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猫子的声音沉稳而周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清清楚楚,仿佛在安排一件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眼神里满是郑重。
“好嘞,还是您老人家想得周到。”杏花嫂连忙应道,声音里带着满满的感激,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像一块悬在半空的石头终于被稳稳接住。
她连忙转身去准备要带的东西,脚步轻快了许多。
这世上的事,往往就这般奇妙。
很多时候,坏事可能是好人无意中做下的,就像村口张大爷去年修篱笆时,不小心把李家的菜苗压坏了,他本是想帮李家把篱笆扎得更结实些,并非有意为之,事后他还特意买了新的菜苗赔给李家; 可也有不少好事,出自看似粗陋的人之手,就像镇上的屠夫王二,看着凶神恶煞,满脸横肉,说话声音像打雷,却总在冬天给流浪的猫狗留些碎肉,那些碎肉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带着些许肥膘,能让猫狗在寒冷的冬天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就像水不暖月中的那些人,起初,我对他们满心怨恨,总觉得他们行事粗鲁,说话带刺,像一群蛮横的野兽。
可随着了解的深入,看到他们在暴雨天帮邻居抢收粮食,浑身被淋得像落汤鸡却毫无怨言; 在夜里帮迷路的孩子找家,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小巷里穿梭,声音里满是温柔的安抚。
我反而渐渐对他们生出了别样的认识,原来坚硬的外壳下也可能藏着柔软的内心。
可恨之人或许也有可理解之处,多一些了解与理解,便能改变对一个人的固有看法。
但这改变背后,是是非非仍需明辨,就像地里的杂草和禾苗,终究要分清楚,不能因为一时的同情而混淆了界限。
就拿汪经纬来说,要是他没有那份敏锐的洞察力,像鹰隼般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又怎么能发掘出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奇人”呢?
他看到小姣看似柔弱外表下的坚韧,像一株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 发现汪大汉沉默寡言背后的实在,像一块默默矗立的磐石。
与这些有着独特闪光点的人结识,让我对汪经纬也没那么反感了。
在乡村,真正能长久地积怨成仇、互不相容的人家,少之又少。
大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今天你家的鸡跑到我家院子,明天我家的水浇了你的田,吵吵闹闹过后,转头还是会在赶集时帮对方捎带东西,那份邻里情谊像一条看不见的线,将大家紧紧连在一起。
大家相处久了,总有机会去了解那些曾被自己误解的人。
就像村西头的刘寡妇,起初大家都说她脾气古怪,不愿与人交往,见了人总是低着头匆匆走过。
后来才知道她是怕被人欺负,她丈夫走得早,留下她和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艰难,不得不竖起满身的刺来保护自己。
虽说难以亲如家人,但也能慢慢和睦相处,路上遇见会互相问候一声,谁家做了好吃的会给对方端一碗。
不和睦却能共处,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再厉害的人,也有许多时光是在这平淡的常态中度过的,就像屋檐下的燕子,平日里叽叽喳喳,可更多的时候,是在安静地筑巢、育雏,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在平凡中孕育着希望。
乡村里的人平日里吃得最多的,还是家常便饭。
清晨的玉米粥就着咸菜,玉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带着玉米的清香; 咸菜是自家腌的萝卜干,咸中带脆。
中午的糙米饭配着时令蔬菜,糙米虽不如精米细腻,却更有嚼劲,饱含着阳光的味道。
晚上的面条里卧两个鸡蛋,面条是手擀的,筋道爽滑,鸡蛋是自家鸡下的,蛋黄金黄饱满。
简单却实在,每一口都透着生活的本味。
只有招待匠人的时候,饭菜才会丰盛些,算是家常便饭的升级版。
会多割两斤肉,肉是从镇上肉铺买的,新鲜得很,还带着温热的气息; 炒个荤素搭配的菜,再炖一锅汤,汤里放些自家种的青菜和豆腐,让干活的人能吃得饱饱的,下午才有劲上工。
饭后有午睡的习惯,男人躺在屋檐下的竹椅上,竹椅因为常年使用而被磨得光滑,还带着淡淡的竹香; 女人坐在门槛上纳鞋底,手里的针线在布面上穿梭,留下整齐的针脚;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切都透着安稳的气息,像一首舒缓的田园诗。
午睡过后还要上房干活,盖房子的匠人尤其讲究,上房作业的人是不许喝酒的,怕脚下不稳出危险,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像一条无形的线约束着每个人,谁也不敢破。
这几天,邱癫子就充当着盖匠的角色。
他是师傅级别的工匠,年轻时跟着老手艺人走南闯北,盖过祠堂,祠堂里的梁柱都是他亲手打磨的,雕花精美; 修过庙宇,庙宇的飞檐翘角他都能精准地计算出角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手艺扎实得很,像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
资格比工地上的普通大工还高,自然当仁不让地担起了领头的重任。
在干活时,他虽带着伤,却依旧一丝不苟,量尺寸时眯着眼反复比对,那把用了多年的尺子被他磨得发亮; 下斧头时力道分毫不差,斧头落下的声音清脆而有力,透着一股敬业的劲头,仿佛手中的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关乎着房屋的坚固与安全。
那五个小流浪者,黎杏花没把他们当童工使唤,而是当作小帮手看待。
给匠人们递个工具,搬些轻省的砖瓦,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在饭桌上,他们得到了和大人一样的尊重,每人一碗饭,一碟菜,碗是粗瓷的,边缘有些磕碰,却洗得干干净净。
规格和待遇都与大人无异。
孩子们也懂事,虽年纪小,却知道干活要卖力,递工具时总是跑得飞快,小脚丫在地上踏出“啪啪”的声响; 看到谁的水喝完了,会主动拿起水壶去井边打水,水壶是铁皮的,上面印着褪色的花纹。
眼里有活计,手上有动作,透着一股招人疼的机灵劲儿,像一群活泼的小麻雀。
午饭的菜品算不上丰盛,却也实在,透着浓浓的家常味。
荤菜只有两种,一肥一瘦,肥的是五花肉炖萝卜,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炖得烂熟,入口即化; 萝卜吸足了肉的汤汁,变得软糯香甜,油汪汪的汤汁裹着萝卜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瘦的是青椒炒肉丝,青椒切成丝,翠绿诱人; 肉丝是精瘦肉,炒得鲜嫩,青椒的辣气混着肉香,在院子里飘散开去,刺激着每个人的味蕾。
另有三份素菜,分别是醋溜土豆丝,土豆丝切得粗细均匀,用醋和辣椒爆炒,脆生生的带着酸香; 清炒青椒,只用了少许盐调味,保留了青椒的本味,绿油油的透着清爽; 还有水煮四季豆,加了点蒜末提香,保留着最本真的豆香。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水不暖月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