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6章 以退为进
    志不同,道不合。

    另一头。

    许褚将荀彧的话传达给了曹孟德。

    马车内沉默片刻,随后传出曹孟德略显愠怒的声音:“叫荀彧过来。”

    “诺。”

    许褚转身离开。

    不久,荀彧被带了进来。

    走到曹孟德马车前,荀彧依旧毕恭毕敬地行礼:“荀彧,参见丞相。”

    帘子掀开。

    曹孟德冷眼瞥了荀彧一眼,怒喝道:“荀彧,你以死相逼见我,有何话,直说便是。”

    荀彧点头,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恳请丞相放过国舅伏完和皇后伏寿。”

    “呵呵……”

    曹孟德轻笑一声,慢慢摇头,“伏完与伏寿暗中谋害于我,我又怎会放人?”

    “敢问丞相,是否有确凿证据?”

    荀彧抬起头,直视曹孟德,语气平静地询问。

    “伏完已亲口认罪,至于伏寿那边,暂时还没找到证据。”

    曹孟德答道。

    荀彧沉默。

    他没料到伏完竟承认了,这样一来,救伏完已无可能,只能退一步,保住伏寿的性命!

    “既是如此,伏完确实该死。”

    荀彧点点头,“不过伏寿身为皇后,丞相既无证据,又怎能擅用私刑。”

    “还请丞相放了伏寿皇后,若丞相日后寻得证据,再作处理亦不迟。”

    荀彧深深一揖。

    曹孟德一看,眉头紧锁。

    荀彧的这个礼节甚是隆重,显示出他誓要救人的决心。

    然而伏完该死,伏寿也该死,这二人,他都不想放过。

    曹操已懒得编造借口,淡然说道:"伏完害我,其族难逃牵连,伏寿既是伏完之女,我杀她无需理由。"

    荀彧毫不退让,据理反驳:"相国,伏寿虽为伏完之女,却亦是大汉皇后,依祖制,当免死罪。"

    曹操眉间微蹙,冷眼瞪着荀彧:"若我执意杀她呢?"

    荀彧停下脚步,后退三步,摘下帽置于地面,向曹操深深一拜。

    "恳请相国准我辞去尚书令之职,从今日起,甘愿充任宫门守卒。"

    荀彧话音刚落,曹操脸色骤变。

    好个荀彧,好个以退为进。

    若真让荀彧去做宫门守卒,他颜面尽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荀彧追随他多年,功勋卓著,世人皆知。

    若答应下来,如何服众?

    岂不让下属寒心?

    今**若对荀彧如此,日后部属难免揣测,他日是否亦将遭此冷遇,到时又有谁愿效力?

    曹操无奈摇头,荀彧果然聪慧,所用策略亦是精明之举。

    此事即便想拦也拦不住。

    除非杀荀彧。

    但这只会适得其反,况且他也下不了手。

    因此曹操也无计可施。

    "荀彧,你非要逼我为难吗?"曹操皱眉问道。

    如今荀彧不但与己立场不同,且对其所作所为处处掣肘,实令他心力交瘁。

    "并非我有意为难相国,而是相国欲为难于我。"荀彧看似答非所问,曹操却领会其意。

    他沉思片刻,继而说道:"念及你随我多年,功劳显著,此事我便应允。"

    "但荀彧,此乃首次,亦是最后一次,望你谨记自身职责。"

    言毕。

    曹操向许褚使了个眼色,许褚即刻领悟,迈开大步向前。

    荀彧见状,顿时如释重负。

    尽管自此与曹操彻底决裂,但总算保住了皇后伏寿。

    这也算值得了。

    没过多久,许褚便返回,身后不远处跟着皇后伏寿。

    “丞相,人已带回。”

    许褚拱手禀报。

    “送回宫里,从此不准伏寿踏出皇宫一步,让她一直陪伴陛下,安享余生。”

    曹操下令。

    “遵命。”

    许褚点头,押着伏寿离开。

    对此,荀彧并未多言。

    他知道,伏寿能活下来已是曹操念及多年交情的格外宽容,想让曹操放她自由,绝无可能。

    伏寿似乎也明白自己能活命全赖荀彧,临别时深深一揖。

    “多谢荀公!”

    这“公”

    并非爵位,而是一种尊称。

    在伏寿心中,荀彧的恩情重如山岳,须臾不忘。

    “皇后不必客气,这是我分内的事。”

    荀彧急忙还礼,极尽礼数。

    伏寿点头,又转头深深望了曹操一眼,这才含泪随曹兵被押回殿内。

    殿中。

    刘协正呆坐于地,伏寿见状,心痛不已,不禁轻唤:“陛下。”

    刘协闻言抬头,与伏寿目光交汇。

    见伏寿安然无恙,刘协喜极而泣,忙起身迎去,将伏寿拥入怀中。

    “爱妃,你还活着真好。”

    刘协握着伏寿的手,很快又疑惑起来:“曹操为何放了爱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伏寿依偎在刘协身旁,将刚才的情形告知。

    刘协听完,沉默良久,才缓缓叹气。

    “大汉有如此忠臣,实为国家之幸,也是朕之福。”

    “只可惜,这样的忠臣恐怕难逃厄运,是朕对不住他。”

    刘协泪湿衣襟。

    他并非愚钝之人,深知荀彧此举定会让曹操心生猜疑并加以打压。

    而以荀彧刚正的性格,恐怕难逃悲惨结局。

    想到如此忠臣即将陨落,刘协怎能不悲痛。

    若是大汉多几位像荀彧这样的忠臣,又怎会沦落至此?

    “陛下……”

    伏寿紧紧抱住刘协,泪水涟涟。

    既为自身困于深宫而叹息,也为行将离世的父亲悲泣。

    两人相依,身畔跪着十余名太监宫女,远观此景,竟显几分萧瑟。

    许褚步出殿门,回首瞥见这般情景,粗犷如他,竟忽觉一句古语浮上心头。

    成王败寇。

    他摇摇头,转身归返。

    另一边。

    伏完已逝,荀彧仍向曹操恳求道:“丞相,可否准我携伏完遗体归葬?”

    “拿去吧。”

    曹操不耐烦地摆手,一具尸体罢了,予他也无妨。

    “多谢丞相。”

    荀彧颔首,随即唤随从收拾伏完遗体,随后离去。

    目送荀彧背影远去,曹操不由轻叹一声。

    虽心有戚戚,却也很快平复下来。

    “回府罢。”

    此番折腾,令他亦感疲惫。

    许褚点头,驱车返丞相府。

    ……

    曹操率军捉拿国舅伏完,入宫杖毙伏完,更险些取皇后性命。

    此讯甫出,许昌震动。

    人人闻之胆寒,难以置信。

    毕竟伏完与皇后皆为皇族近亲,而曹操竟敢对他们下手。

    试问世间,何事能难倒曹操?

    许昌城中,本欲浑水摸鱼者,皆噤若寒蝉,早早筹划之事悉数搁置,唯恐引火烧身。

    如此一来,曹操以杀鸡儆猴之策虽显冷酷,成效却极显著。

    原本暗潮汹涌的许昌,竟于短暂间变得安宁无比。

    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治安大为改善。

    两日后。

    司马府。

    昔日司马懿常伴曹丕左右,出谋划策,助其完成诸多事务。

    自从曹丕遭刺后,司马懿便骤然收敛锋芒,不仅退回府邸,这些日子以来更是足不出户。

    哪怕日常所需,也由管家送至房内。

    若非有人提起,许昌城里那些世家子弟几乎快要忘记司马懿的存在了。

    此刻,司马懿正坐在书房里,手里握着一卷竹简,上面详细记录了近几日的重要事件。
为您推荐