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81章 不偏不倚的风水宝地
    为什么能修学校呢?

    因为学校本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爱折腾,鼓励学生在探索中犯错、在修正中成长,如同在崎岖的山路上摸索前行,从摔倒中学会站稳,膝盖磨破了就贴上草药,继续前行;从错误中汲取经验,错题本写满了就再换一本,反复琢磨。

    这种折腾,不是无意义的胡闹,而是如同熔炉炼金,在反复的锤炼中去除杂质,让学子们百炼成钢。

    不正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吗?

    家父的声音带着几分笃定,目光扫过窗外沉沉的夜色,雨丝在灯光下划出细密的银线,如同天地间织就的一张巨网,将整个忧乐沟笼罩其中。

    他仿佛能穿透这雨夜,看到学堂里学子们挑灯夜读的身影,油灯下,他们专注的脸庞被映照得格外清晰,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那声音清脆而富有节奏,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又像是知识在心底生根发芽,那是知识生长的声音,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可修住宅就完全不一样了。

    住宅讲究的是安居乐业,以安稳为首,如同港湾庇护船只,任外面狂风巨浪,惊涛骇浪拍打着海岸,港湾内始终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容不得半点动荡。

    正所谓骑虎难下,虎皮大椅可不好坐,那看似尊贵的位置,实则暗藏凶险,如同站在悬崖边缘,脚下便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粉身碎骨。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击,发出清脆的声响,“笃、笃、笃”,像是在强调其中的利害,每一声都敲在人心上,提醒着切勿因贪慕虚荣而陷入险境,如同警钟在寂静的夜里长鸣。

    这么大一座山,却没有一户人家居住,仔细想想,也就说得通了。”

    家父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李大爷的心上,让他原本混沌的思绪渐渐清晰,那些过往的疑惑如同被阳光驱散的迷雾,一点点消散。

    李大爷的眉头缓缓舒展,眼角的皱纹也随之松开,眼中的迷茫被明悟取代,他终于明白,有些地方看似完美,如同包裹着糖衣的毒药,实则暗藏的风险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李大爷,大概分析到这儿,我们说的那块宝地,对左边的山要敬而远之,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既不亵渎其灵性,如同对待神明般心怀敬畏,不敢有丝毫的轻慢;也不被其气势所压,坚守自身的风骨,如同青松在寒风中挺立; 右边的老虎也不能靠近,得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避免被其凶威所伤,就像与猛兽保持警惕的间距,时刻防备着突如其来的攻击;对寨子山既不能太过卑微,失了风骨,如同挺直腰杆做人,不卑不亢;也不能让‘出料口’的‘料’淋到背上,更不能淋到头上,以免被运势所累,如同避开头顶的落石,小心翼翼。

    这样一来,它的面积是不是就显得不太宽敞了?”

    家父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思,仿佛在脑海中精密地计算着宝地的边界,每一寸土地的取舍都经过审慎的考量,如同一位严谨的工匠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品,容不得半点差错。

    当家父提到对左边的山要敬而远之时,李大爷心里“咯噔”一下,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浑身一震,那股电流从头顶窜到脚底,让他瞬间清醒,头发都仿佛竖了起来,对于家父所说的正在削红苕的我所秉承的山性,忽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领悟。

    他这才明白,那份若即若离的距离感,并非冷漠,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与自持,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如同老祖宗传下来的处世箴言。

    都说三岁看老,小小的我,天生就与人保持着一段若即若离的距离感,对谁都不太亲近,仿佛在我与外界之间,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那屏障并非拒绝,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如同蜗牛的壳,在纷繁的世界中为自己保留一片安宁,不受外界的纷扰; 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不随意打扰别人的空间,如同串门时会先在门外咳嗽一声,以示提醒。

    李大爷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目光中,似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有惊讶于这般年幼便有如此心性,小小年纪便有大人般的沉稳,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 有理解了这份距离背后的深意,懂得了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如同在喧嚣的集市中保持一份宁静;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仿佛看到了一株正在悄然生长的松柏,虽稚嫩却已显露出坚韧的风骨,未来定能长成参天大树,遮天蔽日。

    然而,他问出的,却是另外的话。

    李大爷问家父这个问题,我印象格外深刻,仿佛那一刻,时间都为这句话而静止,周遭的雨声、风声都消失了,只剩下他沉稳而带着急切的声音,如同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余音袅袅:“陈师傅,要是您这么说,可就难办了。

    到底该怎么丈量这块宝地的长和宽呢?

    这必须得弄清楚啊,否则,这宝地的神秘面纱,永远也无法真正揭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不自觉地握在一起,指关节微微发白,眼神中满是探寻,仿佛答案就在家父的口中,只要说出便能解开所有谜团,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灯塔。

    “李大爷,这就应了我们忧乐沟流传已久的一种神秘说法,看起来极为棘手甚至束手无策的事,只要找到那隐藏在深处的窍门,简单得超乎想象,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不能活在大山的阴影之下’,观察山体的阴影范围就行,山的阴影永远照不到的地方,就是这块好屋基的大小!”

    家父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魔力,在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如同钥匙插入锁孔,“咔嗒”一声打开了困惑的大门,让所有的迷雾瞬间散开,露出清晰的道路。

    就这么一句话,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挑明了其中的关键,让所有的复杂都变得简单。

    那道闪电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人们的思路,竟然如此简单,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丈量起来也极为方便,只需在不同时段标记阴影的边界,清晨的斜影拉得很长,如同巨人的手臂;正午的短影缩在脚下,如同小小的脚印;傍晚的长影向西延伸,如同指向远方的路标,便能清晰界定!

    这就是高见,高见并不高深莫测,就像那隐藏在平凡之中的神秘力量,质朴而又实在,如同大道至简,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如同数学家解开难题的关键公式,简单却精准,一步到位。

    李大爷惊叹不已,嘴巴微张,半晌才合上,那惊讶的神情如同看到了奇迹,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要从眼眶里凸出来。

    心中暗自思忖,陈家总能用平凡创造出神奇,原来其中隐藏着如此神秘的玄机,这份洞察力,绝非寻常人所能拥有,仿佛他们天生就能与山水对话,听懂自然的语言,从山川草木中读取隐藏的密码,如同与天地相通。

    李大爷说:“有这近十五亩坡地,按照现在的宅基地政策,如果一家人居住,已经绰绰有余了,而且还得花一大笔钱,打通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拿到手,多少人求而不得,为此费尽心思,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不管怎么说,这块地无比珍贵,如同稀世的宝石,再找不到同样级别的第二块了。

    我就纳闷了,你们陈家几百年来一直是这条沟的大户,家底殷实,人脉广博,为什么不把这块最好的地占了呢?”

    他的语气中带着不解,仿佛在他看来,这样的宝地理应由陈家拥有,如同明珠就该镶嵌在皇冠上。

    “我们陈家的主流品性,还是和左边这座靠山的山性相近,不争最拔尖的,退而求其次,懂得知足,长久稳定才能得安。

    陈家老宅那块地,才是大家庭兴旺发达的首选,地势平缓,水土丰沃,聚气纳福,如同温柔的母亲怀抱,滋养着家族的代代子孙。”

    “在老宅的庇佑下,陈家几代人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十口,家族的血脉如同江河般绵延不绝;家族生意日益兴隆,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后来的商铺,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从农具制作到粮食收购,再到后来的杂货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主动帮忙,搭棚子、借桌椅、招呼客人,忙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老宅风水带来的福祉。”

    “老宅的每一块砖石,仿佛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那古老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陈家曾经的辉煌与沧桑,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先辈的汗水与智慧,墙角的青苔记录着岁月的流转,门板上的划痕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家父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对老宅的深情与眷恋,仿佛透过眼前的雨夜,看到了老宅院落里嬉戏的孩童,他们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如同银铃般在院子里回荡;听到了长辈们的谆谆教诲,那些朴实的道理指引着后人前行的方向,如同灯塔照亮航程。

    “退而求其次,只求做天下第二,这也是你们陈家义门家风的家教精华,真是内涵深厚,蕴含着处世的大智慧。

    这种家风,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代代相传,塑造着陈家子孙的品格与灵魂,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保持着清醒与沉稳,如同在波涛中稳坐钓鱼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李大爷感慨地说道,眼中满是钦佩,他深深知道,能做到不争第一,并非懦弱,而是一种通透与智慧,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如同懂得激流勇退的智者,在巅峰之时选择恰到好处的位置,既能享受成果,又能避免风险。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水不暖月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