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76章 再度进阶
    邱癫子在院中踱步,不时停下记录灵气的流向,他的身影在雪中拉得很长,与远处的陈家坪山峦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那是修炼者与天地相融的剪影,纯粹而坚定,仿佛他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天地也是他的一部分。

    午后的时辰越来越近,空气中的阳气开始凝聚,如同潮水般一点点上涨,温度也渐渐升高,积雪开始融化,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像是为这场即将到来的修炼盛会倒计时。

    一场只关乎修炼进阶的机缘,正在这漫天飞雪中悄然酝酿,如同埋在雪地下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刻。

    杏花嫂的气息愈发平稳,她能感觉到体内的真气如同解冻的溪流,开始缓缓流动,那些因悲伤而淤塞的经脉,正在被这股轻柔的力量一点点疏通,如同被春雨滋润的土地,渐渐变得松软肥沃。

    她想起邱癫子说的“午后三刻”,心中默默计数,指尖无意识地在膝头画着“小周天”的路线图,那是每个修炼者都要烂熟于心的基础经脉走向,从丹田出发,沿任脉上行至头顶,再沿督脉下行回到丹田,此刻却成了她重新站起来的支柱,支撑着她走出痛苦的泥沼。

    邱癫子则取出另一本《周易参同契》,那本书的封面是深棕色的,边缘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纸张颜色。

    他翻到“水火匡廓图”那一页,图上用朱砂画着一个圆形,里面是代表水和火的符号,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美的平衡。

    他准备为杏花嫂讲解如何借助午后的阳气调和体内的“水火既济”,这是突破当前境界的关键一步,容不得半点马虎,如同搭建桥梁,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准无误。

    雪渐渐停了,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透下来,照在院中的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修炼者眼中不灭的道心,纯净而坚定。

    两人一个在灶房稳固气息,一个在院中推演功法,虽未言语,却已通过天地间流转的灵气,达成了修炼上的初步共鸣——这共鸣干净而纯粹,只关乎大道,无关其他,为即将到来的共修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如同建造大厦前打好的地基,牢固无比。

    杏花嫂端着泡好的陈皮茶走出灶房时,看到邱癫子正在雪地上用树枝画出人体经脉图,图旁标注着午后各时辰的灵气节点,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如同一张精密的地图,指引着灵气的运行路线。

    她走过去,将一杯热茶递给他,自己捧着另一杯,目光落在经脉图上,轻声问:“这‘带脉’的流转,是不是也得顺应午后的阳气?带脉环绕腰部,如同腰带,它的通畅与否,对上下半身的气血运行影响很大吧?”

    邱癫子接过茶杯,指尖与杯壁相触,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平和气息,那气息如同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

    他点头道:“正是,带脉如环,午后阳气循环一周,恰好能冲开你先前淤塞的‘维道穴’,这也是为何要选此时辰的缘由之一。带脉通畅,上下半身的气血才能顺畅流通,如同交通枢纽,连接着各个地方,确保真气运转无阻。”

    两人站在雪地里,一问一答,话题始终围绕着经脉、灵气、时辰,偶尔提及某本古籍中的记载,或是某个前辈的修炼心得,言语间透着对大道的敬畏与执着,如同两位学者在探讨深奥的学问,专注而投入。

    阳光越来越暖,融化的雪水顺着屋檐滴落,发出“滴答”的声响,像是为他们的修炼讨论打着节拍,清脆而有节奏。

    杏花嫂的脸上泛起健康的红晕,那是气血畅通的征兆,如同初春的花朵,渐渐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她已完全沉浸在修炼的世界里,先前的悲伤被转化成了精进的动力,如同被雪水滋润的土地,正孕育着新的生机,等待着丰收的时刻。

    邱癫子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知道时机即将成熟,他收起树枝,对杏花嫂说:“时辰快到了,随我去院中练‘三体式’,这桩功能最快引动午后的阳气入体,为接下来的‘炼精化气’铺路,如同为大楼打好地基,坚实稳固才能往上建造更高的楼层。”

    杏花嫂应声而起,将茶杯放在石桌上,跟着邱癫子走到院中央的空地上,摆出标准的桩功姿势——双脚与肩同宽,重心下沉,膝盖微微弯曲,如同坐在一个无形的凳子上; 双手一前一后呈抱球状,前手高与胸齐,后手低与腹平;眼神平视前方,目光坚定如磐石,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

    邱癫子站在她身侧三步之外,同样摆出桩功姿势,声音平稳如钟:“记住,桩功如立鼎,上虚下实,意守丹田,让天地阳气从涌泉穴入,经会阴穴,沿督脉上行,再从任脉降下,如此循环,便是‘小周天’的根基。想象自己是一尊鼎,沉稳地立在天地之间,吸收着天地的精华。”

    杏花嫂依言而行,很快进入状态,两人的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同步,一呼一吸间,与天地的节奏相呼应,在雪后的阳光下,周身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那是纯粹的阳气与真气交融的景象,正派而大气,与任何苟且都毫不相干,如同日月的光芒,纯净而神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修炼的进阶,就在这心无旁骛的专注中,悄然拉开了序幕,如同一场盛大的戏剧,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上演着最精彩的篇章。

    邱癫子偶尔出声提点:“沉肩,肘坠,不要耸肩,气才能沉得下去,如同水往低处流,真气也需要下沉才能稳固。”

    杏花嫂微微调整姿势,感觉到一股更强劲的阳气涌入体内,顺着督脉一路上行,所过之处,先前的滞涩感尽数消散,通体舒畅,如同久旱逢甘霖,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

    她明白了,真正的共修并非依赖情感的牵绊,而是凭借对功法的默契、对大道的共识,在天地灵气的助力下,共同突破瓶颈,这才是修炼者之间最纯粹、最正派的相处之道,如同两条平行线,虽不相交,却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延伸,共同抵达远方的目标。

    午后三刻已至,阳光正好,阳气最盛,邱癫子和杏花嫂的气息达到了完美的同步,他们知道,真正的突破即将来临,而这突破,只关乎修炼,无关其他,纯粹而坚定,如这雪后初晴的天空,清澈而广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定格,成为一幅修炼者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画卷,流传在时光的长河中,诉说着关于坚持、纯粹与大道的故事。

    邱癫子那感人至深的话语,仿佛能将老农会的大院子填满。

    那话语并非空洞的声响,而是带着实质的重量,像温润的玉石,一点点铺满院落的每个角落。

    东墙根的青苔在话语的浸润下,泛起更深的绿意,每一根绒毛都舒展开来,像是在贪婪地汲取着养分; 西檐下的铜铃被这股力量触动,发出“叮铃”的轻响,声音清脆悦耳,不再是之前的沉闷; 院心的石臼表面,细密的纹路里积着的尘土被震落,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石质,泛着淡淡的光泽; 墙角的柴堆也仿佛有了生机,每一根柴火都微微颤动,像是在呼应这话语的节奏。

    从东墙根的青苔到西檐下的铜铃,从院心的石臼到墙角的柴堆,都被这话语浸润,仿佛有了生命般微微震颤,整个院子都成了一个共鸣的整体,传递着这份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在空气中回荡,如同古老的咒语,缓缓抚平杏花嫂内心的波澜。

    那些字眼在空中盘旋,带着淡淡的金光,像是无数细小的符文,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按照某种规律排列,形成一个个微型的阵法,钻进她的耳朵,顺着血脉流遍全身,驱散着残留的阴霾。

    流经胸口时,能感觉到一股暖意散开,驱散了积压的郁气;流到四肢时,原本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连指尖的颤抖都平息了许多。

    他说出口的话,耗费的精力,似乎都能让豆腐堰的水面上涨三尺。

    豆腐堰离老农会大院不过半里地,堰岸是用青石砌成的,历经多年风雨,石头表面已变得光滑,长满了墨绿色的苔藓。

    此刻堰边的芦苇正随风摇曳,叶片细长如剑,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吟唱。

    水面原本平静如镜,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连一丝涟漪都没有,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

    随着邱癫子话语的深入,水面竟真的开始微微上涨,一圈圈涟漪从中心扩散,像年轮般层层铺开,拍打着岸边的泥土,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大自然的回应。

    那水面之下,仿佛隐藏着无数被封印的灵力,正等待着被释放,被正确地引导。

    堰底的淤泥中,沉睡的灵蚌微微张开壳,吐出细小的气泡,那些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时释放出淡淡的白光,像是在回应这股力量的召唤,与空中的符文遥相呼应。

    他付出的心力,感觉都能把有些弯曲的长山拉直。

    长山横亘在忧乐沟西侧,蜿蜒如卧龙,山体由花岗岩构成,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土层,生长着松、柏、桦等各类树木,远远望去,一片苍翠。

    却在中段有一处明显的弯折,像是被巨力压弯的脊梁,那是百年前一次地震造成的,当地人称之为“龙弯腰”。

    此刻,那弯折处的岩石似乎在微微颤动,缝隙中渗出的清泉流量陡然增大,发出“哗哗”的声响,像是山脉在舒展筋骨,水流冲刷着岩石,激起白色的水花,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弥漫开来。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水不暖月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