜里塞了!”小机灵鬼个头虽小,嗓门却亮,像只斗志昂扬的小公鸡,双手叉腰站在对面,眼睛瞪得溜圆。
两个孩子都梗着脖子,谁也不肯退让,周围的孩子纷纷放下筷子,有的凑上前看热闹,有的小声议论,连空气都仿佛被这股孩子气的执拗烘得滚烫。
杏花嫂刚收拾到一半的碗筷停在手里,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没有立刻制止——孩子们的争执里藏着最纯粹的认真,该让他们自己理出个头绪。
最后还是邱癫子打破了僵局。
他用粗糙的手掌拍了拍桌子,木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
“吵啥?多大点事。”他咧着嘴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不如打个赌,输了的给赢了的倒碗菜,咋样?”
这个提议像块投入沸水里的冰块,瞬间让争执的热度降了下来。
两个孩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服输的劲儿,异口同声地应道:“行!”
他们蹲在地上,用手指在泥土地上画了条歪歪扭扭的界线,算是立下了赌约:先认输的人,要把桌上任意一碗下饭菜倒进赢家的碗里,让对方独自享用,旁人不许分食,若有人怪罪,责任全由输家承担。
还特意强调,汤和锅里没盛出的土豆丝不算数,只能从桌上现有的菜里选。
这分明是变相的“吃独食”,赢的人不仅能多尝些滋味,更能在同伴面前挣足面子。
但规矩里藏着硬气:赢家必须把倒来的菜吃得干干净净,连一粒米都不能剩。
赌约刚敲定,小机灵鬼眼珠像算盘珠似的转了两圈,突然耷拉下肩膀,脆生生地说:“我认输。”
大孩子顿时眉飞色舞,下巴翘得老高,仿佛打赢了一场大战,连额前的碎发都跟着得意地跳动。
周围的孩子“哄”地一声笑起来,七嘴八舌地猜测——这机灵鬼准是想耍花样。
连正在灶房刷锅的杏花嫂都被吸引了,用围裙擦了擦手,走到门口看热闹。
邱癫子抱着胳膊靠在门框上,嘴角噙着笑,眼里闪过一丝期待——这小崽子,鬼主意向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众人都在琢磨,他会选哪碗菜?
是选最少的那碟青椒,让大孩子尝不到几口?
还是选最多的那碗萝卜炖肉,想撑得对方直不起腰?
又或是那碗肥得流油的五花肉,想腻得对方皱眉?
就在大孩子得意地扬着碗,等着接收“战利品”时,小机灵鬼突然像只敏捷的小松鼠,猛地端起桌角那碗鲜红的辣酱,手腕一斜,小半碗辣酱“哗啦”一声全倒进了大孩子的饭碗里!
辣酱裹着白米饭,红白相间,像团燃烧的小火苗,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你耍赖!”大孩子惊叫起来,手里的碗差点脱手掉在地上。
可仔细一想,赌约里只说“下饭的”,没说不能是辣酱,这机灵鬼确实没违规。
他气得脸涨成了紫茄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碗里的“惊喜”,半点法子也没有。
周围先是死一般的寂静,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紧接着,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哄堂大笑,连灶房里的铁锅都仿佛被笑声震得嗡嗡作响。
邱癫子笑得直不起腰,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抹眼角笑出的泪花,连说:“这小子,鬼点子真多!”
大孩子被辣得直吐舌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却还是梗着脖子往嘴里扒饭。
每一口都辣得他吸气像拉风箱,额头上瞬间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衣襟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可他硬是没吐一口,也没喊一声“不吃了”——愿赌服输的性子,像颗埋在土里的种子,早早便扎下了根。
旁人看着心疼,有个心软的孩子想递水给他,被邱癫子用眼色制止了。
“这是他们自己定下的规矩,得让他们自己走完。”邱癫子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规矩就是规矩,破了一次,往后就没约束力了。”
杏花嫂站在一旁,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心里却暖暖的。
这孩子的执拗里藏着股韧劲儿,像忧乐沟山上的酸枣树,看着不起眼,却有着宁折不弯的骨气。
小孩子的智慧,往往藏在这些出其不意的举动里,半点不输大人的算计。
这一幕笑得杏花嫂直不起腰,用围裙擦了擦笑出的眼泪,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暖意。
她忽然觉得,这些孩子就像地里的庄稼,各有各的长势,有的快,有的慢,却都在努力地往上长,让人打心底里欢喜。
这顿饭,让杏花嫂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她总觉得,消除痛苦的唯一良方就是捕捉生活里的快乐。
那些散落在日常里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透明晶体,不留意便会错过。
若不肯让这些点滴快乐在心里生根发芽,又怎能指望幸福凭空降临?
她看着孩子们打闹的身影,有的在抢一块锅巴,有的在用树枝画小人,有的趴在地上学狗叫,心里像揣了个暖炉,连指尖都透着温煦。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水不暖月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