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3章 新疆
    “……运河多处决堤,漕运断绝,漕粮就无法北运了?这就是你们告诉朕的结果?啊!”朱祁镇尽力压抑着怒火,将户部呈上来的奏折扔在桌上,又道:“王佐,你在户部多年,教教他们,此事该怎么处理!”

    已近花甲之年的王佐起身后,眼神复杂的看了看跪在书房外的几个户部官员,心中微叹一句:“唉,这次老夫保不了你们了。”

    “回陛下,自您登基以来,我朝南方的赋税实行的是海运为主,漕运、陆运为辅的策略,这么多年,山东威海、北直隶的天津两港已经成了朝廷赋税的重要中转港口……”

    说着,他神色复杂的看了看户部尚书李贤又道:“老臣……实在不知为何今年的漕粮要走大运河。”

    他的意思很明显,这里面有猫腻,而且绝对能让不少官员人头落地的大猫腻。

    朱祁镇冷哼一声,他何尝不知道一条大运河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在里面,可他没有说话,而是又翻起河道总督潘季驯的奏折又道:“潘爱卿请奏调拨修整南直隶河道的奏折工部可看了?”

    工部尚书石璞起身忙道:“臣等看了,只是……只是工部今年的预算实在是紧张,潘大人所奏请的砖石木料还有民夫,臣反复核算……钱粮尚缺三分之二。”

    朱祁镇没有搭理他,又拿起一份奏折对石鼎道:“石卿,山东巡察御史的奏报都察院是何意见?”

    石鼎皱着眉头起身道:“回陛下,都察院经过反复核查,山东巡察御史所奏济南、兖州、青州三府官员赈灾不利之事确属事实,臣请奏陛下立刻下旨派遣得力官员赶赴三地赈灾,并将赈灾不利的官员革职押解进京候审。”

    “不必了,”朱祁镇脸色不善道,“赈灾不利,哼,朕看他们是借天灾而自肥,”

    说到这,朱祁镇对着门外喊道:“侯宝,传徐恭进来。”

    众人一听,不自觉的浑身一颤,石鼎还想说什么,只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的咽了下去,山东三地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他之所以说将赈灾不利的官员革职押解进京,只是想把事态控制到最小,如果派锦衣卫去,不说会不会株连一大批罪不至死的官吏,那些主犯别想着活着进京辩解了。

    不消片刻,徐恭就走了进来。

    “徐恭,你即刻派人赶赴山东,将济、青、兖三地所有涉案官吏全部捉拿当众凌迟处死,他们的家产全部充公用以赈灾。”朱祁镇怒道。

    徐恭重重叩首后接过奏折,走出了乾清宫。

    看着跪在地上的官员,朱祁镇突然觉得一种无力感席卷全身,自己力行改革这么多年了,怎么一遇到大事儿,这些官员怎么就没几个靠得住的呢?

    他坐回御案后,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忽然又想起了已经偷跑出宫一个月的女儿,心情烦躁不已。

    恰在此时,侯宝捧着一本奏折,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皇爷,樊将军从吐鲁番发来的八百里急报到了。”

    “快呈上来给朕。”朱祁镇道。

    打开奏折一看,朱祁镇看了良久,最终吐出几个字:“樊忠……做得对。”

    众人疑惑不解,纷纷看向皇帝。

    朱祁镇缓缓将奏折放下,看了一圈众人道:“国以民为本。山东南直隶水患,灾民数十万,若处置不当,动摇的是朕的根基。西征……来日方长。”

    闻言,这些文臣大大舒了一口气,连日来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只要西征暂缓,他们就有余力腾出手赈灾重建地方,兴修水利了。

    但是,皇帝下面的话又让他们刚放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诸位,自帕米尔高原以东如今已尽归我大明,下面商量商量该如何办吧。”

    内阁和六部的大臣面面相觑,能怎么办,在他们的认知中那地方的沙子多的比大明的粮食还多,鸟不拉屎的地方收回来又有何用?是能种出粮食还是能为大明增添赋税?

    “皇上,西域重归汉家治下确属可喜可贺,但西域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汉胡杂居,且地域广袤,若是设州府管理,恐怕朝廷力有不逮啊。”王直起身道。

    “臣不以为然,”李贤起身道,“西域虽然人口稀少,土地贫瘠,但却是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朝廷若是设州府、迁流民,兴修水利,不出五年,西域必然大兴,到那时西域不仅不用朝廷补贴,还可源源不断的为朝廷增加赋税。”

    说着,他上前一步又道:“皇上,臣建议朝廷应在哈密、吐鲁番等水源充足之地,择一地设置定西都护府,并选派流官教化治理地方,如此方可真正将西域融入我大明版图。”

    他的建议也正是朱祁镇所想,没等其他大臣说话,朱祁镇一锤定音,就将此事敲定了下来。

    若是让这些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下来,没个十天半个月他们还真讨论不出一个结果出来。

    定下了调子,下面就是选人了。

    朱祁镇其实很想沿用后世新疆建设兵团的法子来治理现在的西域,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将西域的汉族人口迅速增加,可西域现在的现实情况却又不允许这么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迁徙人口,这倒是可行,这些年来,经过他的土地改革,百姓手中有了自己的土地,中原地区的人口是越来越多,大有土地不够分的趋势,尤其是河南人口几乎比宣德年间的人口膨胀了一倍有余。

    当时就有大臣建议朝廷往人口稀少的辽东等地迁移人口,但被朱祁镇给否了。

    经过数日的商讨,最终一份治理西域的方案出炉了:

    首先改西域为新疆,鉴于这个时代新疆实在太大,几乎没有道路可言,为了便于管理,于是将新疆划为南北两个省,选派熟悉边疆事务的官员担任布政使等职,这些官员均为流官,任期五年,干的好的,可被调回内地重用。

    其次,设立定西都护府,由原征西将军范广任第一任大都护,驻地为委鲁母(今乌鲁木齐市西北方向),驻军两万。

    再次,从河南、山东、湖广、南直隶等地各迁徙二十万人口去往新疆,并在从各省牢狱中遴选罪不至死的囚徒一并发往新疆各地开垦农田,主城修路。

    最后,征发西域归附的各族青壮修路,从肃州、哈密、吐鲁番、至铁门关一线,修筑一条横穿至帕米尔高原的真正官道。至于修路的人,自然是够的,不够就从东瀛和吕宋等地抓就是了。

    而此时,咱们那位为了爱情私自出宫的小公主朱亦微,此时正躲在荒废的驿站里,听着窗外鬼哭狼嚎的风声,吓的瑟瑟发抖。

    杨虎带着人一路狂奔至星星峡时,已经是月上中天。

    当他们进入星星峡后,一个鼻子堪比后世警犬的小兵突然低声道:“百户,有血腥味!”

    “方向?”杨虎缓缓抽出了腰刀,低声问道。

    那兵士闻了闻,一指右前方道:“就在前边的拐角处。”

    杨虎思索片刻,一挥手道:“去两个兄弟看看。”

    不多时,去侦查的两个小兵跑了回来:“百户,是一队商队,三十几个人全死了,货物不见了,一看就是马匪干的。”

    说着,另一个小兵又道:“大人,小的从一个人身上摸到了一块牌子,还有一把刀,是咱大明兵器局打造的。”

    杨虎拿过牌子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锦衣卫千户马三刀,”

    在拿过那把钢刀一看,又是一惊:“绣春刀!”

    “那些人死了多长时间了?”杨虎忙问,“死人堆里有没有女子?”

    “看样子,死了有两天了,都有味了,全都是男子,没发现女子。”

    锦衣卫的腰牌、绣春刀出现在这里,这绝不是巧合,他们出现在这里,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化装成商队前来西域调查事情,可西域战事还没结束,他们来调查什么?显然可能性不大;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此行是护送什么人,那么是什么人需要一个千户亲自护送?是公主!

    想到这里,杨虎嚯的起身翻身上马道:“按照地图上标注星星峡中段有一个废弃的驿站,咱们去看看。快。”

    当杨虎赶到废弃的驿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喜欢大明,我来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来了!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